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关系急剧调整,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一些新变化,呈现出多发性、利益性、群体性、复杂性、危害性比较突出的特点。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针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新动向,文登市立足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从解决民生问题、建设和谐文化、完善体制机制等入手,强基固本,标本兼治,有效地减少和化解了矛盾,去年以来群众上访大幅度下降,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越级访,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从文登市的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
民生是和谐之本。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指向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因此,高度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有效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治本之策。首先,党委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明确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每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出台,既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长远利益,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承受能力,特别是在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矛盾多发领域,更要审慎对待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一厢情愿甚至搞强迫命令。文登市坚持把维护民利寓于各项改革发展措施之中,以改革发展维护稳定,以稳定促进改革发展,有效避免了社会震荡,实现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协调发展。二是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抓住一个时期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突破,是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文登市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从能惠及绝大多数群众的事情做起,从当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围绕解决路、水、电、医、学、就业、养老、环保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系列难题题,开展了百家部门办事、千名干部解民忧、万户百姓得实惠活动,集全市之力组织实施了以居有所安、行有所便、幼有所教、壮有所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闲有所乐、差有所治、忧有所解为重点的“十有”民生工程。三是要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使他们同样享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是当前化解社会矛盾最基础、最需要做的工作。文登市将城区无固定单位人员、个体从业人员纳入了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无缝覆盖;对城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和困难户实行一对一帮扶,解决资金、技术、就业等问题,从而在全市构筑起了“社会安全网”,使不同的社会群体都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切身感受到了社会公平,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和谐因素,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二、建设和谐文化是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
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既要物质条件作保障,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和谐文化提供精神力量支撑。特别是当前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人民群众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社会归属感等存在很大差异,这是引发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内因。从现实情况看,主要表现在有些群众思想观念滞后,还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依然习惯于什么事情都找政府,一有事就上访;有些群众仍然带有文革时期的斗争性思维方式,抱着“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态,合理性的要求与不合法的手段交织在一起,对立情绪强烈,有的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因此,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产生的思想动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大力宣传中央的方针政策,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自觉依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善于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作群众的思想工作,对群众一时想不通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同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各种宣传媒体在化解群众情绪、调节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登市一方面加大普法宣传教育的力度,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采取送法下乡、以案释法、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连续四次获得了全省普法工作先进市称号;另一方面加大群众工作的力度,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特别是重点工程规划的实施、热点难点问题的调处等,都专门组织人员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解疑释惑,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减少了社会矛盾的产生。二是要大力倡树和谐理念。去年以来,组织机关、企业、事业、学校、村居等各个层面,深入开展了以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和谐文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大论活动。三是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结合和谐文化大讨论,文登市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全市开展了争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市民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崇尚和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健全体制机制是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保障
化解矛盾重在防范、重在机制。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矛盾呈现多发态势,建立健全一整套减少和化解矛盾的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登市重点抓了四个方面:一是健全源头治理机制。坚持依法行政,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规范了行政审批,清理压缩审批项目360多项;建立了经营性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工程建设招投标和公示制度,推行了政府公开采购制度,凡是政府投资5000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项目,全部公开招标,利用市场机制来调整利益关系,减少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避免了因政府行为不当而引发社会矛盾。规范农村管理,制定了《村级工作规范》,建立了农村民主理财、民主议事等制度,推行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由镇会计服务中心代理村级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财务问题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二是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推行了政务、村务、厂务、校务公开,使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通了行风热线,由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轮流上线,亲自接听群众电话,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了重要事项听证会、重大决策公示等制度,充分尊重和吸纳群众的意见,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不断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在全省首创了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把基层涉农站所集中起来一站式办公,为农民提供审批代理、业务咨询、调解纠纷、受理投诉等各种服务,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水平。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通过畅通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让群众意见有地方提、怨气有地方出、事情有人管,使一些矛盾消弥无形。三是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坚持抓小、抓早、抓苗头,建立了市、镇、村、企事业单位四级排查调处网络,构建起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通过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专题排查相结合,及时把矛盾解决在了萌芽状态,避免了矛盾的积累、扩大和激化。四是健全化解矛盾责任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层层签订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在全市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从而使矛盾调处基本实现了“四个不出”的目标:农村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镇,城市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社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单位,系统内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系统,使社会矛盾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保证了社会平安和谐稳定。
