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大爆炸》为何吸引人?
“把科学传达给大众总是困难的,我们必须改变这个状况,我们不应忘记,无论你所要讲述的科学多么重要,你对科学问题多么熟悉,或者你对科学多么热情,如果没有人欣赏,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英国广播公司科技部主任林奇告诉我们,科学传播首先要吸引人。那么,来看看那些科学“宅男”的魅力吧。
你知道奇客(Geek)是什么意思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推荐你看这部名叫《生活大爆炸》的美国肥皂剧,这部以现代科技怪人,也就是以奇客为主人公的电视剧,给观众展现了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理工男”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过着一种无比时尚的宅生活。片中充满科技元素的怪诞剧情,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追捧。
在今年的秋季档美剧中,《生活大爆炸》第5季也回归了,或许是上季最后一集的爆炸性结局,又或是人们对谢尔顿的思念,该剧在美国的收看观众数再创新高。而在国内,拥有该剧播出版权的“搜狐视频”更是早早许诺,中国观众将观看到同步播出的第一集。
除了同步高清,网站方面还承诺说,他们提供的高清片源全部由版权方独家提供,无删节内容、英文原声中文字幕,保证美剧迷所追求的原汁原味高品质。
另据“美剧迷”网站上推出的“最受中国美剧迷欢迎的在播秋季剧”投票调查显示,《生活大爆炸》以绝对优势获得了第一名。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虽然说播出的日子是9月23日,但剧迷们却在21日起就开始了倒计时活动。“太酷了!第五季的《生活大爆炸》!今晚的约会全部取消!”“千呼万唤啊,生活又有着落了”……类似的留言在微博上流传。截至目前,网站显示的播放次数共达到36,915,962次。
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时尚科技产物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对他们来说科技等同于时尚、前卫,然而科学家却很不幸地被人们贴上了“古板”、“书呆子”的标签,人们觉得和他们难以沟通。
该剧的主人公莱诺德和谢尔顿以及亲密伙伴们都来自大名鼎鼎的加州理工学院,该校虽然规模不大,但物理、行星科学、地学领域却被公认为全美第一。莱诺德和谢尔顿都是这些精英中的精英,却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终日和《星球大战》、《太空堡垒》以及终结者等为伍。
他们会把生活中很简单的一件事,用科学用语来解释,比如共进午餐时会提到什么咖喱和大肠运动的关系,安慰一位失恋的女性会提到爱因斯坦和光的粒子性。此外,这些科技怪人在实验室中,会用激光加热方便面,用液氮冷冻香蕉、并将其杂碎混进麦片饮料等情节让人忍俊不禁。但是普通观众就和女主角佩尼一样,慢慢爱上了这些科学“宅男”,甚至大量观众成为他们的粉丝,这个科技味道如此浓厚的美剧,究竟凭什么吸引人?
真正的科学家担任剧集顾问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介绍一下该剧的幕后英雄——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大卫·索兹伯格,这位剧集顾问对剧中的每个数据和理论都进行了推敲。这让不少科学家成为了该剧的粉丝,并常常引发剧中科学理论运用的讨论。有媒体甚至评价该剧为“1500万人的科普长廊”(据统计该剧在美国约有1500万观众)。
就在其他剧本的作者绞尽脑汁思索情节和台词时,这部剧的编剧只要画上一个括号就行了,很多涉及专业科学知识的台词都是索兹伯格填进去的。所以,剧本往往是这样的:“我听说你最近在弄一个(反质子腐烂)的实验,两万次的尝试但结果是零蛋”。
索兹伯格表示,剧集的编剧本身就具有不少科学知识,需要填入的科学内容大多是指某些剧中人正在从事的实验名称之类。当然,他对剧本所做的任何修改都必须既符合科学知识,也要保留剧本原有的构思。而且,看完剧本也不意味着他的工作就此完结了,他还要常去拍摄现场,监督其中与科学内容相关的对话,以及审查剧中黑板上的物理论证是否正确。
