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炕围画的工艺和传承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的山西民间,存在着一种本土艺术文化——炕围画。炕围画是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其主要的用途是用在室内土炕周围的墙壁发挥装饰作用。炕围画这一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炕围画大部分出自于山西民间的艺人之手,随着土炕渐渐减少,炕围画这一传统艺术的生存和传承面临着很大的危机。文章从山西炕围画的工艺手法、造型语言和对炕围画的保护与传承三个方面,对其做一个系统的探究。
  关键词:炕围画;工艺手法;艺术语言;保护传承
  在我国的北方农村,以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土炕的存在。土炕对于南方人而言可能是闻所未闻的,它是一种抗击寒冬的有利家具,既可以用来取暖抗寒,也可以在其上吃饭、睡觉。土炕凝聚了我们伟大劳动人民的智慧,而炕围画则是围绕在土炕周围的墙壁之上的绘画艺术,体现出了一种民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艺,让普普通通的土炕变成一种艺术品。炕围画不仅具有装饰功能,也增添了农村家庭的生活情趣,这就是炕围画存在的形式和意义。
  炕围画又被称为墙围画、墙围,其大多数存在于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的农村民间。尤其是在山西省,炕围画曾经是被人们很普遍运用的一种装饰艺术,是一种山西民间常见的室内装饰艺术画。作为山西地方文化中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形式的分支,炕围画以颜料打底,用色彩画花,图案既工整有序又乐趣横生。其色彩鲜艳明亮,而且坚固持久,日常如果弄脏了,用湿布擦拭,便可使其光亮如新。所以,炕围画很受人们的欢迎,在山西的晋东南地区,如吕梁地区、晋中地区、忻州地区和雁北地区均有分布,尤其是原平和代县的炕围画最为出名。山西的炕围画的工艺技法和造型都很精细,也很考究,并且十分有特色。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四合院、平房和窑洞,现在都变成了高层的住宅,在这样的变化中土炕也在渐渐地消失。基于这样的原因,炕围画逐渐失去了土炕这个载体,其实用价值也就随之而消失了。这使得炕围画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的生存以及传承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值得庆幸的是,在最近几年,社会各界重新对传统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与保护,在这个大的趋势下,炕围画也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研究山西的炕围画,不单单是简单去研究它的图案纹样、工艺技法,也应该探究炕围画所独具的时代印记,它应该是我们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在炕围画急剧减少的今天,我们对其进行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当探索炕围画艺术的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对炕围画这种即将消失的艺术文化进行保护以及传承。
  一、山西炕围画的工艺手法
  在山西,人们称炕围画为“炕围子”,它其实是一种民间的装饰的艺术,不过它除了装饰的作用外,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起到防止土炕周边的墙皮脱落、避免墙灰蹭脏衣服和被褥以及区分土炕周围墙体的功能分区等作用。炕围画基本来自民间艺人,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家装了,因此优秀的炕围画艺人也是备受欢迎和尊敬的。
  炕围画最初起源于我国宋代,当时的人们是在条形纸上用两三种简单的色彩绘制成图案,并且贴在土炕的周围。而今,炕围画的工艺已经发展得非常精细考究,令人惊叹。
  人们在土炕周围上先涂出约两尺高的围子,然后在上面画各式各样的边框,在中间预留出空白,再画上图案。一名优秀的炕围画艺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工艺技术、认真端正的态度,也要有创新的能力。具体的炕围画操作是先在墙体上面打腻子,再用砂纸打磨,使得墙体变得平整,再粉刷一遍,使墙面便于上色,然后进行作画。有的先在特制的麻纸上作画,也有的直接在墙上作画。墙体基础做好后,进行“平线”,用尺子量出“边道”和“空”的尺寸位置,保证炕围画与炕的边沿是水平的,接着就是布线和起稿了。关于上色,传统的炕围画用的是石色,需要自己研磨、过滤、加胶矾后才能使用,这种颜料很持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上色时,首先上面积大的底色,要保证均匀无色差,然后根据房屋主人的要求喜好绘制“边道”和“空”,接着要用胶矾水刷两遍来进行固色,最后要刷清油让炕围画变亮和光滑(图1)。
  炕围画分为炕上画、墙围画和锅台画这三部分。其中炕上画是主体,炕围延伸出来的部分是墙围画,锅台画则是在炕的旁边,位于灶台上面。这三个部分的底色是一模一样的,而图案中的构思则略有不同,从而来达到区分不同功能区的作用,也起到了分界线的作用。
  炕围画具有独特的构图法则和形式:上下的两组被称为“边道”,其设计和安排则决定了炕围画整体的布局。“边道”的中间用几何图案分割成“空”,在“空”的两旁绘制图案和“边道”相配,炕围画具有对称的形式,采用上下左右相呼应的画法,有主次虚实之分,构图完整圆满,寓意着生活团圆美好。这是炕围画独有的构图方式。
  二、山西炕围画的造型语言
