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阮曲“丝路驼铃”的艺术表现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ea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阮是“阮咸”“阮咸琵琶”的简称。阮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起源于秦汉时期,唐代是阮发展的鼎盛时期,白居易的诗中写道“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阮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這种乐器曾被称为“汉琵琶”,因为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擅长此乐器,而逐渐得名“阮咸”,后来逐渐简化为“阮”,这个称谓一直延续至今。
  中阮独奏曲《丝路驼铃》是传统阮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一首旋律优美、清新古朴、乐器配置精致的乐曲,也是一首轮响悬殊、起伏较大的独奏曲,采用新疆民歌的素材创作而成,由新疆手鼓和碰铃伴奏,更加鲜明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西域风情的场景。
  一、乐器阮概述
  阮这种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以及阮乐器演奏家宁勇的《丝路驼铃》深受人们喜爱。通过这首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西北地区的浓郁而恬静,通过聆听这首曲子能够想象到骆驼队伍在沙漠中前进的画面,凸显了西北地区音乐风格的独特魅力。乐曲以唐代张籍《凉州词》中“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诗意为依据,汲取新疆民间音乐创作而成,展现了荒漠广袤,古丝绸之路上不畏艰辛、长途跋涉,充满酸甜苦辣的骆驼商队的情景,凝聚了深沉的抑郁情感。这是一首由大阮演奏的乐曲,但是中阮的音色能很好地表现出沙漠的场景。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地通道,是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这条道路途径人迹罕至的高原、沙漠地带,尤其沙漠地区环境恶劣,荒无人烟,骆驼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可以说丝绸之路是由人与骆驼共同创造的,他们不畏艰险、相互帮助,充满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丝路驼铃》音乐分析
  中阮独奏曲《丝路驼铃》是一首旋律优美、流畅,风格质朴的曲子,乐曲描绘了丝路商队行走的情景,古朴清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一首轮响悬殊,起伏大的作品,表现了古代的骆驼商队由远而近,辛苦的时候停下来休息、欢歌、舞蹈,休息好之后慢慢远去的情景。
  第一部分,引子以八小节泛音开头,体现了由远而近、由弱渐强,表现了骆驼商队在沙漠中慢慢靠近的感觉。商人牵着骆驼在沙漠中迈着沉重的脚步艰难行走,伴随着驼铃的声响缓慢走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骆驼商队准备出现,泛音展示出丝绸之路商队中人和骆驼正在行进的一个动态表现。根据这一部分引子可以联想到一个画面,商人牵着骆驼,骆驼身上载满了货物,在夕阳下缓慢前行,骆驼的铃声悠扬,此起彼伏地传递过来,在整个荒漠中展示出生命奋斗的生机,给这个荒凉的沙漠带来了活力。紧接着就是深远起伏的长轮演奏,深远起伏的演奏速度适中,表现骆驼商队在广袤的沙漠中行进的旋律,长轮饱满、悠长,用以表现沙漠的苍凉景象,表现出一副壮美的景象。3/4拍节奏的滚奏,充满了动感的节奏,加上第一拍的扫弦重音,可以清晰地听到骆驼在沙漠中缓慢而坚定有力的行走声。虽然由F调转为C调,但是丝毫不影响音响效果,依稀可以感受到沙漠骆驼的影子。引子整体展现出一望无际的、连绵不断的大沙漠风貌,仿佛骆驼商队就在眼前一样。第二段,伴随着骆驼的脚步,画面逐渐转到商人的情绪上。长时间的跋涉,干燥炎热的气候,沙尘在大风的侵袭下扫过片片沙丘,打到商人的脸上。慢板的新疆维吾尔风格的曲调,把这种艰辛描绘得淋漓尽致。快速弹挑,还有扫弦得演奏方式把沙漠商队行进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由降B调开始,节奏变为2/4拍,是欢欣舞蹈小快板,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当太阳下山天色渐渐变黑,皓月当空,风尘仆仆的骆驼商队来到了不远处的沙漠绿洲,还有游牧民族的几个帐篷,在休息的同时,人们围着温暖而耀眼的篝火跳舞,用欢畅喜悦的歌声与舞蹈来缓解连日的疲惫。这是一段舞蹈性的乐曲,节奏欢快,舞蹈性非常强。开头的双泛音紧急而突出,紧接着的空弦音平稳而松弛,形成鲜明的对比。之后的滑音显得俏皮而可爱,活泼又有情趣,让人听了忍不住要摇头晃脑。这种滑音表现出新疆地区的特色,同时也增强了音乐的色彩性。