和佩妮处在同一智商等级上的,谢尔顿的扮演者吉姆·帕森斯曾痛苦地表示,“我确实努力去弄明白谢尔顿都说了什么,编剧会在剧本上标注出一些词的意义,我还要花很长时间上字典网站和维基百科。等我理解了这些词后,整整一周的时间,我会用提示卡片帮助记忆,然后就是一遍一遍地抄写台词。周末开拍时,台词就像钉在我的脑子里了。拍完一场戏准备第二场戏时,我会用Word文档默写全部台词。”而他最担心的则是编剧突然更改剧本,但幸好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明星效应,大牌客串
对于索兹伯格来说,担任《生活大爆炸》的剧本顾问不过是小菜一碟,但是对普通人来说,这无疑是他最广为人知的职业。现年44 岁的他获得过的学位包括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学士、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以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博士后,供职于加州大学物理系。在剧集休息期间,他的休闲生活是去南极洲放飞科学气球,或是去瑞士“看望”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碰撞机。
即使是这样,剧组中最大牌的科技牛人也不是他,就像那些喜欢打明星牌的美剧一样,《生活大爆炸》也请来了不少大牌明星客串其中,其中最大牌的就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SmootIII)了,他在剧中开心地客串了自己。后来他曾在某次访问中再次直率地表示,他希望人们能够在看完电视剧后“谷歌”一下,或者翻翻维基。
现在索兹伯格建立了一个名为“博客大爆炸”(The Big Blog Theory)的博客,专门解释《生活大爆炸》中的科学问题,为该剧的广大粉丝解惑。
让观众在他们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
当然《生活大爆炸》的魅力可不止那些科学理论。编剧恰克·罗瑞在剧本创作之初也曾探班索兹伯格的实验室,和科研人员进行长时间的交谈,挖掘他们的个人特点,莱诺德的害羞腼腆、谢尔顿的尖酸刻薄、霍华德的口头吹嘘、罗杰的女性恐惧症,他们全都是对这位教授的学生们的艺术加工。
而索兹伯格一直居住在洛杉矶,但接手剧本顾问工作之前,不认识任何好莱坞的圈内人,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他甚至非常不好意思地表示,“我是在娱乐圈里工作的,但我确实不认识这圈子里的任何人,因为我一直都待在UCLA。”如此看来,索兹伯格很可能是真实中的谢尔顿,一个超级“宅男”。如果不是一个意外,索兹伯格到现在也还不会“触电”。他曾在南极的某个科学气球项目中与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共事。而那位天体物理学家才是剧组最初的科学顾问,无奈他住在遥远的夏威夷。后来他请索兹伯格来接班。
随着宅文化的席卷全球,无论是日式的“御宅”,还是美式的“nerd”,都已不再是都市边缘人。也难怪不少剧迷都感慨过,“我怎么觉得自己上学时好像和这样的家伙一起生活过?”就连索兹伯格本人也曾在某次采访中表示,自己也许和莱诺德有些相似,比如他们的工作方式。
和他的同居人相比,第一主人公莱诺德由于太过“正常”——除去他因缺乏半乳糖苷酶而不能吃乳糖的缺陷和视力极差外,实在太中规中矩了。结果第一男主角的风头完全被谢尔顿抢去了。或许正由于他极高的IQ和极低的EQ间的巨大差异,而让发生在他身上的笑料格外丰富。
据谢尔顿的扮演者吉姆·帕森斯表示,这一角色的原型是制片人的前同事,“他之前是一名计算机程序员,他的同事都是聪明到极致,但是融入生活时却有些小问题。其中有一个被称为‘人肉计算机’,如果和他比赛数学问题,计算器也未必能赢他,但要是去餐馆,给侍者算小费时,他就失灵了。因为小费的标准通常是根据服务的质量,在15%~20%之间浮动,他完全不知道该给多少。”经过“科学大爆炸”的加工,那些貌似方程式的生活变得风生水起,即刻成为一种银幕上令人瞩目的生活方式,连nerd都俨然成了某种精神坐标,被该剧洗脑过后,怎么都觉着“科技怪人”其实正过着一种前卫人生。
索兹伯格曾无不嫉妒地表示,当他查看人们是如何找到他的博客时发现,他们确实在搜索一些词汇,比如“Sheldon Monopole”(在剧中谢尔顿创造的一种游戏)。
