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动物伦理中的基本原则是人类如何对待动物的态度和行为的衡量尺度,其中动物伦理福利问题在近年间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目前为保障动物的福利得以实现,在诸多方面都有了明确规定并将其付诸法律法规中, 然而在实际中仍会出现一些有悖于动物福利的情形出现。本文旨在寻找有效解决路径,使其福利最大限度地得以保障,真正实现人类与动物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动物福利;动物权利;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51-02
动物福利观念最早从欧洲传入。随后,与美国相继兴起的动物解放、动物权利、美德伦理、生态女性主义等思想之间相互影响,走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演变道路,即从动物福利到动物权利再到动物关怀。关于动物保护方面,西方国家盛行三种理论形态: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及动物福利论,并形成了既有侧重又有联系的三种理论取向即仁慈主义、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其中,动物解放理论尤为激进、彻底,率先向人类中心主义发起巨大挑战,影响也较为深远。
一、动物福利保护之历史审视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将动物福利定义为动物的一种生存状态,良好的动物福利状态包括健康、舒适、安全的生存环境,充足的营养、免受疼痛、恐惧和压力、表达动物的天性、良好兽医诊治、疾病预防、合理人道的屠宰方法。
动物福利的概念指的是“动物的状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制定陆生动物健康准则中承认了国际公认的五项自由所提供的指导:1.免于饥饿、口渴和营养不良的自由,通过随时提供水和充足饮食来保证动物保持良好的健康与精力。2.免于不舒适的自由,给动物提供相对适宜的生活处所,包括庇护所和舒适的休息区域。3.免于疼痛、伤害或疾病的自由,通过预防或快速地诊断及治疗。4.表达正常行为的自由,通过提供足够的空间、合适的设施及与同类在一起。5.免予恐惧和痛苦的自由,确保所施加的条件和治疗避免动物遭受精神痛苦。
彼得·辛格不仅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而且还是国际生命伦理学会的创始人,首先,提出动物解放论,重要的是他首次将道德范围从人扩展到动物。代表作《动物解放》,目的在于宣扬一种动物保护及福利的观念,提倡人类关心和爱护动物。动物被奴役被驱使压迫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人的不断发展,使得其改造世界的能力越来越高,使得人成为世界的主宰。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发展中的欲望不断膨胀,从而导致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原来越远。万物皆有灵,辛格“解放动物,就是再一次解放人类”的提出正合时宜。这是首次提出重视动物的生存发展权益,为动物发声的学者。辛格首先以人类和动物基因相似性为基础,论证人类与动物之间并非天壤之别,从而使道德关怀从人类拓展到动物。其次,提出了动物解放论的两大原则——混合型功利主义原则和双因素平等主义原则。最后,从道德考虑、环保旨归、康寿需要等方面阐述了实现素食主义的必要性,鼓励人们与大自然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①。
当代环境伦理学的代表人物罗尔斯顿表明:“人类对任何有生命的生物体都有一种义务——最低限度的义务,即没有正当理由时不能去终止它们的生命。②”
简单来说,即使基于人类的有限发展原则,无论人们对于动物的同情尺度抑或是对动物承受痛苦的评判尺度是否相同,都需要对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或手段进行一定形式的限制措施,同时,这个做法的客观道德意义是现实存在并且相当重大的。即使,具体的次序安排应当以具体的实施情况为考量,同时需要符合人类有限发展原则。例如,动物及动物制品在医疗领域中应用时,所有不是以治疗人类重大疾病为前提的行为都需要经过慎重权衡,而后作出相关决定;另一方面,损害动物,尤其是损害国家保护动物,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或是用于牟取暴利,抑或是用于非必要性举措,这些行为通常不应被许可。由此证明,对动物的利用应当基于对人类的利益和需要进行理性、全面的衡量和把握,在满足“人类有限发展”这一原则的前提下,更多地顾及生态系统的间接意义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基因多样性的长远意义,从而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关怀更加充分地体现。
在现代环境伦理学这一理论的视角下,人类对动物的初始义务是在不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不予动物以伤害。然而,利益冲突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动物实验研究等特殊领域,出于研究的需要,对动物施加伤害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客观反映。因此,在无法满足不伤害原则的要求时,应当盡量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使伤害降低到最小。具体而言,应当在动物利用过程中以损失和影响为衡量尺度,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而将伤害降到最低。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物种的繁衍和生物的多样性。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必然会对动物本身造成极大的痛苦,更有甚至会剥夺生命。在面对这一矛盾的解决,英国罗素提出动物试验著名的“3Rs”原则:减少(reduction) :尽量减少试验动物使用量。优化(refinement):优化试验方案,减少试验动物的痛苦。替代(replacement) :尽量使用先进技术替代试验动物。一经推出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推广,在利用动物时,尽可能改善受到伤害的动物的生存环境,降动物的损伤降到最低。
