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初中学校自我发展力问题,对南京市80位初中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结果显示,从校长的视角观察,学校自我发展力呈现出动力充足、能力较弱、潜力巨大、活力尚缺的局面。建议从运用整体发展规划盘活学校资源、加强课程领导提升课程品质、以科研和知识管理培育研究型教师、打造学习型团队以及提升校长自身领导力等几个方面,提升初中学校自我发展力。
关键词:学校自我发展力;初中学校;动力;能力;潜力;活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6-0023-06
初中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初中学校一直处于外延式发展模式之中,需要靠外部教育资源投入来提高教育质量,这就导致了初中学校比较缺乏自主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日益彰显,内涵发展的需求愈加迫切。学校如何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如何以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的方式来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初中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新近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自组织理论角度看,学校作为多元系统,和其它系统一样有其不依赖外部指令而按照各要素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且相互协调地自动形成有序结构的功能,而这种功能就是学校内生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此,本课题研究建构了“学校自我发展力”的概念:“自我发展”强调学校发展的内源性,指学校在自创、自决、自律的内在机制驱动下不断提高自身结构有序度和自适应、自发展功能,从而持续创造教育效益和促进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与状态;“自我发展力”就是学校内部能够促进自我发展的所有组织要素以特定方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功能与能量,是基于学校文化,以办学者、师生及利益相关者为主体,指向学校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系统而持续变化的一种内生的、人本化的组织力量。从构成要素上说,自我发展力涵盖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能力、潜力、活力等。[1]课题组对南京市80位初中学校正职校长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初中学校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同时评估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寻找提升学校自我发展力的合理路径。
一、调查设计、实施与数据处理
1.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学校发展是校长最为关注和熟悉的领域,对学校自我发展力的考察,首选对象就是校长。因此,课题组以南京市初中校长为调查对象,涵盖所有区县不同办学性质和办学水平的学校,以问卷为主要形式开展调查研究。
本研究依据“学校自我发展力”理论模型(见下图)设计问卷,设置了8道单选题,内容涉及学校发展因素、学校发展阶段、学校发展资源、校长领导力特点、学校发展愿景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分别考察:学校发展的动力,包括学校自我发展的意愿与内在动因;学校发展的能力,包括学校自我发展的基础、优势与发展障碍;学校发展的潜力,包括学校自我发展的提升点与可用资源;学校发展的活力,包括校长的领导力和发展行动指向。问卷尽量以客观性作为设计标准,降低校长对问卷的敏感度。此外,问卷还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问题,用以与客观题进行相互印证,以期达到较高的可信度。
2.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
2012年3月,课题组对南京市初中正职校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80份,回收率为80%。数据用SPSS13.0版软件进行处理,主要采用频数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开放性问题则进行文本分析,再辅以个别访谈,以期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校发展现状与自我发展能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动力充足:多数初中学校校长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愿
不同的校长对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判断,而这种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校长对于学校发展模式的设定。调查显示,在问及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时,58.75%的校长认为“学校自身的意愿与行动”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生源与师资的改善”,占32.50%;也有部分校长认为“上级领导的支持”是最关键的因素,占8.75%;而无人认为仅靠“经费投入”就能促动学校的发展。这在客观上表明,多数初中校长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我发展意愿,但也有部分校长依然停留在依靠外力(如生源、配备师资、上级领导支持)发展的思维模式之中,自我发展意识相对薄弱。
在学校自我发展的内部要素上,40.00%的校长认为“校长的领导力与组织的执行力”是最关键的;其次是“学校拥有的课程与教学实力”,占28.75%;再次是学校“乐于自我改进和变革”,占25.00%;仅有6.25%的校长认为“学校潜在资源的开发”是自我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数据上来看,近七成的校长更看重领导力和课程与教学实力,对学校整体目标与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过从整体上讲,学校的自我发展已经成为多数校长关注的重点,但这也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能力较弱:初中学校自我发展的基础差、优势不明显、改革有障碍
