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给艺术设计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设计从其本质上看是人类科学技术与艺术思维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复杂的物质性创造活动。优秀的设计不能把科技与艺术割裂开来,而是把两者巧妙结合。科学技术能为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提供物质保障,也能拓宽设计者的思路并丰富表现形式。
关键词:科学技术;艺术性;灯具设计;表现形式
在人类历史中,设计自产生起就与科技密不可分。从其本质来看,设计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而成的产物。优秀的设计产品无一例外都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经过设计师的构思,通过一定辅助手段制造出来的,其无疑是实用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从人类有意识的设计活动诞生起,就与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紧密相连。“设计文化是人类造物文化领域特殊的物质创造。”[1]15而设计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与人类艺术思维表达相结合的物质性再创造活动。下面试以中西方灯具设计发展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科学技术对设计艺术性表达的重要作用。
一、科学技术为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提供物质性保障
科学技术是设计发展的基础之一。科技的进步为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主要体现在科技为设计活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新材料。
(一)科学技术为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古代有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精美工艺品,比如青铜灯具。而青铜灯具的制作首先需要青铜工艺的完善。夏商周以来,古代中国的冶金铸造技术日益成熟,为青铜工艺品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必需的材料和技术保障。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有一件青铜釭形灯因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历来被视作中国历代青铜灯中的瑰宝。那便是出土于河北满城的属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的陪葬品“长信宫灯”。该灯是以人物造型为主体的青铜釭形灯。釭,就是现在所说的空管状结构。“长信宫灯”的整体造型为一汉代宫女跪坐捧灯的形象:眉目温顺,神态平和,其右手高抬,袖口垂下成灯罩,左手持灯盘。灯具通体鎏金,分外华贵动人。这样精美的青铜灯具如果没有当时青铜冶炼技术的保障和工匠的能工巧思,自然不会创作出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长信宫灯”所体现的环保思想:当点燃灯时,灯盘里的动物油脂燃烧,炭粒灰烬会随热气上升,如果没有灯罩的阻挡,就会污染室内环境。但是宫女的袖管充当了导烟管,烟尘会通过右臂进入体内,最后溶于提前装好的清水中。这样的设计至今看来仍然让人赞叹不已。
类似的“铁皮导烟灯罩”在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是由达·芬奇发明设计的。到18世纪,法国人肯开和瑞士的阿干德才又进一步用玻璃灯罩取代铁皮灯罩[2]。所以我们的祖先其实在空气流通原理上早已达到了一定的认识水平。而正是古代青铜工艺的发展让青铜灯具的制作有了技术上的保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金属研磨、焊接技术不断进步,为金属灯具的艺术性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
(二)科学技术为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提供新材料
设计活动离不开对物质材料的运用。设计的艺术性主要表现为形式美,而“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是由一定的线条、形体、质地、音响等可以为人直接感知的物质属性所构成的整体”[1]106。所以科技的发展能提供更好、更多的新材料,从而让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更加充分。材料是设计思想和艺术性的载体,是艺术语言能被人感知的外在表现。
科技的帮助在诸多设计领域都有体现。比如在服装设计上,合成纤维的出现“壮大了纤维家族的队伍”[3],让服装设计师的表现材料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现代灯具设计制造上,新材料的发明创造也让中国传统灯具重新焕发生机。自爱迪生发明灯泡起,现代电光源的发明对传统火光源打击严重,中国传统的陶瓷灯具不能适应新的电光源需求,发展缓慢。但随着科技进步,通过对多种新型材料的综合运用,为陶瓷灯具的再创作提供了新的机会。如金属、玻璃、塑料、竹木甚至织物等新材料通过新技术与陶瓷的有机结合[4],能够创造比原有陶瓷灯具更加美妙和奇特的视觉享受。又比如LED(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灯具的发光源材料,让灯具造型更加多样,更加艺术化,使用寿命也大大增强。
二、科技使设计艺术性表达更加多元
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猛,艺术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比如电影从最初的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2D到3D……而灯具也从手控到声控,甚至可以感应和温控等等。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在科技的推動下,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得以拓展,现代灯具设计中的艺术性表达更加多样化。
