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情境教学例谈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D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性学科,包含了很多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内容。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找到一些巧妙的方式,既能灵动课堂,又能凸显实效,情境教学便是其中一种。
   一、以情境导入课程内容
   创设情境是顺利导入课程的一个好方法。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要贴近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当中处处有信息技术的影子,对课程的学习自然不再感觉陌生,学习的抵触和畏难情绪便会减轻甚至消失,学习效益也会随之提高。
   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10课中,学生需要学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有关知识。于是,教师在授课时,特意将教材内容用演示文稿予以呈现。在放映演示文稿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大家知道老师正在使用的展示方式是什么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学呢?”学生们对包含了图片、音乐、自定义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的演示文稿十分感兴趣,学习的欲望也就自然会非常强烈。
   这种恰当的情境创设并不复杂,教师只要善于发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加以利用即可。这不仅是为导入新课所作的铺垫,更是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启发。
   二、以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正如一个人在屋子里待得太久,就要开个窗或者走到室外透透气一样,长时间的课堂教学,会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疲惫感,教学有时也需要一些课堂之外的东西来调节气氛。从课堂外适当引入一些实物,创设课外的情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产生教学新鲜感。
   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4课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Logo语言进行绘画。课程一开始,教师可以将几朵蒲公英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们看到蒲公英,就会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大家喜欢蒲公英吗?”教师可以首先问学生。学生们会抢着回答起来:“喜欢!因为它很好玩儿。”“它也很漂亮。”接着,教师便可以继续问学生:“那么,你会画蒲公英吗?会用计算机画蒲公英吗?”面对着实物,学生们的绘画热情很容易就会高涨起来。
   虽然带到课堂中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实物,但它们的真实性却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抽象性、理论性过强的局限,也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在这些课外气息的引导下,学生头脑中会马上形成一个真实活跃的学习情境,并开始积极主动探究,课堂实效也由此提升了。
   三、以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当中,囊括了很多现代化技术手段,这也是小学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效果将更加理想。
   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13课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数字农植园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表现田园风光的音乐和视频,营造一种大自然的氛围,让学生们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乡村植物园当中。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们更能积极地学习植物知识,也由此不断加深对数字农植园的了解。
   多媒体对于情境的创设助益颇多,它能丰富情境创设的形式,也能加强情境创设的效果。此外,多媒体作为新兴技术,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受他们的欢迎,在课堂教学中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将他们带入浓厚的课堂教学气氛当中。同时,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很好调动学生情绪,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四、以表演情境加深学生体验
   课堂表演是深受小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常被应用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其实,只要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与实施,表演同样也能够顺利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
   例如,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1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段课堂小表演,表演背景是一个打印店,由学生分别扮演店员和顾客,设计好关于计算机功能操作知识的对话。于是,在剧情表演的过程当中,认识与讨论计算机功能操作的情境就被创设出来了,学生由此开始认识计算机,学习操作计算机,课堂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表演不仅是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高效途径之一。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很自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实际体验。对于已学内容进行实践表演,能够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而对于待学内容进行表演,则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期待,提高学习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能够大大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有效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与抗拒感。同时,合理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从整体上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知识学习状态,对于提高教学实效是大有裨益的。以情境创设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效的提高,是值得每个教师加以尝试并不断探索的。◆(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英语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价值包含着教师个人与合作学习的共同发展,它反证了合作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实践,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就是探究英语合作学习规律的实践。本文借用哲学讨论的方法,结合教学活动实际,对英语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进行尝试性评判,希望发现教师在这项教学活动中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师 角色 介入 评判  “评判”是哲学上的词,即发现各家学说的价值,而要
摘 要: 在课改理念下,处理好坚守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整,并根据三维教学目标的理念构建有效课堂,将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正确处理好常规教学与高考的关系,也有利于课改和高考改革的推进。  关键词:课改 一标多本 三维目标 因材施教  一、如何处理好坚守与创新的关系   在现实的教改中,教师常常被一些新的概念牵着走,甚至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以及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增加,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
The financial world today is gradually becoming a global village in itself.The level of offshorebanking in both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oday is evid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已经普遍认识到教材不只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不应该死板地依赖教材,它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应该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词汇,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是语言学习者发展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重要前提。正如著名语言学家汉默曾经所说:“如果说语法结构是语言的骨架,那么词汇就应当成为语言的重要器官和肉体。”
摘 要: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其视听结合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优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丰富了教学手段,成为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教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的特点,解决动态几何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数学 数学思维  数学作为一
摘 要: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识字方法基本模式是“读字音——识字形——解字义——会运用”四步骤。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景,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提高识字效率和质量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 识字教学 合理运用.   一、激发识字兴趣 
随着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的全面转型,创新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尽管我国企业的创新绩效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企业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上仍有待改进
摘 要: 作为山区高中语文教师,深知作文评改之难:教师在作文批改上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学生大多是大略看后,置之一边,作文兴趣仍难以激发,作文水平仍难以提高。但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传统的单一批改为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和家长成为批改主体中的一员,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自批互改 指导示范 家长参与 人机互动  一、自批互改,共勉成长   首先,为让学生批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