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将对97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典型心电图改变的患者72例,占74.23%;出现非典型心电图改变患者25例,占15.77%,包括未出现病理性Q波、无T波直立形成单相曲线、无ST段明显抬高。结论:心电图具有简便、经济、重复性高等优点,是急性心肌梗死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并发症、高病死率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心肌损伤、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坏死、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改变等【1-2】。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心电图诊断,可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病期、程度,评估左室功能,非梗死区血运情况【3】。心电图诊断具有规律性演变及特征性改变的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7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探讨心电图诊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97例,全部患者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胸痛、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动态改变、心电图改变,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1.28±3.74)岁,病程3~6h,平均病程(4.17±0.29)h,根据梗死部位可分为前间壁患者19例,前壁患者13例,后壁患者5例,下壁患者15例,广泛前壁患者20例,非Q波患者12例;广泛前壁合并右室患者3例,合并下壁患者2例;前壁合并右室患者1例,合并下壁患者3例,前间壁合并右室患者2例,合并下壁患者1例;下壁合并后壁患者2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7例,高血压患者36例,高脂血症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1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4~75岁;②均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者;③均已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标准者;②年龄<24岁、>75岁者;③精神疾病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于患者入院后24h内,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取平卧位,采用12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测,检测及分析心电图改变情况。急性心肌梗死典型改变包括:①T波倒置;②Q波宽且深;③ST段向上呈弓背型抬高,与T波连接成单相曲线;④ 无Q波,且ST段压低≥0.1mV,有aVR导联ST段抬高或对称性T波倒置。动态心电图改变包括:①超急性期出现不对称高大的T波;②几小时后,ST段抬高后并逐渐与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出现病理性QS波或Q波,R波降低;③ST抬高几日至2周,缓慢回归到基线水平,T波逐渐由平坦、双向、低直转为倒置;④数周至数月后,T波倒置尖锐后恢复正常或少部分遗留。
1.3 评价标准【4】
符合三条标准:①明确的缺血胸痛病史;②心电图改变;③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动态改变;其中至少2条,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2 结果
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典型心电图改变的患者72例,占74.23%,包括出现病理学Q波19例,ST段抬高36例,T波倒置17例;出现非典型心电图改变患者25例,占15.77%,表现为未出现病理性Q波、无T波直立形成单相曲线、无ST段明显抬高。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发病急,进展迅速,致死率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可概况为,由于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严重狭窄,造成心肌严重供血不足,同时侧支循环未及时建立,患者心肌血供明显减少甚至中断1h以上后,引起心肌严重缺血,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5】。患者刚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心前区剧烈疼痛,时间一般在30min以上,部位集中于颈、背部或上腹,同时可伴有发热、低血压、心动过速、面色苍白、大汗、烦躁不安、休克、胃肠道症状、心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常临床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类型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在ST段改变、T波高尖或倒置、QRS波改变,其中以ST段改变最为常见,T波高尖表示疾病处于超急性期,当患者心肌坏死后,原有ST段抬高会出现T波倒置,并持续数天甚至终生不变;QRS波改变显示病变区域在扩散或缺血程度严重。临床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容易诊断【6】。而不典型心电图或梗死部位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且易于发生误诊或漏诊,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①忽视超急性期的临床症状特点,未进行心电图复查;②梗死区域较小,无法形成异常Q波;③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④12导联心电图检查方法无法显示;⑤其他心电图异常掩盖典型的变化特点。故临床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心电图不典型,12导联心电图无法显示、无病理性Q波出现等情况,有必要对患者加做18导联心电图检查,同时结合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检查,尽早诊断并及时治疗,以尽可能多的挽救濒死心肌,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心电图是急性心肌梗死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术,具有便捷、经济、检出率高登优点,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酶谱改变、肌钙蛋白等综合因素,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对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望胜, 向定成, 张金霞, 等.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6):669-673.
[2] 梁芳, 沈春莲, 张伟, 等. 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循环杂志, 2011, 26(5):363-366.
[3] 胡永丽.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诊断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5):901-902.
[4] 王书鹏, 秦历杰. 心肺复苏后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荟萃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7):774-778.
[5] 吴杰.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变化及面临的问题[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 26(3):270-271.
[6] 韩凯, 孙魁, 曹中兴, 等. 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14, 9(34):84-85.
