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员日记

来源 :少年文艺(上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b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9日 星期六 晴
  上午,我来到了“《少年文艺》与名人同行夏令营”所在地北海宾馆。因为这一天是报到的日子,营员们来自五湖四海,互不认识,都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我想我来上海的重要目的是交朋友,如果大家都这样关门闭户,那我的目的就要成为黄粱一梦了。不成,我得交个朋友。对了,刚才从旁边的房间走过,看到一个女孩,好!就与她交朋友!我写了一张“地球名片”(个人简介与交友书,内容是:我叫陈玉明,来自安徽阜阳,现住在1708室,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把它“发射进太空”(放在她的门上),然后敲了一下她的门,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跑回了自己的房间,拿出小镜子,把它伸到门外,通过镜子,我看到她开门了,“地球名片”缓缓地落了下来。那女孩见没有人,就捡起“地球名片”看了起来。好极了!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我关上门等待“鱼儿上钩”。一会儿,女孩果然来找我了,她叫廖琪,是个文静秀美的江西姑娘。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可朋友不能只有两个呀。我们准备一同去敲其他房间的门,去结识更多的朋友。就这样,我们在七楼又认识了乔一冉等三个小营员。我们五个又到三楼、四楼去敲门。敲到四楼的一个房间,里面传出一个男人的粗暴的吼声:“谁呀!”我们吓得赶紧跑上楼。那男人打开门,没看见人,只听到一阵脚步声,气得骂街。已经跑上六楼的我们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晚上,营员们开预备会,在这个会上,编辑老师把我们营员分成三个中队。我在第一中队,我们中队的辅导员是单老师,我与单老师还真有缘,要知道,我参加了两次《少年文艺》写作辅导班,指导老师都是单老师。在预备会上,敝人荣登一中队中队长的宝座。呵呵,我可要好好过一过“官瘾”了。
  2005年7月10日 星期日 晴
  期盼已久的游览的一天总算到来了。虽然气温达到35℃,但是营员们还是精神抖擞,一路欢歌。我们来到了中共一大会址。我们在这里合影留念。接下来,我们又到了人民广场、博物馆。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我们中队的郭甜迟迟不到,而二中队已经集合完毕。任老师(《少年文艺》主任、著名作家)连连夸二中队集合快,让二中队先走。我这个中队长觉得脸上无光,要知道,前面每次集合,我们中队可是最快的。郭甜来了,我正想批评她,这时,从博物馆里又跑出了一个营员,她迅速钻入二中队的队伍中。二中队作弊,我气得“吹胡子瞪眼”。下一站就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远看东方明珠电视塔,觉得和高楼差不多高,但走到塔下,抬头望去,东方明珠电视塔真是太高了,太雄伟了,旁边几十层的高楼,跟它无法相比。我们进入大厅,走上电梯,电梯稳稳上升了。我们来到了263米的观光层,啊,黄浦江像一条蜿蜒的玉带;鳞次栉比的高楼像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积木;汽车像甲壳虫在手指宽的马路上爬来爬去。人呢?仔细看,啊!太渺小了,像一只只小蚂蚁在蠕动。我深深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然后,我们坐船游览黄浦江,江风不停地吹着我们的面颊,我们感到非常惬意。今天,我才更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并为她所散发出的独特的魅力深深地折服了。
  2005年7月11日 星期一 雨
  今天上午,要举行颁奖仪式,听大作家梅子涵、彭学军的报告。彭老师人称“美女作家”,长得确实很漂亮。梅老师是一位著名作家、博士生导师。我们不仅聆听了他们精彩的报告,还提了很多问题请他们回答,真正和大名人来了一次零距离。
  2005年7月12日 星期二 雨
  单老师是个幽默机智的人,前天游览时,他带我们走了冤枉路,累得我们气喘吁吁,我们要“拿他是问”时,他却说我们在陪郭甜减肥(郭甜是我们中队最胖的一个女孩),逗得我们忘了疲劳。今天上午,作文评讲时,郭甜在作文中写:“一个年轻的初中生……”单老师问郭甜:“有年老的初中生吗?”我们笑得前仰后合。
  晚上,联欢会拉开了序幕,第一个节目就是我们一中队的小品《普通话课堂》,这可是我们中队的一个压轴好戏。为了体现团队精神,我们一中队全体成员全部披挂上阵。我们自信地走上舞台,这时“奶油小生”张玉玺向我报告:“中队长,‘黑社会老二’(李勇翔,人高马大,经常说‘100万,快给我送来’,我们称他‘黑社会老大’,他蛮‘谦虚’,说:‘不敢当,不敢当,只能算老二。’所以我们喊他‘黑社会老二’)没来,怎么办?”“这怎么行,一个都不能少,不然就不是我们一中队了。”我立即和主持人商量把我们的节目调到后面,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找“黑社会老二”,主持人同意了。我让“奶油小生”张玉玺去找,他刚跑出门,就撞上了一根“柱子”,定睛一看,那根“柱子”正是“黑社会老二”李勇翔。
  晚会快结束时,我们一中队队员不约而同来到了窗前,明天就要各奔东西了,我们怎么不难过呢?窗外,雨嗒嗒地下着,每一滴雨声都敲打着我们的心坎,廖琪、乔一冉的眼眶里闪烁着莹光,那是泪,但她们说,那不是泪,是心情,我虽然坚持我的“女儿有泪不轻弹”、“宁可流鼻涕,也不能流眼泪”的“战略方针”,眼眶里没有那些“心情”,但我的鼻子却是酸酸的。身后传来“朋友一生一起走”的歌曲,更多的营员潸然泪下了。
  2005年7月13日 星期三 雨
