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5-0224-01
一、区域位置分析:
1、中国区域地图或示意图:
纵观2014、2015、2016、2017最近四年全国高考文综Ⅰ卷包括的省区有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等,并且适用全国文综Ⅰ卷的省份在逐渐增多。在地理试题所呈现的区域时为了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其具有的特点有:(1)所涉及到的区域地图或示意图力求避开目前使用全国Ⅰ卷的省区;(2)所涉及到的区域地图或示意图即使属于高考省区的区域,其所呈现形式要么新颖——为了体现公平,要么常规——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区域,不体现梯度和难度;【这个几率不大】。因此中国区域图或示意图出现的范围相对缩小很多,可能会以东北、西北、青藏等大区域中某一小区域为突破口,即体现小切口的特点,呈现形式多样,可以是等值线、示意图、具有地理特征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位。把小区域在头脑之中放大到大区域,然后推测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世界区域地图或示意图:
分析高考地理可能会出现在哪个大洲或大陆的区域,意义不大,应该还是在目前高考题、模拟题中出现的区域不大可能出现。即使出现,也不会简单、重复地以常规形式出现,今后的高考地理还是为新区域、小区域为主,该区域仍然以大比例尺、局部图,体现小切口的命題特点。其命题趋势具有以下特点:(1)以某小河流域(体现区域定位的区分度和梯度),或是某大河流域(不以区域定位体现区分度,难度降低);(2)经纬网将以细小经纬度(可以精确到度、分、秒)出现,考察定位的准确性——以定位的准确度体现区分度和梯度。对于此类区域,与中国区域分析思路相似,应将其放置于更大区域之中(即区域的层次提高,便于确定该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问题的解决需立足于当地区域,因地制宜,时时结合具体区域具体自然地理特征和人为地理特征分析问题,身历其境地换位思考问题发生的原因、影响、过程,如果能够自己动手画出地理事物或现象发生过程的草图或简易图,更有利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3)新概念、新情境、新型等值线或常规等值线的变形、组合,考察区域定位(难度更大),基本不具有预测性。
地理试题无论题目是否要求,考生们都首先要定位,只有定了位,才能为题目的解答准备必备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考生心态的稳定。
总之,区域不在虚拟,而是更真实具体。
二、知识点分析
虽说目前高考更侧重于考查学生能力,但能力的考查最终也要落实与知识点之上,尤其是教材中主干知识,知识年年考,年年有新意。
1、主干知识点:
(1)单一考点与新区域、微观区域的结合。如等值线的基本特征、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等自然地理要素或整体在新区域、微观区域的变化、运动、发展等的特点;
(2)单一常规考点、主干知识的细化。如气候主要组成要素——光、热、水、风、湿度等其中某一个或多个要素在具体的新区域、微观区域的分布以及其对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事物的影响。
(3)两个或两个以上考点的在具体的新区域、微观区域的组合。如水系分布特征,是水系特征与空间分布的组合;水文特征对鱼类的影响,是水文特征与生物的组合。那么,按此思路猜测,命题的一个新的趋势将是多个知识点有机组合,并结合具体的新区域、微观区域。更能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很好地体现区分度,给考生一种难度不大,有话可说、有知识可写,实际这类问题处处是陷阱,处处是套路。需要考生思维缜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4)新理论、新概念。命题专家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大学相关专业、专业性概念或传统概念在具体区域的体现。此知识点基本不可预测,考生只能现学现用,考察考生对新材料、新情境的学习能力,运用已有知识、材料信息解决问题。该类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应对策略——望文生义(此处不是贬义词)。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的命名或描述都是便于记忆和理解,都表达其基本特性,而不是类别属性。此类问题一般具有概念新、情境新,但难度不一定大,只需就题论题,从材料、概念、图表信息入手,基本可以解决之!万变不离其宗,最终都是要考察考生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深入试题情境,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预测高考文综地理具体题目几无可能,但其命题思路、命题方法应该有迹可循。能力的考查总是立足于具体问题与情境,通过具体知识点的考查达到选拔的目的,这不正是高考的性质决定的吗?