[7] 王威, 尹瑞兴, 陈泉芳, 等.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8):931-933.
关键词: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并发症、高病死率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心肌损伤、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坏死、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改变等【1-2】。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心电图诊断,可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病期、程度,评估左室功能,非梗死区血运情况【3】。心电图诊断具有规律性演变及特征性改变的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7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探讨心电图诊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97例,全部患者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胸痛、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动态改变、心电图改变,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1.28±3.74)岁,病程3~6h,平均病程(4.17±0.29)h,根据梗死部位可分为前间壁患者19例,前壁患者13例,后壁患者5例,下壁患者15例,广泛前壁患者20例,非Q波患者12例;广泛前壁合并右室患者3例,合并下壁患者2例;前壁合并右室患者1例,合并下壁患者3例,前间壁合并右室患者2例,合并下壁患者1例;下壁合并后壁患者2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7例,高血压患者36例,高脂血症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1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4~75岁;②均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者;③均已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标准者;②年龄<24岁、>75岁者;③精神疾病者;④合并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于患者入院后24h内,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取平卧位,采用12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测,检测及分析心电图改变情况。急性心肌梗死典型改变包括:①T波倒置;②Q波宽且深;③ST段向上呈弓背型抬高,与T波连接成单相曲线;④ 无Q波,且ST段压低≥0.1mV,有aVR导联ST段抬高或对称性T波倒置。动态心电图改变包括:①超急性期出现不对称高大的T波;②几小时后,ST段抬高后并逐渐与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出现病理性QS波或Q波,R波降低;③ST抬高几日至2周,缓慢回归到基线水平,T波逐渐由平坦、双向、低直转为倒置;④数周至数月后,T波倒置尖锐后恢复正常或少部分遗留。
1.3 评价标准【4】
符合三条标准:①明确的缺血胸痛病史;②心电图改变;③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动态改变;其中至少2条,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2 结果
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典型心电图改变的患者72例,占74.23%,包括出现病理学Q波19例,ST段抬高36例,T波倒置17例;出现非典型心电图改变患者25例,占15.77%,表现为未出现病理性Q波、无T波直立形成单相曲线、无ST段明显抬高。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发病急,进展迅速,致死率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可概况为,由于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严重狭窄,造成心肌严重供血不足,同时侧支循环未及时建立,患者心肌血供明显减少甚至中断1h以上后,引起心肌严重缺血,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5】。患者刚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心前区剧烈疼痛,时间一般在30min以上,部位集中于颈、背部或上腹,同时可伴有发热、低血压、心动过速、面色苍白、大汗、烦躁不安、休克、胃肠道症状、心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常临床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类型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在ST段改变、T波高尖或倒置、QRS波改变,其中以ST段改变最为常见,T波高尖表示疾病处于超急性期,当患者心肌坏死后,原有ST段抬高会出现T波倒置,并持续数天甚至终生不变;QRS波改变显示病变区域在扩散或缺血程度严重。临床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容易诊断【6】。而不典型心电图或梗死部位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且易于发生误诊或漏诊,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①忽视超急性期的临床症状特点,未进行心电图复查;②梗死区域较小,无法形成异常Q波;③老年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④12导联心电图检查方法无法显示;⑤其他心电图异常掩盖典型的变化特点。故临床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心电图不典型,12导联心电图无法显示、无病理性Q波出现等情况,有必要对患者加做18导联心电图检查,同时结合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检查,尽早诊断并及时治疗,以尽可能多的挽救濒死心肌,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心电图是急性心肌梗死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术,具有便捷、经济、检出率高登优点,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酶谱改变、肌钙蛋白等综合因素,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对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望胜, 向定成, 张金霞, 等.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6):669-673.
[2] 梁芳, 沈春莲, 张伟, 等. 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循环杂志, 2011, 26(5):363-366.
[3] 胡永丽.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诊断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5):901-902.
[4] 王书鹏, 秦历杰. 心肺复苏后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荟萃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7):774-778.
[5] 吴杰.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变化及面临的问题[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 26(3):270-271.
[6] 韩凯, 孙魁, 曹中兴, 等. 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 2014, 9(34):84-85.
[7] 王威, 尹瑞兴, 陈泉芳, 等.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8):9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