  第二段大量的扫弦运用为画面增添了气氛,扫伏技巧的运用将舞蹈的姿态描绘得千姿百媚,将演奏效果渲染得妙趣横生。最后一小段与这乐段开头相似,其中加入泛音,稍作改变,表现出人们载歌载舞的景象,跳到尽兴时,连骆驼都被这种气氛感染了,也跟着摇晃身体。
  第三部分,这段运用的技巧以扫弦节双弦滚奏为主,使发音集中、饱满,情绪激昂、跌宕起伏。实际上这一段描写了沙漠里有数不清的商队经过,丝绸之路上,有数不清的商队在川流不息地穿梭往来。这样的画面在历史上是多么的辉煌,往来于东西方的商旅络绎不绝,跋涉于漫漫丝绸之路上是多么壮观。
  第四部分,柔缓而深情的中板表现了人与骆驼之间朝夕相处、彼此互助、亲如一家的细腻而真挚的感情。这段的前半部分在演奏上汲取了新疆的浓郁风格,表达人们对骆驼的关心与爱护以及骆驼对人们的依恋情感。在没有水的时候,骆驼会帮人寻找水源,在风暴来临时为人们抵御风沙。此部分运用了滑音、吟弦等技巧,充分展现了音乐特有的律动感。音符由分散到密集,速度由慢到渐快,节奏由简单到复杂,由开始的二八节奏到四个十六分音符,再到后来的扫弦,由四个十六分音符从简单的弹跳再到遮弦,速度越来越快,音量也越来越大,音响效果也越来越丰富,其中的韵味也越来越浓烈,情感也越来越深厚激烈。这部分运用了扫伏弦演奏技巧,主要是扫弦,在中阮演奏技巧中是最有力量,也最能表现雄壮气势的。最后是一个和弦强力扫下去再由弱慢慢到强,最终强收,到这一刻突然停止,很安静没有任何的声音,好像时间都凝固了。片刻沉默后就是自由抒发情感的散板,仿佛又回到最初的平静,骆驼商队不畏艰难险阻,振奋精神、整装待发,伴着火红的朝阳,重新踏上征程。驼铃声渐渐远去,沙漠里只留下商人和骆驼的脚印以及隐隐约约的铃声。散板同样运用了泛音,与开头引子部分前后呼应,泛音模仿骆驼队伍进行的脚步声,不同的是,引子表达的是骆驼商队由远及近的效果,而结尾是商队远去的身影。随着队伍渐渐远去,驼铃声也渐渐变弱,最后的泛音空灵而不虚,让听到的人都沉浸在骆驼商队远去的背影里,仿佛有一幅画映入眼帘,久久不想醒来。
  三、结语
  《丝路驼铃》描写的是古代“对外开放”的壮举,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促进了商品流通,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通过了解《丝路驼铃》,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及作用,为国家感到骄傲与自豪。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作者简介:严慧玲(1998-),女,河北邯郸人,本科,研究方向:中阮、民族器乐。
其他文献
《我弥留之际》是一部由威廉·福克纳创作的文学经典,是与荷马《奥德赛》、乔伊斯《尤利西斯》、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相提并论的一部史诗作品。如今,对这部文学经典的研究不胜枚举,其中,多以意识流、存在主义的虚无观和神话原型研究为主。本文从解构主义角度对文本进行探析,借以消除以往对该文本形而上的人性本恶诠释观。  1930年,福克纳的意识流经典之作《我弥留之际》出版,自此,中西方学者开始对这部作品进行各个角
期刊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是一位南非作家,其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得奖项,2003年,库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人们对其作品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当前学术界对库切创作的《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这部作品的叙事角度展开分析,从而帮助人们了解库切的文本创作风格。  一、文本结构的开放式叙述  (一)实验性  针对作品实验性的研究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讨论,一方面是从文本类型的角度进行讨
期刊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代表的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群体。小说《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一经发表,便轰动巴黎。《羊脂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以及深刻的主题意义在莫泊桑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强烈的对比风格。本文将对《羊脂球》进行研究,以羊脂球与其余九人的对比,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羊脂球——性格中的单纯质朴与精神上的反抗
