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 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31-02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城区的乡镇初中,生源比较杂,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共同进步,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个经验,那就是在七年级阶段,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开展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工整、快速书写的习惯
书写,在古代学校教育中是一门必修课,“六艺”中的“书”即是书写。书法,是古时读书人必须要掌握的。然而,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引起人们的重视了,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的书写能力差。笔者从带过的几届七年级学生中发现,学生书写时普遍存在笔画潦草、字体或扭曲或歪斜、书写速度慢、涂抹严重等问题。这种现象不改变,从近的方面来看,书写速度慢,会影响到答题的质量,而书写潦草,卷面不清洁,将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这也是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容易失分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远的方面来看,书写潦草,容易使一个人养成做事马虎的习惯,由此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择业——所谓“字如其人”,谁愿意任用做事马虎的人?因此,每新接一届七年级新生,笔者都会在开学伊始反复向学生们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们下定决心,用一年的时间练写出一手工整、秀美的字体。对此,笔者的具体操作方法是:1.规定写字时间和数量。在七年级上学期,先规定学生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练字,每次练习写100个汉字;到七年级下学期就要过渡到10分钟练习写200个汉字。2.成立督查小组。我们在班上成立了督查小组,督查小组成员的选取是按照座位号轮流进行,由他们负责检查学生的练字情况。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懈怠心理或字体潦草、涂抹严重的,督察组有一定的权限对他们进行处罚(如罚抄作业、罚扫地等)。3.不定期举行书法讲座、书法经验介绍、书写竞赛、书法展览等活动。笔者根据学生的练字情况,不定期开展各种与书法知识有关的活动。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及时提高书法技能,又能让班上形成浓郁的练字氛围。坚持两个学期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培养流畅、有感情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学习活动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它有助于我们深度把握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诵既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也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七年级开学初始,笔者就将朗读的重要意义告知学生,并在最初的几节语文课里做好范读的工作,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纠正一些不良的朗读习惯。然后,笔者再专门针对朗读进行训练,教给学生朗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时候,笔者还给学生们播放各种朗诵录音,如珍惜的诗朗诵《乡愁》、李修平的《再别康桥》、濮存昕的《将进洒》、任志宏的《我爱这土地》等,让学生从中体会这些诗朗诵带给人的愉悦和动人感受。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们模仿朗读上述诗歌。仿读后,让学生对比录音,找出自己在诵读中普遍存在的不良朗读习惯和问题,教师则顺势在朗读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给予点拨启发,让学生们对朗读知识有初步的感知。
在语文课上只要条件允许,笔者就会尽量找机会让学生诵读,并适时给予诵读指导。比如,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是固定的个人朗读表演时间,每人有一至两分钟的朗读时间,按座次轮流。我们为此制订了计划和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态度大方,声音洪亮,不读错别字;第二阶段,要求读得顺畅,读出文段的感情;第三阶段,要求有一定的速度,能在一分钟之内抑扬顿挫地读完200字左右的文段。计划与目标一公布,学生们都很兴奋,为了能朗读得好,每天的早晚读都读得很积极,读书氛围也渐渐浓郁起来。同时,为了不让学生对朗读丧失学习兴趣和新鲜感,笔者还经常变换朗读的形式。如全班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交叉读、双人读、单人读等交叉进行,力求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朗读训练下很快就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
三、培养爱读书、勤积累的习惯
初中三年,仅仅学习六本教材两百篇左右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想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广泛地阅读,像蜜蜂采花般地博取。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视眼从课内引向课外。由于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中心往往只局限于家庭和学校,因而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能接触外面世界,这时,教师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广泛读书。
首先是给学生提供“书源”。教师应参考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需求,每周定期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阅读书目。考虑到部分学生没有条件购买阅读书刊,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基本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笔者就利用我校图书馆藏书比较丰富的优势,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并且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到图书馆借书的数量不能少于五本(期末检查借书证)。除此之外,笔者还倡导每位同学借出两本自己喜欢读的书(或推荐同学们读的书)放到班级读书角中(这些书到期末会物归原主),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为了让学生的“爱书”意识得到最好的保护,我们还针对班级读书角成立了管理小组,由他们专门负责书本的借阅和维护管理,并通过“借书卡”明确借阅权利和义务。
