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虞城县贾寨镇利民村留守儿童的观察,探讨了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几点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提高公众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关注度,并对解决留守儿童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原因 对策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1.家庭养育方面的原因。
1.1缺少父母关爱,初级社会化失败。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的开端,而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外出打工,致使大部分留守儿童成为了现实中的“孤儿”;与此同时,代养人普遍文化素质较低而且年龄较大。笔者调查发现,本村代养人90%以上为小学以下学历,且80%多为65岁以上老人。而且这些代养人需承担繁重的劳动,无暇顾及儿童。
1.2父母过分地依赖学校,对自身义务缺乏认识。在农村,部分留守孩子的家长认为教育都是学校的事情,他们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就行。本村的一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刘老师表示:“一些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没有再关注过,我们老师也很无奈,打个电话让孩子的家长到学校交流一下,一般都表示在外地没办法。”留守儿童家长这种不恰当的认识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学校也是个很大的压力。
2.文化方面的原因。
2.1“重男轻女”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的侵蚀。在农村,一些家长或代养人并不关注留守女童的教育,只是现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才使得留守女童的失学率有所降低。而且家长或代养人灌输给留守儿童的生活观念和对于留守儿童读书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2.2“读书无用论”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不再包分配,大学生的普遍增多,就业岗位不够的情况下,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情景。一些外出务工的父母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认为供应孩子读书并不划算,这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普遍降低。
3.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城乡经济的巨大差距致使大量农民进城寻求新生活,这是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农民虽然常年在城里打工,可是户口依然是农村户口。在此种情况下,教育制度、福利制度、住房制度等严重阻碍着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高额的借读费用也使得本来就贫困的农村家庭望而却步,一些家庭心有余而力不足。
4.教育机构与教育理念方面的原因。
4.1农村中小学教育较强的目的性,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在现实的农村教育中,学校更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身心的发展。学校老师和学生缺乏沟通,老师注重于孩子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留守儿童心灵的关注。
4.2学校设施简陋,教师流失量大、压力大。从我国现有的先城市、后农村,先重点、再普通的教育体制下,我国的农村教育设施十分落后,学校的学习环境十分恶劣。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大部分大学生并不愿意再回农村生活,农村学校也难吸引优秀的老师。一些毕业生可能由于暂时的工作压力来到农村教学,可是大部分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不能留的长久。此外,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福利较低,严重影响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一些老师还干起了副业,卖水果、衣服等。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家庭教育。
1.1促进父母和留守儿童加强交流,定期沟通。对于外出打工的父母要保持经常与孩子的沟通,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充足的物质,更加需要家人的爱与关怀。家长最好尽可能地多回家,即便实在是形势所迫也要保持经常与孩子沟通,关心他們的学习、心理、饮食等问题。对于留守儿童家长更不能厚彼薄此,要平等对待。
1.2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看待留守儿童教育。要想转变农村家庭教育观念,必将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或教育者深入实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这些家长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教育,从思想上根除留守儿童父母的“重男轻女”和“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想,增加他们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意识。
1.3正确看待学校教育,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学习。家长需要保持与学校的经常联系,能够在每学期的开始和结束能够与老师关于孩子的学习、生活等问题进行交流。自己在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同时,使得老师对孩子也能够有更深的了解,使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更加具有针对性,老师和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孩子教育的责任。
2.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管理。
2.1继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笔者认为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乡镇企业,农村人口不必要去大城市就能够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然能够得到较大的改善。
2.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状况。政府应该调整教育理念,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增加对于大学生到农村任教的鼓励政策,激励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改善农村教学的教学水平。比如,对于留守儿童,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在校住宿的服务,每个班配备一名生活老师,在难以受到父母关爱的情况下,更多的得到老师的照顾。
2.3正确引导舆论,重视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应加强舆论监督,使农村家长正确看待留守儿童的教育,让家长真正明白教育的意义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实情景。此外,大众媒体应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加以宣传,使父母增加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正确认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3.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加强学校教育。
3.1全面发挥学校功能,重视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体制下,老师更多关注学生成绩,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难以解决。农村学校面对众多的留守儿童,更应该改变教育理念与模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呵护。在重视升学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
3.2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老师经常与孩子谈心,多多关心儿童的心理变化,减少孩子的孤独与寂寞。在笔者看来,农村中小学引进学校社工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可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而且学校社工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一些心理问题,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努力,更有利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3.3改善学校环境,提高教师素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学校应该美化学校环境,增设学校娱乐设施,尽量多开设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鼓励老师做好本职工作,创造条件提高教职工的教学水平。各级政府要保证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
三、结语
笔者在本文主要描写了留守儿童的一些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笔者今后会更加深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具体探讨社会工作者参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周林、青永红等编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3页.
[2]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河南教育,2006年第5期.
[3]江某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成都行政学院报,2006年第2期.
[4]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中国妇运,2006年第6期.
[5]吴支奎:《制度突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出路》,教育导刊,2010年第6期,第23页到第25页.
