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成长教育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tgu618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起,部分地区的新高一学生将使用新教材。新教材“課内外读物建议”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词,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另外,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关文件精神,本刊遴选出100段精品,按“国学经典与成长教育”(“谈劝学”“谈宁静”“谈图强”“谈快乐”)、“国学经典与成人教育”(“谈过错”“谈定位”“谈责任”“谈沟通”“谈言语”)、“国学经典与成才教育”(“谈忠诚”“谈信誉”“谈正直”“谈反省”),分4个系列共100讲,帮助高中生系统学习掌握国学知识。愿广大高中生朋友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成就美好的未来!
  问津求真
   [经典重现]
  子曰:“知①之为②知之,不知为不知,是③知④也。”
  ——《论语·为政》
  注释
其他文献
写好文章的开头非常重要,大家都明白“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个道理,但在考场上,很多学生作文时,要么咬着笔杆不知如何下笔,要么在开头部分绕来绕去,废话连篇,不入正题,既浪费了时间、笔墨,又影响了表达效果,这种不良的习惯要坚决纠正。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呢?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开门见山”明任务。“开门见山”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用于作文的写作,就是指开头不拐弯抹角,直接入题,直接
1  前方吹来的风中,携带着大海的味道。  我很清楚,对于那些正在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外关注着我的观众而言,我抵达海岸线的瞬间,绝对是值得纪念的;对我自己而言,意义也非常重大。考虑到剩下的半打竞争对手几乎全都落在我身后几百公里的地方,而且完全没有丝毫赶上我的可能,这不仅意味着我长达三个月的充满艰辛、意外连连的旅行马上就要画上句号,也意味着我即将成功地将真人秀举办方承诺的两百五十万美元奖金外加其他一大堆
大門打开的时候,整座塔都跟着颤动。一些恶鬼哧哧地笑起来,“新来的到了。”  摄像头目送着一个穿着斗篷的男人缓缓往里走。他裹得严严实实,活像一口黑色丧钟。机械门卫不会品头论足,他们只最后扫描一遍他是否持有杀伤性武器。毕竟偶尔会有亡命徒,带着自杀式武器袭击他们的某个仇人。  入此门者,必当放弃一切希望。  男人被一个机器人指引着往里走,他身后还跟着另一个机器人,不过它长得更像是移动炮台。背后巨大的门再
在2020年上半年中,随着我们的“老朋友”冠状病毒家族的成员之一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制造出了多米诺骨牌式的冲击,人们又一次开始关注起了传染病这个永恒的社会议题。自从农业革命导致人类高密度地固定居住开始,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就一直是人类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天启四骑士”中的排头兵,直到今日,大多数传染病仍然没有被真正根除,新的传染病也一直在出现。  虽然许多人都说,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但事实
担当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义无反顾;担当也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气壮山河。无论个人还是国家、民族,都应当勇于担当。唯有如此,国家才能兴盛,民族才能强大。当扛起担当的大旗,当用理想武装自己,当家国情怀装满青年的胸腔,这个国家的未来已经到来。  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1000字。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鲁迅先生笔下那些“埋头苦干、拼命
编者按  自2019年秋季起,国内部分省市高一学生使用新教材。新教材“课内外读物建议”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还增加了《老子》《史记》,选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另外,新教材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有关文件
7月,全国大多数地区开启蒸煮模式,然而丝毫没有影響到一群人对学习的爱。  7月2日至7月8日,为期7天的“中国数字科技馆
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又面临着诸多压力,容易因小事而造成情绪波动,导致人际冲突和自我困扰。对此,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自我调适和情绪管理。  首先,要对自己的情绪保持高度的觉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可以通过主观的感受、生理上的变化以及外部的表现(如表情、姿态和语音语调)来觉察和识别情绪。因此,可以去仔细回忆过往经历中,自己在不同的情绪时,内心的感受分别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些生理变化?有怎样的外部表现?这
阅读与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体两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没有阅读积累的写作就像井底之蛙,视野狭窄;没有写作欲望的阅读,人的潜在创造能力就会受到压制。可以说阅读与写作,应该互渗互补、相得益彰。那么,怎样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的积累,构思再好也难以写出精彩的作文。相反,若能在作文中“旁征博引”,即便构思略显浅薄,也可靠文采
先讲一段“故事”。许多年前了,大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吧,我跟北京张必琨先生有较多交往。张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出身,古文功底深厚,文言文教學尤其了得,我们经常在一起活动。某日,先生颇有情致,出一谜语,谜面“司马迁作书”,谜目“打一人名”,然后自揭谜底“史绍典”。“司马迁作书”怎么就是“史绍典”?先生说,读读《司马迁自序》,就能解出了。读《司马迁自序》,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