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6年成立至今,“达明一派”已唱了20年,乐队的两位成员刘以达和黄耀明4月29日将在上海举行18年来的首次内地演唱会。20年,“达明”唱尽了香港的历史与繁华,而他们也用了20年的时间“长大成熟”,就像他们一张专辑的名称那样:“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
20年前,1986年的香港铭刻下许多历史时刻:大量移民开始迁居加拿大;保龄球女选手车菊红在汉城亚运会夺得金牌,实现香港零的突破;香港联合交易所开幕,证券业迈向新纪元……
1986年之后的香港,也成为一个至此有了“达明一派”的香港。这一年,刘以达和黄耀明共组了这支电子乐队,“达明一派”的首张EP《达明一派》同年推出。此后的这20年里,香港的历史便多了这一对音乐的参与和见证者,这个城市的繁华也因此而与他们息息相关。
20年后,“达明一派”卷土重来,他们将于4月29日在上海举行一场演唱会,这是他们继1988年的广州演唱会后,近20年来第二次在内地演出。
虽然他们的音乐绮丽迷幻,但刘以达和黄耀明都非常低调,在香港很少接受媒体访问。演唱会商议期间,两人一直询问他们在内地歌迷中的影响力,担心会有多少人来看他们的演唱会。也正因为上海的演唱会,记者才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机会。
黄耀明因为感冒,加上要“闭关”保护嗓子,为在香港举办的“港乐VS黄耀明电幻狂想曲音乐会”准备,只能另选采访时间。刘以达则称国语不好,记者于是通过E-mai刘以达采访。他和黄耀明一样,但凡有E-mai刘以达访问,都是亲笔手写回答,然后再传真给对方。
刘以达的字大多是简体字,这在港人中很少见。传真的手稿上会标明“亲笔”的字样,最后还会写上一个“记者y刘以达”,表示是他亲自回答。现实中的刘以达,有一张相当具有喜剧效果的滑稽脸庞,他不太和陌生人说话,但如果和他打招呼他会很热情。
对话实录
每首歌都打上了香港的烙印
记者:最近正在忙什么?
刘以达:拍片,还有就是准备演唱会,并且规划演唱会后个人的发展方向,筹备新的PROJECT,灌录大碟。
记者:1980年代后期是“达明”最为辉煌的年代,那时演出的心情和现在相比有什么不同?
刘以达:经过多年的洗礼,人已逐渐“长大成熟”,人生观也改变了不少,看待生活和世界的心胸也宽大了很多。至于心境,我们对待演出的心态仍然非常平和,最希望的就是满足歌迷,尽力演好。
记者:“达明”的音乐是怎样的音乐?它是简单的,但被赋予了沉重的使命,还是说它本身就是复杂的,要表达的东西很多?
刘以达:音乐本身是简单的,但是我们在很多歌中探讨了一些一般香港流行音乐很少涉及的方面,这些是我们很想要表达的。多谢所有为达明一派奉献过歌词的朋友们,是他们促成了我们的成功。
记者:“达明一派”几乎所有的歌都是你编的曲,你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是哪首?
刘以达:最满意的是《石头记》,这是将东方音乐和西方迷幻电子融合得最好的一首歌。个人最不满意的作品是《爱的作弄》。
记者:“达明”华丽诡异的曲风,是不是和身处香港这个城市有关?
刘以达:我们生在香港,又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所做的每一首歌、每一支曲都深深地打上了香港的烙印,我想这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记者:你说你现在正变得越来越摇滚,但“达明”还是会以原来的风格走下去,不会变。为什么不考虑在“达明”中加入新的元素?
刘以达:靠一种风格一直走下去肯定行不通,我们一直试图在音乐中加入新元素,但现在看来可能并不明显。
记者:你认为喜欢“达明”的都是一些怎样的人?
刘以达:喜欢音乐、喜欢思考,对香港文化比较了解的人。
“达明”是音乐上的初次商业成就
记者:你和黄耀明的相识可谓一拍即合,除了在音乐理念上,你们在生活方式上是不是也同样默契?
刘以达:有一点可以说是非常默契,我和黄耀明都喜欢夜晚活动。除此之外,彼此了解说得上,但是生活的习惯和风格都很不同,谈不上默契。
记者:你们合作多年,创作了这么多精品,那有没有发生过争执的时候?主要是什么原因?