学校的发展是有不同层次的。本课题按照“学校发展对外界依赖的强弱”这一维度,将学校发展粗略分成4个递进的阶段:从“外部扶持阶段”、“自我调适阶段”到“自我发展阶段”再到最后的“良性循环阶段”,学校逐渐挣脱对外界的依赖,走向以学校内在动力为驱动的发展模式,最终达到一种良性的平衡状态。对于“学校处于何种发展层次”这个问题,60.00%的校长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处于“自我发展阶段”;25.00%的校长判断所在学校处于“自我调适阶段”;12.50%的校长认为学校处于“外部扶持阶段”;极少的校长认为学校处于“良性循环阶段”,仅占2.50%。虽然有六成的校长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处于自我发展阶段,但结合相关的访谈可以了解到,校长对学校发展阶段的判断与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还是有一定出入的,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总体上存在乐观的倾向。
关于学校的优势方面,37.50%的校长认为“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优势因素;27.50%的校长认可学校的发展优势是“组织管理”;13.75%的校长认为“领导能力”是自己学校的优势;较少校长认为“课程资源”和“科研能力”是学校的优势因素,仅分别占7.50%和3.75%;其他情况占10.00%,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师生整体向好的精神面貌、特色课程、社会资源、教师的个人能力、校园文化等。综合来看,初中学校普遍重视教师团队和组织领导的打造,而对于社会资源的发掘和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塑造关注不够。学校的自我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保持自身的发展优势外,还要调动一切可以带动发展的因素共同作用,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 发展往往基于变革,而学校的变革会存在多方面的阻力。关于学校改革的最大障碍,42.50%的校长认为“课程与教学的有效突破”是瓶颈问题;36.25%的校长认为“办学理念的整体提升”是困难所在;也有13.75%的校长觉得“外部压力”是学校改革的阻碍;仅7.50%校长认为“制定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难题。这充分说明,课程与教学实力的增强,应该成为学校自我发展的核心所在。此外,观念的变革与学校的社会公关能力也在牵动着学校的发展,需要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中来考虑。
3.潜力巨大:多数学校具有自我提升的空间和丰富资源
作为活跃的组织系统,每所学校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对于不同学校,其潜力的挖掘点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帮助学校找到自我发展的“杠杆点”,不仅能加快学校发展的进程,也能保证学校发展的品质。当问及学校需要迫切提升的要素时,56.25%的校长认为“教师团队”的培养至关重要;其次为学校的“科研能力”,占18.75%;再次是“组织管理”,占16.25%;“领导能力”和“课程资源”比例最小,分别占5.00%和3.75%。值得一提的是,除去“教师”这个常规要素外,不少校长开始重视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能力”作为提升学校的“杠杆点”,显现出了校长观念的飞跃。但是,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关注尚显不足。
对学校发展资源的考察是一道开放式的问题,校长自行作答,因此回答文本显现出多元化的样态。总结起来,按提及频次排序,可看出学校资源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①教师资源;②学校管理资源;③社区与社会资源;④课程与课堂教学资源;⑤家长资源;⑥学生资源。具体内容见下表:
4.活力尚缺:初中学校校长领导力构成单一,自我发展行动指向不明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校长的领导力基本上可以预示出学校发展的活力。校长领导力的特点不同,学校发展也会随之呈现不同样貌。在对自身领导力特点的评估中,多数校长看重自己的“引领力”,占36.25%;其次是“决策力”,占31.25%;再次是“沟通力”,占21.25%;“推动力”和“执行力”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7.50%和3.75%。这说明,多数校长领导力偏重于学校中的价值和精神引领作用以及决策沟通能力,但在推动力和执行力等方面稍显欠缺。这可能跟校长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长期的角色定位有关,尤其是学校的办学自主性不高,使校长很难培育和释放多元化的领导能力。
被问及学校的未来发展行动时,选择“进行积极的自我修炼”的校长最多,占35.00%;其次是“发动学校整体改革”,占30.00%;再次是“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占18.75%;想要“维持现状平稳发展”的校长占16.25%。这说明多数校长还是不满足于学校发展现状的,想要进行自我变革的。只有学校积聚了较强的自我发展需求,才能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市初中学校自我发展力整体呈现出动力充足但能力和活力有待提升、潜力有待挖掘的发展态势。针对这种特点,本研究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1.激活动力:运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盘活学校资源
从上文的理论模型可见,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价值理念”和“战略规划”两个要素。虽然在调查中仅7.50%的校长认为制定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难题,但结合实际访谈情况来看,一些校长对于发展规划的认识并不到位,很多还停留在文本的层面上。再考察调查对象所在学校的发展规划的文本,可看出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一些学校发展规划虽然列出了前期的办学成就,但缺少对存在困难与问题的分析,同时也缺少对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机遇与威胁)和内部环境中的劣势因素的分析,而这些分析本应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背景和起点;二是规划虽然提出了学校发展的宏观目标和具体目标,但没有提出阶段性目标,这就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削弱目标的达成度;三是规划虽然制定了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但没有提出保障这些措施实现的机制与策略,这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措施落实不到位。因此,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并能有效落实到学校未来的发展行动上,是学校在自我发展力提升中应该重视的重要课题。