“把科学传达给大众总是困难的,我们必须改变这个状况,我们不应忘记,无论你所要讲述的科学多么重要,你对科学问题多么熟悉,或者你对科学多么热情,如果没有人欣赏,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英国广播公司科技部主任林奇告诉我们,科学传播首先要吸引人。那么,来看看那些科学“宅男”的魅力吧。
你知道奇客(Geek)是什么意思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推荐你看这部名叫《生活大爆炸》的美国肥皂剧,这部以现代科技怪人,也就是以奇客为主人公的电视剧,给观众展现了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理工男”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过着一种无比时尚的宅生活。片中充满科技元素的怪诞剧情,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追捧。
在今年的秋季档美剧中,《生活大爆炸》第5季也回归了,或许是上季最后一集的爆炸性结局,又或是人们对谢尔顿的思念,该剧在美国的收看观众数再创新高。而在国内,拥有该剧播出版权的“搜狐视频”更是早早许诺,中国观众将观看到同步播出的第一集。
除了同步高清,网站方面还承诺说,他们提供的高清片源全部由版权方独家提供,无删节内容、英文原声中文字幕,保证美剧迷所追求的原汁原味高品质。
另据“美剧迷”网站上推出的“最受中国美剧迷欢迎的在播秋季剧”投票调查显示,《生活大爆炸》以绝对优势获得了第一名。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虽然说播出的日子是9月23日,但剧迷们却在21日起就开始了倒计时活动。“太酷了!第五季的《生活大爆炸》!今晚的约会全部取消!”“千呼万唤啊,生活又有着落了”……类似的留言在微博上流传。截至目前,网站显示的播放次数共达到36,915,962次。
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时尚科技产物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对他们来说科技等同于时尚、前卫,然而科学家却很不幸地被人们贴上了“古板”、“书呆子”的标签,人们觉得和他们难以沟通。
该剧的主人公莱诺德和谢尔顿以及亲密伙伴们都来自大名鼎鼎的加州理工学院,该校虽然规模不大,但物理、行星科学、地学领域却被公认为全美第一。莱诺德和谢尔顿都是这些精英中的精英,却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终日和《星球大战》、《太空堡垒》以及终结者等为伍。
他们会把生活中很简单的一件事,用科学用语来解释,比如共进午餐时会提到什么咖喱和大肠运动的关系,安慰一位失恋的女性会提到爱因斯坦和光的粒子性。此外,这些科技怪人在实验室中,会用激光加热方便面,用液氮冷冻香蕉、并将其杂碎混进麦片饮料等情节让人忍俊不禁。但是普通观众就和女主角佩尼一样,慢慢爱上了这些科学“宅男”,甚至大量观众成为他们的粉丝,这个科技味道如此浓厚的美剧,究竟凭什么吸引人?
真正的科学家担任剧集顾问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介绍一下该剧的幕后英雄——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大卫·索兹伯格,这位剧集顾问对剧中的每个数据和理论都进行了推敲。这让不少科学家成为了该剧的粉丝,并常常引发剧中科学理论运用的讨论。有媒体甚至评价该剧为“1500万人的科普长廊”(据统计该剧在美国约有1500万观众)。
就在其他剧本的作者绞尽脑汁思索情节和台词时,这部剧的编剧只要画上一个括号就行了,很多涉及专业科学知识的台词都是索兹伯格填进去的。所以,剧本往往是这样的:“我听说你最近在弄一个(反质子腐烂)的实验,两万次的尝试但结果是零蛋”。
索兹伯格表示,剧集的编剧本身就具有不少科学知识,需要填入的科学内容大多是指某些剧中人正在从事的实验名称之类。当然,他对剧本所做的任何修改都必须既符合科学知识,也要保留剧本原有的构思。而且,看完剧本也不意味着他的工作就此完结了,他还要常去拍摄现场,监督其中与科学内容相关的对话,以及审查剧中黑板上的物理论证是否正确。
