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教师的辅助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必然会受到有限教学时间的限制。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微媒体的优势,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微媒体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其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功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媒体;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26-02
微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指微型化教学媒体资源,凭借“短小精趣”的特征,对学生学习知识具有共享性和辅助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围绕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借助微媒体的使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使学生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齐发展。
一、巧借微媒体,诱导学生积极预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可以借助微媒体的使用,鼓励学生积极自主预习,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紧随教师讲解步伐。同时,微媒体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诱导学生结合自身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预习学习。
例如,“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内容对学生而言具有抽象性和立体性,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将其视为学习难点。笔者为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本单元知识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下预习,找出学习重点与自己学习难点,从而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完善对难点的理解。为帮助学生有效预习,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将本节课内容整理进自身的博客中,其中对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两种位置关系进行突出展示。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笔者教学博客的阅读明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笔者首先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收获与不足,随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划分教学侧重点,提高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质量。笔者针对数学教学内容,诱导学生借助笔者的教学博客进行预习,帮助学生梳理单元学习重难点,促使学生有效认清自身学习的优劣势,从而完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微媒体,教师在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同时,还要关注对学生预习过程的诱导,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使用微媒体,提高学生课堂参与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学习功效具有直接影响。面对枯燥的高中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微媒体的使用,刺激学生感官,提高学生课堂參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数列是高中数学基础教学内容,其中主要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部分内容。在等比数列教学中,为深化学生对数列知识的学习,笔者借助微课程的应用,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展示。在完成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任务后,学生开始出现走神等状况,为此,笔者组织学生总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展示微课程:其中绘制表格竖行展示定义公式、通项公式、中项、前n项和公式等等内容,每列分别写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将分散的数列知识集中、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有效连接数列知识。笔者针对相近知识,借助微课程进行对比展示,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梳理数列内容。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积极自主性,但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必然会让学生出现疲劳专挑。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下,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功效。
三、自主微媒体,鼓励学生知识迁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知识具有缜密的逻辑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对数学知识加以应用,实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微媒体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微媒体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等特征,组织学生使用微媒体进行数学练习,通过对多样化数学试题的练习,强化自身数学知识结构。
例如,在完成函数教学任务后,笔者发现学生难以对指数函数进行应用。鉴于此,笔者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主页,通过对一系列指数函数试题的练习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道试题。在第二次课堂展示中,一名学生展示如下试题:谋士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20亿元,计划在今后的10年内,平均每年增长8%,问2010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可达多少亿元(精确到0.01亿元)。该生在试题分析中设该市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年后的第x年为y亿元,则第一年y=20×1.08;第二年y=20×1.082;第x年y=20×1.08x,则第10年y=20×1.0810≈43.18(亿元)。该生认为在年之间的罗列上能够体现出指数函数y=cax的指数模型。笔者针对学生对函数知识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借助数学学科主页的使用,练习指数函数内容,通过在试题中对指数函数的应用,强化学生对指数函数模型的记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微媒体,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使用微媒体,充分发挥微媒体在教育领域中的优势。
四、共享微媒体,提供学生交流平台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等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工具,教师可以以此与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辅助功能。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微媒体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学习。
例如,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专门建立了“数学交流微信群”,一次,笔者在看手机的过程中发现,本班一名学生针对求轨迹方程,积极在群里讨论,在学生共同参与下总结出六中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学生1总结出三种:第一,待定系数法。若曲线形状清晰,符合标准圆锥曲线轨迹要求,就可以直接将动点满足的几何等量关系带入x、y,求出轨迹方程。第二,直译法。若动点的运动满足圆锥曲线,就可以根据定义求出动点轨迹方程。第三,定义法。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解法分为两步,首先,用定义法确定曲线类型和方程结构,随后,再使用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在补充中,学生2提出两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即第一,代入法。当轨迹上动点P随着曲线f(x,y)=0变动,动点P的坐标(x0,y0)可以带入动点Q的曲线方程,求出轨迹方程。第二,参数法。若动点坐标满足等量关系且难于发现,可以选取斜率k、比值等与动点坐标有关的量做参数t,求出动点的参数方程再消除参数t,求得动点轨迹方程。此时的群里陷入安静,一段时间后,学生3提出第六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交轨法,若动点是两条动曲线相交的点,那么就可以直接列出两个动曲线方程,消除参数得出轨迹方程。笔者使用微媒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平台,保证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数学知识交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知识交流平台,使得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能进行学习探讨。
综上所述,在教学领域中应用微媒体,有助于学生有效利用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质量。面对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教师应积极使用微媒体技术,将无味的数学知识趣味性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乐学”的学习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吴雪光.“微”设情境 “探”出精彩——高中数学情境教学例谈[J].学苑教育,2017(06):46-47.
[2]郭丹.微媒体视角下高中数学学习评价策略与应用[J].福建中学数学,2017(08):44-47.
[3]葛艳,王雷.小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微学习和微课[J].文理导航(中旬),2016(03):26.