  凌晨4:30,宾馆喊我返家的铃声响了。我从笔记本上撕下了几张纸,写上“×××,我回家了,我会想你们的——你们的中队长”的话,默默地挂在了每一个一中队营员房间的门上。“朋友,再见,有缘我们还会相见!”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一个小时后,我已坐在了疾驶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的绵绵细雨,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夏令营的生活中。人生如梦,这场夏令营的梦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其他文献
“不虚此行,不虚此行……”池力力嘴里不停念着,这是他在语文课上,刚刚学到的一个词,也是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他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没随经商的爸妈出国,而是来黄河口荒原的爷爷家,到鱼窝小学借读。  爷爷的护林屋,是一座长着高脚的小木屋,孤零零坐落在荒原上,前面十几米是滔滔黄河,背后是无际的林莽荒原。这样的地方,只有到童话里才找得到。  这地方当然神奇啦,因为爷爷守护的,本就不是一般的树林、荒草,
期刊
挣脱家里时刻被紧盯的眼神  挣脱关怀得不被信任的叮咛  去吹吹小河边轻扬的芦苇花  去扯扯已有点陌生的狗尾草  跑出小屋跑向外面  风是不关门的  阳光总是从很高的地方  牵来一片碧蓝  假日的感觉该轻松如云  飘得彩霞满天    野虫们唱个不停  因为挡不住月光下的夜晚  那棵大树越来越繁茂挺拔  属于它的雨露空气  总是很新鲜  如果假日也被  挤压在小小的空间  谁不愁闷心酸  又怎能蹦跳出
期刊
某天吃晚饭,妈妈给我讲她新结识的上海朋友的女儿怡劼的故事。那个女孩兴趣广泛,学习不错,弹钢琴已经没法用级别衡量,据说长得还挺好看。但最重要的,她排演改编自鲁迅《药》的话剧,本应是撒纸钱的场面被她改成撒扑克牌。如此潇洒的改编让我吃不下饭,只想啸歌庆贺,当即写下诗作《寻觅》,边写边对妈妈说:“中国有救了!”  后来之间通信越来越多,而且也看到了怡劼的照片,直让我心潮澎湃,不时翻看。她的文学才华是我所不
期刊
No,1从天而降的女巫    你见过女巫吗?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女巫吗?  告诉你一个秘密:有人见到过女巫。  对了,忘了作介绍了,他叫斑豆,松鼠家族里的成员之一。  松鼠家族历来是聪明而又勤劳的。一直以来,他们的祖祖辈辈都定居在这个美丽的“榕树之家”里。这里有好大好大的一片榕树林,这些榕树已经拥有很悠久很悠久的历史了,都已是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枝干相连。这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小生灵:精灵鼠、九
期刊
时常想起梦里的那个秋天,依稀是要到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去,有一个女孩子来送我,路上落下淅淅沥沥的雨。她撑开一柄小小花雨伞,遮在我头顶上。两个人就这样慢慢走着,风虽然冷,心里却一片温暖。这个梦是我初三时做的,里面混杂了我青春的憧憬,情感懵懂初开的甜蜜,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后来浙渐长大,渐渐遇到了一些事,才明白了生活并不像理想中那么单纯。可依然忘不了那个梦,于是就有了忆秋这个笔名。  一路走来,也曾经遭遇了
期刊
题记: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坚定地认为,在儿童的教育中不允许有任何一个不合格品:“不允许有1%的不合格品,不许有一个被断送了的生命。”废品——抑或“残次品”的产生没有固定模式,教育的关键应该是对人的精神与心性的关爱与引导。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身上,也许正因为始终如一的优秀才使别人忽视了她内心脆弱的部分,而家庭、学校教育的空白点,令人叹息。  不知道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欧阳启明睁开眼的时候,
期刊
最近我总是想起它来,总是很深情地跟别人讲述有关它生前的一些故事,然后就恍然地浸入绵绵的伤痛之中。我就问自己,为什么最近总是想起它来?仔细一想才发现并不是最近才这样,而是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怀念。比如说听见鸟鸣,会想起它,看见鸟飞会想起它,看见草地上踱步的八哥我就几乎忍不住要喊它的名字,我一直遗憾当时自己为什么没有给它取个名字,而是就叫它“八哥”。每当我这样呼喊它的时候,它都会歪着脑袋,睁着圆圆黑
期刊
本期嘉宾作家介绍:  李夫,本名李绪政,山东烟台人,已发表小说、散文等多篇,出版有散文集《听时间流淌的声音》。在《少年文艺》发表过《护山人》、《红牌》等小说。    十五岁那年,我很忧郁。一种无法言说的纷杂的情绪总是纠缠着我。我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起先缥缥缈缈的,像雾一样不可捉摸。后来,一天天清晰了,清晰得让我恐惧。  差不多快二十年了,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    十五岁那年的春天,我读
期刊
“听众朋友,现在播送一则征文启事: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学生写作水平……大赛设一等奖10名,奖金各300元;二等奖5名……来稿请寄……”我坐在树阴下,一边听收音机,一边把肥嫩的青豆子从豆荚中剥出来。接下来是什么节目,我听不清楚了:“征文——作文……一等奖三百元——”  “春柳!豆剥好了吗?”  “好了,好了。”  我跑去把剥好的豆递给妈妈。  “剥个豆这么慢吞吞的!”  我转身要走,她猛一下把我拉回来
期刊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好长的名字,姓还可以用来练绕口令)  蒙古族(是不是想到御马驰骋的样子),  与两头乳白色狼犬相伴(它们都是好伙伴),  在草地与乡村的结合部度过童年生活时代(那是令人怀念的日子),  现在居住在黑龙江,拥有两头威斯拉(Vizsla)猎犬(照片上就是其中一头)  每年至少有一至两个月在北方广袤的森林和草地中独自游历(总有些遇见能触动心灵),  作品多涉及草地与荒野(有些地方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