和佩妮处在同一智商等级上的,谢尔顿的扮演者吉姆·帕森斯曾痛苦地表示,“我确实努力去弄明白谢尔顿都说了什么,编剧会在剧本上标注出一些词的意义,我还要花很长时间上字典网站和维基百科。等我理解了这些词后,整整一周的时间,我会用提示卡片帮助记忆,然后就是一遍一遍地抄写台词。周末开拍时,台词就像钉在我的脑子里了。拍完一场戏准备第二场戏时,我会用Word文档默写全部台词。”而他最担心的则是编剧突然更改剧本,但幸好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明星效应,大牌客串
对于索兹伯格来说,担任《生活大爆炸》的剧本顾问不过是小菜一碟,但是对普通人来说,这无疑是他最广为人知的职业。现年44 岁的他获得过的学位包括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学士、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以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博士后,供职于加州大学物理系。在剧集休息期间,他的休闲生活是去南极洲放飞科学气球,或是去瑞士“看望”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碰撞机。
即使是这样,剧组中最大牌的科技牛人也不是他,就像那些喜欢打明星牌的美剧一样,《生活大爆炸》也请来了不少大牌明星客串其中,其中最大牌的就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SmootIII)了,他在剧中开心地客串了自己。后来他曾在某次访问中再次直率地表示,他希望人们能够在看完电视剧后“谷歌”一下,或者翻翻维基。
现在索兹伯格建立了一个名为“博客大爆炸”(The Big Blog Theory)的博客,专门解释《生活大爆炸》中的科学问题,为该剧的广大粉丝解惑。
让观众在他们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
当然《生活大爆炸》的魅力可不止那些科学理论。编剧恰克·罗瑞在剧本创作之初也曾探班索兹伯格的实验室,和科研人员进行长时间的交谈,挖掘他们的个人特点,莱诺德的害羞腼腆、谢尔顿的尖酸刻薄、霍华德的口头吹嘘、罗杰的女性恐惧症,他们全都是对这位教授的学生们的艺术加工。
而索兹伯格一直居住在洛杉矶,但接手剧本顾问工作之前,不认识任何好莱坞的圈内人,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他甚至非常不好意思地表示,“我是在娱乐圈里工作的,但我确实不认识这圈子里的任何人,因为我一直都待在UCLA。”如此看来,索兹伯格很可能是真实中的谢尔顿,一个超级“宅男”。如果不是一个意外,索兹伯格到现在也还不会“触电”。他曾在南极的某个科学气球项目中与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共事。而那位天体物理学家才是剧组最初的科学顾问,无奈他住在遥远的夏威夷。后来他请索兹伯格来接班。
随着宅文化的席卷全球,无论是日式的“御宅”,还是美式的“nerd”,都已不再是都市边缘人。也难怪不少剧迷都感慨过,“我怎么觉得自己上学时好像和这样的家伙一起生活过?”就连索兹伯格本人也曾在某次采访中表示,自己也许和莱诺德有些相似,比如他们的工作方式。
和他的同居人相比,第一主人公莱诺德由于太过“正常”——除去他因缺乏半乳糖苷酶而不能吃乳糖的缺陷和视力极差外,实在太中规中矩了。结果第一男主角的风头完全被谢尔顿抢去了。或许正由于他极高的IQ和极低的EQ间的巨大差异,而让发生在他身上的笑料格外丰富。
据谢尔顿的扮演者吉姆·帕森斯表示,这一角色的原型是制片人的前同事,“他之前是一名计算机程序员,他的同事都是聪明到极致,但是融入生活时却有些小问题。其中有一个被称为‘人肉计算机’,如果和他比赛数学问题,计算器也未必能赢他,但要是去餐馆,给侍者算小费时,他就失灵了。因为小费的标准通常是根据服务的质量,在15%~20%之间浮动,他完全不知道该给多少。”经过“科学大爆炸”的加工,那些貌似方程式的生活变得风生水起,即刻成为一种银幕上令人瞩目的生活方式,连nerd都俨然成了某种精神坐标,被该剧洗脑过后,怎么都觉着“科技怪人”其实正过着一种前卫人生。
索兹伯格曾无不嫉妒地表示,当他查看人们是如何找到他的博客时发现,他们确实在搜索一些词汇,比如“Sheldon Monopole”(在剧中谢尔顿创造的一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