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管理,降低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精神病患者,其中14例逃跑,10例摔倒骨折,18例门诊患者冲动毁物、伤人,4例肠梗阻,4例用药过量,引起恶性综合症,2例吞服体温计,2例上吊,这些患者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均可发现异常,及时的实施治疗及预防措施,以免事件更加恶化,让患者转危为安。结果:通过对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结论:精神科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良好治疗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166-011精神科安全隐患分析
1.1护理人员因素
(1)缺乏法制观念,不重视护理文书书写工作。一些护理人员缺乏法制观念,没有准确及时的记录护理操作,对患者的病情描述有隐瞒,书写字迹潦草,更有甚者进行涂改,一些护理人员书写文书千篇一律,无法将患者的病情特点记录下来,对医疗器械的处理不严格,可能对患者造成污染等。(2)工作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因精神科患者多数无理智,无法对自身的疾病正确认识,多数拒绝治疗和护理措施[1]。因而,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没有认真观察患者有无异常情况,没有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在岗时睡觉,打错针、发错药等均可能引发事故。(3)服务意识差,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护士在对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时,态度生硬,漫不经心,对于家属的疑问,没有及时给予解释,敷衍了事。
1.2患者自身因素
(1)患者精神症状引起安全隐患。一些患者由于存在病态思维,会出现异于常人的行为,可能会伤及自身、病友和医务工作者。一些患者认为自身没有,拒绝住院治疗,出现逃跑行为,如未成功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方法。(2)精神病患者思想顾虑的安全隐患。一些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担心出院后家人不理,社会歧视等诸多顾虑,不能安全养病,趁机逃跑,或者出现自卑心理采取自杀手段。(3)精神病患者自身躯体方面的安全隐患。一些患者因身体不适没有及时向医护人员说明,拖延了治疗,加重病情,尤其是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可能出现摔倒等现象[2]。
1.3医护配合因素
(1)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足。无法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正确调整护理措施,监管疏松,患者容易出现伤人毁物现象。(2)医生对护士的反应情况没有引起重视。医生没有重视护士反应的情况,单纯依据感觉用药,药量存在错误,容易出现猝死及其它不良现象。(3)患者在入院或者住院期间,没有根据规定对患者实施详细检查,对身体存在的疾病没有及时掌握,延误的治疗,引起病情加重,增加了出现意外的几率。
1.4患者家属因素
(1)患者家属没有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引起安全隐患。(2)患者家属没有严格按照医嘱行为引起安全隐患。
1.5医院设施因素
(1)设施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门窗年久失修,不牢固,患者寻找机会可能出现逃跑时间,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合理,增加了看护患者的难度,容易引起事故出现。(2)娱乐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制定的娱乐设施要适合精神病患者,而且不具有危险性,否则同样具有安全隐患。
2精神科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新进岗位的工作人员,精神科护士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含量。(2)增强对护理文书法律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应从法律的角度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及时、准确、客观、规范的书写护理记录。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进行学习,提高对护理文书的重视度,以及运用法律对自身的保护力[3]。(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制定一套有效、完善、系统及科学的规章制度,同时健全护理管理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筛选优秀的护理人员,持证上岗。(4)加强护理的服务意识,改变传统的护患关系。重点提升护士的职业素质,加强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的服务意识,使每个护理人员都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多于患者家属沟通,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态度温和,用关爱感动患者。
2.2加强管理,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护士的心理因素是引发护理差错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精神科较为特殊,护理人员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因而管理人员应注意与护士沟通,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为其提供一个宽松、平静的工作环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患者[4]。(2)改变排班模式,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排班时主要关注患者的需要,同时协调护理人员,为彼此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能力,适当的调整人员结构和班次。
3小结
精神科护理中护理安全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障碍患者由于被症状所支配,常出现异常的行为,护理人员要实时注意,以免出现意外,严重时甚至危及到患者自身、其它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而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建立一套有效、完整的规章制度,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良好护理安全。不但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还可以提升护理和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素专.精神科护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4(01):684-685
[2]梁小薇,赵素萍,陈肖琼.精神科实施人性化护理潜在的安全问题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2(17):66-67
[3]黄金华.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42(01):402-403
