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玉文化有数千年历史。儒祖孔子在《礼记·聘义》中言及“君子比德于玉,有十一德”,并细述了“仁、智、礼、义、乐、忠、信、天、地、德、道”这十一德。显然,“玉之德”是儒家传统道德规范的依据,涵盖了中华传统道德诸多内容。
耀华小学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宝地,所在地源胜社区从明代开始就有玉石制作、交易的历史,至今仍鼎盛不衰,是东南亚最大的玉石集散地。学校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家长从事玉器生意,师生在这样一个“玉石”的世界里生活,对玉石耳濡目染,可以说玉与师生教育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学校德育立足本土教育生活空间,传承中华传统德育内容,塑造以玉石精神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同时大力开展小义工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德育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立足教育空间,熔炼玉石精神
1.玉石精神引领
学校立足师生生活环境和文化空间,大力弘扬儒家品德内涵,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将“玉成器,人成才”过程的内在联系进行类比,提炼出耀华小学“玉石精神”,其要义为“以玉立德,锐意磨砺,精雕细琢,玉耀光华”。
“以玉立德”是取玉德为鉴,以“仁爱、睿智”为核心,修谦虚、儒雅;“锐意磨砺”是基于“玉成器、人成才”之艰难磨砺过程,倡导树立自强精进、不怕挫折、磨砺成才的精神;“精雕细琢”取“玉成美器,人成人才”的方式方法,倡导自我修炼,不断提升,追求和美发展;“玉耀光华”意指每一块玉经过雕琢闪耀不同光彩,每一个人经过教化教诲、磨砺修炼,个性得到张扬,素质得到提高,散发独特光华。
校园玉石精神既蕴具传统德育内涵,又含有丰富时代意义,能凝聚师生精神,引导师生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2.文化手册导行
为使校园精神引领道德规范,学校制定了相关文化手册,从学校管理、教师教育、学生行为三方面进行导行。
管理文化。学校管理追求“发展人本,玉汝于成”的境界,要求管理者首先具有较高道德品质水平,成为道德典范,同时志存高远,有开拓创新精神,具较高业务水平和协调能力,以发展教师、提高教师为出发点,帮助、爱护教师,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进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的发展。学校定期开德育会议,评出师德高尚教师,请他们介绍经验,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文化。倡导教师“修身如玉、德业双馨”。学校开发《精心雕琢,玉耀光华》师德培训校本课程,以玉石精神引领师德建设。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首先要保持修身如玉的品格,有高尚的师德修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精雕细琢的态度追求高超的育人技巧,将每一个学生视为 “璞玉”,以慧眼识玉,大爱赏玉,去细心雕琢每一位学生,成为德业双馨之师。
学生文化。引导学生懂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道理,做“仁爱睿智,光耀中华之才”。原始粗造的玉石原料要成为光彩夺目的艺术品需经过几十道工序的琢磨,而人要成才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仁爱、睿智的特质,具有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气质,同时形成锐意进取的现代人品质,挖掘潜能,磨练成长,成为光耀中华之才。
3.营造玉石氛围
学校以“玉石精神”主题园景加强氛围的营造。在进入学校的“玉德”路上,镌刻孔子关于“君子比德于玉”之言,让师生每天阅读经典的同时自省吾身;在美丽的耀华小径上,玉石雕塑群展示着各个历史年代玉石的代表艺术品;操场边的玉石文化廊,展示着不同玉石作品的不同造型;让人领略玉石艺术品的风采。这些玉文化景观,使学校形成了独特的玉石文化氛围。
二、雕琢玉德光华 ,践行关爱品性
学校围绕“以玉立德”的精神,通过家校联动开展义工活动,以“关爱”为核心理念,从身边事情、感兴趣事情、小事情做起,首先认识自己,关爱自己,然后“推己及人”,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体现以玉立德的道德要求,并以点带面促进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学校成为富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和谐的精神家园。
1.义工制作活动
学校以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为切入点,组建了小榕榕爱心坊。孩子们利用假期组织了DIY年饰义卖助学活动,利用废旧物品制成各种精美的环保作品,通过义卖的形式筹集爱心基金,帮助学校里有困难的学生和社区内需要帮助的人士。义卖活动让义工们对关爱有了更深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义工不只是帮人扫扫地,洗洗东西,他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不只是物质方面的给予,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爱。
2.义工关爱活动
学校组建了春风化雨队,由一名义工学生、一名义工家长和一名义工教师组成关爱小组,长期帮助学校的弱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助人”“自助”的道理。如:四(2)中队小义工杨晓楚发现班上有些同学的学习退步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和班上的鹏鹏私下组成了一个小组。晓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帮助鹏鹏,使鹏鹏的学习成绩由原来的60多分提高到90分。其实在刚开始组成爱心组的时候晓楚也曾怀疑:“付出”真的会比“得到”快乐吗?现在社会上的大人也是自己管自己的,能对别人伸出援手的又有多少呢?但是,在帮助鹏鹏的过程中她开始体会到:虽然我们只是做着一些力所能及、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对于其他真正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群体来说,这些“力所能及”、“微不足道”的事情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所感动的。