个人简介:2001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之后任教于省级示范性高中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长期从事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自我反思,通过外出学习与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实践;在多轮次担任高三毕业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不断研究历年高考命题趋势、积极主动地创新性的组织高中学生的复习备考工作,在高考地理复习备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备考思路和迎考方法策略。
一、区域位置分析:
1、中国区域地图或示意图:
纵观2014、2015、2016、2017最近四年全国高考文综Ⅰ卷包括的省区有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等,并且适用全国文综Ⅰ卷的省份在逐渐增多。在地理试题所呈现的区域时为了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其具有的特点有:(1)所涉及到的区域地图或示意图力求避开目前使用全国Ⅰ卷的省区;(2)所涉及到的区域地图或示意图即使属于高考省区的区域,其所呈现形式要么新颖——为了体现公平,要么常规——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区域,不体现梯度和难度;【这个几率不大】。因此中国区域图或示意图出现的范围相对缩小很多,可能会以东北、西北、青藏等大区域中某一小区域为突破口,即体现小切口的特点,呈现形式多样,可以是等值线、示意图、具有地理特征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位。把小区域在头脑之中放大到大区域,然后推测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世界区域地图或示意图:
分析高考地理可能会出现在哪个大洲或大陆的区域,意义不大,应该还是在目前高考题、模拟题中出现的区域不大可能出现。即使出现,也不会简单、重复地以常规形式出现,今后的高考地理还是为新区域、小区域为主,该区域仍然以大比例尺、局部图,体现小切口的命題特点。其命题趋势具有以下特点:(1)以某小河流域(体现区域定位的区分度和梯度),或是某大河流域(不以区域定位体现区分度,难度降低);(2)经纬网将以细小经纬度(可以精确到度、分、秒)出现,考察定位的准确性——以定位的准确度体现区分度和梯度。对于此类区域,与中国区域分析思路相似,应将其放置于更大区域之中(即区域的层次提高,便于确定该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在此基础之上,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问题的解决需立足于当地区域,因地制宜,时时结合具体区域具体自然地理特征和人为地理特征分析问题,身历其境地换位思考问题发生的原因、影响、过程,如果能够自己动手画出地理事物或现象发生过程的草图或简易图,更有利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3)新概念、新情境、新型等值线或常规等值线的变形、组合,考察区域定位(难度更大),基本不具有预测性。
地理试题无论题目是否要求,考生们都首先要定位,只有定了位,才能为题目的解答准备必备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考生心态的稳定。
总之,区域不在虚拟,而是更真实具体。
二、知识点分析
虽说目前高考更侧重于考查学生能力,但能力的考查最终也要落实与知识点之上,尤其是教材中主干知识,知识年年考,年年有新意。
1、主干知识点:
(1)单一考点与新区域、微观区域的结合。如等值线的基本特征、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等自然地理要素或整体在新区域、微观区域的变化、运动、发展等的特点;
(2)单一常规考点、主干知识的细化。如气候主要组成要素——光、热、水、风、湿度等其中某一个或多个要素在具体的新区域、微观区域的分布以及其对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事物的影响。
(3)两个或两个以上考点的在具体的新区域、微观区域的组合。如水系分布特征,是水系特征与空间分布的组合;水文特征对鱼类的影响,是水文特征与生物的组合。那么,按此思路猜测,命题的一个新的趋势将是多个知识点有机组合,并结合具体的新区域、微观区域。更能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很好地体现区分度,给考生一种难度不大,有话可说、有知识可写,实际这类问题处处是陷阱,处处是套路。需要考生思维缜密、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4)新理论、新概念。命题专家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大学相关专业、专业性概念或传统概念在具体区域的体现。此知识点基本不可预测,考生只能现学现用,考察考生对新材料、新情境的学习能力,运用已有知识、材料信息解决问题。该类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应对策略——望文生义(此处不是贬义词)。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的命名或描述都是便于记忆和理解,都表达其基本特性,而不是类别属性。此类问题一般具有概念新、情境新,但难度不一定大,只需就题论题,从材料、概念、图表信息入手,基本可以解决之!万变不离其宗,最终都是要考察考生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深入试题情境,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预测高考文综地理具体题目几无可能,但其命题思路、命题方法应该有迹可循。能力的考查总是立足于具体问题与情境,通过具体知识点的考查达到选拔的目的,这不正是高考的性质决定的吗?
个人简介:2001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之后任教于省级示范性高中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长期从事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长期的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自我反思,通过外出学习与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实践;在多轮次担任高三毕业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不断研究历年高考命题趋势、积极主动地创新性的组织高中学生的复习备考工作,在高考地理复习备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备考思路和迎考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