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训练,坚持以读为本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ea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学千法读为本。”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著名教师余映潮曾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因此,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朗读作为课堂学习的一种常规方式。
  一、朗读的效用
  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是经典的优秀散文,文质兼美,适合学生朗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朗读,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和朗读能力。
  1.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这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能够通过有声的语言感悟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再现文章的艺术形象。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叶老的话告诉我们,讨究有所得之后,还要吟诵,只有通过吟诵,才能把理解的東西化为自己的语感。
  2.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篇好的诗歌或散文,不带感情色彩“念经”式地读和声情并茂地读,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给听众的感受和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学生只能感受到作者对春的向往和喜爱,无法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反复品读,并适时点拨,使学生从花、草、风、雨中走进作者的心里,感悟外在景物与内在感情和谐交融的诗情画意,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艺术的美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3.朗读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想象力
  文言古诗的意境都是极美的,但这种美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让学生体会这种“美”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和美感展示出来,借助合乎情理的想象,让学生翱翔于语言的天空,张开想象的翅膀,领略语文课堂的魅力,感受文言古诗蕴含的美。
  二、朗读训练的方法
  1.重视范读,激趣启情
  范读,就是示范性朗读,是教师进行朗读训练指导的常用方法。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有引领性的作用,教师以清新、流利、饱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能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读的欲望,也会在范读中学会欣赏、品味和鉴赏。当年,鲁迅先生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在学生面前读书:“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由此可见,教师范读往往更容易让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共鸣,让学生陶醉其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从而对文章产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2.多样朗读,激发兴趣
  促使学生语文学习最好的“钥匙”是兴趣,学生若对所学课文产生兴趣,便会充满期待,积极主动地去读、去品、去探究,然后全身心地读,批文入境地读。因此,教师的任务是营造一种氛围,用灵活多变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或随机点名,或分组朗读,或全班齐读,或轻声吟诵,或大声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这样,既能够避免课堂的单调,又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指导朗读,训练朗读
  课堂朗读不仅是一堂课的需要,还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朗读训练进行到底,并运用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名著赏析、综合性学习、课外阅读等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将精彩语段、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素材,最后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与语言表达中,为自己的写作与语言添彩。
  总而言之,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获得广博知识的一种来源,所以语文教师都行动起来吧,重视朗读训练,坚持以读为本,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灵动的音符,弹奏出优美、雄壮的旋律!
  (作者单位:濂溪区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郑毓信教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就在于教师应当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并能使他们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学会思考、发展思维、感悟思想是数学教学的目的。那么,教师怎样在教学中达成这一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驱动思考  教学艺术重在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摘要:大数据时代促进了我国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成为中职教师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中职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发展,阐述了高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新方式。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中职 专业课 教学改革  大数据以云计算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依托,集中整合和处理海量数据,进而获取、储存、传递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
摘要:创客思维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理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特点,也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主要课程。创客思维模式下的创客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创客思维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创客思维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關键词:创客思维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  创客教育在全球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当下较为前沿的教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流行文化备受中职学生的喜爱。古诗词作为中职语文的必修课,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掌握赏析技能,了解古代文化。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中职语文古诗词教育对流行文化的利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古诗词教育 流行文化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相关政策的转变,中职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互联网新浪潮激发了中职生对流行文化的热情,改变了学生的生活状态,这给中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将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支撑,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的策略,期望能夠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现代信息技术 应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能彻底转变传统教学思想  受传统教学的
摘要:函数思想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充分利用函数思想解决数列有关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列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行教材较少涉及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数列中应用函数思想解题的策略。  关键词:函数思想 数列 解题策略  近几年,在高考试卷中,利用函数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属于高频考点。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可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质疑意识缺失,不但弱化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十分必要。本文探讨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課堂教学 质疑意识 主动学习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存在的问题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入手,做好教学创新工作。通过朗读训练,教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朗读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阅读中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学生普遍害怕作文,甚至厌恶写作文,导致作文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愿意写作文,喜欢写作文,最终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
一、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问题  1.目标含糊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存在单纯为文化建设而建设的现象,班主任并不清晰特色文化建设的目的,也不明白要带领学生“到哪里去”。  2.主体单一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应协调各方资源,主导班级文化建设,借用各方的力量建设班级文化。  3.内容单调  在实际建设班级特色文化过程中,很多班级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