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大学生在内蒙古读大学,整整三年竟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为了筹足自己的学费在街头卖艺;广州某重点中学一位教师和一位校长带学校优秀学生外出交流访问,乘车时因人多座位少,校长和老师只好坐在车门槛上,在几天的乘车时间里,一直没有一个学生让座;笔者所在县某校四名初中生下河洗澡,其中一名学生滑进深潭无法自救,其余三名学生竟然相继偷偷溜走,既不向河岸边的老俵呼救,更对学校隐瞒真相,致使溺水学生丧失宝贵生命;一名学生与同学发生口角,怀恨在心,乘夜用菜刀杀死同学,然后又肢解……此类事件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见诸各种媒体,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难道不感到触目惊心吗?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此难道不觉得惭愧和痛心吗?
素质教育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各领风骚,其成果确实令人欣慰。然而,现在的教育虽然在理论上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很重视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但实际操作时,功利性教育常常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架空了德育工作,无形中令它缺少实效性。这样,孩子们思想道德的某些缺陷就难以避免。很多学生处在激烈的竞争和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中“无暇”关心、帮助他人,对于他人的关爱、帮助也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作回应,更不存感激之心,甚至轻视自己、他人的生命,他们的道德观念渐渐淡化,心变得越来越冷漠:书读不好是老师不会教,书读好了是自己有天份;他们认为“父母生我养我,让我吃好睡好是理所当然的”,享尽了为人子女的福,却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生活的艰辛;他人的给予和帮助是“万物皆备于我”……
对此,我们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呼唤感恩教育,并把它做实、做细。
一、学校是感恩教育的基地,教师起主导作用
现在的学校,生源较为复杂,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才智的发展不同。不管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他们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生在学校是从早忙到晚,家嘛,真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感恩教育主要应由学校来组织实施,对于二千多万的“留守孩子”则更是如此。
1、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班主任工作事务繁多,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安全都足以让班主任操心的了。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利用班会课、家访等机会让学生感知他人的关爱、帮助,树立感恩的基本意识。
2、教师合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各学科教师均应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合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如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让他们学会感动、感激、感恩。初、高中课本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散文名篇,如《散步》、《爸爸的夹竹桃落了》……特别是朱自清《背影》,令人潸然泪下。在教学这些篇目时,学生的美好情感会自然形成并易内化为他们今后行为的方向。作文教学也同样重要,如《家有儿女》中的夏雪有一个家庭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脚并写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从作文中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引导他们反观内心,使他们逐步形成一颗易感的心,感知情义,回报恩情。
3、学校适时开展活动。学校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也较重要,学校应抓住机遇开展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体现团结协作性的活动,如迎奥运校运会、师生联谊、心理沙龙、引入感恩节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团结友爱、真诚互助的情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当然不仅仅是这些,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感恩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善于引导,让孩子们能感知身边的温情、帮助,并付诸行动来回报他人,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悦,形成良性发展趋势,把学生培养成知恩、感恩的有良心的人。
二、家长要更新观念,重新审视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中国家庭教育形象大使柴洁心说:“父母们,当你们为孩子付出一切时,你有没有想过,你付出的爱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以后他还会爱谁?爱孩子要爱得科学、不浅薄,让他们对帮助他们的人拥有感恩之心。当他们长大后,就会爱自己的亲人,爱工作,爱周围的人。”是的,这话说得令人深思。现今社会,计划生育使许多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父辈、祖辈等多人的关爱集于孩子一身,孩子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长辈们很少违逆孩子的要求。特别是父母们认为,现在社会保障这么好,自己将来能养活自己,只要孩子将来有出息,过得比自己好就可以了,不指望孩子将来给自己养老送终,施恩不图回报。殊不知,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付出和疼爱。有些孩子你不教他,他还真感受不到周围世界对他的恩情。他们可能善于为事业奋斗,却缺乏责任心,自私自利,人性冷漠。所以,孩子们同样需要来自父母的感恩教育。
