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课堂,研磨语文真滋味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许多老师都曾发出这样的追问。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这样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听、说、读、写、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涵养学生的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润泽学生的情感。现以《孔子游春》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实践和思考。
  一、亲近文本,浓郁“读味”
  “读”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默读有助于思考,朗读有助于想象,有效的“读”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形象美、韵律美、意境美,还能把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和共鸣。
  1.默读静思,倾听文字深处的欢歌
  教学片段:
  师:孔子对水情有独钟。请大家默读课文3~9小节,说说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孔子对水的情意?
  生(默读、思考,大约两分钟)
  师:你从什么地方读出了孔子对水的情意?
  生1:我找到的是“孔子动情地凝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从“动情”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孔子对水有着特别的情意。
  生2:从“老师遇水必观”这句话中,我知道孔子只要见到水就一定会观看,也可见他对水的情意。
  生3:第8自然段孔子对水的一番宏论,也让我感觉到了他爱水,才会对水有独特的见解。
  师:是的,孔子对水的情意正是藏在这一言一行之中。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其《朱子读书法》中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默读,就是不仅要使阅读达到“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更要达到“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的境界。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理解和思考。在静静默读的河流中,涌动的是思维欢歌。
  2.书声琅琅,倾吐内心深处的情感
  教学片段: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水有德行呢?
  生1:从“哺育”和“乳汁”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水就像一位母亲一样,哺育着世界万物。
  生2:我还由此联想到了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长江之歌》: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生3:我从水“奔流不息”,感受到水为了给大自然中的生物输送水分,不停地流动,不知疲倦,真了不起!
  生4:我觉得水具有一种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的品德。
  师:是啊,水哺育了一切生灵,不求回报,那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
  生5:是感激之情。
  师:请把这种感激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深情地朗读。(指名多个学生,并分别评价,再齐读)
  朗读是学生自我感受的外化,在这里,学生是朗读的主人,他们将自己的理解与文本融为一体,表达出了独特而深刻的感受。而教师,只是其中的引领者、促进者、欣赏者和开发者。教师用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学生也在积极调动着自己的储备,不断吸收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情感的体验中,学生和教师、文本进行沟通交流,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倾注其间,在思维走向深刻的同时,学生的朗读也到达了新的高度。
  二、含英咀华,深入“品味”
  1.挖掘语文因素,加强语言训练
  教学片段:
  师:第8小节末尾还有一个省略号,可见——
  生:水的美德还有很多。
  师:我想,今天我们听了孔子的这段论述,当我们再次走近碧波荡漾的小河,浩瀚无边的长江,奔流不息的小溪,波澜壮阔的大海时,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感悟。请同学们模仿书中的句式写下自己的感悟。(大约两分钟)
  生1:水叮咚流淌,奏出美妙的音乐,它好像有才华。
  生2:水不知疲倦,奔涌向前,它好像有韧性。
  生3:水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它好像有毅力。
  生4:水哺育着花草树木,它好像有母亲的情怀。
  ……
  师:是啊,由此可见,水是一位真君子!
  将对事物的感受,用文本的范式表达出来,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锤炼。感受来自语言,又归向语言,思想和语言成为学生翱翔在语文世界里的双翼,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也在学生的感悟和表达中得到展现。因此,教师立足文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让学生借助思维和想象的翅膀,飞舞在语言的天空里,将会使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自然的、真实的课堂实践里得到提高。
  2.领悟表达方法,加深文本理解
  教学片段:
  师:孔子的老师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这句话说明水有世上最好的品性,所以“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
  生:(齐读第8自然段。)
  师:孔子仅仅是在“论水”吗?
  生1:孔子在论水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的弟子应该怎么做人。
  生2:是在教育他的弟子,同时也是教育我们大家做一名像“水”一样的具有高尚品德的真君子。
  师:孔子通过论水来教育弟子做人,这就是“善施教化”。其实孔子的这番话也是在说给自己听。让我们一起意味深长地再读读这段话。
  这段话表面上是孔子在论水,实则是他在教导自己的弟子如何做人,在孔子深刻而含蓄的语言背后,闪烁着他智慧和仁爱的光芒。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品味孔子的语言,揣摩孔子的内心,从而使学生更真切地走进了文本,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加深了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三、圈点批注,融入“写味”
  教学片段:
  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水的品性以及孔子对水的这番论述一定让你想到了很多成语、名言、诗句、故事,以及我们学过的课文,它们一定会带给你新的感悟。请大家再次默读这段话,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或者联想。
  生1:读到水有志向的这一句,我想到了水之所以能穿山岩、凿石壁,是因为它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专一的目标。明代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为了写好《本草纲目》,翻山越岭,尝遍百草,坚持不懈,终于写成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师:真好,你由这句话联想到了李时珍这样的具有水的精神的人!