校长应该在了解学校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发展进行整体谋划,尤其是要制定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将学校视为一个动态系统来加以改进。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向可操作的管理行为的转化,一方面它是学校中短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所在,在阶段性时间内可以使师生员工明晰学校要走向何方;另一方面通过它可分解学校教学工作各学年的目标任务,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学校可围绕规划的实现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全面科学,尤其是一些关键要素必须齐全。
2.增强能力: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提升学校课程品质
学校的“制度结构”和“教育实践”构成了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制度结构不易改变的情况下,学校的自我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提升学校的教育实践的品质上来。而课程正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课程的丰富与发展构成了学校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学校可以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场域。一方面,仅7.50%的校长认为“课程资源”是学校的优势因素,另一方面,仅3.75%的校长认为“课程资源”是学校需要迫切提升的要素。有鉴于此,本研究认为学校亟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来逐步弥补和完善。所谓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首的校级团队在理解课程内涵、开发课程资源、编制课程规划、引领课程实践、实施课程评价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程度和行为力度。具体来说,初中学校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校长首先要建立课程文化价值观。完整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做到观念先行,而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明确课程文化的价值观。学校的课程价值观存在学生导向与学校导向、教育目的与教育功能等二维取向,校长可以综合考虑,全面深刻地提炼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 (2)校长要强化课程体系的建构,制定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规划的制定,关键在于把握课程的本质与整体,尤其要基于系统思维,完整、准确地呈现课程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4个核心要素,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建立在全面、科学、制度化的基础之上。
(3)校长要提高学校课程设置的组织程度,完善课程结构。结合访谈中所了解的学校课程设计现状,我们建议从操作层面建立一个课程框架,在空间范畴内以课程内容为经,以课程类型为纬,再引入时间范畴(初一至初三),对各内容、各类型的课程在三年内的设置及其课时与比例进行整体谋划、科学统筹,以期建构起时间与空间合理布局、内容与形式有机关联的学校课程结构体系。
(4)校长要以制度促进课程实施的执行力,并在课程建设中给教师赋能。除了建立恰当的学校课程决策程序与学校内部课程监测机制外,还应当加强对教师团队课程意识与理论的培训,并且尽可能地赋予教师课程开发与自主决策的空间,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
3.挖掘潜力:以科研培育研究型教师,以知识管理打造学习型团队
学校自我发展的潜力主要存在于“教师发展”和“资源开发”之中,在本调查的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中,多数校长都将“教师资源”作为学校自我发展的重要资源。一所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学校,必然依赖一批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群体。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使其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2]但就本次调查来看,教育科研对学校发展的作用,尚未全面进入校长意识,教师的研究与教学依然是分离的。
本研究建议校长以知识管理为依托,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所谓学校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建立知识生产和流通体系,增进教师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再造的意识与能力,并提升学校组织的智商和效益的机制与过程。[3]教师的知识是学校最为重要的资源,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把教职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与通力合作的“文化场”中来,促使教师个人的知识向组织知识的持续转化,不断充实与盘活学校知识存量,同时也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从学校知识库中获取需要的知识及相关支持,以此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运作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校长可将以往有关教师专业提升的制度、做法等分别从知识收集与编码、知识交流与共享、知识学习与运用、知识更新与创新等四个环节加以梳理,使这些经验上升至系列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理性层面,再重点从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从而为学校的自我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4.保持活力:提升校长自身的领导力,明晰学校自我发展的行动方向