二、动物福利—— “必要之恶”的谨慎权衡
动物福利不仅仅是和谐、文明社会的必经之路,更是时代进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动物福利的概念一进提出,也普遍得到大部分国家的文化认可和法律支持。支持和认可动物福利,也就从理论上意味着,沿着不同的价值体系、文化传统、物种资源和路径依赖,各个文明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分高下的、不可通分的“物之序”(order of things)。动物的美为保护自然提供了重要的美学理由。对审美歧视和捕食之丑的困扰,可能使人们心有旁骛。尽管有人已经提出审美优点是微不足道的、在道德上令人不快的行动依据,但美仍然是让人们作出区别对待的一种重要价值和合理基础,尤其在涉及动物时就更是如此。尽管由捕食所带来的动物痛苦和死亡是一种重要的必须承认的无价值(disvalues),但捕食的悲剧之美仍具有可以从美学角度加以适当欣赏的积极美学价值。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与“动物权利(Animal Rights)”有着根本区别。动物福利是指动物有着不受人类利用、剥削和虐待的权利,但论证的并不是“必要性”的问题,而是动物利益“最大化”的问题;而动物权利者认为:1.人与动物是平等的。2.动物同样拥有道德权利。3.动物的利益是环境道德的基础。简单来说,动物与人一样同样具备各类权利。动物福利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也是法律问题。1924年,动物福利正式写入OIE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2007年,中国正式加入OIE,成为成员国之一。
其实,中国人的动物保护观念由来已久,传统文化的三大分支儒释道都非常重视动物保护。儒家爱护生命、崇尚和平的思想,道家物无贵贱、慈心于物,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境界追求,都是尊重自然思想的萌芽。此外,孔子又提出了“钓而不纲”和“弋不射宿”的主张,更是如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先导,既考虑了生态环境和永续发展的考虑,也体现了“善”的理念。因此,在“必要之恶”的衡量上,对天平两端的“恶”与“必要性”的权衡,对“必要性”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一些。
基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的动物福利论在现今的生产力发展阶段无疑是保护动物更为切实有效的一种理论,它反对的不是对动物的利用,而是反对对动物不科学、不合理和不道德的利用。动物福利并非西方强加,也不是西方的专利。动物享有动物福利保护的权利,让它们享有动物福利既有利于人与動物、与自然界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维系生态系统的间接意义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基因多样性之间的平衡。西方国家针对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采取了一系列的动物福利保护措施,动物福利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并取得不错的成效。
由于我国在动物福利实施和监管方面不尽完善,从而导致我国动物福利事业发展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缓慢,公民动物保护意识淡薄,很多公民对动物福利理念比较陌生,不知所云。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我国动物福利立法工作,增强公民的动物福利保护参与意识,呼吁大家树立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的观念,推动民众对动物福利保护具有更好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推进动物福利保护事业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政府积极地推动有关动物福利理念的进行与实践,这不仅体现出我国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自信,也巧妙地与“文化自信”原则相契合,更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体现于继承。国家对于动物福利的研究与重视,体现了国家“软实力”的同时,也让中国在动物保护方面可以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极大推动了世界的友好交流,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伟大贡献,中国动物福利的研究也利于“一带一路”项目沿线国家的友好对话与往来,在动物相关有争议的问题上面中国拥有更多话语权,可以发挥积极领导作用。我国对于动物福利的重视在国际社会上树立出良好的形象,体现了我国作为大国的担当与责任。
注释:
①胡曦:《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探析》,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论文,2017年。
②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文献:
[1]张燕.谁之权利?如何利用?——伦理视域下的动物医疗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胡曦.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探析[D].广州: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7.
