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尽量剔除情境创设的非语文元素,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和表达,从而显示语言形象,深化语言理解,内化语言积累,避免语文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让有效的情境创设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服务,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走向一条语文之路。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创设;错位;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27-01
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可谓丰富多彩。但教师在有意创设情境时大量的非语文元素通过情境创设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这种舍文本而外鹜,势必导致“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背后“语文味”的淡化和语文本色的缺失。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再思考。
1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错位
1.1 游离重点
教师备课必须认真研读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把握文本的重点,领悟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而情境创设必须为突破重点服务。如果课堂中轻重不分,节外生枝,就是与教学目的向悖。教学《太阳》一课,有教师以拓展、延伸课外知识的名义,借助“假如我是科学家”的问题情境,用大量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探索太阳的种种知识,其结果,语文课被并化为各科的大杂烩。关于太阳的各种知识并非不可以作为知识点介绍给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学习课文内容以及说明文表达的语言形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才是我们教学目的所在。我想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是语文教学的底线,游离语文学科本位就谈不上真正的语文教学。
1.2 脱离文本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独特个性,但个性的教学思路只能服务于学生怎样更好的与文本对话,而不能脱离文本,随意地创设阅读情境。曾听过某教师执教《荷花》一课,课堂中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之长,收集了不少荷花的录象资料,又以优雅的古筝作为背景音乐,师生在视觉和听觉中感受着夏日荷花的神韵。接着,老师又从课文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讨论:面对这么美的荷花,我们应该怎么做?于是学生讨论热烈,课堂非常热闹。显然,这位老师课前花了不少时间,搜罗了许多好东西,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荷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与美术、音乐一样是一种艺术,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文本本身的美丽,感受文字的魅力。该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如此美文“过而不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欣赏图片,而后面的讨论更是具有“画蛇添足”之嫌。
1.3 滥用表演,造成学生对文本独特体验的缺失
表演是儿童的天性,他们会把表演当作一种游戏,在游戏中找到无穷的乐趣。曾听一位老师引导孩子理解诗歌《所见》(人教版第二册)中的“牧童骑黄牛”一句,为了让孩子入情入境,教师让一年级的学生以“桌子”当黄牛,孩子兴趣盎然“骑”在上面,课堂气氛可谓热烈浓郁,可语文又在哪里?
情境教学本身没有问题,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所有的课都必须有一个“情境的创设”,也并非所有的情境创设都是有效的。作为新课程执行者的教师在情境“热”的现象中,更需要对情境创设进行再思考。
2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有效创设的回归策略
2.1 在文本语言欣赏中创设有效情境
文本多是充满情感的载体,它以具体可感的感性形象、生动逼真的意象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创造。因此,文本理解是一种情感的领悟、价值的叩问,是学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它为学生开设了一条进入纯美世界的通道,即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场,学生只有真正进入这一审美情境,对文本的理解才能触及心灵,否者对美的理解只能是教师强加给他的附属物。而这种体验的生成,首先需要学生对文本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和审美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创设文本情境。
2.2 在词语直观感触中创设有效情境
汉语言的学习,往往是在一定的语境里,通过倾听、模仿、实践而逐渐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心灵言语。《四个太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冻僵、温暖”等词,有老师作了这样设计:
师: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寒冷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场上做广播操,这时候一阵寒风吹来(播放寒风声音),你感觉怎么样?生A:我感到身上很冷。生B:我觉得腿也不能动了,脸上非常冷,都已经冻红了。师:是呀,你的这种感觉就叫做——(出示词语“冻僵”)师:小朋友,冬天,我们的手——(指词卡),我们的脚——,我们的脸也——。就在你的手、脚、脸都冻僵了,冷得发抖时,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出示课件),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生A:我感觉很暖和。生B:我觉得身上热起来了,很舒服。师:这时候我们感到——温暖。
借助情境,老师利用语言渲染,让学生感到“冷”,也让学生看到温暖,也许这里的“冷”不是真冷,这里的“温暖”不是真温暖。但却是动态的、是亲身感受的,能激发学生真情实感,获得积极内心体验的,这样的情境创设当然是有效的。
2.3 在情感体验升华中创设有效情境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文本、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就是干瘪枯燥的。因此,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时候一谈到情境教学,想的最多的就是外在的东西,其实最重要的情境就是课文的情境,理解课文的关键就是把学生带入文本本身,如果能凭借语言文字迅捷进入课文情境,应视为最佳途径了。那么究竟如何使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始终指向于精神的提升和语言的发展呢?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决杜绝追求场面的热闹,而是根据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考虑教学实际,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和表达,从而显示语言形象,深化语言理解,内化语言积累。总之,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就是要尽量减少非语文的环节,避免语文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服务,让学生在有效情境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形成语言,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走向一条语文之路。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境创设;错位;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27-01
