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学科的美尽管与其他美有不同的表现,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人类自由创造的精神产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作为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内在即规律性的和谐美;二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在科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美感。
一、在科学中规律是一种美,用不同图表表示规律就是把规律美显性化。
《摆与图表》教学内容为科学学科实践活动《摆》的第二课时,尝试改变长度在单位时间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用图表记录展示研究结果,根据图表去发现可疑的数据以及找出实验变量和结果的关系,并绘制二维图表展示可控实验结果,以此理解二维图表在可控实验中体现关系、进行预测的意义。
二、将美育渗透在教学环节中,用图画呈现实物、用曲线表现变化规律,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激发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体会逻辑美、欣赏规律美。
步骤一:提出问题——影响摆动次数的因素渗透变化美
提问:1.影响摆动次数的因素有哪些?
2.我们要研究摆线长度对摆动次数的影响,哪个变量变化,哪些变量不变?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复习变量控制:在可控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变量。平衡中有变化,就单独实验而言是一种变化,一个变量改变其他变量均不变,从而证实改变的变量对结果的影响。这种动态的、变化的美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之美的种子。
步骤二:实践活动——从实物图到二维图表感受规律美
(一)增加摆的长度,单位时间摆的次数减少
谈话:要研究长度这个变量,我们就要做各种不同长度的摆,老师准备了这样长度的摆90cm、70cm、60cm、50cm、40cm、30cm、20cm,每组同学任选一个长度的摆进行实验
1.实验要求:
(1)质量相同(五角硬币)
(2)起始位置与桌面水平
(3)计时15秒
(4)2人一组,一人固定摆一人放摆共同记数
(5)把摆挂在黑板上相应的摆动次数条上
2.观察讨论:摆线长度和摆动次数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不同长度的摆按照摆线从长到短依次挂在摆动次数条上,摆动次数逐渐增多,科学结论一目了然。挂在摆动次数条上的摆的规律性以实物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它是科学实验结果也是一幅不刻意的图画,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科学、图画、规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美。
(二)摆的图画式图表
谈话:挂在摆动次数条上的摆给了我们很多好的信息,但是对于储存下来将来做为参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保存下来?
把黑板上实物摆图画在“摆的图画式图表”中
(三)摆的二维图表
1.谈话:“摆的图画式图表”是摆在摆动次数条上的一幅图画,相同的信息可以被抽象地呈现在一张二维图表上。
2.创建二维图表
方法:(1)阅读第一个摆在二维图表中长度和摆动次数
(2)在水平轴找到这个数表示第一个摆的长度
(3)用手指着这一行,直到在水平轴找到第一个摆的摆动次数
(4)在这个位置用铅笔点一个点
(5)其余的擺重复这样的做法
设计意图:从实物图到图画式图,完成形象图向画图式转换,再运用数对的概念找坐标点,形成抽象的曲线图,美得简洁。
步骤三:归纳与演绎——二维图表的作用激发创造美
1.回顾创建三个摆的图表
2.讨论:三个图表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使用二维图表有什么好处?
3.使用图表去预测
谈话:预测是根据信息和经验进行估计,二维图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你能预测15秒80cm长的摆将摆动多少次吗?你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真的摆挂在摆动次数条上的是形象的图表;图画式的图表是真实物体画出来的;二维图表是用点来象征真实的物体,并且二维图表可以用来预测,学生体验到了三种图表可以呈现相同的信息,以和谐为起点创造美。
三、教学实施美育的效果
《摆与图表》的科学教学,以摆为载体呈现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质量。利用科学思维过程去指导研究过程,并建立解释。全过程中发现的“真”本身也是令人叹服的美,在取得研究成果后,学生们体验到了无比的喜悦。
四、教学实施美育的反思
1.老师要善于发现科学内容蕴含的美。
我们从小就经常说这样一句话:美丽的大自然!小学科学就是从自然界的美开始的。除此之外,随着知识与探究的不断深入,科学中更多的美呈现在我们眼前。牛顿说过:“自然界喜欢简单,而不爱以什么多余的原因以夸耀自己,”这是简单美;海森堡曾说过:“美是真理的光辉———其意义也可以理解为,探索者最初是借助于这种光辉,借助于它的照耀来认识真理的,”这是真理美;在日月运行、四时变化、万物生长之中,存在着无数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抽象的逻辑美、和谐美、平衡美、变化美……只有教师用心去挖掘这些美的存在,科学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
2.科学探究的过程很美。
科学研究的对象常常有其美的特征,在完成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达到一种忘我境界,这是精神层面的美。我们期待在欣赏大自然美的同时,浸润更高一层次的科学精神之美!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既是对客观规律的顺应与尊重,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实际需要。
一、在科学中规律是一种美,用不同图表表示规律就是把规律美显性化。
《摆与图表》教学内容为科学学科实践活动《摆》的第二课时,尝试改变长度在单位时间是怎样影响摆动次数的,用图表记录展示研究结果,根据图表去发现可疑的数据以及找出实验变量和结果的关系,并绘制二维图表展示可控实验结果,以此理解二维图表在可控实验中体现关系、进行预测的意义。
二、将美育渗透在教学环节中,用图画呈现实物、用曲线表现变化规律,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激发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体会逻辑美、欣赏规律美。
步骤一:提出问题——影响摆动次数的因素渗透变化美
提问:1.影响摆动次数的因素有哪些?
