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为,尼采是一个魔鬼,一个疯子,特别是拜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更是对他妄加评论。直到读了《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是一个对哲学一无所知,而又对一位伟大哲人投以乱石的小人。
尘世之间,永远无法摆脱迷茫、困惑,丧失自我的情感纠缠。因此,查拉斯图拉在失去了他能够得到另一部分缺憾的机会后,毅然来到了密林深处,与自己的心交流,与大自然的神韵相沟通,与云层、闪电、闷雷相互对话。不知不觉中,时间将它的过去深埋在了箱底,岁月充当了抚平伤口的良药。
一轮晖阳的照射下,沉睡中的查拉斯图拉突然明白,爬上山崖绝顶后的下一步,必是面向大地的飞翔——梦中苏醒后,他觉得已是下山的时刻了。于是,查拉斯图拉如同一个婴孩,背上了包裹,走向沙漠。
在查拉斯图拉下山时,一位哲学界的伟人也诞生了。尼采以其独到的见解,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他曾自豪地说:“我的幸福公式:一个‘是’,一个‘否’,一条直线,一个目标……”他是如此忠贞于自己的信念,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对待是非观念上的鲜明立场,绝无妥协。这正是一个哲人,不,是哲学家理所当然应具备的素养啊!但回眸过去,除了尼采,又有几个能做到这点?
有什么能比与智者对话更让人感到愉悦?尽管我们阅历肤浅。我喜欢尼采对人生的极度热情,也崇拜他的超人学说。有人说尼采只是疯子。的确,世俗对他的抨击实在太过偏激。他是被逼疯的,被人们毫无理由的唾骂和无法从沉睡中醒来给逼疯的。是的,他偏激,但那是深邃思想的个性的张扬,不是肤浅!他的作品虽然有些生涩,但对于有个性,有激情的人来说,绝不比苦咖啡更令人产生哲思!
尼采是医生,他的作品无一不是医治人类心灵的疾病的。日常生活的尘埃,每天都在有效地覆盖着过失,足以使你忘记它们的存在,只有读到尼采,才能想起文字的基本功能是唤起一些人类的记忆,才能多少医治一点自己的过失遗忘症,才会迫使自己贴着地面而行,不敢在云端舞蹈。
与尼采对话,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名人点击: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长期以来,由于他狂放不羁的秉性及作品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使他成为一位最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对20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尼采”条目,对这位哲学家作了这样的定评:“他对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和道德,尤其对基督教、盲从主义、民族主义作了激烈的批判。几乎所有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以及最伟大的德国诗人、小说家和心理学家都曾深深地受惠于他。同样,在其他国家,尤其在法国,他被列为自康德和黑格尔以来最有影响的哲学家”。
尼采是西方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代表性人物。生活在资本主义鼎盛时期,他看到现实世界的社会生活中宗教理性与现实人生的矛盾,对于当时受希腊理性主义思潮和摹督教传统及人道主义精神所主宰的西方文明、现代文化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向世人发出“上帝死了”的呼号,其学术思想由悲剧世界观发展为崇尚通过个人意志与力量的自我完善以拯救人生,提倡“超人”哲学,标志着西方传统哲学的危机。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哲学各流派大都受尼采哲学的启迪与滋养。
在艺术上,尼采认为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家即是强烈的自我扩张和自我表现的人。他有关悲剧文化、艺术美学方面的学说在欧洲产生广泛影响,对于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文艺创作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尼采诞生于德国萨克森州(Sachsen)的洛肯镇(Lutzen),在塞尔河畔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青年时代他曾先后就读于普夫达学校、波恩大学与莱比锡大学,专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在莱比锡大学求学期间,他开始阅读到前辈哲学家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世界》等著作,这对于日后的尼采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69年,当时年仅25岁的尼采应聘出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副教授,并荣获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更改了自己的国籍,从此,由一个普鲁士人变成了瑞士人。在巴塞尔大学,尼采边授课边从事学术研究,以后因病他辞去了教授职务,专职于精神的创作。在长期的学者生涯中,尼采先后完成了《悲剧的诞生》、《上帝之死》、《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十多种著作和不少诗作。直到1900年因精神分裂症病逝于魏玛前夕,他始终未曾停笔。
对于尼采哲学思想的发展,学术界通常将它分为前期和后期或第一期、第二期两个时期。前期自1870年至1882年,这12年间的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1872)、《不合时宜的考察》(1876)、《人性的,太人性的》(1876~1878)、《曙光》(1881)、《快乐的科学》(1882)。后期自1882年至1889年,主要著作有《查拉斯图拉如是说》(1883~1885)、《善恶的彼岸》(1886)、《论道德的谱系》(1887)、《偶像的黄昏》(1889)、《权力意志》(1885~1900)。
片段阅读:
查拉斯图拉之序篇
一
查拉斯图拉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故乡和故乡之湖,而去住在山上。他在那里保真养晦,毫不厌倦地过了十年。——可是,最后,他的内心到底有了转变。一天早晨,他黎明时起身,面坚着太阳说:
“咽,你,伟大的星球啊!假若你没有被你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何在呢?
十年来,你每天向我的山洞走来:假若没有我,和我的鹰与蛇,你会厌倦于你自己的光明和这条旧路罢!