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可谓丰富多彩。但教师在有意创设情境时大量的非语文元素通过情境创设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这种舍文本而外鹜,势必导致“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背后“语文味”的淡化和语文本色的缺失。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再思考。
1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错位
1.1 游离重点
教师备课必须认真研读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把握文本的重点,领悟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而情境创设必须为突破重点服务。如果课堂中轻重不分,节外生枝,就是与教学目的向悖。教学《太阳》一课,有教师以拓展、延伸课外知识的名义,借助“假如我是科学家”的问题情境,用大量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探索太阳的种种知识,其结果,语文课被并化为各科的大杂烩。关于太阳的各种知识并非不可以作为知识点介绍给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学习课文内容以及说明文表达的语言形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才是我们教学目的所在。我想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是语文教学的底线,游离语文学科本位就谈不上真正的语文教学。
1.2 脱离文本
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独特个性,但个性的教学思路只能服务于学生怎样更好的与文本对话,而不能脱离文本,随意地创设阅读情境。曾听过某教师执教《荷花》一课,课堂中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之长,收集了不少荷花的录象资料,又以优雅的古筝作为背景音乐,师生在视觉和听觉中感受着夏日荷花的神韵。接着,老师又从课文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讨论:面对这么美的荷花,我们应该怎么做?于是学生讨论热烈,课堂非常热闹。显然,这位老师课前花了不少时间,搜罗了许多好东西,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荷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与美术、音乐一样是一种艺术,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文本本身的美丽,感受文字的魅力。该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如此美文“过而不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欣赏图片,而后面的讨论更是具有“画蛇添足”之嫌。
1.3 滥用表演,造成学生对文本独特体验的缺失
表演是儿童的天性,他们会把表演当作一种游戏,在游戏中找到无穷的乐趣。曾听一位老师引导孩子理解诗歌《所见》(人教版第二册)中的“牧童骑黄牛”一句,为了让孩子入情入境,教师让一年级的学生以“桌子”当黄牛,孩子兴趣盎然“骑”在上面,课堂气氛可谓热烈浓郁,可语文又在哪里?
情境教学本身没有问题,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所有的课都必须有一个“情境的创设”,也并非所有的情境创设都是有效的。作为新课程执行者的教师在情境“热”的现象中,更需要对情境创设进行再思考。
2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有效创设的回归策略
2.1 在文本语言欣赏中创设有效情境
文本多是充满情感的载体,它以具体可感的感性形象、生动逼真的意象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创造。因此,文本理解是一种情感的领悟、价值的叩问,是学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它为学生开设了一条进入纯美世界的通道,即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场,学生只有真正进入这一审美情境,对文本的理解才能触及心灵,否者对美的理解只能是教师强加给他的附属物。而这种体验的生成,首先需要学生对文本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和审美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创设文本情境。
2.2 在词语直观感触中创设有效情境
汉语言的学习,往往是在一定的语境里,通过倾听、模仿、实践而逐渐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心灵言语。《四个太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冻僵、温暖”等词,有老师作了这样设计:
师: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寒冷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场上做广播操,这时候一阵寒风吹来(播放寒风声音),你感觉怎么样?生A:我感到身上很冷。生B:我觉得腿也不能动了,脸上非常冷,都已经冻红了。师:是呀,你的这种感觉就叫做——(出示词语“冻僵”)师:小朋友,冬天,我们的手——(指词卡),我们的脚——,我们的脸也——。就在你的手、脚、脸都冻僵了,冷得发抖时,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出示课件),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生A:我感觉很暖和。生B:我觉得身上热起来了,很舒服。师:这时候我们感到——温暖。
借助情境,老师利用语言渲染,让学生感到“冷”,也让学生看到温暖,也许这里的“冷”不是真冷,这里的“温暖”不是真温暖。但却是动态的、是亲身感受的,能激发学生真情实感,获得积极内心体验的,这样的情境创设当然是有效的。
2.3 在情感体验升华中创设有效情境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文本、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就是干瘪枯燥的。因此,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时候一谈到情境教学,想的最多的就是外在的东西,其实最重要的情境就是课文的情境,理解课文的关键就是把学生带入文本本身,如果能凭借语言文字迅捷进入课文情境,应视为最佳途径了。那么究竟如何使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始终指向于精神的提升和语言的发展呢?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决杜绝追求场面的热闹,而是根据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考虑教学实际,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和表达,从而显示语言形象,深化语言理解,内化语言积累。总之,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就是要尽量减少非语文的环节,避免语文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服务,让学生在有效情境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形成语言,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走向一条语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