1、父母言传身教。父母应孝敬老人,爱护孩子,认真工作、生活,用优秀品质来感染孩子,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生活的美好,还不妨有意识地让孩子感恩、知恩、报恩,用良好的心态回报社会。
2、孩子亲身实践。远处的草坪看起来很美,走近一看却未必如此;电视剧《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多次身历险境,小观众们觉得嘎子把鬼子耍得团团转,好玩,哪觉得他危险;肩挑重担的父亲累得满头大汗,风吹起衣摆,孩子可能还要认为父亲轻松……表象往往有蒙蔽性。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孩子们没有亲身实践就不知父母苦、他人累。所以,让孩子们有空时洗衣刷碗、挑担种地吧,用实践教会他们设身处地地体谅、关爱他人。
3、感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央电视台有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稚嫩的童音中,浓浓的爱意让人感动,唤起了多少人隐藏在内心的爱意!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隐忧又袭上心头。孩子小的时候知道端水给爸妈洗脚,初、高中的时候就只会口头上关心,等到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父母的面都懒得见了。这是怎么了?怎么才能让孩子持久地拥有亲情、爱心?答案就是:必须使感恩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感恩教育,也是社会这个大熔炉义不容辞的责任
孩子终归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感恩教育的成效如何,得受社会的监督,并受到社会的影响。
1、各类媒体的正面感恩教育必不可少。孩子接触较多的媒体如电视、网络等,应多宣传这方面的内容,让他们认识缤纷世界中的主流思想是好的,人间有许多的真情、关爱、感动。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晚会冯巩作客“艺术人生”与朱军的一席怀旧感恩谈话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感恩英雄之旅”、“希望工程”等节目的演播对孩子们而言是很好的感恩教育。据报道,世界冠军刘翔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给房产商做广告竟然不要广告收入,而只要求房产商送一套价值不菲的套房给恩师教练孙海平,这行为真让人感动。
2、社会舆论、公众活动对孩子们的感恩教育也不容小觑。“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说明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街坊邻居、居委会、小区的精神风貌,舆论要向积极方向发展,社区活动及其他公众活动也应是健康的、阳光的,给孩子们以正面的宣传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既享受大家给予的关爱,也回报他人以关爱。
全国各地掀起感恩教育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许多孩子变得善感、热情、友爱,更懂得与人融洽相处,主动关心帮助别人,感恩的观念深入到许多人的心灵。但是,感恩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孩子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幸福甜蜜之中,孩子长大后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工作压力的加大,感恩这种情感反而淡化……如何让更多的孩子懂得感恩,如何让人们的感恩之心长久地保持,如何让人们的感恩之心不仅仅局限于亲友,这是我们今后教育的重要课题。那就让我努力吧,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进行到底。我们可以期待,当人们把感恩之心内化为自己终生不变的美好情感时,我们这个世界将充满爱,我们这个世界将更和谐。
素质教育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各领风骚,其成果确实令人欣慰。然而,现在的教育虽然在理论上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很重视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但实际操作时,功利性教育常常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架空了德育工作,无形中令它缺少实效性。这样,孩子们思想道德的某些缺陷就难以避免。很多学生处在激烈的竞争和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中“无暇”关心、帮助他人,对于他人的关爱、帮助也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作回应,更不存感激之心,甚至轻视自己、他人的生命,他们的道德观念渐渐淡化,心变得越来越冷漠:书读不好是老师不会教,书读好了是自己有天份;他们认为“父母生我养我,让我吃好睡好是理所当然的”,享尽了为人子女的福,却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生活的艰辛;他人的给予和帮助是“万物皆备于我”……
对此,我们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呼唤感恩教育,并把它做实、做细。
一、学校是感恩教育的基地,教师起主导作用
现在的学校,生源较为复杂,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才智的发展不同。不管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他们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生在学校是从早忙到晚,家嘛,真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感恩教育主要应由学校来组织实施,对于二千多万的“留守孩子”则更是如此。
1、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班主任工作事务繁多,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安全都足以让班主任操心的了。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利用班会课、家访等机会让学生感知他人的关爱、帮助,树立感恩的基本意识。
