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以话题形式命题已经是第五年了。从今年河北省高考作文答题情况来看,多数考生对话题作文极大开放性和极广自由度的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在作文答卷上表现为体裁丰富多采,文体感增强。今年的考生作文有一般议论文、记叙文,还有属于文学创作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更有日记、书信,甚至有调查报告、广告、辩论词、病历诊断书等。考生思维非常活跃,取材空间跨度很大,时间上从古代史实到当代生活,地域上从外国传说到中国史实都被考生囊括笔端。语言驾驭能力和文章结构能力也增强了,说明我省广大考生重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已初见成效。虽然有以上的优点,但整体来看,由于今年的作文话题限制过分严格,过于具体,极大局限了考生思想拓展的空间,又由于话题内容过分理论化和抽象化,使部分考生难于把握,所以,我省今年的高考作文水平要低于去年。如果查找原因,从考生方面看,是他们对话题作文审题不认真,不能准确把握题意,导致“文不对题”、“偏离题意”的作文较多。总结今年的教训,如何对话题作文强化审题,如何在话题范围内选材立意,尤其值得来年备战高考的同学们高度重视。
一
话题作文强化审题是由话题作文的命题趋势决定的。考查近五年高考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单从话题作文内容的制约因素来看,话题作文的命题基本上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只提供某个触发点,写作时对话题内容和中心的限制非常少,写作的自由度特别大,取材的空间又异常广阔,1999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属于此种类型(2003年上海卷作文题“杂”,北京卷作文题“转折”也是此类)。第二类提供某种道理(有时是几种道理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作时具体内容虽然没有限制,但作文主题必须体现出作者对这个道理(话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2000年的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则属此类。第三类是以某种范围或对象为话题,并对话题的对象、范围加以限制或缩小,以便检测考生准确的判断能力。2001年的高考作文话题“诚信”则是这种类型的发端。话题“诚信”的制约因素就包含在“诚信”的词义之内。“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讲信誉。考生应该围绕“诚信”这个特定词义范围开展记叙或议论。作文立意应该框定在诚实、守信用、讲信誉之内。这才是“切合题意”。2002年的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又是这种类型的话题。从制约因素来讲,这个话题不是削弱了,而是进一步增强了。“心灵的选择”是个“名词+动词”的偏正词组。中心词是“选择”,即“挑选”的意思。修饰性定语的“心灵”,即指人的精神,如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心灵的选择”的准确涵义是指选择者在矛盾的情况下,使思想、精神、品德、情操等向真善美的方面升华。考生只要围绕这方面选材立意,无论所写内容是自己亲历的,还是遇到、见到、听到的,都必须符合作文要求。很显然,去年的作文话题制约因素表现出了增强的趋势。而今年的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又比去年限制更严格,要求更具体。这个话题涉及到“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以及二者的关系。所谓“感情亲疏”是指主体与认知对象之间情感关系上的亲近、疏远。“认知”是对事物性质、特征、状态、关系、规律等的认识与判断。两者的关系既可以是前者影响后者,也可以是后者不受前者的影响。题干十分明确地规定了考生作文必须涉及三个方面:“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高考话题作文增强制约因素,大大增加了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从2001年的“诚信”,到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再到今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制约因素的不断增强,显示了高考作文试题拟命者的明确意图,那就是引导广大青年考生对主、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努力培养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就把话题作文强化审题问题明确地摆在广大考生面前。
二
今年我省考生虽然有部分优秀者能够通过审题正确地把握题意,通过记叙类文章形象地展示两者关系,通过议论类文章直接阐述两者的关系,做到了“切合题意”和“符合题意”,但也有较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其作文答卷“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更有少数考生的作文答卷“文不对题”。
具体表现为:
(1)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者关系行文,但表述发挥得不够恰当,均属于“基本符合题意”。这类答卷,在整个作文中占有不小的比例。比如有一篇作文标题是《距离与偏见》,其总体立意是论述感情与认知关系的。但在行文中考生却从话题材料的感情亲疏引申出“距离”之说,同时又由感情亲疏产生的“距离”导致认识上的“偏见”。因而形成了作者文章这样的中心论点:“正是这种人心的距离导致了人类判断事物时产生的偏见。”很显然,此文总体上谈的虽是感情与认知的关系,但在具体行文中有部分内容表述发挥得欠妥当。
(2)抛开“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者关系的记叙或论述,只谈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样的作文属于“偏离题意”。“偏离题意”的作文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是论述感情因素,行文中对认知只字不提;一味议论认知的规律,对感情因素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涉及:离开感情影响认知的固有命题,却立意为认知受到权力、地位以及金钱的制约和影响:由感情生发开来,大谈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歌颂真情奉献等;由寓言材料“智子疑邻”的“疑”字引申议论诚信、诚实、信任、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胡乱怀疑人、沟通等等。有这样一篇议论文,标题为《亲善远恶》。此文在表达方面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但在篇章结构方面还是符合要求的。比如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比较明晰,中心论点和各个分论点也较为鲜明。但毛病却出在文章立意偏离了感情与认知关系的论述(虽然包涵了感情亲疏的某些因素)。文章虽然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作者的主要观点“亲善远恶”,然而,作者并未清醒地认识到他的文章立意却和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相距甚远。
