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u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初步感知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豪迈、坚强不屈的崇高品格。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用简洁明确的词语理清课文
  线索。
  3.通过自主阅读,掌握人物群像描写的一般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理清故事
  线索
  1.揭示课题,感知课文大意。
  (1)读题,“五壮士”分别指哪五位战士?
  (2)出示“五壮士”姓名,
  齐读。
  (3)思考:课文写了五位壮士的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感知课文内容从明确人物姓名开始,也是初步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2.字词检查,理清文章线索。
  (1)晋察冀根据地—崎岖 棋盘陀—悬崖绝壁(图示理解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等)
  (2)根据课后题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阶段?分别在哪些自然段?(如下图)
  【設计意图:字词检测须有针对性,重在扫除学生的理解障碍。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来梳理文章叙述顺序和结构脉络,事半功倍。】
  3.交流反馈,初知人物形象。
  二、品读感悟,感受人物
  形象
  1.自读课文,聚焦人物描写。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
  中描写五位战士打击敌人的
  语句。
  (2)自由读,读通顺,读出自己的感觉。
  2.边读边注,感悟英雄形象。
  (1)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把你对五位战士的印象写在空白处。如“沉着”这个词,我读出了班长的冷静,感受到了他的英勇无畏。
  (2)交流。
  预设1:“打”得痛快。
  预设2:“砸”得酣畅。
  3.指导朗读,定格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学习表现人物形象的课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边阅读边批注,不仅是个性化阅读的需要,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
  三、比较阅读,发现表达秘妙
  1.再读句子,发现表达异同。
  (1)探究一:
  班长马宝玉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副班长葛振林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战士宋学义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讨论一:描写人物形象的语言是否可以交换?
  【设计意图:意在发现人物形象描写需要与人物的身份、职责等相宜。】
  (2)探究二: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讨论二:描写人物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
  【设计意图:意在发现人物描写的顺序也需要与人物的身份、职责等相宜。】
  (3)探究三: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
  砸去。
  讨论三:不以马宝玉为主要描写对象,而代之以其他人物是否可以?
  【设计意图:意在发现典型人物的选择也需要与人物的身份、职责等相宜。】
  2.讨论交流,揭示表达方法。
  集中描写:内容合适、顺序合理
  典型描写:把握整体、选择典型
  3.朗读小结,深化表达情感。
  四、迁移方法,尝试课堂
  练笔
  集中描写“一群鬼子”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挥动着指挥刀, 。一个鬼子刚露出头来, 。另一个鬼子 。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选择典型描写“一个鬼子”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
  【设计意图:“集中描写”和“典型描写”这两种群像描写的方式,不仅要揭示,更需要让学生动笔尝试。通过随文练笔,在学习描写方式的同时,反过来加强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再认识。】
  1.选择练笔,交流点评。
  2.引导存疑,齐读课题。
  五、课堂小结,回顾延伸
  教学
  这一节课,我们利用小标题整体把握故事情节,不仅感受到了五壮士的人物形象,还学习了“集中描写”和“典型描写”的表达方法。下节课我们还将学习五壮士“跳下悬崖”部分,真正理解他们被称为壮士的原因。
  【评析】
  学什么?怎么学?
  ——《狼牙山五壮士》课例评析兼谈“学为中心”阅读教学转型
  《狼牙山五壮士》故事脍炙人口。作为经典课文的《狼牙山五壮士》,老师们已积淀了诸多教学经验。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指引下,如何扬弃已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以真正实现“让学于生”的教学愿景?周跃东老师的教学实践,为这类课文的教学转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学生“学什么”,从“语言内容”转向“言语形式”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有紧张的故事情节,师生往往为豪迈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激励,着力于形象的感知和情节的梳理。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教学仅止于此,显然是不够充分的。
  周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有对语言内容的充分体验,更有对言语形式的具体实践。首先,学生根据课后题梳理故事情节,“接受任务—
  ( )—( )—( )—跳下悬崖”,从而整体把握了情节的演变和发展;其次,学生对文中两处描写五壮士歼敌场面的语段展开学习,通过批注、交流和朗读,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这是往常的教学中同样注重的。只不过,周老师的教学意图亦在于此,又不止于此。情节的梳理更是为之后语段比较做铺垫,即同为歼敌场面,前后的叙述方式有何不同?形象的感知也是为前后人物刻画方法的比较做准备。
  于是,学生的学习内容着重落在言语形式的发现、比较和模仿练习上。同是对“一群人”——五壮士的描写,前后的方法是有区別的。前者是通过“集中描写”的方式表现人物形象,后者则以“典型描写”来展现。更为可贵的是,周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发现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还引领学生深入语言内部,探究集中描写和典型描写各自的言语秘密,即“集中描写:内容合适、顺序合理”“典型描写:把握整体、选择典型”。集中描写时,人物身份和职责的不同带来了其形象的不同。比如班长马宝玉,他固然可以像副班长葛振林一样,“打一枪就大吼一声”,但是,他更应该是“沉着地指挥战斗”。其余人员也同样。这就是“内容合适”。当语序被打乱时,学生自然就明白“顺序合理”的必要性,这不仅是表达的需要,也是阅读的需要。典型描写的秘密在于群体与典型的关系,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典型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群体的形象。马宝玉作为班长,是这一群体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然,在其他语境下,也并非一定要以人物的身份为衡量的准绳。
  “学为中心”“让学于生”,根本的问题是学生究竟学什么。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文的语言内容,更要学习课文的言语方式,也就是“表达”。学习语言内容是学习“言语方式”的基础,不能深切感知语言内容,言语方式的学习也就无从着手;只有语言内容而忽视了言语方式,也就无法明白人物形象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现的。经典课文因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人注目,往往会遮蔽了学生对言语形式的发现和探究。周老师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以供解析和借鉴。
  二、学生“怎么学”,从语言感悟转向“言语实践”
  “学为中心”“让学于生”的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学”。是不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只有学生个体呢?是不是学习方式只有自学呢?答案显然不是的。周老师的实践同样值得探讨与参考。