期刊
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著名作家,其对这一时期的女性命运十分关注。在其创作的小说《米德尔马契》中,人们可以看到乔治·艾略特对女性角色进行了极为细致的研究,对于女性命运中的悲剧具备一定的认知,其倡导的女性主义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彰显了女性的独特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在社会、家庭及婚姻中的地位,感受到女性被长期欺压所受到的限制,最终只能够面对自己的失败,回归
期刊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浪漫主义精神的形成受家庭与时代的影响。舒曼凭借深厚的文学修养与音乐知识,在浪漫主义时期创作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作曲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作品风格,创作出生动的歌曲作品。  1840年,舒曼艺术成就突出,创作了130多首艺术歌曲,人们把这一年称作“歌
期刊
法国作家萨特与中国作家苏童分别在其代表作《禁闭》和《妻妾成群》中展现了人性的冲突。人性的冲突导致人们处于地狱般的处境,并使他们陷入互相折磨与报复的“怪圈”,而造成这地狱般处境的根源是这些人对他人完全失去自我的依附。  一、《禁闭》与《妻妾成群》概述  萨特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作家,他将存在主义哲学观融入小说和戏剧创作中。《禁闭》是萨特最具代表性的存在主义戏剧,深刻揭露了人性的罪恶。
期刊
电影《霸王别姬》围绕两位京剧名角儿半个世纪的悲欢故事,展现对人性的思考。电影主角程蝶衣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程蝶衣不仅是个人形象,更是时代的缩影。本文主要对程蝶衣的人物形象进行美学解读,具体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人物身份认同和叔本华悲剧理论进行分析。  一、程蝶衣的本我、自我与超我  (一)童年形成的本我依赖  电影一开始就对小豆子(程蝶衣儿童时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小豆子的母亲无法养育这个男孩,只
期刊
王建中是中国当代作曲家,为中国钢琴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他多年不断研究和努力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作曲技巧,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音乐发展之路。他巧妙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结合,创作的钢琴作品具有不同主题和风格,艺术性和专业性极强,备受国内外听众的喜爱,而且常常被当作演出必不可少的表演曲目。  本文以王建中钢琴作品《浏阳河》的改编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王建中是通过什么创作技法来表现这首民歌的。具体来说,文
期刊
徐州琴书原名丝弦,是在配有二胡、扬琴等伴奏乐器的基础上,用徐州地方方言进行演唱的一个曲艺种类。与“山东琴书”和“北京琴书”并称为我国的“三大琴书”,与“苏州评弹”“扬州评弹”并称为“江苏三书”。笔者通过研读徐州琴书文献,围绕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传承与保护的措施进行阐述。  一、徐州琴书简介  2008年,徐州琴书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徐州琴书是徐州农业文明的标志性产物。徐州琴书主要是琴书唱
期刊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朝,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属于弹拨乐器。古筝发展到今天,演奏名家数不胜数,曲目更是丰富多彩,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许多孩子学习乐器的首选。  一、古筝的传承  古筝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外形优美,演奏时,声音动听悦耳,形式多种多样。随着时间的发展,古筝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