研究显示:校长的领导力在整个学校效能的发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eithwood、Harris和Hopskins的研究就指出有效的校长领导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指出一所学校如果缺乏“有才华的领导”,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很难向令人满意的方向发展。[4]不管是教师还是课程,都是在校长的组织协调下呈现出各种结构与样态,并具备多样的功能指向。校长在学校的自我发展中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领导风格,是学校自我发展的活力之源。这一领导力包括如下校长的态度和行为:有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意愿;有清晰的学校发展目标;有对学校现有基础的清醒认识;有对课程与教师的统合能力;有开发学校特色资源的意识与能力;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并能够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实际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行动。本次调查显示出的初中校长在决策力、推动力和执行力上的欠缺,是学校自我发展需要充分重视的问题。校长仅有理论上的理念和强制性的命令是不够的,其领导工作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具有情境性和模糊性的,就算可以从理论知识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但是这些解决方法如果不为组织文化和组织非正式领导者所接受,那也是无效的。因此,校长领导力的提高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在学校组织中建立和维持一种利于学习的组织环境,包括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统筹各项工作,以及如何推动组织成员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总之,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是学校自我发展力的提升。这对初中校长来说是一个持续的挑战,需要校长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自我修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发展与变革。
参考文献:
[1]沈曙虹.我国学校发展“力”的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13(2).
[2]刘莉,潘国青.学校教育科研现状、问题与策略——基于上海市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状况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2(6).
[3]毛亚庆.知识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创新[J].教育研究,2003(6).
[4]Leithwood, K
关键词:学校自我发展力;初中学校;动力;能力;潜力;活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6-0023-06
初中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初中学校一直处于外延式发展模式之中,需要靠外部教育资源投入来提高教育质量,这就导致了初中学校比较缺乏自主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日益彰显,内涵发展的需求愈加迫切。学校如何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如何以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的方式来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初中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新近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自组织理论角度看,学校作为多元系统,和其它系统一样有其不依赖外部指令而按照各要素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且相互协调地自动形成有序结构的功能,而这种功能就是学校内生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此,本课题研究建构了“学校自我发展力”的概念:“自我发展”强调学校发展的内源性,指学校在自创、自决、自律的内在机制驱动下不断提高自身结构有序度和自适应、自发展功能,从而持续创造教育效益和促进人的充分发展的过程与状态;“自我发展力”就是学校内部能够促进自我发展的所有组织要素以特定方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功能与能量,是基于学校文化,以办学者、师生及利益相关者为主体,指向学校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系统而持续变化的一种内生的、人本化的组织力量。从构成要素上说,自我发展力涵盖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能力、潜力、活力等。[1]课题组对南京市80位初中学校正职校长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初中学校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同时评估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寻找提升学校自我发展力的合理路径。
一、调查设计、实施与数据处理
1.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学校发展是校长最为关注和熟悉的领域,对学校自我发展力的考察,首选对象就是校长。因此,课题组以南京市初中校长为调查对象,涵盖所有区县不同办学性质和办学水平的学校,以问卷为主要形式开展调查研究。