(3)凡是与规定话题及材料完全无关的作文则属于“文不对题”。此类作文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并不鲜见,像谈纪律、论团结、小议理想、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我爱春天、我喜欢君子兰、胸怀祖国,成就事业、美丽的人生、世纪的轮回等等。此类作文的出现,多有下列原因:考生根本没有审题,不知道话题是什么,便信马由缰地执笔写来;考前背诵了有关文章,按现成范文写作(即“宿构”)的嫌疑很大。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总体水平不如去年,“偏离题意”、“文不对题”的作文答卷较多,进一步说明在高考话题作文制约因素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具体的趋势下,作文审题不该淡化,而应强化、再强化。
三
由上述可以得知,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意是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环节。如何审题,如何准确把握题意,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了解话题作文命题形式,认真提高阅读能力,从话题的全部材料中理解作文话题的精髓。
话题作文的命题有着自己的独特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寓意深刻的材料。这些材料以多种形态呈现:故事、寓言、名人名言、生活哲理,思想道德规范方面的警句、原则等。材料中蕴涵着作文话题的精髓。第二部分是导引词,是命题者对材料的诠释,即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归纳概括材料的主旨和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限制考生的写作思路。第三部分是写作的注意事项,在文章立意、文体、标题、字数、不得抄袭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今年高考话题作文同样也是这种惯用形式。话题材料选自《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故事《智子疑邻》。这则故事通过感情亲疏不同关系的人物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比较完整地提示了命题者采用此材料的真实意图。如果考生的阅读能力较强,能将此材料真正读懂,就可以准确把握话题的核心内容。导引词部分对寓言故事的主旨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并明确地指出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这就十分清楚地向考生指明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密切关系:既可以是前者(感情)影响后者(认知),也可以是后者(认知)不受前者(感情)的影响。接着导引词又一次以设问的句式启发考生:“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样的提示,其实就是要求考生的作文必须回答“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注意事项中,除去与往年相同的立意、文体、题目不做限制之外,还特别注明“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这一条是往年所没有的。这就打消了部分考生在话题作文中不敢使用所供材料的顾虑,更显示了命题者对今年高考话题作文开放性的明确意图。
鉴于话题作文的特殊命题形式,摆在考生面前的重要任务是既要提高阅读能力,又要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如果阅读能力较低,对材料的主旨、寓意就把握不准:如果分析判断能力较低,对话题的诠释与所供材料的内在联系就理不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与脉络,同时,对话题本身也不能进行准确判断,难以把握作文话题的精髓,势必导致顾此失彼,其作文或“文不对题”,或“偏离题意”。这是今年部分考生的惨痛教训。
第二,对话题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认真分辨话题范围的宽窄,努力从话题的语言表述中把握话题作文的准确题意。
鉴于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制约因素增强的趋势,那种认为话题作文可以放松审题要求的看法和主张无形中成为指导高中毕业生备战高考话题作文的错误导向。如果话题作文从制约因素的角度认为1999年和2000年的作文话题限制不多,审题可以放松一些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还勉强成立的话,那么近三年的作文话题仍主张无须审题则是极其有害的。事实上,从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直到今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限制越来越严格,话题范围越来越狭窄,内容要求越来越具体,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备战迎考的高中毕业生,如不提醒他们必须重视话题作文的审题,如不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规范的审题训练,则是一种严重的失职。
审题训练除去笔者上文提到的提高考生阅读能力,让他们读懂、看清话题材料以及对材料的诠释之外,还需要对话题本身进行必要的词语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话题作文的题意。比如今年的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是由两个并列形式的短语构成的。短语“感情亲疏”、所蕴涵的特定内容进行必要阐释,并要求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论证或表述。那种只谈一个短语而丢弃另一个短语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是违背二元话题起码写作常识的。