作者简介:赵天雨(1990—),女,汉族,河南商丘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原因 对策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1.家庭养育方面的原因。
1.1缺少父母关爱,初级社会化失败。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的开端,而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外出打工,致使大部分留守儿童成为了现实中的“孤儿”;与此同时,代养人普遍文化素质较低而且年龄较大。笔者调查发现,本村代养人90%以上为小学以下学历,且80%多为65岁以上老人。而且这些代养人需承担繁重的劳动,无暇顾及儿童。
1.2父母过分地依赖学校,对自身义务缺乏认识。在农村,部分留守孩子的家长认为教育都是学校的事情,他们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就行。本村的一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刘老师表示:“一些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没有再关注过,我们老师也很无奈,打个电话让孩子的家长到学校交流一下,一般都表示在外地没办法。”留守儿童家长这种不恰当的认识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学校也是个很大的压力。
2.文化方面的原因。
2.1“重男轻女”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的侵蚀。在农村,一些家长或代养人并不关注留守女童的教育,只是现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才使得留守女童的失学率有所降低。而且家长或代养人灌输给留守儿童的生活观念和对于留守儿童读书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2.2“读书无用论”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不再包分配,大学生的普遍增多,就业岗位不够的情况下,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情景。一些外出务工的父母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认为供应孩子读书并不划算,这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普遍降低。
3.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城乡经济的巨大差距致使大量农民进城寻求新生活,这是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农民虽然常年在城里打工,可是户口依然是农村户口。在此种情况下,教育制度、福利制度、住房制度等严重阻碍着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高额的借读费用也使得本来就贫困的农村家庭望而却步,一些家庭心有余而力不足。
4.教育机构与教育理念方面的原因。
4.1农村中小学教育较强的目的性,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在现实的农村教育中,学校更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身心的发展。学校老师和学生缺乏沟通,老师注重于孩子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留守儿童心灵的关注。
4.2学校设施简陋,教师流失量大、压力大。从我国现有的先城市、后农村,先重点、再普通的教育体制下,我国的农村教育设施十分落后,学校的学习环境十分恶劣。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大部分大学生并不愿意再回农村生活,农村学校也难吸引优秀的老师。一些毕业生可能由于暂时的工作压力来到农村教学,可是大部分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不能留的长久。此外,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福利较低,严重影响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一些老师还干起了副业,卖水果、衣服等。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家庭教育。
1.1促进父母和留守儿童加强交流,定期沟通。对于外出打工的父母要保持经常与孩子的沟通,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充足的物质,更加需要家人的爱与关怀。家长最好尽可能地多回家,即便实在是形势所迫也要保持经常与孩子沟通,关心他們的学习、心理、饮食等问题。对于留守儿童家长更不能厚彼薄此,要平等对待。
1.2转变教育观念,正确看待留守儿童教育。要想转变农村家庭教育观念,必将是一个十分困难的过程。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或教育者深入实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这些家长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教育,从思想上根除留守儿童父母的“重男轻女”和“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想,增加他们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意识。
1.3正确看待学校教育,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学习。家长需要保持与学校的经常联系,能够在每学期的开始和结束能够与老师关于孩子的学习、生活等问题进行交流。自己在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同时,使得老师对孩子也能够有更深的了解,使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更加具有针对性,老师和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孩子教育的责任。
2.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管理。
2.1继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笔者认为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乡镇企业,农村人口不必要去大城市就能够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然能够得到较大的改善。
2.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状况。政府应该调整教育理念,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增加对于大学生到农村任教的鼓励政策,激励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改善农村教学的教学水平。比如,对于留守儿童,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在校住宿的服务,每个班配备一名生活老师,在难以受到父母关爱的情况下,更多的得到老师的照顾。
2.3正确引导舆论,重视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应加强舆论监督,使农村家长正确看待留守儿童的教育,让家长真正明白教育的意义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实情景。此外,大众媒体应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加以宣传,使父母增加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正确认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3.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加强学校教育。
3.1全面发挥学校功能,重视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体制下,老师更多关注学生成绩,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难以解决。农村学校面对众多的留守儿童,更应该改变教育理念与模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呵护。在重视升学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
3.2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老师经常与孩子谈心,多多关心儿童的心理变化,减少孩子的孤独与寂寞。在笔者看来,农村中小学引进学校社工是十分必要的,不但可以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而且学校社工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一些心理问题,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努力,更有利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3.3改善学校环境,提高教师素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学校应该美化学校环境,增设学校娱乐设施,尽量多开设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鼓励老师做好本职工作,创造条件提高教职工的教学水平。各级政府要保证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
三、结语
笔者在本文主要描写了留守儿童的一些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笔者今后会更加深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具体探讨社会工作者参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周林、青永红等编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3页.
[2]吴霓:《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河南教育,2006年第5期.
[3]江某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成都行政学院报,2006年第2期.
[4]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中国妇运,2006年第6期.
[5]吴支奎:《制度突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出路》,教育导刊,2010年第6期,第23页到第25页.
作者简介:赵天雨(1990—),女,汉族,河南商丘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