本研究依据“学校自我发展力”理论模型(见下图)设计问卷,设置了8道单选题,内容涉及学校发展因素、学校发展阶段、学校发展资源、校长领导力特点、学校发展愿景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分别考察:学校发展的动力,包括学校自我发展的意愿与内在动因;学校发展的能力,包括学校自我发展的基础、优势与发展障碍;学校发展的潜力,包括学校自我发展的提升点与可用资源;学校发展的活力,包括校长的领导力和发展行动指向。问卷尽量以客观性作为设计标准,降低校长对问卷的敏感度。此外,问卷还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问题,用以与客观题进行相互印证,以期达到较高的可信度。
2.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
2012年3月,课题组对南京市初中正职校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80份,回收率为80%。数据用SPSS13.0版软件进行处理,主要采用频数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开放性问题则进行文本分析,再辅以个别访谈,以期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校发展现状与自我发展能力。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动力充足:多数初中学校校长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愿
不同的校长对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判断,而这种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校长对于学校发展模式的设定。调查显示,在问及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时,58.75%的校长认为“学校自身的意愿与行动”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生源与师资的改善”,占32.50%;也有部分校长认为“上级领导的支持”是最关键的因素,占8.75%;而无人认为仅靠“经费投入”就能促动学校的发展。这在客观上表明,多数初中校长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自我发展意愿,但也有部分校长依然停留在依靠外力(如生源、配备师资、上级领导支持)发展的思维模式之中,自我发展意识相对薄弱。
在学校自我发展的内部要素上,40.00%的校长认为“校长的领导力与组织的执行力”是最关键的;其次是“学校拥有的课程与教学实力”,占28.75%;再次是学校“乐于自我改进和变革”,占25.00%;仅有6.25%的校长认为“学校潜在资源的开发”是自我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数据上来看,近七成的校长更看重领导力和课程与教学实力,对学校整体目标与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过从整体上讲,学校的自我发展已经成为多数校长关注的重点,但这也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2.能力较弱:初中学校自我发展的基础差、优势不明显、改革有障碍
学校的发展是有不同层次的。本课题按照“学校发展对外界依赖的强弱”这一维度,将学校发展粗略分成4个递进的阶段:从“外部扶持阶段”、“自我调适阶段”到“自我发展阶段”再到最后的“良性循环阶段”,学校逐渐挣脱对外界的依赖,走向以学校内在动力为驱动的发展模式,最终达到一种良性的平衡状态。对于“学校处于何种发展层次”这个问题,60.00%的校长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处于“自我发展阶段”;25.00%的校长判断所在学校处于“自我调适阶段”;12.50%的校长认为学校处于“外部扶持阶段”;极少的校长认为学校处于“良性循环阶段”,仅占2.50%。虽然有六成的校长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处于自我发展阶段,但结合相关的访谈可以了解到,校长对学校发展阶段的判断与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还是有一定出入的,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总体上存在乐观的倾向。
关于学校的优势方面,37.50%的校长认为“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优势因素;27.50%的校长认可学校的发展优势是“组织管理”;13.75%的校长认为“领导能力”是自己学校的优势;较少校长认为“课程资源”和“科研能力”是学校的优势因素,仅分别占7.50%和3.75%;其他情况占10.00%,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师生整体向好的精神面貌、特色课程、社会资源、教师的个人能力、校园文化等。综合来看,初中学校普遍重视教师团队和组织领导的打造,而对于社会资源的发掘和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塑造关注不够。学校的自我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保持自身的发展优势外,还要调动一切可以带动发展的因素共同作用,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发展状态。 发展往往基于变革,而学校的变革会存在多方面的阻力。关于学校改革的最大障碍,42.50%的校长认为“课程与教学的有效突破”是瓶颈问题;36.25%的校长认为“办学理念的整体提升”是困难所在;也有13.75%的校长觉得“外部压力”是学校改革的阻碍;仅7.50%校长认为“制定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难题。这充分说明,课程与教学实力的增强,应该成为学校自我发展的核心所在。此外,观念的变革与学校的社会公关能力也在牵动着学校的发展,需要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中来考虑。
3.潜力巨大:多数学校具有自我提升的空间和丰富资源
作为活跃的组织系统,每所学校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对于不同学校,其潜力的挖掘点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帮助学校找到自我发展的“杠杆点”,不仅能加快学校发展的进程,也能保证学校发展的品质。当问及学校需要迫切提升的要素时,56.25%的校长认为“教师团队”的培养至关重要;其次为学校的“科研能力”,占18.75%;再次是“组织管理”,占16.25%;“领导能力”和“课程资源”比例最小,分别占5.00%和3.75%。值得一提的是,除去“教师”这个常规要素外,不少校长开始重视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能力”作为提升学校的“杠杆点”,显现出了校长观念的飞跃。但是,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关注尚显不足。