下面试以宜家家居的几款灯具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探讨科技对设计艺术性表达拓宽思路和表现形式上起到了怎样的帮助。作为现代家居品牌中的佼佼者——来自瑞典的“宜家家居”以其家居产品设计精良、物美价廉、功能齐全深受大家的喜爱。
宜家家居第一款灯具是上图中名为“KRUSNING (克鲁宁)”的吊灯。这款吊灯的灯罩部分是由冰岛女设计师Sigga Heimis设计的。她长年在瑞典与冰岛的设计圈从事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是丹麦国际知名品牌“Fritz Hansen”的设计经理。她对永续设计的热情使她特别注重在设计中使用正确的材料。在这款克鲁宁吊灯中,可以看到用纸做成的灯罩轻薄,没有厚重的感觉,比起普通的金属或者玻璃灯罩更加轻盈自然。当从包装中取出灯罩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灯罩进行折叠或者拉扯使其更加蓬松,从而使吊灯透过纸质灯罩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照明效果。宜家特别指出,灯罩部分百分之五十都是采用可再生材料纸制成,这又体现了设计师的环保思想。所以科技的力量让设计师的灵感可以在新材料中保留下来,让设计作品焕发出新的美感。
另一款是“B?JA(博佳)”台灯。这款台灯由Maria Vinka设计而成,独具传统民间手工艺风韵。运用天然植物纤维材料“竹子”,编成竹制灯罩,与铸铁材质的底座组合起来,既轻盈又稳重,体现出设计师想要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思想。 最后举例的这款是曾经获得过著名“GOOD DESIGN”优良设计大奖的“SKYMINGEN(希姆宁)”吊灯。这款吊灯将“ABS塑料”作为灯罩的材料,由20片纤薄的叶片组合而成。它那富有曲线美的涡轮造型,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审美体验,装饰性很强。要达到这样一种“视觉平衡”的效果,就需要用到轻薄但又坚固的材料,而科技的发展为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提供了必要保障,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在这个灯中出现的由“无数个具有相同重力的单位组成”的造型元素,表现出一种“放松的情绪或一种松散的生活方式”,呈现出美国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的“无调”感[5]。
三、好的设计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设计师们最大的愿望无疑都是能够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作品。而好的设计作品必然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也是功能美与形式美的统一。这样才能通过设计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增强人的幸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丹麦建筑师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在施工上遇到困难,但经过15年的建造,不断开发出新材料、新技术,最终悉尼歌剧院以其白帆似的造型成为澳大利亚地标性的建筑,这当然是科学性与设计的艺术性融合的佳作。
同样是来自丹麦的著名工业设计师汉宁森(Paul Henningsen)在20世纪20年代设计的PH-5型吊灯和PH洋蓟吊灯,以其造型的精美和功能上的完善协调被人们赞颂不已,在西方产品设计史上留下难忘的记忆。汉宁森做了许多光谱分析实验[6],以求设计出一种如日光般给人温暖但又让人感觉不到光源的灯具。PH洋蓟吊灯在造型上模仿了一种草本植物“朝鲜蓟”(又名法国百合),在造型上别致新颖,富有装饰感。另一方面,这种多片状的灯罩让灯光经过多次反射、折射达到一种柔和的照明效果,“避免清晰的阴影”[7],同时又允许部分光线溢出,防止因为光线反差太大,让人们的眼睛感到不适甚至疲劳。洋蓟吊灯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极具功能性又富含人文情调,同样也是艺术性与科学性巧妙结合的经典范例。
四、结语
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艺术与科学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如果将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及时准确地运用到设计中,势必会大大增强设计产品的艺术价值,甚至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所以科学技术对于设计艺术性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同样设计的艺术表达也会反作用于科学,促进其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超德.设计美学[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15.
[2]张晓婷.浅析长信宫燈体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设计艺术的关系[J].科技信息,2008(21):550.
[3]顾晓晴.浅谈服装设计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248.
[4]金晶晶.陶瓷灯具的演变和设计探索[D].北京:清华大学,2005.
[5]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24.
[6]尹艺.莲花独向水中芳——保罗·海宁森的PH灯具赏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165-168.
