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福利保护的道德正当性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nshu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动物伦理中的基本原则是人类如何对待动物的态度和行为的衡量尺度,其中动物伦理福利问题在近年间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目前为保障动物的福利得以实现,在诸多方面都有了明确规定并将其付诸法律法规中, 然而在实际中仍会出现一些有悖于动物福利的情形出现。本文旨在寻找有效解决路径,使其福利最大限度地得以保障,真正实现人类与动物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动物福利;动物权利;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51-02
  动物福利观念最早从欧洲传入。随后,与美国相继兴起的动物解放、动物权利、美德伦理、生态女性主义等思想之间相互影响,走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演变道路,即从动物福利到动物权利再到动物关怀。关于动物保护方面,西方国家盛行三种理论形态: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及动物福利论,并形成了既有侧重又有联系的三种理论取向即仁慈主义、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其中,动物解放理论尤为激进、彻底,率先向人类中心主义发起巨大挑战,影响也较为深远。
  一、动物福利保护之历史审视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将动物福利定义为动物的一种生存状态,良好的动物福利状态包括健康、舒适、安全的生存环境,充足的营养、免受疼痛、恐惧和压力、表达动物的天性、良好兽医诊治、疾病预防、合理人道的屠宰方法。
  动物福利的概念指的是“动物的状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制定陆生动物健康准则中承认了国际公认的五项自由所提供的指导:1.免于饥饿、口渴和营养不良的自由,通过随时提供水和充足饮食来保证动物保持良好的健康与精力。2.免于不舒适的自由,给动物提供相对适宜的生活处所,包括庇护所和舒适的休息区域。3.免于疼痛、伤害或疾病的自由,通过预防或快速地诊断及治疗。4.表达正常行为的自由,通过提供足够的空间、合适的设施及与同类在一起。5.免予恐惧和痛苦的自由,确保所施加的条件和治疗避免动物遭受精神痛苦。
  彼得·辛格不仅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而且还是国际生命伦理学会的创始人,首先,提出动物解放论,重要的是他首次将道德范围从人扩展到动物。代表作《动物解放》,目的在于宣扬一种动物保护及福利的观念,提倡人类关心和爱护动物。动物被奴役被驱使压迫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人的不断发展,使得其改造世界的能力越来越高,使得人成为世界的主宰。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发展中的欲望不断膨胀,从而导致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原来越远。万物皆有灵,辛格“解放动物,就是再一次解放人类”的提出正合时宜。这是首次提出重视动物的生存发展权益,为动物发声的学者。辛格首先以人类和动物基因相似性为基础,论证人类与动物之间并非天壤之别,从而使道德关怀从人类拓展到动物。其次,提出了动物解放论的两大原则——混合型功利主义原则和双因素平等主义原则。最后,从道德考虑、环保旨归、康寿需要等方面阐述了实现素食主义的必要性,鼓励人们与大自然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①。
  当代环境伦理学的代表人物罗尔斯顿表明:“人类对任何有生命的生物体都有一种义务——最低限度的义务,即没有正当理由时不能去终止它们的生命。②”
  简单来说,即使基于人类的有限发展原则,无论人们对于动物的同情尺度抑或是对动物承受痛苦的评判尺度是否相同,都需要对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或手段进行一定形式的限制措施,同时,这个做法的客观道德意义是现实存在并且相当重大的。即使,具体的次序安排应当以具体的实施情况为考量,同时需要符合人类有限发展原则。例如,动物及动物制品在医疗领域中应用时,所有不是以治疗人类重大疾病为前提的行为都需要经过慎重权衡,而后作出相关决定;另一方面,损害动物,尤其是损害国家保护动物,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或是用于牟取暴利,抑或是用于非必要性举措,这些行为通常不应被许可。由此证明,对动物的利用应当基于对人类的利益和需要进行理性、全面的衡量和把握,在满足“人类有限发展”这一原则的前提下,更多地顾及生态系统的间接意义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基因多样性的长远意义,从而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关怀更加充分地体现。
  在现代环境伦理学这一理论的视角下,人类对动物的初始义务是在不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不予动物以伤害。然而,利益冲突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动物实验研究等特殊领域,出于研究的需要,对动物施加伤害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客观反映。因此,在无法满足不伤害原则的要求时,应当盡量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使伤害降低到最小。具体而言,应当在动物利用过程中以损失和影响为衡量尺度,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而将伤害降到最低。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物种的繁衍和生物的多样性。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必然会对动物本身造成极大的痛苦,更有甚至会剥夺生命。在面对这一矛盾的解决,英国罗素提出动物试验著名的“3Rs”原则:减少(reduction) :尽量减少试验动物使用量。优化(refinement):优化试验方案,减少试验动物的痛苦。替代(replacement) :尽量使用先进技术替代试验动物。一经推出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推广,在利用动物时,尽可能改善受到伤害的动物的生存环境,降动物的损伤降到最低。