2、教师合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各学科教师均应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合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如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让他们学会感动、感激、感恩。初、高中课本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散文名篇,如《散步》、《爸爸的夹竹桃落了》……特别是朱自清《背影》,令人潸然泪下。在教学这些篇目时,学生的美好情感会自然形成并易内化为他们今后行为的方向。作文教学也同样重要,如《家有儿女》中的夏雪有一个家庭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脚并写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从作文中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引导他们反观内心,使他们逐步形成一颗易感的心,感知情义,回报恩情。
3、学校适时开展活动。学校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也较重要,学校应抓住机遇开展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体现团结协作性的活动,如迎奥运校运会、师生联谊、心理沙龙、引入感恩节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团结友爱、真诚互助的情感。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当然不仅仅是这些,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感恩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善于引导,让孩子们能感知身边的温情、帮助,并付诸行动来回报他人,体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悦,形成良性发展趋势,把学生培养成知恩、感恩的有良心的人。
二、家长要更新观念,重新审视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中国家庭教育形象大使柴洁心说:“父母们,当你们为孩子付出一切时,你有没有想过,你付出的爱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以后他还会爱谁?爱孩子要爱得科学、不浅薄,让他们对帮助他们的人拥有感恩之心。当他们长大后,就会爱自己的亲人,爱工作,爱周围的人。”是的,这话说得令人深思。现今社会,计划生育使许多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父辈、祖辈等多人的关爱集于孩子一身,孩子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长辈们很少违逆孩子的要求。特别是父母们认为,现在社会保障这么好,自己将来能养活自己,只要孩子将来有出息,过得比自己好就可以了,不指望孩子将来给自己养老送终,施恩不图回报。殊不知,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付出和疼爱。有些孩子你不教他,他还真感受不到周围世界对他的恩情。他们可能善于为事业奋斗,却缺乏责任心,自私自利,人性冷漠。所以,孩子们同样需要来自父母的感恩教育。
1、父母言传身教。父母应孝敬老人,爱护孩子,认真工作、生活,用优秀品质来感染孩子,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生活的美好,还不妨有意识地让孩子感恩、知恩、报恩,用良好的心态回报社会。
2、孩子亲身实践。远处的草坪看起来很美,走近一看却未必如此;电视剧《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多次身历险境,小观众们觉得嘎子把鬼子耍得团团转,好玩,哪觉得他危险;肩挑重担的父亲累得满头大汗,风吹起衣摆,孩子可能还要认为父亲轻松……表象往往有蒙蔽性。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孩子们没有亲身实践就不知父母苦、他人累。所以,让孩子们有空时洗衣刷碗、挑担种地吧,用实践教会他们设身处地地体谅、关爱他人。
3、感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央电视台有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稚嫩的童音中,浓浓的爱意让人感动,唤起了多少人隐藏在内心的爱意!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隐忧又袭上心头。孩子小的时候知道端水给爸妈洗脚,初、高中的时候就只会口头上关心,等到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父母的面都懒得见了。这是怎么了?怎么才能让孩子持久地拥有亲情、爱心?答案就是:必须使感恩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感恩教育,也是社会这个大熔炉义不容辞的责任
孩子终归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感恩教育的成效如何,得受社会的监督,并受到社会的影响。
1、各类媒体的正面感恩教育必不可少。孩子接触较多的媒体如电视、网络等,应多宣传这方面的内容,让他们认识缤纷世界中的主流思想是好的,人间有许多的真情、关爱、感动。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晚会冯巩作客“艺术人生”与朱军的一席怀旧感恩谈话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感恩英雄之旅”、“希望工程”等节目的演播对孩子们而言是很好的感恩教育。据报道,世界冠军刘翔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给房产商做广告竟然不要广告收入,而只要求房产商送一套价值不菲的套房给恩师教练孙海平,这行为真让人感动。
2、社会舆论、公众活动对孩子们的感恩教育也不容小觑。“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说明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街坊邻居、居委会、小区的精神风貌,舆论要向积极方向发展,社区活动及其他公众活动也应是健康的、阳光的,给孩子们以正面的宣传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既享受大家给予的关爱,也回报他人以关爱。
全国各地掀起感恩教育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许多孩子变得善感、热情、友爱,更懂得与人融洽相处,主动关心帮助别人,感恩的观念深入到许多人的心灵。但是,感恩教育依然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孩子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幸福甜蜜之中,孩子长大后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工作压力的加大,感恩这种情感反而淡化……如何让更多的孩子懂得感恩,如何让人们的感恩之心长久地保持,如何让人们的感恩之心不仅仅局限于亲友,这是我们今后教育的重要课题。那就让我努力吧,把感恩教育落到实处、进行到底。我们可以期待,当人们把感恩之心内化为自己终生不变的美好情感时,我们这个世界将充满爱,我们这个世界将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