[7]张晶.设计简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109.
作者简介:
饶琼,苏州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生。
李想,苏州大学设计学专业研究生。
关键词:科学技术;艺术性;灯具设计;表现形式
在人类历史中,设计自产生起就与科技密不可分。从其本质来看,设计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而成的产物。优秀的设计产品无一例外都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经过设计师的构思,通过一定辅助手段制造出来的,其无疑是实用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从人类有意识的设计活动诞生起,就与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紧密相连。“设计文化是人类造物文化领域特殊的物质创造。”[1]15而设计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与人类艺术思维表达相结合的物质性再创造活动。下面试以中西方灯具设计发展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科学技术对设计艺术性表达的重要作用。
一、科学技术为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提供物质性保障
科学技术是设计发展的基础之一。科技的进步为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主要体现在科技为设计活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新材料。
(一)科学技术为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古代有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精美工艺品,比如青铜灯具。而青铜灯具的制作首先需要青铜工艺的完善。夏商周以来,古代中国的冶金铸造技术日益成熟,为青铜工艺品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必需的材料和技术保障。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有一件青铜釭形灯因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历来被视作中国历代青铜灯中的瑰宝。那便是出土于河北满城的属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的陪葬品“长信宫灯”。该灯是以人物造型为主体的青铜釭形灯。釭,就是现在所说的空管状结构。“长信宫灯”的整体造型为一汉代宫女跪坐捧灯的形象:眉目温顺,神态平和,其右手高抬,袖口垂下成灯罩,左手持灯盘。灯具通体鎏金,分外华贵动人。这样精美的青铜灯具如果没有当时青铜冶炼技术的保障和工匠的能工巧思,自然不会创作出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长信宫灯”所体现的环保思想:当点燃灯时,灯盘里的动物油脂燃烧,炭粒灰烬会随热气上升,如果没有灯罩的阻挡,就会污染室内环境。但是宫女的袖管充当了导烟管,烟尘会通过右臂进入体内,最后溶于提前装好的清水中。这样的设计至今看来仍然让人赞叹不已。
类似的“铁皮导烟灯罩”在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是由达·芬奇发明设计的。到18世纪,法国人肯开和瑞士的阿干德才又进一步用玻璃灯罩取代铁皮灯罩[2]。所以我们的祖先其实在空气流通原理上早已达到了一定的认识水平。而正是古代青铜工艺的发展让青铜灯具的制作有了技术上的保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金属研磨、焊接技术不断进步,为金属灯具的艺术性表达提供了更多可能。
(二)科学技术为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提供新材料
设计活动离不开对物质材料的运用。设计的艺术性主要表现为形式美,而“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是由一定的线条、形体、质地、音响等可以为人直接感知的物质属性所构成的整体”[1]106。所以科技的发展能提供更好、更多的新材料,从而让设计的艺术性表达更加充分。材料是设计思想和艺术性的载体,是艺术语言能被人感知的外在表现。
科技的帮助在诸多设计领域都有体现。比如在服装设计上,合成纤维的出现“壮大了纤维家族的队伍”[3],让服装设计师的表现材料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现代灯具设计制造上,新材料的发明创造也让中国传统灯具重新焕发生机。自爱迪生发明灯泡起,现代电光源的发明对传统火光源打击严重,中国传统的陶瓷灯具不能适应新的电光源需求,发展缓慢。但随着科技进步,通过对多种新型材料的综合运用,为陶瓷灯具的再创作提供了新的机会。如金属、玻璃、塑料、竹木甚至织物等新材料通过新技术与陶瓷的有机结合[4],能够创造比原有陶瓷灯具更加美妙和奇特的视觉享受。又比如LED(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灯具的发光源材料,让灯具造型更加多样,更加艺术化,使用寿命也大大增强。
二、科技使设计艺术性表达更加多元
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猛,艺术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比如电影从最初的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2D到3D……而灯具也从手控到声控,甚至可以感应和温控等等。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在科技的推動下,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得以拓展,现代灯具设计中的艺术性表达更加多样化。
