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2
摘 要 高校体育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一定要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优化课程结构,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把的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定势思维模式。本文主要从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并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进行预测。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与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体育已经成为人文素养的一部分。究其本质来说,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它既是一种健身方式,协调学生各方面发展;同时又是教育教学的过程。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将身心合一作为其指导思想。面对现阶段体育教育,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使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其的需要。
一、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的地位低下
现阶段,虽然高校都将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性课程,但是从思想上来说,并没有得到重视,因为很多学校没有摆正体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因而体育教学在设定之初的目的并没有实现。高校重视对学生德智方面能力的培养,而轻视对学生体育方面的提高,这种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二)现阶段高校的各种体育运动设施落后
在我国,高校体育设施基本上是围绕田径、体操和球类建造的,这是由于传统竞技项目影响的结果。而像一些大众广为喜爱的羽毛球馆、网球场和游泳馆等都没有。
(三)现阶段高校教育的“竞技优先”思想不利于教学
长期以来,高校的体育都是以竞技项目为主,这些都需要学生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提高。竞技类项目都具有健身效果差、趣味性低等特点,这些项目出现在课堂上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兴趣本身的缺失而导致了教学质量效果的低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体育的各种方面的知识由于其专业性较强而并不能够运用于社会交往和简单的健身中。即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的专业性知识,也在毕业之后没有自己擅长的运用,长期的置放,使本身学到的知识最终美誉达到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目的。
(四)现阶段课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
现阶段,高校的体育课程一般都将体育课程的完整性作为首要考虑目标,而对于其本身的现代性以及开放性等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因此,在课堂上就表现出内容过于死板,学科知识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学生在课堂上都完全依据教师所讲,按部就班,没有新意,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无法发挥,在这样压抑的氛围下,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上体育课都只是为了完成学分任务,根本不是基于锻炼身体这样的考虑。
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
如果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确定,那么必然会导致其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极大的随意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只是顺应形势需要,而并不是出于教育总目标本身的规定。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应该确定教学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体制和健康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健康”作为重点,在如何让学生更健康下手。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所选专业已经基本上确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因此,他们应该从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两方面使自己得到锻炼,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学校应该从生理和心理、知识技能、文化素养、人际关系、社会道德等多个方面确定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作为高校体育,应该有这样的认识:第一,在过去,高校体育所宣传和一贯坚持的“增强体质”的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需求,而应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确立“增进健康”的教育理念。第二,高校一直以来将掌握技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这是可以通过数据来衡量的,是显性的,而学生的健康问题因为其隐在性而一直被忽视,因此,如何在“健康”这个总目标下将“健康教育”和“技能教育”结合,使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第三,高校教育要“以人为本”,回归人性,让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教学的方法都更加的人性化,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
(二)加大体育投入,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体育的主要开支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师资和场地器材。一般而言,综合性大学由于校区较为分散,且覆盖面积大,因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就呈现不平衡发展趋势,因此解决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尽量的争取财政拨款,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对高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打破i与设施的“标准”与“非标准”、“土”与“洋”的界限,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使体育设施资源能够共享。
就高校的师资来说,应该与时俱进,定制高标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针对公共体育建设的特点,全面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配备专兼结合、师生结合、校内外结合。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就是科学规范的管理。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建设上应该协调上下、沟通左右,建立权责明确的校级、院级和教研室三个不同层次的网络管理体系。
对课堂教学、体育教师和课余辅导的三层次教学管理能够使教学形成有效的目标权责管理、目标监督评估管理系统,最终使学生能够在导向机制下积极广泛的参与到科学监督评价机制之中,有效的规范体育教学。
(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在教学目标中所确定的,体育要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要让学生继承优秀的体育文化传统等等都必须从学校的体育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学生服务。
体育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必须具备以下几点:首先,教学内容要健康,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將健康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第二,将竞技运动趋于教学化。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度竞技运动的场地、起草、动作等等进行改造,使其有利于学生的实践。第三,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学校可以从经济原则出发,在现有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以及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心理认知、体育基础进行改造,选择适合学生操作,学生能力范围内的体育项目。第四,教学内容弹性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灵活一些,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弹性的选择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 各级各类高校的体育基础调价不同,因此,他们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发展水平特点尽量在这个较大空间内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发展前景和当下实际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理清思路很重要,其次是能够在这样的思路框架下建立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
(五)更新教学方法
建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是要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放在教学目标下进行系统思考。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学生是否乐意学有着巨大的联系。只有当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以全体学生作为对象,充分尊重学生情感、人格以及智慧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体育的功能。
