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型学校是在新型管理体制下,向学校下放管理权,重视教师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促进学校及师生整体的发展的新型学校。这种新型学校应在不同层面创建一种新的学校组织文化。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文化;构建
一、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
学习型学校是在新型管理体制下,向学校下放管理权,重视教师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促进学校及师生整体的发展的新型学校。学校必须更新才能富有活力,才能更好生存和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其他人员都会意识到,学校必须转变观念,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达成共同的愿景,才能实现共同目标。使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是靠批准、命令,也不是通过规章制度,而是取向学习,这一点会越来越明显,这就意味 着学校中每一个人都要表达他们各自的渴望、增强自我意识、培养合作的能力
学习型学校要求学校为教职工和学生创建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并实现这一愿景而加强团队学习。Mitchen和Sackney认为,发展、培育和保持这样一个学习者的共同体,意味着创建一种不同的文化,它包括共同的愿景、真诚的合作、管理者和教师共享的领导权以及所有支持这些努力的条件[1]。
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的构建
(一)从人工层面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
就人工层面而言,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要求在学校中能有完善的学习环境、设施;有助于学习的组织结构;能促使成员团体学习的活动或仪式及场所等,物质环境不仅能够影响教学,还能对师生的态度和观念产生影响。同时能提供适当的诱因,对于自我学习积极者、对促进团体学习有所贡献者;能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或学习中且对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或管理效能的行为给予奖励,强化其学习行为。
据此,对于学校的校园建筑环境进行人文化的规划:开设介绍学校历史或优秀教师和学生的陈列室,并展出学校优秀教师的教案或有创意的教学课件、教学用具;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校长与教师共同参与,以参考多方面的意见;为教师或学能开展集体学习开设研讨室;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习,并及时总结和表彰学习成和学习先进个人和集体。
人际关系上,协调已有教师之间的竞争关系,塑造共同利益,共同发展的组织氛围;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使成员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为知识和思想的自由流通和共享提供保障,激发学校全体成员的学习潜力,实现学校成员及学校的自我提升。可以通过强化凝聚学校成员感情的庆典仪式,如校庆、毕业典礼、教师节,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如运动会、聚餐等诸多方式建立庆典仪式的强化和集体活动的组织必须经过事先妥善规划不能流于表面形式,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损害成员对学校组织文化的认同度。
(二)从价值观层面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
学习型学校的目在于使学校成为知识的创造主体,而非简单的传播器;充分发掘综合知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如何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背书、考试。
在办学理念确立的基础上尝试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即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的理念。通过对学校现有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教师的教育观及学生观、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习惯等作深入分析,把握和诊断学校已有组织文化的优势和缺陷。如果本校内部因已形成不利于学校发展的组织气氛而难以改变或者难以自我诊断的情况下,可以邀请专家进驻学校诊断学校组织文化,通过座谈会请老师畅谈自己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及设想等,准确定位学校的现有价值观和组织文化。
其次,在继承发扬学校原有组织文化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学校新的价值标准即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同时在学校中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具体活动使这种现代学习的新理念为广大师生认可和接受,并促使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学校内部刊物、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在教学楼内设立开放式书架、开展教师经验交流会等,宣传和营造学校组织学习的浓烈氛围;并正视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管理层的重视和协助,解决教师在课程分割上的相互认同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的反思与进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调节师生间关系,达成教改要求。