今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充分证明,话题的限制越严格,要求越具体,其作文的选材立意范围也就越狭窄,这时如果考生稍一疏忽,放松了认真审题,作文就会“文不对题”或“偏离题意”,其成绩必然受到极大影响。希望备战2004年高考的广大学子,要以今年部分考生忽视话题作文审题的沉痛教训为鉴戒。
(注:作者系2003年河北省高考语文学科评卷领导组副组长、质检组组长,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学教授)
一
话题作文强化审题是由话题作文的命题趋势决定的。考查近五年高考全国卷的话题作文,单从话题作文内容的制约因素来看,话题作文的命题基本上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只提供某个触发点,写作时对话题内容和中心的限制非常少,写作的自由度特别大,取材的空间又异常广阔,1999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属于此种类型(2003年上海卷作文题“杂”,北京卷作文题“转折”也是此类)。第二类提供某种道理(有时是几种道理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作时具体内容虽然没有限制,但作文主题必须体现出作者对这个道理(话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2000年的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采的”则属此类。第三类是以某种范围或对象为话题,并对话题的对象、范围加以限制或缩小,以便检测考生准确的判断能力。2001年的高考作文话题“诚信”则是这种类型的发端。话题“诚信”的制约因素就包含在“诚信”的词义之内。“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用、讲信誉。考生应该围绕“诚信”这个特定词义范围开展记叙或议论。作文立意应该框定在诚实、守信用、讲信誉之内。这才是“切合题意”。2002年的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又是这种类型的话题。从制约因素来讲,这个话题不是削弱了,而是进一步增强了。“心灵的选择”是个“名词+动词”的偏正词组。中心词是“选择”,即“挑选”的意思。修饰性定语的“心灵”,即指人的精神,如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心灵的选择”的准确涵义是指选择者在矛盾的情况下,使思想、精神、品德、情操等向真善美的方面升华。考生只要围绕这方面选材立意,无论所写内容是自己亲历的,还是遇到、见到、听到的,都必须符合作文要求。很显然,去年的作文话题制约因素表现出了增强的趋势。而今年的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又比去年限制更严格,要求更具体。这个话题涉及到“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以及二者的关系。所谓“感情亲疏”是指主体与认知对象之间情感关系上的亲近、疏远。“认知”是对事物性质、特征、状态、关系、规律等的认识与判断。两者的关系既可以是前者影响后者,也可以是后者不受前者的影响。题干十分明确地规定了考生作文必须涉及三个方面:“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高考话题作文增强制约因素,大大增加了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从2001年的“诚信”,到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再到今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制约因素的不断增强,显示了高考作文试题拟命者的明确意图,那就是引导广大青年考生对主、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努力培养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就把话题作文强化审题问题明确地摆在广大考生面前。
二
今年我省考生虽然有部分优秀者能够通过审题正确地把握题意,通过记叙类文章形象地展示两者关系,通过议论类文章直接阐述两者的关系,做到了“切合题意”和“符合题意”,但也有较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其作文答卷“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更有少数考生的作文答卷“文不对题”。
具体表现为:
(1)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者关系行文,但表述发挥得不够恰当,均属于“基本符合题意”。这类答卷,在整个作文中占有不小的比例。比如有一篇作文标题是《距离与偏见》,其总体立意是论述感情与认知关系的。但在行文中考生却从话题材料的感情亲疏引申出“距离”之说,同时又由感情亲疏产生的“距离”导致认识上的“偏见”。因而形成了作者文章这样的中心论点:“正是这种人心的距离导致了人类判断事物时产生的偏见。”很显然,此文总体上谈的虽是感情与认知的关系,但在具体行文中有部分内容表述发挥得欠妥当。
(2)抛开“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者关系的记叙或论述,只谈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样的作文属于“偏离题意”。“偏离题意”的作文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是论述感情因素,行文中对认知只字不提;一味议论认知的规律,对感情因素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并不涉及:离开感情影响认知的固有命题,却立意为认知受到权力、地位以及金钱的制约和影响:由感情生发开来,大谈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歌颂真情奉献等;由寓言材料“智子疑邻”的“疑”字引申议论诚信、诚实、信任、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胡乱怀疑人、沟通等等。有这样一篇议论文,标题为《亲善远恶》。此文在表达方面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但在篇章结构方面还是符合要求的。比如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比较明晰,中心论点和各个分论点也较为鲜明。但毛病却出在文章立意偏离了感情与认知关系的论述(虽然包涵了感情亲疏的某些因素)。文章虽然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作者的主要观点“亲善远恶”,然而,作者并未清醒地认识到他的文章立意却和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相距甚远。