作为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教师至高无上的地位,突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进行探究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在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改造,研发出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突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六)更新改革评价体系
推动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工作的重点是建立科学并且具有新意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这是保证高校体育教學质量的关键。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全面,必须以体育教学是否能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因此,在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中应该突破以往的以成绩为标准的模式,打破通过考试等对体育能力的量化标准测评,而应该建立以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素质为标准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
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手段和健身方法,具备一定的锻炼能力。通过体育课程对自身的了解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形成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更为科学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弱化经济类项目的实际训练,而应该增加室内教学空间,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真正的做到养身和养心。
(二)引“时尚体育”进课堂,将其与实用体育和传统体育项目结合
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于娱乐体育、民间体育以及休闲体育都非常热衷,学校可以在体育课程中开设包括拉丁舞、健美操、现代舞、搏击操、形体舞的等在内的各种时尚类体育课程,同时针对专业洗过需要也可以开展攀岩、有用以及自卫防身等课程,这样学生可选择的范围更大,也能够真正的做到兴趣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在学科成绩的评价上采用教师打分、学生互评的模式,这样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自主性,提高学生锻炼的自觉能力。放弃传统教学的百分制模式,而选用“优秀”、“良好”、“合格”这样的等级模式评定学生成绩。
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高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其主要目的主要有四,第一,是为了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多层次需要,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的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高效体育课程的改革能够改变单一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身心受益。将过去的传统机械式教学方法变成督导式,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第三,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后能够使学生的健康因为自发运动而得到明显改善。第四,促进了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学的改革使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样学生就能够将课内的知识运用到课外,打通课内外的界限,拓展学生的体育学习空间和时间,极大的满足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终身体育”“健康体育”教育理念的反映。
五、结语
高校体育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一定要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优化课程结构,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把的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定势思维模式。体育教育绝对不是对技能的单纯传授过程,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健康知识,懂得真正的文化内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让体育更好的服务于人的身心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谢静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
[2] 李月娟.浅谈新课程改革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
[3] 刘大维.普通高校体育课球类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
[4] 徐素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高和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
摘 要 高校体育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一定要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优化课程结构,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把的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定势思维模式。本文主要从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并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进行预测。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与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体育已经成为人文素养的一部分。究其本质来说,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它既是一种健身方式,协调学生各方面发展;同时又是教育教学的过程。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将身心合一作为其指导思想。面对现阶段体育教育,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使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其的需要。
一、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的地位低下
现阶段,虽然高校都将体育课程作为基础性课程,但是从思想上来说,并没有得到重视,因为很多学校没有摆正体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因而体育教学在设定之初的目的并没有实现。高校重视对学生德智方面能力的培养,而轻视对学生体育方面的提高,这种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二)现阶段高校的各种体育运动设施落后
在我国,高校体育设施基本上是围绕田径、体操和球类建造的,这是由于传统竞技项目影响的结果。而像一些大众广为喜爱的羽毛球馆、网球场和游泳馆等都没有。
(三)现阶段高校教育的“竞技优先”思想不利于教学
长期以来,高校的体育都是以竞技项目为主,这些都需要学生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提高。竞技类项目都具有健身效果差、趣味性低等特点,这些项目出现在课堂上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兴趣本身的缺失而导致了教学质量效果的低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体育的各种方面的知识由于其专业性较强而并不能够运用于社会交往和简单的健身中。即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的专业性知识,也在毕业之后没有自己擅长的运用,长期的置放,使本身学到的知识最终美誉达到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目的。
(四)现阶段课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
现阶段,高校的体育课程一般都将体育课程的完整性作为首要考虑目标,而对于其本身的现代性以及开放性等问题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因此,在课堂上就表现出内容过于死板,学科知识缺乏灵活性和弹性,学生在课堂上都完全依据教师所讲,按部就班,没有新意,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无法发挥,在这样压抑的氛围下,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上体育课都只是为了完成学分任务,根本不是基于锻炼身体这样的考虑。
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
如果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确定,那么必然会导致其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极大的随意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只是顺应形势需要,而并不是出于教育总目标本身的规定。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应该确定教学目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体制和健康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健康”作为重点,在如何让学生更健康下手。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所选专业已经基本上确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因此,他们应该从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两方面使自己得到锻炼,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学校应该从生理和心理、知识技能、文化素养、人际关系、社会道德等多个方面确定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作为高校体育,应该有这样的认识:第一,在过去,高校体育所宣传和一贯坚持的“增强体质”的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需求,而应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确立“增进健康”的教育理念。第二,高校一直以来将掌握技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这是可以通过数据来衡量的,是显性的,而学生的健康问题因为其隐在性而一直被忽视,因此,如何在“健康”这个总目标下将“健康教育”和“技能教育”结合,使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第三,高校教育要“以人为本”,回归人性,让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教学的方法都更加的人性化,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