  二、动物福利—— “必要之恶”的谨慎权衡
  动物福利不仅仅是和谐、文明社会的必经之路,更是时代进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动物福利的概念一进提出,也普遍得到大部分国家的文化认可和法律支持。支持和认可动物福利,也就从理论上意味着,沿着不同的价值体系、文化传统、物种资源和路径依赖,各个文明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分高下的、不可通分的“物之序”(order of things)。动物的美为保护自然提供了重要的美学理由。对审美歧视和捕食之丑的困扰,可能使人们心有旁骛。尽管有人已经提出审美优点是微不足道的、在道德上令人不快的行动依据,但美仍然是让人们作出区别对待的一种重要价值和合理基础,尤其在涉及动物时就更是如此。尽管由捕食所带来的动物痛苦和死亡是一种重要的必须承认的无价值(disvalues),但捕食的悲剧之美仍具有可以从美学角度加以适当欣赏的积极美学价值。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与“动物权利(Animal Rights)”有着根本区别。动物福利是指动物有着不受人类利用、剥削和虐待的权利,但论证的并不是“必要性”的问题,而是动物利益“最大化”的问题;而动物权利者认为:1.人与动物是平等的。2.动物同样拥有道德权利。3.动物的利益是环境道德的基础。简单来说,动物与人一样同样具备各类权利。动物福利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也是法律问题。1924年,动物福利正式写入OIE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2007年,中国正式加入OIE,成为成员国之一。
  其实,中国人的动物保护观念由来已久,传统文化的三大分支儒释道都非常重视动物保护。儒家爱护生命、崇尚和平的思想,道家物无贵贱、慈心于物,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境界追求,都是尊重自然思想的萌芽。此外,孔子又提出了“钓而不纲”和“弋不射宿”的主张,更是如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先导,既考虑了生态环境和永续发展的考虑,也体现了“善”的理念。因此,在“必要之恶”的衡量上,对天平两端的“恶”与“必要性”的权衡,对“必要性”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一些。
  基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的动物福利论在现今的生产力发展阶段无疑是保护动物更为切实有效的一种理论,它反对的不是对动物的利用,而是反对对动物不科学、不合理和不道德的利用。动物福利并非西方强加,也不是西方的专利。动物享有动物福利保护的权利,让它们享有动物福利既有利于人与動物、与自然界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维系生态系统的间接意义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基因多样性之间的平衡。西方国家针对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采取了一系列的动物福利保护措施,动物福利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并取得不错的成效。
  由于我国在动物福利实施和监管方面不尽完善,从而导致我国动物福利事业发展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缓慢,公民动物保护意识淡薄,很多公民对动物福利理念比较陌生,不知所云。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我国动物福利立法工作,增强公民的动物福利保护参与意识,呼吁大家树立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的观念,推动民众对动物福利保护具有更好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推进动物福利保护事业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政府积极地推动有关动物福利理念的进行与实践,这不仅体现出我国对于文化“软实力”的自信,也巧妙地与“文化自信”原则相契合,更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体现于继承。国家对于动物福利的研究与重视,体现了国家“软实力”的同时,也让中国在动物保护方面可以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极大推动了世界的友好交流,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伟大贡献,中国动物福利的研究也利于“一带一路”项目沿线国家的友好对话与往来,在动物相关有争议的问题上面中国拥有更多话语权,可以发挥积极领导作用。我国对于动物福利的重视在国际社会上树立出良好的形象,体现了我国作为大国的担当与责任。
  注释:
  ①胡曦:《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探析》,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论文,2017年。
  ②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文献:
  [1]张燕.谁之权利?如何利用?——伦理视域下的动物医疗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胡曦.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探析[D].广州: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7.
  [3]康旭.论我国动物福利立法制度构建[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4]鱼飞飞.动物福利:不只是人道关怀[J].生态经济,2003,(1).