刘以达:两个人合作当然有很多意见不合的时候,我想这是不可避免的。争执的原因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全部都是为了音乐,但总有大家找到定位的时候,只有大家把好了各自在创作中的定位,回头冷静想一想,争执很快就会过去的。
记者:“达明”解散后,你和黄耀明各自还在出着专辑,比如《神经》等,你会不会想要把自己的音乐跟“达明”时的音乐区别开来?
刘以达:当然。从根本上来说,达明一派这么多年来所做的音乐只是我个人喜欢的音乐中的一种类型。我最喜欢的音乐其实是摇滚,而且我做的音乐真的是越来越摇滚了。
记者:“达明一派”解散的这10年来,你和黄耀明之间怎样保持沟通?
刘以达:我们经常会聊一些音乐方面的话题,聊着聊着就找到了我们想要的音乐上一些共通的地方,就觉得可以重新合作了。我们当然不会刻意去保持你们所说的那种默契。 记者:“达明一派”这四个字或者说这段经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以达:意味着我和黄耀明两个人人生中在音乐事业上初次的商业成就。
我们将来还是继续做音乐
记者:在“达明”成立之前你在做什么?
刘以达: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音乐,到十五六岁的时候组乐队,开始比较正式地玩音乐,然后直到有人来找我帮他们写歌。后来就遇到了黄耀明,再后来就有了“达明一派”。
记者:很多人不单是从音乐中认识你,你出演过很多部喜剧电影,也给不少电影做原声,你喜欢电影本身还是只对当演员有兴趣?
刘以达:当然是对电影本身充满兴趣,音乐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一部电影的感觉和氛围。
记者:你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人?跟你的银幕形象相比有什么异同?
刘以达:生活中我很低调,就和我在电影中扮演的小角色一样,不起眼但可能会给大家带来快乐。很多人说我生活中和电影里一样,就是说话做事的节奏和别人不一样,不经意间造成了喜剧效果。
记者:这场演唱会结束后,接下来的安排是什么?
刘以达:我会继续搞音乐,继续演一些电影角色。我现在最大的目标是组织一支新的乐队然后发片。至于黄耀明,肯定还是做音乐了。我知道他会潜心筹备新专辑,希望喜欢我们的朋友都能继续关注我们和我们的音乐。
记者:你们有否考虑“达明”的将来?
刘以达:对于“达明一派”的将来,我们没有想得太多,也没有考虑到太长远的以后,我们只想做好目前的一切。
记者:有没有想过以后做“达明”30周年甚至40周年演唱会?
刘以达:一切随缘吧。不到“达明一派”30或40周年的时候是不知道的,也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做。
20年前,1986年的香港铭刻下许多历史时刻:大量移民开始迁居加拿大;保龄球女选手车菊红在汉城亚运会夺得金牌,实现香港零的突破;香港联合交易所开幕,证券业迈向新纪元……
1986年之后的香港,也成为一个至此有了“达明一派”的香港。这一年,刘以达和黄耀明共组了这支电子乐队,“达明一派”的首张EP《达明一派》同年推出。此后的这20年里,香港的历史便多了这一对音乐的参与和见证者,这个城市的繁华也因此而与他们息息相关。
20年后,“达明一派”卷土重来,他们将于4月29日在上海举行一场演唱会,这是他们继1988年的广州演唱会后,近20年来第二次在内地演出。
虽然他们的音乐绮丽迷幻,但刘以达和黄耀明都非常低调,在香港很少接受媒体访问。演唱会商议期间,两人一直询问他们在内地歌迷中的影响力,担心会有多少人来看他们的演唱会。也正因为上海的演唱会,记者才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机会。
黄耀明因为感冒,加上要“闭关”保护嗓子,为在香港举办的“港乐VS黄耀明电幻狂想曲音乐会”准备,只能另选采访时间。刘以达则称国语不好,记者于是通过E-mai刘以达采访。他和黄耀明一样,但凡有E-mai刘以达访问,都是亲笔手写回答,然后再传真给对方。
刘以达的字大多是简体字,这在港人中很少见。传真的手稿上会标明“亲笔”的字样,最后还会写上一个“记者y刘以达”,表示是他亲自回答。现实中的刘以达,有一张相当具有喜剧效果的滑稽脸庞,他不太和陌生人说话,但如果和他打招呼他会很热情。
对话实录
每首歌都打上了香港的烙印
记者:最近正在忙什么?
刘以达:拍片,还有就是准备演唱会,并且规划演唱会后个人的发展方向,筹备新的PROJECT,灌录大碟。
记者:1980年代后期是“达明”最为辉煌的年代,那时演出的心情和现在相比有什么不同?