对学校发展资源的考察是一道开放式的问题,校长自行作答,因此回答文本显现出多元化的样态。总结起来,按提及频次排序,可看出学校资源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①教师资源;②学校管理资源;③社区与社会资源;④课程与课堂教学资源;⑤家长资源;⑥学生资源。具体内容见下表:
4.活力尚缺:初中学校校长领导力构成单一,自我发展行动指向不明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校长的领导力基本上可以预示出学校发展的活力。校长领导力的特点不同,学校发展也会随之呈现不同样貌。在对自身领导力特点的评估中,多数校长看重自己的“引领力”,占36.25%;其次是“决策力”,占31.25%;再次是“沟通力”,占21.25%;“推动力”和“执行力”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7.50%和3.75%。这说明,多数校长领导力偏重于学校中的价值和精神引领作用以及决策沟通能力,但在推动力和执行力等方面稍显欠缺。这可能跟校长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长期的角色定位有关,尤其是学校的办学自主性不高,使校长很难培育和释放多元化的领导能力。
被问及学校的未来发展行动时,选择“进行积极的自我修炼”的校长最多,占35.00%;其次是“发动学校整体改革”,占30.00%;再次是“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占18.75%;想要“维持现状平稳发展”的校长占16.25%。这说明多数校长还是不满足于学校发展现状的,想要进行自我变革的。只有学校积聚了较强的自我发展需求,才能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南京市初中学校自我发展力整体呈现出动力充足但能力和活力有待提升、潜力有待挖掘的发展态势。针对这种特点,本研究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1.激活动力:运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盘活学校资源
从上文的理论模型可见,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价值理念”和“战略规划”两个要素。虽然在调查中仅7.50%的校长认为制定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难题,但结合实际访谈情况来看,一些校长对于发展规划的认识并不到位,很多还停留在文本的层面上。再考察调查对象所在学校的发展规划的文本,可看出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一些学校发展规划虽然列出了前期的办学成就,但缺少对存在困难与问题的分析,同时也缺少对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机遇与威胁)和内部环境中的劣势因素的分析,而这些分析本应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背景和起点;二是规划虽然提出了学校发展的宏观目标和具体目标,但没有提出阶段性目标,这就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削弱目标的达成度;三是规划虽然制定了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但没有提出保障这些措施实现的机制与策略,这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措施落实不到位。因此,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并能有效落实到学校未来的发展行动上,是学校在自我发展力提升中应该重视的重要课题。
校长应该在了解学校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发展进行整体谋划,尤其是要制定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将学校视为一个动态系统来加以改进。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向可操作的管理行为的转化,一方面它是学校中短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所在,在阶段性时间内可以使师生员工明晰学校要走向何方;另一方面通过它可分解学校教学工作各学年的目标任务,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学校可围绕规划的实现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全面科学,尤其是一些关键要素必须齐全。
2.增强能力: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提升学校课程品质
学校的“制度结构”和“教育实践”构成了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制度结构不易改变的情况下,学校的自我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提升学校的教育实践的品质上来。而课程正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课程的丰富与发展构成了学校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学校可以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场域。一方面,仅7.50%的校长认为“课程资源”是学校的优势因素,另一方面,仅3.75%的校长认为“课程资源”是学校需要迫切提升的要素。有鉴于此,本研究认为学校亟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来逐步弥补和完善。所谓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首的校级团队在理解课程内涵、开发课程资源、编制课程规划、引领课程实践、实施课程评价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慧程度和行为力度。具体来说,初中学校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校长首先要建立课程文化价值观。完整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做到观念先行,而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明确课程文化的价值观。学校的课程价值观存在学生导向与学校导向、教育目的与教育功能等二维取向,校长可以综合考虑,全面深刻地提炼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 (2)校长要强化课程体系的建构,制定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规划的制定,关键在于把握课程的本质与整体,尤其要基于系统思维,完整、准确地呈现课程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4个核心要素,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建立在全面、科学、制度化的基础之上。