  作者简介:
  来燕,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伦理学。
其他文献
【摘要】 自古以来,中国就一直重视舞蹈教育。深入理解和把握唐代舞蹈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更好的传承乐舞文化,本文通过对白居易乐府诗《胡旋女》的分析来看唐朝舞蹈教育特点,主要从《胡旋女》这部作品出现的社会大背景、《胡旋女》中的乐舞元素来进行论述。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唐代的舞蹈教育,从而为当今的舞蹈教育提供更好的参考,最后,纵观全局,总结唐代舞蹈教育的特点,促进舞蹈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
期刊
【摘要】语言景观是当前社会语言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关注公共空间语言标牌的呈现方式和意义。旅游语言景观是旅行途中游客视觉消费的重要资源,是提升景区形象和软实力、建设精品旅游的重要方面。本文着眼于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官方多语标牌,提出了需要思考和探究的方向,从如何促成历史氛围与现代服务的融合等角度给出了官方多语标识构建策略。本文的研究希望有助于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规划,为扬州城市语言景观的建设提
期刊
【摘要】 哈罗德布鲁姆创立了“诗的误读”理论,表明前辈诗人的影响变成后辈诗人的“焦虑”。为了摆脱这种焦虑,后辈诗人“误读”前辈诗人的作品,实现诗歌的突破与升华。“误读”视角下意象“神龟”的新阐释,创新了《龟虽寿》诗歌的思想,表达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前辈诗歌相抗衡的创作方法,为中国诗歌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哈罗德·布鲁姆;误读;焦虑;《龟虽寿》  【中图分类号】I206 【文
期刊
【摘要】 约翰·阿什贝利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广受赞誉。他的许多作品富有哲思,语言抽象,常被诟病为 “晦涩难懂”,他也因此被称为“智性诗人”。阿斯贝利早期的短诗《织锦》是一首简洁隽永、意味深长的读画诗,也是书写人类共同的审美体验的典范之作,然而受到关注较少。本文尝试在互文性和图像学的视角下全息地解读、剖析其内涵,从而丰富阿什贝利研究成果。  【关键词】 约翰·阿什贝利;《织锦》;读画诗;
期刊
【摘要】 《雍正王朝》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出发,以诗化的“国家主义”政治观重新对雍正皇帝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再阐释,让观众意识到雍正是一个仁慈大度的理想主义者,由于其行为被残酷的宫廷斗争“异化”,为了推行改革,面对反对势力的强大阻挠,他不得不采取激烈的反击措施。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当前改革的现实语境,从而使历史故事与现实社会之间产生了一种互动关系,并使“雍正”这一艺术形象赢得了普遍的同情和理解。  【
期刊
【摘要】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所特有的,数千年来优秀的中华文化和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与发展,其受重视程度越来越深、越来越广泛,为中国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在当下艺术融合的背景下,中国古诗词和艺术歌曲的融合度,进一步增加多元艺术的组合,丰富了声乐艺术的种类,逐步形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所独特的演唱风格和特征。
期刊
【摘要】 郭熙的《早春图》是诗一般的语言,这首诗是充满哲理的,它是对传统写实绘画语言的提炼,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法”的极致追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践的范本,而其追求的“林泉之心”即寄情于山水,遵循自然规律及用宁静的心态面对正是现代设计语言中所需要的部分。通过对《早春图》意境表达的分析,从而对中式建筑设计的“自然式”与表现内容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 早春图;意境;自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特别是早在几千年前,女性地位在老子视域中就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老子看来,女性是神圣的,并将女性的品质升华到理论的高度,总结出一套女性哲学。本文意在追溯老子重视女性地位的根源,以及对《老子》一书中有关体现女性思想的文本分析,透视老子前无古人的女性观,足见老子是人类最早的女性主义思想家,而这种超前的女性思想必然对后世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老子思想;女性;地位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动画《最强医生》为例,从新媒体环境的特征入手,分析新媒体环境对于动画创作的影响,得出新媒体环境下对于时代英雄形象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一些技巧,对同类题材的创作提供借鉴与思路。  【关键词】 新媒体;动画创作;时代英雄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6-0035-02  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大学生创
期刊
【摘要】 女性主义认为社会需要抛弃对女性的偏见,让女性获得平等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抨击以父权为中心的,扭曲女性形象的文学作品。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三位女性主要人物的形象。这些非传统的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与当时金钱至上、父权主义盛行的社会密不可分。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非传统女性形象;物质主义;父权制度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