[3]康旭.论我国动物福利立法制度构建[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4]鱼飞飞.动物福利:不只是人道关怀[J].生态经济,2003,(1).
作者简介:
来燕,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伦理学。
【关键词】 动物福利;动物权利;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51-02
动物福利观念最早从欧洲传入。随后,与美国相继兴起的动物解放、动物权利、美德伦理、生态女性主义等思想之间相互影响,走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演变道路,即从动物福利到动物权利再到动物关怀。关于动物保护方面,西方国家盛行三种理论形态: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及动物福利论,并形成了既有侧重又有联系的三种理论取向即仁慈主义、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其中,动物解放理论尤为激进、彻底,率先向人类中心主义发起巨大挑战,影响也较为深远。
一、动物福利保护之历史审视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将动物福利定义为动物的一种生存状态,良好的动物福利状态包括健康、舒适、安全的生存环境,充足的营养、免受疼痛、恐惧和压力、表达动物的天性、良好兽医诊治、疾病预防、合理人道的屠宰方法。
动物福利的概念指的是“动物的状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制定陆生动物健康准则中承认了国际公认的五项自由所提供的指导:1.免于饥饿、口渴和营养不良的自由,通过随时提供水和充足饮食来保证动物保持良好的健康与精力。2.免于不舒适的自由,给动物提供相对适宜的生活处所,包括庇护所和舒适的休息区域。3.免于疼痛、伤害或疾病的自由,通过预防或快速地诊断及治疗。4.表达正常行为的自由,通过提供足够的空间、合适的设施及与同类在一起。5.免予恐惧和痛苦的自由,确保所施加的条件和治疗避免动物遭受精神痛苦。
彼得·辛格不仅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而且还是国际生命伦理学会的创始人,首先,提出动物解放论,重要的是他首次将道德范围从人扩展到动物。代表作《动物解放》,目的在于宣扬一种动物保护及福利的观念,提倡人类关心和爱护动物。动物被奴役被驱使压迫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人的不断发展,使得其改造世界的能力越来越高,使得人成为世界的主宰。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发展中的欲望不断膨胀,从而导致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原来越远。万物皆有灵,辛格“解放动物,就是再一次解放人类”的提出正合时宜。这是首次提出重视动物的生存发展权益,为动物发声的学者。辛格首先以人类和动物基因相似性为基础,论证人类与动物之间并非天壤之别,从而使道德关怀从人类拓展到动物。其次,提出了动物解放论的两大原则——混合型功利主义原则和双因素平等主义原则。最后,从道德考虑、环保旨归、康寿需要等方面阐述了实现素食主义的必要性,鼓励人们与大自然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①。
当代环境伦理学的代表人物罗尔斯顿表明:“人类对任何有生命的生物体都有一种义务——最低限度的义务,即没有正当理由时不能去终止它们的生命。②”
简单来说,即使基于人类的有限发展原则,无论人们对于动物的同情尺度抑或是对动物承受痛苦的评判尺度是否相同,都需要对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或手段进行一定形式的限制措施,同时,这个做法的客观道德意义是现实存在并且相当重大的。即使,具体的次序安排应当以具体的实施情况为考量,同时需要符合人类有限发展原则。例如,动物及动物制品在医疗领域中应用时,所有不是以治疗人类重大疾病为前提的行为都需要经过慎重权衡,而后作出相关决定;另一方面,损害动物,尤其是损害国家保护动物,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或是用于牟取暴利,抑或是用于非必要性举措,这些行为通常不应被许可。由此证明,对动物的利用应当基于对人类的利益和需要进行理性、全面的衡量和把握,在满足“人类有限发展”这一原则的前提下,更多地顾及生态系统的间接意义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基因多样性的长远意义,从而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关怀更加充分地体现。
在现代环境伦理学这一理论的视角下,人类对动物的初始义务是在不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不予动物以伤害。然而,利益冲突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动物实验研究等特殊领域,出于研究的需要,对动物施加伤害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客观反映。因此,在无法满足不伤害原则的要求时,应当盡量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使伤害降低到最小。具体而言,应当在动物利用过程中以损失和影响为衡量尺度,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而将伤害降到最低。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物种的繁衍和生物的多样性。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必然会对动物本身造成极大的痛苦,更有甚至会剥夺生命。在面对这一矛盾的解决,英国罗素提出动物试验著名的“3Rs”原则:减少(reduction) :尽量减少试验动物使用量。优化(refinement):优化试验方案,减少试验动物的痛苦。替代(replacement) :尽量使用先进技术替代试验动物。一经推出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推广,在利用动物时,尽可能改善受到伤害的动物的生存环境,降动物的损伤降到最低。