一、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
民生是和谐之本。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指向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因此,高度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有效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治本之策。首先,党委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明确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每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出台,既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长远利益,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承受能力,特别是在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矛盾多发领域,更要审慎对待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一厢情愿甚至搞强迫命令。文登市坚持把维护民利寓于各项改革发展措施之中,以改革发展维护稳定,以稳定促进改革发展,有效避免了社会震荡,实现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协调发展。二是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抓住一个时期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突破,是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文登市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从能惠及绝大多数群众的事情做起,从当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围绕解决路、水、电、医、学、就业、养老、环保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系列难题题,开展了百家部门办事、千名干部解民忧、万户百姓得实惠活动,集全市之力组织实施了以居有所安、行有所便、幼有所教、壮有所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闲有所乐、差有所治、忧有所解为重点的“十有”民生工程。三是要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使他们同样享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是当前化解社会矛盾最基础、最需要做的工作。文登市将城区无固定单位人员、个体从业人员纳入了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无缝覆盖;对城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和困难户实行一对一帮扶,解决资金、技术、就业等问题,从而在全市构筑起了“社会安全网”,使不同的社会群体都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切身感受到了社会公平,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和谐因素,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二、建设和谐文化是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
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既要物质条件作保障,更要有与时俱进的和谐文化提供精神力量支撑。特别是当前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人民群众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社会归属感等存在很大差异,这是引发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内因。从现实情况看,主要表现在有些群众思想观念滞后,还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依然习惯于什么事情都找政府,一有事就上访;有些群众仍然带有文革时期的斗争性思维方式,抱着“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态,合理性的要求与不合法的手段交织在一起,对立情绪强烈,有的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因此,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产生的思想动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大力宣传中央的方针政策,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自觉依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善于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引导作群众的思想工作,对群众一时想不通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同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各种宣传媒体在化解群众情绪、调节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登市一方面加大普法宣传教育的力度,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采取送法下乡、以案释法、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连续四次获得了全省普法工作先进市称号;另一方面加大群众工作的力度,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特别是重点工程规划的实施、热点难点问题的调处等,都专门组织人员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解疑释惑,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减少了社会矛盾的产生。二是要大力倡树和谐理念。去年以来,组织机关、企业、事业、学校、村居等各个层面,深入开展了以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和谐文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大论活动。三是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结合和谐文化大讨论,文登市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全市开展了争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市民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崇尚和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健全体制机制是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保障
化解矛盾重在防范、重在机制。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矛盾呈现多发态势,建立健全一整套减少和化解矛盾的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登市重点抓了四个方面:一是健全源头治理机制。坚持依法行政,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规范了行政审批,清理压缩审批项目360多项;建立了经营性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工程建设招投标和公示制度,推行了政府公开采购制度,凡是政府投资5000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项目,全部公开招标,利用市场机制来调整利益关系,减少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避免了因政府行为不当而引发社会矛盾。规范农村管理,制定了《村级工作规范》,建立了农村民主理财、民主议事等制度,推行了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度,由镇会计服务中心代理村级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财务问题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二是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推行了政务、村务、厂务、校务公开,使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通了行风热线,由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轮流上线,亲自接听群众电话,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了重要事项听证会、重大决策公示等制度,充分尊重和吸纳群众的意见,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不断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在全省首创了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把基层涉农站所集中起来一站式办公,为农民提供审批代理、业务咨询、调解纠纷、受理投诉等各种服务,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水平。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通过畅通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让群众意见有地方提、怨气有地方出、事情有人管,使一些矛盾消弥无形。三是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坚持抓小、抓早、抓苗头,建立了市、镇、村、企事业单位四级排查调处网络,构建起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通过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专题排查相结合,及时把矛盾解决在了萌芽状态,避免了矛盾的积累、扩大和激化。四是健全化解矛盾责任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层层签订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在全市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各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从而使矛盾调处基本实现了“四个不出”的目标:农村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镇,城市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社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单位,系统内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系统,使社会矛盾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保证了社会平安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