[4]刘敏.板房区住院精神病患者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46(08):875-876
作者简介
叶斌斌,1976年,女,浙江省天台县人,工作单位,台州第二人民医院,学历护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166-011精神科安全隐患分析
1.1护理人员因素
(1)缺乏法制观念,不重视护理文书书写工作。一些护理人员缺乏法制观念,没有准确及时的记录护理操作,对患者的病情描述有隐瞒,书写字迹潦草,更有甚者进行涂改,一些护理人员书写文书千篇一律,无法将患者的病情特点记录下来,对医疗器械的处理不严格,可能对患者造成污染等。(2)工作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因精神科患者多数无理智,无法对自身的疾病正确认识,多数拒绝治疗和护理措施[1]。因而,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没有认真观察患者有无异常情况,没有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在岗时睡觉,打错针、发错药等均可能引发事故。(3)服务意识差,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护士在对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时,态度生硬,漫不经心,对于家属的疑问,没有及时给予解释,敷衍了事。
1.2患者自身因素
(1)患者精神症状引起安全隐患。一些患者由于存在病态思维,会出现异于常人的行为,可能会伤及自身、病友和医务工作者。一些患者认为自身没有,拒绝住院治疗,出现逃跑行为,如未成功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方法。(2)精神病患者思想顾虑的安全隐患。一些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担心出院后家人不理,社会歧视等诸多顾虑,不能安全养病,趁机逃跑,或者出现自卑心理采取自杀手段。(3)精神病患者自身躯体方面的安全隐患。一些患者因身体不适没有及时向医护人员说明,拖延了治疗,加重病情,尤其是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可能出现摔倒等现象[2]。
1.3医护配合因素
(1)医生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足。无法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正确调整护理措施,监管疏松,患者容易出现伤人毁物现象。(2)医生对护士的反应情况没有引起重视。医生没有重视护士反应的情况,单纯依据感觉用药,药量存在错误,容易出现猝死及其它不良现象。(3)患者在入院或者住院期间,没有根据规定对患者实施详细检查,对身体存在的疾病没有及时掌握,延误的治疗,引起病情加重,增加了出现意外的几率。
1.4患者家属因素
(1)患者家属没有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引起安全隐患。(2)患者家属没有严格按照医嘱行为引起安全隐患。
1.5医院设施因素
(1)设施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门窗年久失修,不牢固,患者寻找机会可能出现逃跑时间,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合理,增加了看护患者的难度,容易引起事故出现。(2)娱乐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制定的娱乐设施要适合精神病患者,而且不具有危险性,否则同样具有安全隐患。
2精神科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新进岗位的工作人员,精神科护士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同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含量。(2)增强对护理文书法律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应从法律的角度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及时、准确、客观、规范的书写护理记录。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进行学习,提高对护理文书的重视度,以及运用法律对自身的保护力[3]。(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制定一套有效、完善、系统及科学的规章制度,同时健全护理管理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筛选优秀的护理人员,持证上岗。(4)加强护理的服务意识,改变传统的护患关系。重点提升护士的职业素质,加强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的服务意识,使每个护理人员都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多于患者家属沟通,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态度温和,用关爱感动患者。
2.2加强管理,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护士的心理因素是引发护理差错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精神科较为特殊,护理人员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因而管理人员应注意与护士沟通,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为其提供一个宽松、平静的工作环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患者[4]。(2)改变排班模式,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排班时主要关注患者的需要,同时协调护理人员,为彼此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能力,适当的调整人员结构和班次。
3小结
精神科护理中护理安全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对精神科患者实施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障碍患者由于被症状所支配,常出现异常的行为,护理人员要实时注意,以免出现意外,严重时甚至危及到患者自身、其它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而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建立一套有效、完整的规章制度,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良好护理安全。不但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还可以提升护理和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素专.精神科护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4(01):684-685
[2]梁小薇,赵素萍,陈肖琼.精神科实施人性化护理潜在的安全问题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2(17):66-67
[3]黄金华.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42(01):402-403
[4]刘敏.板房区住院精神病患者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46(08):875-876
作者简介
叶斌斌,1976年,女,浙江省天台县人,工作单位,台州第二人民医院,学历护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