就价值观层面而言,学习型学校要求学校具有终身学习和团队学习能力的团队,具有完善的训练、培训或进修的学习系统,促进教师完善和提高自己,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以利于完成培养学生创新型学生的任务。南充市区学校乃至全省中学校现有的教师进修或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化,教师的后续学习主要目的在于取得学历或某种资格,缺乏真正能推动教师完善学习、培训和进修的制度,缺乏触动教师为职业发展继续学习的动力机制。建立完善的、有效的、人性化的教师进修制度应该成为建设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的切入点。同时,学校管理者应率先垂范,树立起主动学习的典范,善于研究、学习、反思新的教育理论,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策略规划学校的建设。
(三)从基本假设层面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
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的最终实现一定会表现在学校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和学生共同努力而养成的良好的合作循环上。了解基本假设存在的具体环境,就能为问题和逆向行为的出现提供正确的解释。对此,尝试用“雁行文化”来思考基本假设层面的组织文化。
“雁行文化”取义为大雁在飞行中都会排列成一定的队列朝着他们的目标前行。大雁在飞行中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首先,团队有着明确的飞行目的地,为此,他们协同作战与各种不利条件作抗争,以求到达终点;其次,个体在飞行中拍动翅膀,能为同伴创造有利的上升环境,使雁群的飞行效率提高;再次,领头雁可以轮流当,任何强壮的大雁,体力总是有限的,以轮流来进行更替以保存力量;最后,团体在飞行中不断鸣叫,目的是相互激励。当有大雁体力不支落后时,会有其他的大雁保护在它左右直到恢复体力跟上队伍。大雁所体现的高度合作、统一协调的团体精神就是组织成功的法宝。 台湾学者吴明烈认为:一个适宜组织学习的文化,必然也是一种“雁行文化”,而这种文化也是一种适合团队合作与创新进步的文化。他把“雁行文化”的内涵总结为:加速实现共同目标的文化;高度团队凝聚力的文化;责任分担与共享领导权的文化;彼此鼓励支持的文化;相互关怀照顾的文化。[2]
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管理层和教师往往聚焦于眼前在做或即将要做的工作,而对工作的潜在价值和前景疏于思考。部分学校校长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表示希望建立真正的共同愿景,以求让大家目标一致,全心奉献。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教职工认为塑造“愿景”是校长的事,尤其当遭遇危机的时候,更是认为,一个好校长的决策或许能带领组织渡过危机,但是,即使一个决策能解决近期问题,可中长期的规划是不是可以由领头雁一个人承担呢?从雁行文化的启示下,校长领悟到:如何创造出一种类似于雁群目标的共同目的感,使组织全体成员同心协力,以实现最深切的热望。共同愿景的实现有赖于下列要素:首先是愿景,它是用现在时来描述学校要创造的未来图像,愿景宣言能指出我们要到哪里去,及到达目的后我们会是什么样子。愿景中对于未来的描述越翔实,丰富、栩栩如生,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其次是价值观,它描述了在追求共同愿景的过程中我们打算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来实现它。当学校在建立共同愿景时,应该把建立全校员工共享的价值观视为核心和全局,价值观就好像船首的神像一样,成为帮助人们迈向共同愿景的行动指南。再者是目的或使命,学校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即为我们的社会培养拥有基础知识储备和正确的基本价值萌芽的个体,并在之后的学习中将这些知识和价值萌芽充分发展,这是学校存在的根本理由。我们可能暂时无法真正到达最高目的,但在向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将会实现许多愿景,并以这些愿景来着实改善和更新我们的人性观、职业态度和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靠近我们所建立的最终目的。
实务上,各学校管理层、教师首先重新塑造面对学生的态度,与学生一起建立自己的共同愿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积极沟通学生的信息,共同计划,确保每个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个性,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规范。其次,校长率先做出合作表率,打破原有的科层化限制,弱化部门、班级个体的利益,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管理者和教师间形成真正的合作,达成共识;同时教师间形成合作氛围,分享信息和经验,彼此启发,相互坦诚的沟通不仅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能使学生得到熏陶和培养,把学生当成知识和教学的共同构建者,把学习看做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由此来重塑基本假设层面的学校组织文化,摈弃工具化和方便化的人性和管理观点,找回教师的归属感,形成有团结意识的,强烈集体观念的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
参考文献:
