浅析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烫熨在肛肠疾病术后防治尿潴留的应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肛肠疾病术后对尿潴留的防治给予中药烫熨与耳穴压豆的联合治疗,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接受肛肠疾病手术并在术后病发尿潴留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给予中药烫熨与耳穴压豆配合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耳穴压豆治疗,对两组患者排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肛肠术后尿潴留给予中药烫熨与耳穴压豆的联合治疗,在临床上治疗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排尿时间,临床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肛肠疾病 尿潴留 中药熨烫 耳穴压豆
  在临床上肛肠疾病为多发病,且易发于成年人群,发病率大约为50%至70%。目前,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需给予患者腰麻,极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1]。肛肠术后尿潴留为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达12%至15%。在中医范畴内,尿潴留属“癃闭”,首次出现在《内经》中,并对其病位、病机及病因作了明确论述。中医对尿潴留治疗创立了针对性疗法,如活血、滋阴、清肺、补气、温阳等,常用治疗手段还包括中药外敷。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术后患有尿潴留患者给予中药烫熨与耳穴压豆联合治疗,临床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接受肛肠疾病手术并在术后病发尿潴留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给予中药烫熨与耳穴压豆配合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耳穴压豆治疗,患者年龄在25岁至73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7例,患有肛周脓肿13例,肛瘘26例,痔疮32例,其他9例。其中硬膜外麻醉患者12例,其他患者均给予静脉麻醉+骶管麻醉。所有患尿潴留患者在术后未排尿(超过8小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耳穴压豆法,实验组患者给予中药烫熨与耳穴压豆法联合治疗。
  耳穴压豆法:取尿道、神门、交感、三焦、膀胱,先给予操作棒探其敏感区,以患者腹痛或者腹胀为度。耳廓给予常规消毒后,所选穴位使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边贴边给予按压,直至患者出现灼痛感或者感到腹胀为止,嘱咐患者半小时给予一次按压,每穴每次的按压时间为1min至2min。
  中药烫熨法:(1)药物组成:1g冰片,15g小茴香,15g薤白,5g肉桂,5g川芎,10g红花,10g炒桃仁。(2)热熨包制作:将上述药物充分给予均匀混合。自制透气功能较好药袋(30cm长,20cm宽),用作上述药末盛装,装好药末后,放置于盛装白酒的容器内浸泡4小时,将其取出后,放于脐周,利用红外线(TDP)烤灯进行治疗。
  1.3 尿潴留临床诊断标准
  肛门直肠术后8小时,小腹胀满不能排尿,叩诊膀胱的浊音区于耻骨上2指与3指之间,该诊断可判定为术后尿潴留。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结束麻醉期后,2小时后自行解出小便,治疗效果为显效;患者2-5小时后排尿困难,但经相应诱导后可自行排尿,治疗效果为有效;术后5小时不能排尿,且满足尿潴留的诊断标准行导尿术,治疗效果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的研究数据使用的是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对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所使用的计数资料为(n,%)表示,给予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n,%)
  3 讨论
  术后尿潴留属中医范畴“癃闭”,其中“癃”是指小便不利,且点滴短而少,“闭”是指小便闭塞,且点滴不通,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导致脉络损伤形成气滞血瘀,从而致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属于痔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中医学认为,肺主气,而气行水通;肾主水,排尿与之相关;交感可调节交感神经;三焦可调节水道;神门可消炎止痛;外生殖器、尿道与膀胱可调节局部排尿功能的恢复。耳穴宣闭通溺,临床疗效显著,并避免了针灸、导尿等痛苦,患者较为容易接受[2]。中药烫熨中药物成分通过皮肤与神厥穴作用于经络,冰片、小茴香、川芎可清热、祛寒止痛;药方桃仁、红花可活血化瘀;薤白、肉桂可用于脘腹冷痛、胀痛,通利血脉。药物配方遵循科学配伍,内外兼治,疗法独特。临床上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痛经活络与舒肝理气的效果,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导尿次数的减少。本配方中所用药物价格便宜,且来源较为广泛,方法简便,适用范围较广,患者也较为容易接受,临床上应用价值显著。
  本组研究数据表明,对于肛肠疾病术后对尿潴留的防治给予中药熨烫与耳穴压豆法联合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给予单纯耳穴压豆治疗法(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从治疗结果上分析: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足以证明,临床对于该病治疗给予中药熨烫与耳穴压豆法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临床上对于中药烫熨法何时开始时间最佳,热熨包最佳温度及需做多久疗效最佳等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结语
  在给予中药烫熨法治疗时,要求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操作程序与技巧,并具备良好沟通能力,耐心对患者讲解与操作相关注意事项与知识,加强对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促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王菲.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烫熨在肛肠疾病术后防治尿潴留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7):49-50.
  [2]张杰.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烫熨预防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03):335-33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阑尾炎CT征象的分析,提高阑尾炎诊断的正确率,观察回盲部及阑尾周围情况,为临床诊断及阑尾炎的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搜集6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阑尾炎的CT影像资料,按阑尾炎的影像表现阑尾腔增粗、,阑尾粪石、阑尾周围炎性改变等表现逐一分析统计。结果:63例确诊阑尾炎中单纯性阑尾炎21例,化脓性阑尾炎29例,4例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影像表现 阑尾腔增粗47例(70.1%)
【摘 要】 目的:对持续护理质量督导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效果进行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护理质量督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并动态改进,对全院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及护理技能等护理质量标准进行考核及评价,明确护理质量改进项并严格执行,对比实施前后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持续护理质量督导后,医院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及护理技能等的合格率均得到显著提升,与实施前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
【摘 要】 目的:研究提高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患儿212例,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106例,对两组患儿输液哭闹率及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哭闹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浅静
【摘 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口腔美容修复牙体预备治疗中所需要遵循的相关原因以及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76例需要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牙体预备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对患者进行组别划分,其中:对照组38例,遵循一般的牙体预备原则;观察组38例,遵循一般原则和科学修复原则。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临床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
【摘 要】 目的 比较血常规检验中采用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我院7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末梢血,观察组则采用静脉血,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和观察组在即刻、1小时、3小时和6小时四个时间点的检测结果。结果 对照组血红蛋白、白细胞指标检测值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红细胞、血小板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
【摘 要】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临床对微生物室的依赖日益增强。无菌体液的细菌培养对在检测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方面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血液细菌培养对临床更加有意义。近年来,血液细菌培养经历了手工血培养瓶培养、半自动血培养,进而发展成全自动血液培养仪这样一个过程,使培养速度、结果的准确性、病原菌检出的阳性率均大大提高。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临床血液细菌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分析。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