  炕围画的图案纹样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工字纹、竹叶纹、回字纹、玉带边、竹节边、福寿边、鹤寿边等。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装饰纹样,使炕围画体现出色彩丰富和立体变化的审美观感。
  民间美术讲究“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炕围画也不例外,每一种图案纹样都蕴含着幸福美满的美好寓意。如金玉满堂边,是由多条金鱼绘制而成的,在民间,老百姓用“金”和“鱼”的谐音来隐喻生活可以财源滚滚和金玉满堂。再如回字纹(图2),因图案同“回”字形相似而得名。回字纹有的是单独排列组合,有的则是以正反相连的形式进行排列组合,这种纹样也寓意着生活幸福、長长久久。
  炕围画的题材多种多样,精彩丰富,如戏曲、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以及山水花鸟等,绘制的故事有《西厢记》《桃园结义》《嫦娥奔月》《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在表现手法上多以工笔画为主,很考验炕围画艺人的基本功,画面也很细腻精致。炕围画也有以歌颂人民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题材,如“大好河山”“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炕围画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有时髦美丽的女性、搞怪可爱的孩童,甚至卫星火箭、高楼大厦等也都成为炕围画的题材内容。虽然说炕围画的题材开始千变万化,但还是其传统的图案纹样才是最受人们欢迎和钟意的。因此,不难看出,炕围画这一民间艺术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美术专业中的油画创作作为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文章从分析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油画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入手,从转变油画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油画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希望通过这些方面的创新提高油画专业学生创作水平。  关键
作品简介:  花满蹊系列作品,从花卉题材入手,通过放大局部,刻画细节,体现的是大的色块、点面线、构成关系,并做了一些肌理效果,脫离了体积,甚至脱离了原本的色彩。通过花瓣的边缘线将画面进行切割,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展现的是想象中的真实。  作者简介:   程灵莉,硕士,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艺术。
期刊
作者簡介:   刘长斌,硕士,新疆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油画教学与创作。
期刊
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以书品论人品,或以人品论书品。“书品即人品”中的“人品”不仅仅是艺术家的思想道德品行,还包含着书法艺术家的学识、
作者單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期刊
作者单位:   湖南工藝美术职业学院
期刊
摘 要:绘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的理解和表达。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表达方式,绘画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绘画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促进学生的个人兴趣发展,提高学生创造力,使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教育窥探世界,这正是绘画艺术的独特和价值。文章就绘画实践教育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就其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探讨。  关键词:绘画教育;当代价值;发展方向 
期刊
摘 要:河北作为文物大省,古代壁画曾引领北方艺术之潮流,上追大汉之遗风,下开盛唐万千气象之先河。文章以史料为基础,结合田野考察的实地经验与临摹复制的实践经验,将零星散落于乡野山村以及流失海外的明代壁画艺术瑰宝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探寻其艺术风格特征的形成以及演变,挖掘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学术价值。  关键词:明代壁画;清凉寺;艺术特征;文化价值  注:本文系2020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摘 要:色彩教学在美术教育体系内占据重要地位。在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中,色彩与素描、速写共同组成完整的基础造型教学体系。良好的色彩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规律、色彩的搭配及色彩所传递的情感,培养学生色彩修养和审美,提升学生对色彩的应用能力。文章从高职美术色彩教学着手,探讨高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现况及应对措施,推进高职院校美育工作深入开展。  關键词:高职教育;美术;色彩;教学  高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