(3)校长要提高学校课程设置的组织程度,完善课程结构。结合访谈中所了解的学校课程设计现状,我们建议从操作层面建立一个课程框架,在空间范畴内以课程内容为经,以课程类型为纬,再引入时间范畴(初一至初三),对各内容、各类型的课程在三年内的设置及其课时与比例进行整体谋划、科学统筹,以期建构起时间与空间合理布局、内容与形式有机关联的学校课程结构体系。
(4)校长要以制度促进课程实施的执行力,并在课程建设中给教师赋能。除了建立恰当的学校课程决策程序与学校内部课程监测机制外,还应当加强对教师团队课程意识与理论的培训,并且尽可能地赋予教师课程开发与自主决策的空间,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
3.挖掘潜力:以科研培育研究型教师,以知识管理打造学习型团队
学校自我发展的潜力主要存在于“教师发展”和“资源开发”之中,在本调查的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中,多数校长都将“教师资源”作为学校自我发展的重要资源。一所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学校,必然依赖一批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群体。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使其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2]但就本次调查来看,教育科研对学校发展的作用,尚未全面进入校长意识,教师的研究与教学依然是分离的。
本研究建议校长以知识管理为依托,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所谓学校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建立知识生产和流通体系,增进教师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再造的意识与能力,并提升学校组织的智商和效益的机制与过程。[3]教师的知识是学校最为重要的资源,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把教职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与通力合作的“文化场”中来,促使教师个人的知识向组织知识的持续转化,不断充实与盘活学校知识存量,同时也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从学校知识库中获取需要的知识及相关支持,以此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运作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校长可将以往有关教师专业提升的制度、做法等分别从知识收集与编码、知识交流与共享、知识学习与运用、知识更新与创新等四个环节加以梳理,使这些经验上升至系列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理性层面,再重点从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从而为学校的自我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4.保持活力:提升校长自身的领导力,明晰学校自我发展的行动方向
研究显示:校长的领导力在整个学校效能的发挥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eithwood、Harris和Hopskins的研究就指出有效的校长领导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指出一所学校如果缺乏“有才华的领导”,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很难向令人满意的方向发展。[4]不管是教师还是课程,都是在校长的组织协调下呈现出各种结构与样态,并具备多样的功能指向。校长在学校的自我发展中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领导风格,是学校自我发展的活力之源。这一领导力包括如下校长的态度和行为:有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意愿;有清晰的学校发展目标;有对学校现有基础的清醒认识;有对课程与教师的统合能力;有开发学校特色资源的意识与能力;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并能够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实际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行动。本次调查显示出的初中校长在决策力、推动力和执行力上的欠缺,是学校自我发展需要充分重视的问题。校长仅有理论上的理念和强制性的命令是不够的,其领导工作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具有情境性和模糊性的,就算可以从理论知识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但是这些解决方法如果不为组织文化和组织非正式领导者所接受,那也是无效的。因此,校长领导力的提高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在学校组织中建立和维持一种利于学习的组织环境,包括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统筹各项工作,以及如何推动组织成员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总之,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是学校自我发展力的提升。这对初中校长来说是一个持续的挑战,需要校长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自我修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的发展与变革。
参考文献:
[1]沈曙虹.我国学校发展“力”的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13(2).
[2]刘莉,潘国青.学校教育科研现状、问题与策略——基于上海市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状况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2(6).
[3]毛亚庆.知识管理与学校管理的创新[J].教育研究,2003(6).
[4]Leithwood,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