小榕榕义工站的义工定期探访孤寡老人,为他们提供家务、陪伴等服务。每到周末、节假日,义工们就来到老人身边,陪他们聊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不能处理的难题,为老人们带来欢笑和温暖。还定期到附近社区开展清洁公共场地、探望弱势群体等活动。每到逢年过节或是长假期,一些小义工们也会自行组织、排练节目表演给老人们看,有时候还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送上一些自制小礼物,如练手力的小沙锤,网球做的按摩器,保暖的围巾、手套、帽子等。小义工们的义举吸引了广州电视台G4出动的记者追访,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各方关注。
3.义工读书活动
在中队中开展创建书香班级活动,让义工带动班上的学生和家长,实现小手牵大手,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带动一个社区的目标,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社区。小义工们除了经常在班级中举行“好书伴我行”“ 书香班级,四季芬芳”活动,还和义工家长一起,每周一次,每次两至三个家庭,定时、定点开展书香家庭活动。小义工还带动小区居民参加他们的读书活动,并利用课余时间为小区内的老人读书、读报,使书香飘满社区。在节假日里,小义工和老师、家长一同阅读书籍,一起走进书的世界,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并认真填写了阅读记录卡,使读书活动得以持续开展。
4.义工分享活动
学校定期举行义工分享活动,如在中队的义工分享会上,学生义工讲述自己参加过的活动和感想,家长义工也发表感言,使其他家长代表受到很大触动。在分享会中,思想的交流碰撞让学生有所感悟,家长和老师也纷纷写出感言并编成小报,让更多的人得以分享义工的心声,把爱传播出去。
在“以玉立德”校园精神指引下,义工德育践行活动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学生在个体的参与和感受中,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家长互动参与活动更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在班级小义工的带动下,更多的同学加入义工行列,“关爱、和谐、发展”的氛围悄然形成。小榕榕义工站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评为“2006年荔湾区十大校园文化活动”之一,并引起了各界媒体的关注,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岭南少年报、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均报道了学校义工活动,并给予高度评价。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
责任编辑余志全
耀华小学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宝地,所在地源胜社区从明代开始就有玉石制作、交易的历史,至今仍鼎盛不衰,是东南亚最大的玉石集散地。学校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家长从事玉器生意,师生在这样一个“玉石”的世界里生活,对玉石耳濡目染,可以说玉与师生教育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学校德育立足本土教育生活空间,传承中华传统德育内容,塑造以玉石精神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同时大力开展小义工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德育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立足教育空间,熔炼玉石精神
1.玉石精神引领
学校立足师生生活环境和文化空间,大力弘扬儒家品德内涵,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将“玉成器,人成才”过程的内在联系进行类比,提炼出耀华小学“玉石精神”,其要义为“以玉立德,锐意磨砺,精雕细琢,玉耀光华”。
“以玉立德”是取玉德为鉴,以“仁爱、睿智”为核心,修谦虚、儒雅;“锐意磨砺”是基于“玉成器、人成才”之艰难磨砺过程,倡导树立自强精进、不怕挫折、磨砺成才的精神;“精雕细琢”取“玉成美器,人成人才”的方式方法,倡导自我修炼,不断提升,追求和美发展;“玉耀光华”意指每一块玉经过雕琢闪耀不同光彩,每一个人经过教化教诲、磨砺修炼,个性得到张扬,素质得到提高,散发独特光华。
校园玉石精神既蕴具传统德育内涵,又含有丰富时代意义,能凝聚师生精神,引导师生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2.文化手册导行
为使校园精神引领道德规范,学校制定了相关文化手册,从学校管理、教师教育、学生行为三方面进行导行。
管理文化。学校管理追求“发展人本,玉汝于成”的境界,要求管理者首先具有较高道德品质水平,成为道德典范,同时志存高远,有开拓创新精神,具较高业务水平和协调能力,以发展教师、提高教师为出发点,帮助、爱护教师,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进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的发展。学校定期开德育会议,评出师德高尚教师,请他们介绍经验,不断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文化。倡导教师“修身如玉、德业双馨”。学校开发《精心雕琢,玉耀光华》师德培训校本课程,以玉石精神引领师德建设。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首先要保持修身如玉的品格,有高尚的师德修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精雕细琢的态度追求高超的育人技巧,将每一个学生视为 “璞玉”,以慧眼识玉,大爱赏玉,去细心雕琢每一位学生,成为德业双馨之师。