  第一点,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应该是个体和群体的结合。首先,学生需要并且可以自学,而且可以单独自学。没有一个学生是零起点的。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应该安排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把你对五位战士的印象写在空白处”,看似程式化的教学环节,其实是引导学生从个人的视角进入文本。其次,学生更需要群体的交流,来达成沟通信息、融会共识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即便视角一致,理解层次也是不同的;即便层次相近,理解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于是,在对五壮士中同一个体的交流中,学生逐渐确立对某个人物的形象认知;在对不同个体的言说中,逐步形成对“五壮士”的共同理解。
  第二点,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不仅有学生,肯定少不了教师的“在场”。学生不仅需要自学,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推进教学进程,更重要的是拓展学习领域、提升学习层级。周老师选择两处描写五壮士歼敌场面的语段以供学生比较学习,这是学生自身难以实现的;周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处描写方式的不同,也不是学生自身可以实现的;“集中描写”和“典型描写”的言语秘密,若不是周老师通过更换、调序等方式予以比较,学生同样很难理解。一句话,学生需要在已有的学习起点上不断加以巩固和发展,而这,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当然,无论是“独学”还是“群学”,抑或是师生“共学”,最重要的是学生需要经历言语实践。以上对五壮士形象的体认,学生经历了自学批注、交流共识等环节,是言语实践的一种。更为明显的是,师生在共同解析了人物群像“集中描写”和“典型描写”两种方法后,学生尝试了随文练笔。也就是说,通过仿写的方式,实现对两种言语方式的体认,并进一步理解不同的言语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表达需求。周老师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实践以加深语言感悟,是对“让学于生”这一理念的切实理解。
  如上所述,周跃东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作出了适切的回应,是在“学为中心”理念引领下经典课文教学转型的有益尝试。以上解析,管窥一二而已,深入探究,还能有更多的启发。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崇德小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例,从合作型学习的理论依据、概念、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学习小组组建到教学实施中的任务准备、方案制订与优选、实施与控制、评价反馈等环节,进行合作型学习的论证和实践,对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组织中进一步试点和推广合作型学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学;合作型学习;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1 案例背景  教学分析 笔者任教于上海市一普通高中,学生入学考试化学平均分51分(满分60分)左右,有较好的基础。进入高中学习以后,学生普遍反映化学学习太难,渐渐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化学加一的人数维持在10~20人,会考通过率仅有96%左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做好初中和高中学习方法方面的衔接。  高一新生处于学习化学的转折阶段。初中
摘要本文从对“信息”概念、“信息科技”学科的界定界说梳理入手,看到了香农、维纳本体论界定与从认识论角度的界说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看到了信息科技的学科群落特征。并讨论了信息科技学科群在纵横两个维度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讨论了信息科技从人类使用效用视角两种分类与相关特点,给出了当前相关的暂时性认识。这些讨论为后续讨论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学科内涵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信息科技;信息技术   
摘 要: 新冠病毒疫情,对各行各业均产生影响。相比基础教育的“规模化”教学,职业院校因独特性、专业性和个体性特征,难以实施大规模的课程。本研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英语课在线课程建设为例,探索疫情期间课程建设方案,分析在线教学平台建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优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规模化”教学 职业教育 SPOC 酒店英语  一、问题提出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
摘 要 地震灾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损失巨大,要做好重建及后续管理与应用,应有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管理技术队伍。以两次地震重灾区县——宝兴县为对象,分析、总结中小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组织机构组建工作。  关键词 地震灾区;教育技术;组织机构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9-0014-03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2013年,又遇芦山7.
Photoshop是电脑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中功能最强大的平面软件之一。由于其广泛的普及性,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Photoshop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而且,在进行设计和创作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Photoshop教学的这些要求,将建构主
摘 要: 美术学院作为传播民间艺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新一代艺术家的重要场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责无旁贷。如何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下去,如何将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思维及符号系统发扬致深致远,是值得美术学院师生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迫切的课题。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 传承 保护 美术学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进入美术院校的意义  (一)非物质文
漫步在南郊小学的校园里,时常能听到木兰拳古朴悠扬的音乐,学生们时而刚劲洒脱,时而飘逸如飞的优美姿态,让校园中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纲要的提出,一方面说明现在的许多学校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只重视学生智育
童年是什么颜色的?沐浴着母爱的童年又是什么颜色?读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你就会找到答案。  泰戈尔素有“儿童诗人”之称,他1913年出版的散文诗集《新月集》收录了40首儿童诗,主要以儿童的生活情趣为主旨,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为读者进入儿童的心灵世界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金色花》就是其中一首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想象奇特的儿童诗。  读罢此文,你不由得要惊叹泰戈尔的奇思妙想了。可
足球作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校园足球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校园足球”是指以小学为起跑线,将足球引入教学,以培养青少年的足球兴趣为重点,让学生在快乐足球中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在发挥个人天赋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足球也渐渐被引入学习的体育运动中,作为一种可以锻炼学生身体以及放松身心的体育运动。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