  生2:我由这句话想到了“滴水穿石”这个成语,还联想到《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水长年累月地从一个地方滴落,就能把石块滴穿,我觉得我们只要像水一样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也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实现自己的梦想。
  生3:从善施教化这一句,我想到了水能荡涤一切污垢,就像老师教会我们做人之道一样,使我们心灵纯洁。
  生4:我从这句话想到了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是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是“善施教化”。
  ……
  这些或长或短的词句,都是学生散落在课文字里行间的阅读足迹,他们诠释了学生的阅读感受,也传递着他们的才智与诗情,每一处墨迹都是他们个性的展示,融合着他们的生活经历、独特感悟。在圈圈画画、批批注注的过程中,放飞的是孩子的思维和想象,锤炼的是他们的思维和表达。
  浓郁“读味”,深入“品味”,融入“写味”,在学生听、说、读、写、品的过程中,“语文味”得到了彰显和凸现,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习得语言、运用语言。
其他文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的语文课文就如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其实,语文姓“语”又姓“文”,每一篇课文都如浪花,有的开得烂漫,有的开得热烈,有的无花却有果……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用心地驻足,贪心地欣赏,满心地眷恋,感觉到其中的春意,享受到其中的愉悦,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踩着浪花,享受浪花的营养,让学生“春潮涌动,暗香浮来”,以达到“教学闪耀灵动之光”的境界。  一、聆听春潮的声音,一“字”一“词
新形势下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新课程实施,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课堂教学创新。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党员队伍、教职工队伍、工会共青团等四支队伍建设,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新课改工程、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工程、教科研工程等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构建起适度超前、比较完备的学习型组织体系。树立“人人是学习之人”的新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打破传统的“讲读”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换一个角度说,学生阅读课文必须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只有通过亲自阅读,亲自感知,亲自思考,才能真正积累知识,感悟事理,进而受到美的熏陶。阅读教学从过程的角度考察应该是对话状态。对话绝不是传
空间幻想-中国装置新一代  展期:至6月17日  地点:宁夏 银川当代美术馆  展览呈献了九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面貌,立于观察装置艺术在中国当下的状况,探讨它的多种表现和观念。它是视觉与空间的表现,取材广泛,手法多样,针对对象各异。装置艺术是占据空间的艺术,对空间进行无限的改造和借用;对材料无所不用,如现成品、日常物品、器械等等,不一而足;看似没有定则,但有充分的自由来表达艺术的思想和观念。一年之际
“怎样才能让同学们更好地表现出买菜的场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踏进了六(9)班的教室。正在嬉闹的同学们戛然地安静下来,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真有点“师道尊严”的感觉。于是在一道道求知的目光中,我开始了这节课的教学……  “同学们,菜场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去菜场看看吧!”我打开课前就准备好的课件。  (看完录像)我开始提问:   “我们看到菜场里有什么?”(各种菜、卖主、顾客
真的是人生之中从来没试过这么长时间没有飞行。  作为一个从小飞到大的人,我小时候在香港出生,然后被送到台湾念书。那时候,每隔几个月飞回一次香港。现在的我,刚从香港飞到上海中转,在上海隔离,因为我太需要赶回北京工作了。  人们总是把无常挂在嘴上,2020年真的很好地说明了,什么是无常。  原来以为那套正常的标准,也是在历史演变底下形成的。我们所熟悉的状态,其实只是人类史上很短的时间,所以从来没有人保
彩妝师LynseyAlexander在本季秀场后台说:‘每个女孩都需要在脸上为自己增添一点魔法,而亮片就是最好的点缀。”本季T台上,悄悄刮起了一阵闪亮之风,各种形状和不同颜色的亮片成了主角,化妆师们都不约而同用它们装点模特们的面庞,让一张张精致的脸熠熠生辉,也给了我们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鉴的方法。  和以往使用时只是将亮片轻轻点缀在眼头或者颧骨处不同,这一季不管用在何处,亮片都是妆容的主角。化妆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方面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
一、研究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教师应该怎样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但我们从未真正着眼于教师本身来考虑这个问题。教师本身是否也应该具有好奇心呢?教师好奇于传统的数学知识传授方法、过程,好奇于数学教学目标,也就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最终将数学教学的本质体现在自己的课堂上。由此可见,好奇心也是教师教学的内驱力。本研究最终想通过调查来了解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好奇心状况及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得出
余文森教授认为“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教师的教学不但要有精心预设,还要有灵活地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一个好的教师能把自己的预设教学和学生的思想有机地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并能进行加工重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把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学生的探索发现融为一体,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设的教学预设、生成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