其次是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时间保证。由于学生上到七年级,各科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如何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就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着力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和学生进行了讨论,然后得出两个可行的阅读时间:午休前20分钟,晚饭后20分钟。此外,由于七年级课程较少,自习课较多,因此每星期笔者都安排两节自习课作为课外阅读时间;在每周六节的语文课中也特别安排了一节作为自由阅读时间;晚自习中也专门安排一节课作为自由阅读课。这样,就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既能防止学生不会安排课外时间来阅读,又能让学生在浓浓的阅读氛围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是读书方法问题。读书方法有多种,鉴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限,笔者仅要求学生掌握略读和精读两种方法。略读只要求了解文章大意或故事梗概、知识要点,要求学生每天略读的文章不少于3篇,每学期略读的读本不少于4本。精读则主要在散文方面,要求作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字数每星期不少于1000字。读书笔记内容一般要求包含以下三个选项内容:一是摘抄优美句子、段落;二是用100字概括文章内容;三是简要分析篇章结构。要求学生每次写的读书笔记都要上交,然后利用一节晚自修课让学生互相交流、观摩同伴写的读书笔记。
四、培养勤动笔的习惯
要想学好语文,光有阅读是不够的。经验告诉我们,读多了不一定能写得好,而写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但是,笔者发现学生们往往就是爱读不爱写,懒写甚至怕写。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呢?对此,笔者采用了如下三种方法:一是开展课前五分钟写作训练。在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朗读表演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三分钟的写作训练。课前三分钟的写作内容由易到难,一般是从写人开始,依次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然后到写景、状物、记事、抒情、议论。具体做法是:每周周末,笔者都事先预告下周课前三分钟的写作内容,并对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作要求进行指导,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或下周读书时间做这方面的准备(主要是阅读参考的准备)。课前三分钟朗读表演结束后,笔者随即抛出写作题目,如描写一位五岁女孩的外貌,让学生即刻写作。三分钟时间一到就让学生交稿,由其他组同学课后进行评议。最后选出优秀稿件张贴在班级墙报《优秀习作园地》上。
二是写杂记。开学初,笔者即要求学生买相同规格(页码数为300)的笔记薄来记杂记,每天写一面,并规定字数,第一学期不少于100字,第二学期不少于200字。杂记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完整的事件叙述,也可以是片言只语,记录思想的火花,随想随记。笔者还特别强调,学期结束,这本笔记薄将会作为各小组假期里交流欣赏的文本。这样一来,学生们对写杂记就格外重视,并认真写好。
三是课堂上多动笔头。对于课堂上产生的一些重要问题,笔者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他们先把思考结果写下来再发言,然后评议谁的回答通畅简洁、有理有据。每上完一篇课文,笔者都要留出5到8分钟时间让学生们或仿写,或续写,或改写,或写学习感悟、学习心得和归纳学习过程。如学习完《我的早年生活》后,让学生仿照文章第一段“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写一句话并简要阐述理由;学完《皇帝的新装》,让学生续写文章结尾,看谁的结尾最精彩;学完《紫藤萝瀑布》,让学生用几句话写自己怎样去珍惜生命;讲评完一份试卷,笔者也会要求学生写得失报告。总而言之,想方设法给学生动笔的机会。
习惯始于点滴,长于循环重复。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曾说过:“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一经形成,其力量是巨大的。多年来,笔者坚持在七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始终对语文学习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取得了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责编 黎雪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31-02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城区的乡镇初中,生源比较杂,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共同进步,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个经验,那就是在七年级阶段,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开展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工整、快速书写的习惯
书写,在古代学校教育中是一门必修课,“六艺”中的“书”即是书写。书法,是古时读书人必须要掌握的。然而,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引起人们的重视了,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的书写能力差。笔者从带过的几届七年级学生中发现,学生书写时普遍存在笔画潦草、字体或扭曲或歪斜、书写速度慢、涂抹严重等问题。这种现象不改变,从近的方面来看,书写速度慢,会影响到答题的质量,而书写潦草,卷面不清洁,将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这也是学生在语文考试中容易失分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远的方面来看,书写潦草,容易使一个人养成做事马虎的习惯,由此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择业——所谓“字如其人”,谁愿意任用做事马虎的人?因此,每新接一届七年级新生,笔者都会在开学伊始反复向学生们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们下定决心,用一年的时间练写出一手工整、秀美的字体。对此,笔者的具体操作方法是:1.规定写字时间和数量。在七年级上学期,先规定学生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练字,每次练习写100个汉字;到七年级下学期就要过渡到10分钟练习写200个汉字。2.成立督查小组。我们在班上成立了督查小组,督查小组成员的选取是按照座位号轮流进行,由他们负责检查学生的练字情况。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懈怠心理或字体潦草、涂抹严重的,督察组有一定的权限对他们进行处罚(如罚抄作业、罚扫地等)。3.不定期举行书法讲座、书法经验介绍、书写竞赛、书法展览等活动。笔者根据学生的练字情况,不定期开展各种与书法知识有关的活动。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及时提高书法技能,又能让班上形成浓郁的练字氛围。坚持两个学期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培养流畅、有感情朗读的习惯
朗读是语文学习活动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它有助于我们深度把握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诵既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也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七年级开学初始,笔者就将朗读的重要意义告知学生,并在最初的几节语文课里做好范读的工作,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纠正一些不良的朗读习惯。然后,笔者再专门针对朗读进行训练,教给学生朗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时候,笔者还给学生们播放各种朗诵录音,如珍惜的诗朗诵《乡愁》、李修平的《再别康桥》、濮存昕的《将进洒》、任志宏的《我爱这土地》等,让学生从中体会这些诗朗诵带给人的愉悦和动人感受。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们模仿朗读上述诗歌。仿读后,让学生对比录音,找出自己在诵读中普遍存在的不良朗读习惯和问题,教师则顺势在朗读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给予点拨启发,让学生们对朗读知识有初步的感知。