2.我们要研究摆线长度对摆动次数的影响,哪个变量变化,哪些变量不变?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复习变量控制:在可控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变量。平衡中有变化,就单独实验而言是一种变化,一个变量改变其他变量均不变,从而证实改变的变量对结果的影响。这种动态的、变化的美的渗透,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之美的种子。
步骤二:实践活动——从实物图到二维图表感受规律美
(一)增加摆的长度,单位时间摆的次数减少
谈话:要研究长度这个变量,我们就要做各种不同长度的摆,老师准备了这样长度的摆90cm、70cm、60cm、50cm、40cm、30cm、20cm,每组同学任选一个长度的摆进行实验
1.实验要求:
(1)质量相同(五角硬币)
(2)起始位置与桌面水平
(3)计时15秒
(4)2人一组,一人固定摆一人放摆共同记数
(5)把摆挂在黑板上相应的摆动次数条上
2.观察讨论:摆线长度和摆动次数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不同长度的摆按照摆线从长到短依次挂在摆动次数条上,摆动次数逐渐增多,科学结论一目了然。挂在摆动次数条上的摆的规律性以实物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它是科学实验结果也是一幅不刻意的图画,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科学、图画、规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美。
(二)摆的图画式图表
谈话:挂在摆动次数条上的摆给了我们很多好的信息,但是对于储存下来将来做为参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保存下来?
把黑板上实物摆图画在“摆的图画式图表”中
(三)摆的二维图表
1.谈话:“摆的图画式图表”是摆在摆动次数条上的一幅图画,相同的信息可以被抽象地呈现在一张二维图表上。
2.创建二维图表
方法:(1)阅读第一个摆在二维图表中长度和摆动次数
(2)在水平轴找到这个数表示第一个摆的长度
(3)用手指着这一行,直到在水平轴找到第一个摆的摆动次数
(4)在这个位置用铅笔点一个点
(5)其余的擺重复这样的做法
设计意图:从实物图到图画式图,完成形象图向画图式转换,再运用数对的概念找坐标点,形成抽象的曲线图,美得简洁。
步骤三:归纳与演绎——二维图表的作用激发创造美
1.回顾创建三个摆的图表
2.讨论:三个图表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使用二维图表有什么好处?
3.使用图表去预测
谈话:预测是根据信息和经验进行估计,二维图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你能预测15秒80cm长的摆将摆动多少次吗?你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真的摆挂在摆动次数条上的是形象的图表;图画式的图表是真实物体画出来的;二维图表是用点来象征真实的物体,并且二维图表可以用来预测,学生体验到了三种图表可以呈现相同的信息,以和谐为起点创造美。
三、教学实施美育的效果
《摆与图表》的科学教学,以摆为载体呈现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质量。利用科学思维过程去指导研究过程,并建立解释。全过程中发现的“真”本身也是令人叹服的美,在取得研究成果后,学生们体验到了无比的喜悦。
四、教学实施美育的反思
1.老师要善于发现科学内容蕴含的美。
我们从小就经常说这样一句话:美丽的大自然!小学科学就是从自然界的美开始的。除此之外,随着知识与探究的不断深入,科学中更多的美呈现在我们眼前。牛顿说过:“自然界喜欢简单,而不爱以什么多余的原因以夸耀自己,”这是简单美;海森堡曾说过:“美是真理的光辉———其意义也可以理解为,探索者最初是借助于这种光辉,借助于它的照耀来认识真理的,”这是真理美;在日月运行、四时变化、万物生长之中,存在着无数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抽象的逻辑美、和谐美、平衡美、变化美……只有教师用心去挖掘这些美的存在,科学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
2.科学探究的过程很美。
科学研究的对象常常有其美的特征,在完成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达到一种忘我境界,这是精神层面的美。我们期待在欣赏大自然美的同时,浸润更高一层次的科学精神之美!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既是对客观规律的顺应与尊重,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