[1] Jane Bumpers Huffean等著.贺凤美等译.学习型学校的文化重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吴明烈著.组织学习与学习型学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文化;构建
一、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
学习型学校是在新型管理体制下,向学校下放管理权,重视教师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促进学校及师生整体的发展的新型学校。学校必须更新才能富有活力,才能更好生存和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中的每一个人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其他人员都会意识到,学校必须转变观念,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达成共同的愿景,才能实现共同目标。使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是靠批准、命令,也不是通过规章制度,而是取向学习,这一点会越来越明显,这就意味 着学校中每一个人都要表达他们各自的渴望、增强自我意识、培养合作的能力
学习型学校要求学校为教职工和学生创建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并实现这一愿景而加强团队学习。Mitchen和Sackney认为,发展、培育和保持这样一个学习者的共同体,意味着创建一种不同的文化,它包括共同的愿景、真诚的合作、管理者和教师共享的领导权以及所有支持这些努力的条件[1]。
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的构建
(一)从人工层面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
就人工层面而言,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要求在学校中能有完善的学习环境、设施;有助于学习的组织结构;能促使成员团体学习的活动或仪式及场所等,物质环境不仅能够影响教学,还能对师生的态度和观念产生影响。同时能提供适当的诱因,对于自我学习积极者、对促进团体学习有所贡献者;能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或学习中且对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或管理效能的行为给予奖励,强化其学习行为。
据此,对于学校的校园建筑环境进行人文化的规划:开设介绍学校历史或优秀教师和学生的陈列室,并展出学校优秀教师的教案或有创意的教学课件、教学用具;规章制度的制定上校长与教师共同参与,以参考多方面的意见;为教师或学能开展集体学习开设研讨室;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习,并及时总结和表彰学习成和学习先进个人和集体。
人际关系上,协调已有教师之间的竞争关系,塑造共同利益,共同发展的组织氛围;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使成员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为知识和思想的自由流通和共享提供保障,激发学校全体成员的学习潜力,实现学校成员及学校的自我提升。可以通过强化凝聚学校成员感情的庆典仪式,如校庆、毕业典礼、教师节,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如运动会、聚餐等诸多方式建立庆典仪式的强化和集体活动的组织必须经过事先妥善规划不能流于表面形式,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损害成员对学校组织文化的认同度。
(二)从价值观层面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
学习型学校的目在于使学校成为知识的创造主体,而非简单的传播器;充分发掘综合知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如何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背书、考试。
在办学理念确立的基础上尝试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即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的理念。通过对学校现有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教师的教育观及学生观、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习惯等作深入分析,把握和诊断学校已有组织文化的优势和缺陷。如果本校内部因已形成不利于学校发展的组织气氛而难以改变或者难以自我诊断的情况下,可以邀请专家进驻学校诊断学校组织文化,通过座谈会请老师畅谈自己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及设想等,准确定位学校的现有价值观和组织文化。
其次,在继承发扬学校原有组织文化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学校新的价值标准即终身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同时在学校中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具体活动使这种现代学习的新理念为广大师生认可和接受,并促使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可以通过学校内部刊物、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在教学楼内设立开放式书架、开展教师经验交流会等,宣传和营造学校组织学习的浓烈氛围;并正视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管理层的重视和协助,解决教师在课程分割上的相互认同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的反思与进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调节师生间关系,达成教改要求。