在语文课上只要条件允许,笔者就会尽量找机会让学生诵读,并适时给予诵读指导。比如,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是固定的个人朗读表演时间,每人有一至两分钟的朗读时间,按座次轮流。我们为此制订了计划和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态度大方,声音洪亮,不读错别字;第二阶段,要求读得顺畅,读出文段的感情;第三阶段,要求有一定的速度,能在一分钟之内抑扬顿挫地读完200字左右的文段。计划与目标一公布,学生们都很兴奋,为了能朗读得好,每天的早晚读都读得很积极,读书氛围也渐渐浓郁起来。同时,为了不让学生对朗读丧失学习兴趣和新鲜感,笔者还经常变换朗读的形式。如全班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交叉读、双人读、单人读等交叉进行,力求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朗读训练下很快就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
三、培养爱读书、勤积累的习惯
初中三年,仅仅学习六本教材两百篇左右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想提高语文素养,必须广泛地阅读,像蜜蜂采花般地博取。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视眼从课内引向课外。由于学生们的学习活动中心往往只局限于家庭和学校,因而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能接触外面世界,这时,教师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广泛读书。
首先是给学生提供“书源”。教师应参考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需求,每周定期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阅读书目。考虑到部分学生没有条件购买阅读书刊,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基本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笔者就利用我校图书馆藏书比较丰富的优势,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并且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到图书馆借书的数量不能少于五本(期末检查借书证)。除此之外,笔者还倡导每位同学借出两本自己喜欢读的书(或推荐同学们读的书)放到班级读书角中(这些书到期末会物归原主),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为了让学生的“爱书”意识得到最好的保护,我们还针对班级读书角成立了管理小组,由他们专门负责书本的借阅和维护管理,并通过“借书卡”明确借阅权利和义务。
其次是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时间保证。由于学生上到七年级,各科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如何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就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着力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和学生进行了讨论,然后得出两个可行的阅读时间:午休前20分钟,晚饭后20分钟。此外,由于七年级课程较少,自习课较多,因此每星期笔者都安排两节自习课作为课外阅读时间;在每周六节的语文课中也特别安排了一节作为自由阅读时间;晚自习中也专门安排一节课作为自由阅读课。这样,就最大可能地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既能防止学生不会安排课外时间来阅读,又能让学生在浓浓的阅读氛围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是读书方法问题。读书方法有多种,鉴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有限,笔者仅要求学生掌握略读和精读两种方法。略读只要求了解文章大意或故事梗概、知识要点,要求学生每天略读的文章不少于3篇,每学期略读的读本不少于4本。精读则主要在散文方面,要求作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字数每星期不少于1000字。读书笔记内容一般要求包含以下三个选项内容:一是摘抄优美句子、段落;二是用100字概括文章内容;三是简要分析篇章结构。要求学生每次写的读书笔记都要上交,然后利用一节晚自修课让学生互相交流、观摩同伴写的读书笔记。
四、培养勤动笔的习惯
要想学好语文,光有阅读是不够的。经验告诉我们,读多了不一定能写得好,而写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但是,笔者发现学生们往往就是爱读不爱写,懒写甚至怕写。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呢?对此,笔者采用了如下三种方法:一是开展课前五分钟写作训练。在每节课课前三分钟朗读表演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三分钟的写作训练。课前三分钟的写作内容由易到难,一般是从写人开始,依次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然后到写景、状物、记事、抒情、议论。具体做法是:每周周末,笔者都事先预告下周课前三分钟的写作内容,并对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作要求进行指导,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或下周读书时间做这方面的准备(主要是阅读参考的准备)。课前三分钟朗读表演结束后,笔者随即抛出写作题目,如描写一位五岁女孩的外貌,让学生即刻写作。三分钟时间一到就让学生交稿,由其他组同学课后进行评议。最后选出优秀稿件张贴在班级墙报《优秀习作园地》上。
二是写杂记。开学初,笔者即要求学生买相同规格(页码数为300)的笔记薄来记杂记,每天写一面,并规定字数,第一学期不少于100字,第二学期不少于200字。杂记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完整的事件叙述,也可以是片言只语,记录思想的火花,随想随记。笔者还特别强调,学期结束,这本笔记薄将会作为各小组假期里交流欣赏的文本。这样一来,学生们对写杂记就格外重视,并认真写好。
三是课堂上多动笔头。对于课堂上产生的一些重要问题,笔者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他们先把思考结果写下来再发言,然后评议谁的回答通畅简洁、有理有据。每上完一篇课文,笔者都要留出5到8分钟时间让学生们或仿写,或续写,或改写,或写学习感悟、学习心得和归纳学习过程。如学习完《我的早年生活》后,让学生仿照文章第一段“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写一句话并简要阐述理由;学完《皇帝的新装》,让学生续写文章结尾,看谁的结尾最精彩;学完《紫藤萝瀑布》,让学生用几句话写自己怎样去珍惜生命;讲评完一份试卷,笔者也会要求学生写得失报告。总而言之,想方设法给学生动笔的机会。
习惯始于点滴,长于循环重复。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曾说过:“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一经形成,其力量是巨大的。多年来,笔者坚持在七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始终对语文学习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取得了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