(3)凡是与规定话题及材料完全无关的作文则属于“文不对题”。此类作文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并不鲜见,像谈纪律、论团结、小议理想、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我爱春天、我喜欢君子兰、胸怀祖国,成就事业、美丽的人生、世纪的轮回等等。此类作文的出现,多有下列原因:考生根本没有审题,不知道话题是什么,便信马由缰地执笔写来;考前背诵了有关文章,按现成范文写作(即“宿构”)的嫌疑很大。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总体水平不如去年,“偏离题意”、“文不对题”的作文答卷较多,进一步说明在高考话题作文制约因素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具体的趋势下,作文审题不该淡化,而应强化、再强化。
三
由上述可以得知,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意是高考作文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环节。如何审题,如何准确把握题意,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了解话题作文命题形式,认真提高阅读能力,从话题的全部材料中理解作文话题的精髓。
话题作文的命题有着自己的独特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寓意深刻的材料。这些材料以多种形态呈现:故事、寓言、名人名言、生活哲理,思想道德规范方面的警句、原则等。材料中蕴涵着作文话题的精髓。第二部分是导引词,是命题者对材料的诠释,即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归纳概括材料的主旨和题意,框定作文的话题范围,限制考生的写作思路。第三部分是写作的注意事项,在文章立意、文体、标题、字数、不得抄袭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今年高考话题作文同样也是这种惯用形式。话题材料选自《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故事《智子疑邻》。这则故事通过感情亲疏不同关系的人物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比较完整地提示了命题者采用此材料的真实意图。如果考生的阅读能力较强,能将此材料真正读懂,就可以准确把握话题的核心内容。导引词部分对寓言故事的主旨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并明确地指出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这就十分清楚地向考生指明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密切关系:既可以是前者(感情)影响后者(认知),也可以是后者(认知)不受前者(感情)的影响。接着导引词又一次以设问的句式启发考生:“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样的提示,其实就是要求考生的作文必须回答“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注意事项中,除去与往年相同的立意、文体、题目不做限制之外,还特别注明“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这一条是往年所没有的。这就打消了部分考生在话题作文中不敢使用所供材料的顾虑,更显示了命题者对今年高考话题作文开放性的明确意图。
鉴于话题作文的特殊命题形式,摆在考生面前的重要任务是既要提高阅读能力,又要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如果阅读能力较低,对材料的主旨、寓意就把握不准:如果分析判断能力较低,对话题的诠释与所供材料的内在联系就理不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与脉络,同时,对话题本身也不能进行准确判断,难以把握作文话题的精髓,势必导致顾此失彼,其作文或“文不对题”,或“偏离题意”。这是今年部分考生的惨痛教训。
第二,对话题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认真分辨话题范围的宽窄,努力从话题的语言表述中把握话题作文的准确题意。
鉴于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制约因素增强的趋势,那种认为话题作文可以放松审题要求的看法和主张无形中成为指导高中毕业生备战高考话题作文的错误导向。如果话题作文从制约因素的角度认为1999年和2000年的作文话题限制不多,审题可以放松一些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还勉强成立的话,那么近三年的作文话题仍主张无须审题则是极其有害的。事实上,从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直到今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限制越来越严格,话题范围越来越狭窄,内容要求越来越具体,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备战迎考的高中毕业生,如不提醒他们必须重视话题作文的审题,如不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规范的审题训练,则是一种严重的失职。
审题训练除去笔者上文提到的提高考生阅读能力,让他们读懂、看清话题材料以及对材料的诠释之外,还需要对话题本身进行必要的词语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话题作文的题意。比如今年的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是由两个并列形式的短语构成的。短语“感情亲疏”、所蕴涵的特定内容进行必要阐释,并要求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论证或表述。那种只谈一个短语而丢弃另一个短语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是违背二元话题起码写作常识的。
今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充分证明,话题的限制越严格,要求越具体,其作文的选材立意范围也就越狭窄,这时如果考生稍一疏忽,放松了认真审题,作文就会“文不对题”或“偏离题意”,其成绩必然受到极大影响。希望备战2004年高考的广大学子,要以今年部分考生忽视话题作文审题的沉痛教训为鉴戒。
(注:作者系2003年河北省高考语文学科评卷领导组副组长、质检组组长,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