学生文化。引导学生懂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道理,做“仁爱睿智,光耀中华之才”。原始粗造的玉石原料要成为光彩夺目的艺术品需经过几十道工序的琢磨,而人要成才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仁爱、睿智的特质,具有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气质,同时形成锐意进取的现代人品质,挖掘潜能,磨练成长,成为光耀中华之才。
3.营造玉石氛围
学校以“玉石精神”主题园景加强氛围的营造。在进入学校的“玉德”路上,镌刻孔子关于“君子比德于玉”之言,让师生每天阅读经典的同时自省吾身;在美丽的耀华小径上,玉石雕塑群展示着各个历史年代玉石的代表艺术品;操场边的玉石文化廊,展示着不同玉石作品的不同造型;让人领略玉石艺术品的风采。这些玉文化景观,使学校形成了独特的玉石文化氛围。
二、雕琢玉德光华 ,践行关爱品性
学校围绕“以玉立德”的精神,通过家校联动开展义工活动,以“关爱”为核心理念,从身边事情、感兴趣事情、小事情做起,首先认识自己,关爱自己,然后“推己及人”,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体现以玉立德的道德要求,并以点带面促进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学校成为富有人文关怀,师生共享和谐的精神家园。
1.义工制作活动
学校以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为切入点,组建了小榕榕爱心坊。孩子们利用假期组织了DIY年饰义卖助学活动,利用废旧物品制成各种精美的环保作品,通过义卖的形式筹集爱心基金,帮助学校里有困难的学生和社区内需要帮助的人士。义卖活动让义工们对关爱有了更深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义工不只是帮人扫扫地,洗洗东西,他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不只是物质方面的给予,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关爱。
2.义工关爱活动
学校组建了春风化雨队,由一名义工学生、一名义工家长和一名义工教师组成关爱小组,长期帮助学校的弱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助人”“自助”的道理。如:四(2)中队小义工杨晓楚发现班上有些同学的学习退步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和班上的鹏鹏私下组成了一个小组。晓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帮助鹏鹏,使鹏鹏的学习成绩由原来的60多分提高到90分。其实在刚开始组成爱心组的时候晓楚也曾怀疑:“付出”真的会比“得到”快乐吗?现在社会上的大人也是自己管自己的,能对别人伸出援手的又有多少呢?但是,在帮助鹏鹏的过程中她开始体会到:虽然我们只是做着一些力所能及、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对于其他真正需要关心、需要帮助的群体来说,这些“力所能及”、“微不足道”的事情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所感动的。
小榕榕义工站的义工定期探访孤寡老人,为他们提供家务、陪伴等服务。每到周末、节假日,义工们就来到老人身边,陪他们聊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不能处理的难题,为老人们带来欢笑和温暖。还定期到附近社区开展清洁公共场地、探望弱势群体等活动。每到逢年过节或是长假期,一些小义工们也会自行组织、排练节目表演给老人们看,有时候还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送上一些自制小礼物,如练手力的小沙锤,网球做的按摩器,保暖的围巾、手套、帽子等。小义工们的义举吸引了广州电视台G4出动的记者追访,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各方关注。
3.义工读书活动
在中队中开展创建书香班级活动,让义工带动班上的学生和家长,实现小手牵大手,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带动一个社区的目标,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社区。小义工们除了经常在班级中举行“好书伴我行”“ 书香班级,四季芬芳”活动,还和义工家长一起,每周一次,每次两至三个家庭,定时、定点开展书香家庭活动。小义工还带动小区居民参加他们的读书活动,并利用课余时间为小区内的老人读书、读报,使书香飘满社区。在节假日里,小义工和老师、家长一同阅读书籍,一起走进书的世界,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并认真填写了阅读记录卡,使读书活动得以持续开展。
4.义工分享活动
学校定期举行义工分享活动,如在中队的义工分享会上,学生义工讲述自己参加过的活动和感想,家长义工也发表感言,使其他家长代表受到很大触动。在分享会中,思想的交流碰撞让学生有所感悟,家长和老师也纷纷写出感言并编成小报,让更多的人得以分享义工的心声,把爱传播出去。
在“以玉立德”校园精神指引下,义工德育践行活动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学生在个体的参与和感受中,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家长互动参与活动更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在班级小义工的带动下,更多的同学加入义工行列,“关爱、和谐、发展”的氛围悄然形成。小榕榕义工站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评为“2006年荔湾区十大校园文化活动”之一,并引起了各界媒体的关注,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岭南少年报、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均报道了学校义工活动,并给予高度评价。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
责任编辑余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