(二)加大体育投入,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体育的主要开支在两个方面,分别是师资和场地器材。一般而言,综合性大学由于校区较为分散,且覆盖面积大,因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就呈现不平衡发展趋势,因此解决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尽量的争取财政拨款,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对高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打破i与设施的“标准”与“非标准”、“土”与“洋”的界限,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使体育设施资源能够共享。
就高校的师资来说,应该与时俱进,定制高标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针对公共体育建设的特点,全面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配备专兼结合、师生结合、校内外结合。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就是科学规范的管理。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建设上应该协调上下、沟通左右,建立权责明确的校级、院级和教研室三个不同层次的网络管理体系。
对课堂教学、体育教师和课余辅导的三层次教学管理能够使教学形成有效的目标权责管理、目标监督评估管理系统,最终使学生能够在导向机制下积极广泛的参与到科学监督评价机制之中,有效的规范体育教学。
(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在教学目标中所确定的,体育要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要让学生继承优秀的体育文化传统等等都必须从学校的体育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学生服务。
体育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必须具备以下几点:首先,教学内容要健康,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將健康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第二,将竞技运动趋于教学化。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度竞技运动的场地、起草、动作等等进行改造,使其有利于学生的实践。第三,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学校可以从经济原则出发,在现有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以及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心理认知、体育基础进行改造,选择适合学生操作,学生能力范围内的体育项目。第四,教学内容弹性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灵活一些,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弹性的选择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 各级各类高校的体育基础调价不同,因此,他们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发展水平特点尽量在这个较大空间内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发展前景和当下实际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理清思路很重要,其次是能够在这样的思路框架下建立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
(五)更新教学方法
建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是要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放在教学目标下进行系统思考。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学生是否乐意学有着巨大的联系。只有当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以全体学生作为对象,充分尊重学生情感、人格以及智慧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体育的功能。
作为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教师至高无上的地位,突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进行探究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在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改造,研发出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突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六)更新改革评价体系
推动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工作的重点是建立科学并且具有新意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这是保证高校体育教學质量的关键。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全面,必须以体育教学是否能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因此,在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中应该突破以往的以成绩为标准的模式,打破通过考试等对体育能力的量化标准测评,而应该建立以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素质为标准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
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手段和健身方法,具备一定的锻炼能力。通过体育课程对自身的了解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形成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更为科学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弱化经济类项目的实际训练,而应该增加室内教学空间,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真正的做到养身和养心。
(二)引“时尚体育”进课堂,将其与实用体育和传统体育项目结合
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于娱乐体育、民间体育以及休闲体育都非常热衷,学校可以在体育课程中开设包括拉丁舞、健美操、现代舞、搏击操、形体舞的等在内的各种时尚类体育课程,同时针对专业洗过需要也可以开展攀岩、有用以及自卫防身等课程,这样学生可选择的范围更大,也能够真正的做到兴趣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在学科成绩的评价上采用教师打分、学生互评的模式,这样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自主性,提高学生锻炼的自觉能力。放弃传统教学的百分制模式,而选用“优秀”、“良好”、“合格”这样的等级模式评定学生成绩。
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高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其主要目的主要有四,第一,是为了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多层次需要,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的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高效体育课程的改革能够改变单一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身心受益。将过去的传统机械式教学方法变成督导式,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第三,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后能够使学生的健康因为自发运动而得到明显改善。第四,促进了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学的改革使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样学生就能够将课内的知识运用到课外,打通课内外的界限,拓展学生的体育学习空间和时间,极大的满足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终身体育”“健康体育”教育理念的反映。
五、结语
高校体育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一定要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优化课程结构,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把的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定势思维模式。体育教育绝对不是对技能的单纯传授过程,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健康知识,懂得真正的文化内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让体育更好的服务于人的身心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谢静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
[2] 李月娟.浅谈新课程改革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
[3] 刘大维.普通高校体育课球类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
[4] 徐素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高和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