[注]本论文作为课题成果使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媒体;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26-02
微媒体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指微型化教学媒体资源,凭借“短小精趣”的特征,对学生学习知识具有共享性和辅助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围绕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借助微媒体的使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使学生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齐发展。
一、巧借微媒体,诱导学生积极预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可以借助微媒体的使用,鼓励学生积极自主预习,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紧随教师讲解步伐。同时,微媒体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诱导学生结合自身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预习学习。
例如,“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内容对学生而言具有抽象性和立体性,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将其视为学习难点。笔者为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本单元知识内容,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下预习,找出学习重点与自己学习难点,从而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完善对难点的理解。为帮助学生有效预习,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将本节课内容整理进自身的博客中,其中对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两种位置关系进行突出展示。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笔者教学博客的阅读明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笔者首先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收获与不足,随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划分教学侧重点,提高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质量。笔者针对数学教学内容,诱导学生借助笔者的教学博客进行预习,帮助学生梳理单元学习重难点,促使学生有效认清自身学习的优劣势,从而完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微媒体,教师在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同时,还要关注对学生预习过程的诱导,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使用微媒体,提高学生课堂参与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学习功效具有直接影响。面对枯燥的高中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微媒体的使用,刺激学生感官,提高学生课堂參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数列是高中数学基础教学内容,其中主要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部分内容。在等比数列教学中,为深化学生对数列知识的学习,笔者借助微课程的应用,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展示。在完成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教学任务后,学生开始出现走神等状况,为此,笔者组织学生总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展示微课程:其中绘制表格竖行展示定义公式、通项公式、中项、前n项和公式等等内容,每列分别写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将分散的数列知识集中、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有效连接数列知识。笔者针对相近知识,借助微课程进行对比展示,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梳理数列内容。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积极自主性,但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必然会让学生出现疲劳专挑。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下,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功效。
三、自主微媒体,鼓励学生知识迁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知识具有缜密的逻辑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对数学知识加以应用,实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微媒体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微媒体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等特征,组织学生使用微媒体进行数学练习,通过对多样化数学试题的练习,强化自身数学知识结构。
例如,在完成函数教学任务后,笔者发现学生难以对指数函数进行应用。鉴于此,笔者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主页,通过对一系列指数函数试题的练习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道试题。在第二次课堂展示中,一名学生展示如下试题:谋士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20亿元,计划在今后的10年内,平均每年增长8%,问2010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可达多少亿元(精确到0.01亿元)。该生在试题分析中设该市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年后的第x年为y亿元,则第一年y=20×1.08;第二年y=20×1.082;第x年y=20×1.08x,则第10年y=20×1.0810≈43.18(亿元)。该生认为在年之间的罗列上能够体现出指数函数y=cax的指数模型。笔者针对学生对函数知识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借助数学学科主页的使用,练习指数函数内容,通过在试题中对指数函数的应用,强化学生对指数函数模型的记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微媒体,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使用微媒体,充分发挥微媒体在教育领域中的优势。
四、共享微媒体,提供学生交流平台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等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工具,教师可以以此与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辅助功能。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微媒体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学习。
例如,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专门建立了“数学交流微信群”,一次,笔者在看手机的过程中发现,本班一名学生针对求轨迹方程,积极在群里讨论,在学生共同参与下总结出六中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学生1总结出三种:第一,待定系数法。若曲线形状清晰,符合标准圆锥曲线轨迹要求,就可以直接将动点满足的几何等量关系带入x、y,求出轨迹方程。第二,直译法。若动点的运动满足圆锥曲线,就可以根据定义求出动点轨迹方程。第三,定义法。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解法分为两步,首先,用定义法确定曲线类型和方程结构,随后,再使用待定系数法求轨迹方程。在补充中,学生2提出两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即第一,代入法。当轨迹上动点P随着曲线f(x,y)=0变动,动点P的坐标(x0,y0)可以带入动点Q的曲线方程,求出轨迹方程。第二,参数法。若动点坐标满足等量关系且难于发现,可以选取斜率k、比值等与动点坐标有关的量做参数t,求出动点的参数方程再消除参数t,求得动点轨迹方程。此时的群里陷入安静,一段时间后,学生3提出第六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交轨法,若动点是两条动曲线相交的点,那么就可以直接列出两个动曲线方程,消除参数得出轨迹方程。笔者使用微媒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平台,保证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数学知识交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的建立,为学生提供知识交流平台,使得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能进行学习探讨。
综上所述,在教学领域中应用微媒体,有助于学生有效利用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质量。面对抽象的高中数学知识,教师应积极使用微媒体技术,将无味的数学知识趣味性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乐学”的学习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吴雪光.“微”设情境 “探”出精彩——高中数学情境教学例谈[J].学苑教育,2017(06):46-47.
[2]郭丹.微媒体视角下高中数学学习评价策略与应用[J].福建中学数学,2017(08):44-47.
[3]葛艳,王雷.小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微学习和微课[J].文理导航(中旬),2016(03):26.
[注]本论文作为课题成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