二、动物福利—— “必要之恶”的谨慎权衡
动物福利不仅仅是和谐、文明社会的必经之路,更是时代进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动物福利的概念一进提出,也普遍得到大部分国家的文化认可和法律支持。支持和认可动物福利,也就从理论上意味着,沿着不同的价值体系、文化传统、物种资源和路径依赖,各个文明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分高下的、不可通分的“物之序”(order of things)。动物的美为保护自然提供了重要的美学理由。对审美歧视和捕食之丑的困扰,可能使人们心有旁骛。尽管有人已经提出审美优点是微不足道的、在道德上令人不快的行动依据,但美仍然是让人们作出区别对待的一种重要价值和合理基础,尤其在涉及动物时就更是如此。尽管由捕食所带来的动物痛苦和死亡是一种重要的必须承认的无价值(disvalues),但捕食的悲剧之美仍具有可以从美学角度加以适当欣赏的积极美学价值。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与“动物权利(Animal Rights)”有着根本区别。动物福利是指动物有着不受人类利用、剥削和虐待的权利,但论证的并不是“必要性”的问题,而是动物利益“最大化”的问题;而动物权利者认为:1.人与动物是平等的。2.动物同样拥有道德权利。3.动物的利益是环境道德的基础。简单来说,动物与人一样同样具备各类权利。动物福利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也是法律问题。1924年,动物福利正式写入OIE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2007年,中国正式加入OIE,成为成员国之一。
其实,中国人的动物保护观念由来已久,传统文化的三大分支儒释道都非常重视动物保护。儒家爱护生命、崇尚和平的思想,道家物无贵贱、慈心于物,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境界追求,都是尊重自然思想的萌芽。此外,孔子又提出了“钓而不纲”和“弋不射宿”的主张,更是如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先导,既考虑了生态环境和永续发展的考虑,也体现了“善”的理念。因此,在“必要之恶”的衡量上,对天平两端的“恶”与“必要性”的权衡,对“必要性”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一些。
基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的动物福利论在现今的生产力发展阶段无疑是保护动物更为切实有效的一种理论,它反对的不是对动物的利用,而是反对对动物不科学、不合理和不道德的利用。动物福利并非西方强加,也不是西方的专利。动物享有动物福利保护的权利,让它们享有动物福利既有利于人与動物、与自然界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维系生态系统的间接意义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基因多样性之间的平衡。西方国家针对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采取了一系列的动物福利保护措施,动物福利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并取得不错的成效。
由于我国在动物福利实施和监管方面不尽完善,从而导致我国动物福利事业发展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缓慢,公民动物保护意识淡薄,很多公民对动物福利理念比较陌生,不知所云。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我国动物福利立法工作,增强公民的动物福利保护参与意识,呼吁大家树立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的观念,推动民众对动物福利保护具有更好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推进动物福利保护事业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政府积极地推动有关动物福利理念的进行与实践,这不仅体现出我国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自信,也巧妙地与“文化自信”原则相契合,更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体现于继承。国家对于动物福利的研究与重视,体现了国家“软实力”的同时,也让中国在动物保护方面可以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极大推动了世界的友好交流,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伟大贡献,中国动物福利的研究也利于“一带一路”项目沿线国家的友好对话与往来,在动物相关有争议的问题上面中国拥有更多话语权,可以发挥积极领导作用。我国对于动物福利的重视在国际社会上树立出良好的形象,体现了我国作为大国的担当与责任。
注释:
①胡曦:《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探析》,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论文,2017年。
②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文献:
[1]张燕.谁之权利?如何利用?——伦理视域下的动物医疗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胡曦.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探析[D].广州: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7.
[3]康旭.论我国动物福利立法制度构建[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4]鱼飞飞.动物福利:不只是人道关怀[J].生态经济,2003,(1).
作者简介:
来燕,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