刘以达:经过多年的洗礼,人已逐渐“长大成熟”,人生观也改变了不少,看待生活和世界的心胸也宽大了很多。至于心境,我们对待演出的心态仍然非常平和,最希望的就是满足歌迷,尽力演好。
记者:“达明”的音乐是怎样的音乐?它是简单的,但被赋予了沉重的使命,还是说它本身就是复杂的,要表达的东西很多?
刘以达:音乐本身是简单的,但是我们在很多歌中探讨了一些一般香港流行音乐很少涉及的方面,这些是我们很想要表达的。多谢所有为达明一派奉献过歌词的朋友们,是他们促成了我们的成功。
记者:“达明一派”几乎所有的歌都是你编的曲,你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是哪首?
刘以达:最满意的是《石头记》,这是将东方音乐和西方迷幻电子融合得最好的一首歌。个人最不满意的作品是《爱的作弄》。
记者:“达明”华丽诡异的曲风,是不是和身处香港这个城市有关?
刘以达:我们生在香港,又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所做的每一首歌、每一支曲都深深地打上了香港的烙印,我想这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记者:你说你现在正变得越来越摇滚,但“达明”还是会以原来的风格走下去,不会变。为什么不考虑在“达明”中加入新的元素?
刘以达:靠一种风格一直走下去肯定行不通,我们一直试图在音乐中加入新元素,但现在看来可能并不明显。
记者:你认为喜欢“达明”的都是一些怎样的人?
刘以达:喜欢音乐、喜欢思考,对香港文化比较了解的人。
“达明”是音乐上的初次商业成就
记者:你和黄耀明的相识可谓一拍即合,除了在音乐理念上,你们在生活方式上是不是也同样默契?
刘以达:有一点可以说是非常默契,我和黄耀明都喜欢夜晚活动。除此之外,彼此了解说得上,但是生活的习惯和风格都很不同,谈不上默契。
记者:你们合作多年,创作了这么多精品,那有没有发生过争执的时候?主要是什么原因?
刘以达:两个人合作当然有很多意见不合的时候,我想这是不可避免的。争执的原因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全部都是为了音乐,但总有大家找到定位的时候,只有大家把好了各自在创作中的定位,回头冷静想一想,争执很快就会过去的。
记者:“达明”解散后,你和黄耀明各自还在出着专辑,比如《神经》等,你会不会想要把自己的音乐跟“达明”时的音乐区别开来?
刘以达:当然。从根本上来说,达明一派这么多年来所做的音乐只是我个人喜欢的音乐中的一种类型。我最喜欢的音乐其实是摇滚,而且我做的音乐真的是越来越摇滚了。
记者:“达明一派”解散的这10年来,你和黄耀明之间怎样保持沟通?
刘以达:我们经常会聊一些音乐方面的话题,聊着聊着就找到了我们想要的音乐上一些共通的地方,就觉得可以重新合作了。我们当然不会刻意去保持你们所说的那种默契。 记者:“达明一派”这四个字或者说这段经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以达:意味着我和黄耀明两个人人生中在音乐事业上初次的商业成就。
我们将来还是继续做音乐
记者:在“达明”成立之前你在做什么?
刘以达: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音乐,到十五六岁的时候组乐队,开始比较正式地玩音乐,然后直到有人来找我帮他们写歌。后来就遇到了黄耀明,再后来就有了“达明一派”。
记者:很多人不单是从音乐中认识你,你出演过很多部喜剧电影,也给不少电影做原声,你喜欢电影本身还是只对当演员有兴趣?
刘以达:当然是对电影本身充满兴趣,音乐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一部电影的感觉和氛围。
记者:你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人?跟你的银幕形象相比有什么异同?
刘以达:生活中我很低调,就和我在电影中扮演的小角色一样,不起眼但可能会给大家带来快乐。很多人说我生活中和电影里一样,就是说话做事的节奏和别人不一样,不经意间造成了喜剧效果。
记者:这场演唱会结束后,接下来的安排是什么?
刘以达:我会继续搞音乐,继续演一些电影角色。我现在最大的目标是组织一支新的乐队然后发片。至于黄耀明,肯定还是做音乐了。我知道他会潜心筹备新专辑,希望喜欢我们的朋友都能继续关注我们和我们的音乐。
记者:你们有否考虑“达明”的将来?
刘以达:对于“达明一派”的将来,我们没有想得太多,也没有考虑到太长远的以后,我们只想做好目前的一切。
记者:有没有想过以后做“达明”30周年甚至40周年演唱会?
刘以达:一切随缘吧。不到“达明一派”30或40周年的时候是不知道的,也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