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本与读本的有机融合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aini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48-01
  
  高中语文教材既有教本又有读本。我们如何处理“读本”呢?由于教学时间紧,我们或荒废“读本”,或随意处理“读本”。结果是各级统考偏偏多从“读本”中取材,学生多数因教师一般性倡导所误而招架不住败下阵来。
  那么,怎样较好地使用好教本与读本,使教读两本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落实教师指导呢?
  1 跨文本强化考试需要
  “需要”往往就是动力。有目的地持续地满足“需要”能够收到强化激励的实效。因为考试要考“读本”,学生又有“得分”的需求,这样便可以生成“利益驱动” 效应。为此,执教者首先应当界定一个概念,考试不是考教本,考试考的是教材。所谓“教材”,指的是国家明文规定必修的教本与读本,当然也包括《大纲》所列的课外阅读篇目。特别是“读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因为“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当然,抓好落实,少不了各种措施的及时“跟进”。譬如,做每周读本札记,课堂配合使用读本中的同类文章,课堂选用读本文章的语基及阅读分析进行小测等等。
  2 跨文本把握倾向基调
  概括文章重点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基调。通过教本和读本同类作品的对照阅读,可以磨砺辨析和把握要点的眼光。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对都市文化的解读,也涉及对传统文明的评价,可以和读本中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王安忆的《上海的弄堂》对照阅读。三人都面对传统都市文化,但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感情:汪曾祺是在怀旧的无奈中惆怅低徊,从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点;贾平凹面对“废都”古城墙,却昂扬出一种有中国文化魂魄的大气和自豪;王安忆则是从多个角度刻画了托起上海这座城市躯体的无数个弄堂,呈现了上海的历史沧桑。把阅读的视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有所取舍地确定要点,可以比较好地开发出读本的价值来。
  3 跨文本拓延文章主旨
  作者的某一种著作一般有一个基本精神即主旨,教本和读本同时选了里面的几篇文章,也就意味着与这种主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师在指导阅读时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这就是要立足教本,适当延伸读本。如《庄子》一书,教本选《秋水》,《读本》选《庖丁解牛》,《秋水》的主旨在宣扬事物的相对性,却让我们看到了视野的局限和谦虚的必要,这种作者主观立意和作品客观意义相分离的主旨“分裂”现象,还在《庖丁解牛》中表现出来:《庖丁解牛》用故事演绎保身、全身、养亲、尽年的人生旨趣,主旨在消极出世,却让我们看到了敬业求精、注重实践、把握规律的“言外”之意。教师甚至还可以引伸至《逍遥游》,庄子在《逍遥遊》中指出无论是大鹏、蜩与学鸠还是宋荣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的,都不能达到所谓“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绝对自由的“逍遥遊境界”,但是,庄子这种贬抑大鹏、为自己追求绝对精神的主旨张本的做法,并不能减弱我们对大鹏神奇浩大形象的向往,“鹏程万里”绝对是极富正面意义的形象。从教本里学会阅读庄子的文章必须具备两套眼光,再延伸到读本中进行操练,很有意义。
  4 跨文本建构知识体系
  如利用读本第一册中《先秦诸子散文》一文,制作表格,列出诸子各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基本观点、写作方面的主要特征等要素,在学完该单元文章后,填表作业,这就自然延伸到读本的篇目。读本中儒家著作《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墨家著作《墨子》中的《非攻》、法家著作《韩非子》中的《五蠹》、兵家著作《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等与教本的篇目构成“互见”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互见”的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5 跨文本比较人物性格
  新教本高中第一册的第一个文言单元塑造的是一组古代说士形象:有勇赴国难的烛之武、隐忍有远见的文仲,有善于讽谏的邹忌、委婉机智的触龙。教师在完成教本作品内部的这种形象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及时将阅读比较的触角伸到读本里去,如要求读《晏子故事两则》,寻找晏子的性格特点,从“使楚”看晏子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可以教读本上的《召公谏厉王止谤》,让学生揣摩出召公的政治远见和直言不讳的勇气。还可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如《荆轲刺秦王》,分析荆轲与读本中几位说士性格的不同;荆轲主要不是依靠机智,而是依靠那种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去维护国家的利益、去实现一种人生的追求。这种跨文本的人物性格比较,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积累写作的材料。
  6 跨文本感知人性多维
  孔子是经师也是人师。学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里看到的是他“循循善诱”的一面,学完教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之后,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孔子》为题练笔,不少学生谈到孔子耐心地引导四位学生各言其志,而不是武断地否定学生的选择,并且客观地评价他们不同的志趣,但是,这是否是孔子的全部呢?或者说,孔子还有哪些性格层面的东西值得关注呢?这样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定还有他人格魅力的另一面。这就把话题自然延伸到读本里去了。在读本《季氏将伐颛臾》里,我们看到了孔子“金刚怒目”的一面——他“当仁不让”,在“主义”和信仰面前决不后退半步的形象也是具有多重性的。
  总之,教本与读本的有机融合应当与学生的直接“利益”联系起来。这里既有功利的,又有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迁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能动性。然而,课内有限,课外无限,要充分发挥读本作用,关键还是要大力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或借鉴吸取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尽量剔除情境创设的非语文元素,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和表达,从而显示语言形象,深化语言理解,内化语言积累,避免语文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让有效的情境创设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服务,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走向一条语文之路。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创设;错位;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今天义务教育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美术教育作为今日中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应当贯彻这一教育理念,美术教育是一个十分强调个性作用的体系,因材施教的思想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贯彻,既符合艺术规律,也符合教育原则。  【关键词】 美术教育;因材施教;历史沿革;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44-01    班主任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灵魂的伟大工程,也是一种长期、艰辛而且需要倾尽心血的工作。班主任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又要注意学生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因为面对的是几十名来自不同家庭、性格各异,有着不同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学生,他们的身体心理尚处在多有变数的青春期,必然会在学习中、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41-01    新课程理念下美术课程标准的宗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里明确指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本人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52-01    班级的管理重在疏导,而不是压制。尤其是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行压制,采用管、卡、压,势必会削弱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那么教师花费再多的精力也等于白费。  一个班级学习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看这个班级有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决不是靠班主任制订一套多么完善、多么
期刊
【摘要】 新课改下我们的语文该走哪一条教学之路,此次研讨课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将隐性思维显性化,不断加强方法指导,思维性加文学性,让思维和能力在文采中飞扬,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同课异构;思维和能力;隐性思维显性化;方法;思维性和文学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53-01    有幸于2008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08-01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大致可以表述为:“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这种理念必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渠道得到体现和实施。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新的“教学即生活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师要建构生命形态的作文课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创新作文教学,从而丰富学生生活和写作素材,让作文与学生的真实世界越来越近,使语言的载体很好地承载学生真实的思想情感,真正激活中学生的创作情趣,切实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 作文课堂;创作情趣;作文能力;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23-02  
期刊
【摘要】 本文对汉语“比”字句与英语“than”句进行认知考察,探讨了这两种汉英比较句式中使用隐喻、转喻和理想化认知模式等认知机制的情况,根据对比分析,发现英汉比较句式在认知机制的使用上大致相同。  【关键词】 “比”字句,“than”句,认知机制对比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54-01    1 引言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59.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43-01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