就价值观层面而言,学习型学校要求学校具有终身学习和团队学习能力的团队,具有完善的训练、培训或进修的学习系统,促进教师完善和提高自己,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以利于完成培养学生创新型学生的任务。南充市区学校乃至全省中学校现有的教师进修或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化,教师的后续学习主要目的在于取得学历或某种资格,缺乏真正能推动教师完善学习、培训和进修的制度,缺乏触动教师为职业发展继续学习的动力机制。建立完善的、有效的、人性化的教师进修制度应该成为建设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的切入点。同时,学校管理者应率先垂范,树立起主动学习的典范,善于研究、学习、反思新的教育理论,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策略规划学校的建设。
(三)从基本假设层面构建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
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的最终实现一定会表现在学校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和学生共同努力而养成的良好的合作循环上。了解基本假设存在的具体环境,就能为问题和逆向行为的出现提供正确的解释。对此,尝试用“雁行文化”来思考基本假设层面的组织文化。
“雁行文化”取义为大雁在飞行中都会排列成一定的队列朝着他们的目标前行。大雁在飞行中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首先,团队有着明确的飞行目的地,为此,他们协同作战与各种不利条件作抗争,以求到达终点;其次,个体在飞行中拍动翅膀,能为同伴创造有利的上升环境,使雁群的飞行效率提高;再次,领头雁可以轮流当,任何强壮的大雁,体力总是有限的,以轮流来进行更替以保存力量;最后,团体在飞行中不断鸣叫,目的是相互激励。当有大雁体力不支落后时,会有其他的大雁保护在它左右直到恢复体力跟上队伍。大雁所体现的高度合作、统一协调的团体精神就是组织成功的法宝。 台湾学者吴明烈认为:一个适宜组织学习的文化,必然也是一种“雁行文化”,而这种文化也是一种适合团队合作与创新进步的文化。他把“雁行文化”的内涵总结为:加速实现共同目标的文化;高度团队凝聚力的文化;责任分担与共享领导权的文化;彼此鼓励支持的文化;相互关怀照顾的文化。[2]
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管理层和教师往往聚焦于眼前在做或即将要做的工作,而对工作的潜在价值和前景疏于思考。部分学校校长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表示希望建立真正的共同愿景,以求让大家目标一致,全心奉献。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教职工认为塑造“愿景”是校长的事,尤其当遭遇危机的时候,更是认为,一个好校长的决策或许能带领组织渡过危机,但是,即使一个决策能解决近期问题,可中长期的规划是不是可以由领头雁一个人承担呢?从雁行文化的启示下,校长领悟到:如何创造出一种类似于雁群目标的共同目的感,使组织全体成员同心协力,以实现最深切的热望。共同愿景的实现有赖于下列要素:首先是愿景,它是用现在时来描述学校要创造的未来图像,愿景宣言能指出我们要到哪里去,及到达目的后我们会是什么样子。愿景中对于未来的描述越翔实,丰富、栩栩如生,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其次是价值观,它描述了在追求共同愿景的过程中我们打算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来实现它。当学校在建立共同愿景时,应该把建立全校员工共享的价值观视为核心和全局,价值观就好像船首的神像一样,成为帮助人们迈向共同愿景的行动指南。再者是目的或使命,学校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即为我们的社会培养拥有基础知识储备和正确的基本价值萌芽的个体,并在之后的学习中将这些知识和价值萌芽充分发展,这是学校存在的根本理由。我们可能暂时无法真正到达最高目的,但在向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将会实现许多愿景,并以这些愿景来着实改善和更新我们的人性观、职业态度和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靠近我们所建立的最终目的。
实务上,各学校管理层、教师首先重新塑造面对学生的态度,与学生一起建立自己的共同愿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积极沟通学生的信息,共同计划,确保每个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个性,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规范。其次,校长率先做出合作表率,打破原有的科层化限制,弱化部门、班级个体的利益,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管理者和教师间形成真正的合作,达成共识;同时教师间形成合作氛围,分享信息和经验,彼此启发,相互坦诚的沟通不仅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能使学生得到熏陶和培养,把学生当成知识和教学的共同构建者,把学习看做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由此来重塑基本假设层面的学校组织文化,摈弃工具化和方便化的人性和管理观点,找回教师的归属感,形成有团结意识的,强烈集体观念的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
参考文献:
[1] Jane Bumpers Huffean等著.贺凤美等译.学习型学校的文化重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吴明烈著.组织学习与学习型学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