下面试以宜家家居的几款灯具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探讨科技对设计艺术性表达拓宽思路和表现形式上起到了怎样的帮助。作为现代家居品牌中的佼佼者——来自瑞典的“宜家家居”以其家居产品设计精良、物美价廉、功能齐全深受大家的喜爱。
宜家家居第一款灯具是上图中名为“KRUSNING (克鲁宁)”的吊灯。这款吊灯的灯罩部分是由冰岛女设计师Sigga Heimis设计的。她长年在瑞典与冰岛的设计圈从事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是丹麦国际知名品牌“Fritz Hansen”的设计经理。她对永续设计的热情使她特别注重在设计中使用正确的材料。在这款克鲁宁吊灯中,可以看到用纸做成的灯罩轻薄,没有厚重的感觉,比起普通的金属或者玻璃灯罩更加轻盈自然。当从包装中取出灯罩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灯罩进行折叠或者拉扯使其更加蓬松,从而使吊灯透过纸质灯罩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照明效果。宜家特别指出,灯罩部分百分之五十都是采用可再生材料纸制成,这又体现了设计师的环保思想。所以科技的力量让设计师的灵感可以在新材料中保留下来,让设计作品焕发出新的美感。
另一款是“B?JA(博佳)”台灯。这款台灯由Maria Vinka设计而成,独具传统民间手工艺风韵。运用天然植物纤维材料“竹子”,编成竹制灯罩,与铸铁材质的底座组合起来,既轻盈又稳重,体现出设计师想要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思想。 最后举例的这款是曾经获得过著名“GOOD DESIGN”优良设计大奖的“SKYMINGEN(希姆宁)”吊灯。这款吊灯将“ABS塑料”作为灯罩的材料,由20片纤薄的叶片组合而成。它那富有曲线美的涡轮造型,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审美体验,装饰性很强。要达到这样一种“视觉平衡”的效果,就需要用到轻薄但又坚固的材料,而科技的发展为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提供了必要保障,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在这个灯中出现的由“无数个具有相同重力的单位组成”的造型元素,表现出一种“放松的情绪或一种松散的生活方式”,呈现出美国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的“无调”感[5]。
三、好的设计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设计师们最大的愿望无疑都是能够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作品。而好的设计作品必然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也是功能美与形式美的统一。这样才能通过设计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增强人的幸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丹麦建筑师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在施工上遇到困难,但经过15年的建造,不断开发出新材料、新技术,最终悉尼歌剧院以其白帆似的造型成为澳大利亚地标性的建筑,这当然是科学性与设计的艺术性融合的佳作。
同样是来自丹麦的著名工业设计师汉宁森(Paul Henningsen)在20世纪20年代设计的PH-5型吊灯和PH洋蓟吊灯,以其造型的精美和功能上的完善协调被人们赞颂不已,在西方产品设计史上留下难忘的记忆。汉宁森做了许多光谱分析实验[6],以求设计出一种如日光般给人温暖但又让人感觉不到光源的灯具。PH洋蓟吊灯在造型上模仿了一种草本植物“朝鲜蓟”(又名法国百合),在造型上别致新颖,富有装饰感。另一方面,这种多片状的灯罩让灯光经过多次反射、折射达到一种柔和的照明效果,“避免清晰的阴影”[7],同时又允许部分光线溢出,防止因为光线反差太大,让人们的眼睛感到不适甚至疲劳。洋蓟吊灯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风格:极具功能性又富含人文情调,同样也是艺术性与科学性巧妙结合的经典范例。
四、结语
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艺术与科学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如果将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及时准确地运用到设计中,势必会大大增强设计产品的艺术价值,甚至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所以科学技术对于设计艺术性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同样设计的艺术表达也会反作用于科学,促进其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超德.设计美学[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15.
[2]张晓婷.浅析长信宫燈体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设计艺术的关系[J].科技信息,2008(21):550.
[3]顾晓晴.浅谈服装设计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248.
[4]金晶晶.陶瓷灯具的演变和设计探索[D].北京:清华大学,2005.
[5]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24.
[6]尹艺.莲花独向水中芳——保罗·海宁森的PH灯具赏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165-168.
[7]张晶.设计简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109.
作者简介:
饶琼,苏州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生。
李想,苏州大学设计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