但是,每天早晨,我们等候着你,我们取得了你的多余的光明,因此我们祝福你。
看啊!我像积蜜太多的蜂儿一样,对于我的智慧已经厌倦;我需伸出来领受这智慧的手。
我愿意赠送与布散我的智慧,直到聪明的人们会再因为自己的疯狂而喜欢,穷困的人们会再因为自己的财富而欢喜。
因此,我应当降到最深处去:好像夜间你走到海后边,把光明送到下面的世界去一样。咽,恩惠无边的星球咧!
我要像你一样地‘下山’去,我将要去的人间是这样称呼这件事的。
祝福我罢,你这平静的眼睛能够不妒忌一个无量的幸福!
祝福这将溢的杯儿罢!使这水呈金色流泛出来,把你的祝福的回光送到任何地方去罢!这杯儿又会变成空的,查拉斯图拉又会再做人了。”——查拉斯图拉之下山如是开始。
二
查拉斯图拉独自从山上下来,任何人都不会遇见他,可是当他走进森林里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老者站在他的前面,这老者是离开了他的神圣的茅舍,来到森林里寻找树根的。他向查拉斯图拉说:
“这个旅行者,我与他有一面之缘:很多年以前,他曾经过这里,他的名字是查拉斯图拉;但是他现在改变了。
那时候你把你的灰搬到山上去;现在你要把你的火带到谷里去吗?你不怕挨‘放火犯’的惩罚吗? 不错,我认出这是查拉斯图拉。他的眼睛是纯洁的,他的双唇不显露什么厌恶。他不是正像一个跳舞者似地前进着吗?
查拉斯图拉是改变了:他变成了一个孩子;查拉斯图拉已是一个醒觉者了:你现在要到睡着的人群里去做什么呢?
价钱生活在孤独里时,像在海里一样,海载着你。唉,你现在竟想登陆了吗?唉,你又想拖着你的躯壳这重负吗?”
查拉斯图拉答道:“我爱人类。”
“我为什么,”这圣哲说,“逃跑到这森林里与孤独里来了呢?不正是因为我曾太爱人类吗?
现在我爱上帝,我不爱人类。我觉得人是一个太不完全的物件。人类之爱很可以毁灭了我。”
查拉斯图拉答道:“我曾谈到爱吗!我想贡献人类一件礼物。”
“什么也不要给他们罢!”这圣哲说。“你毋宁取去他们一点负担,而替他们掮着——只要你高兴这样,他们自然是欢喜不过了。
即令你想赠与,别给他们多于赏给乞丐的布施;并且让他们向你请求罢。”
“不,”查拉斯图拉答道,“我不布施什么,我并不穷得如此。”
这圣哲开始笑查拉斯图拉了,他说:“那么,你尝试使他们接受你的宝物罢!他们不信任孤独者,也不信任我们是来赠予的。
在他们耳里,我们的走在街上的足音,响得太孤独了。好像他们夜间躺在床上,听到一个人在日出以前走路一样,他们自问着:这窃贼往哪里去呢?
不要到人群里去,留在森林里罢!毋宁回到兽群里去罢!熊归熊群,鸟归鸟群,——你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一样呢?”
“在森林里,圣哲干什么事呢?”查拉斯图拉问。
这圣哲答道:“我制作颂诗而歌唱它们。当我制曲时,我笑、我哭、我低吟:我这样赞美上帝。
我用歌唱、哭、笑和低吟,赞美我的上帝。可是你带了什么礼物给我们呢?”
查拉斯图拉听完了这些话,他向这圣哲行礼道:“我能够给你们什么礼物呢?请让我快点走罢,那么,我就不会拿去你什么东西了!”于是他俩——这圣哲和这旅行者,互相告别,笑得和两个孩子一样。
查拉斯图拉独自走着,他向自己的心说:“这难道可能吗?这老圣哲在他的森林里,还不曾听说上帝已经死了!”
阅读指导:
查拉斯图拉既真实又勇敢,在他身上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他聪明睿智,有深刻的洞察力,是“善良人的心理学家”;第二,他真挚过人,不虚伪、不矫饰;第三,他勇敢过人,敢于面对最可怕、最可疑的事物。他是一个具有真实、完整人格的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栩栩如生的形象。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有三个基本论题;强力意志、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永远循环的学说。所谓“强力意志”,就是指生命追求强大力量的意志,进而强化自己的支配力、统治力和影响力。在这里,强力本身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动力,强力存在于强力的释放之中,而强力在释放中不断强化自己力量的过程就是强力意志实现的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力和强力意志本身是统一的。但当人试图用强力支配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时,他发现过去所有的价值根本不适用,甚至是违背生命意志,于是我们就必须按照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标准重新评估以往所有的价值。无论是强力还是新价值,都不希望实现自己的目的,因为一旦他用强力实现了目的,强力的存在就不再必要,同样,一旦新价值得以实现,它们的存在已没有必要了。看来并没有什么最终的目的,也没有什么最终的价值和意义,一切都在永远循环。永远循环的思想是尼采在1881年8月,在瑞士的西尔瓦波拉纳湖畔散步时突然悟出来的,当时他在一张纸上匆匆写到:“距人和时间的彼岸6000尺”,这是一个深刻的隐喻,表明“永远循环”的发现者尼采,是站在奥林匹斯山腰上俯瞰人类的。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就是对这三个基本论题的演绎。
尘世之间,永远无法摆脱迷茫、困惑,丧失自我的情感纠缠。因此,查拉斯图拉在失去了他能够得到另一部分缺憾的机会后,毅然来到了密林深处,与自己的心交流,与大自然的神韵相沟通,与云层、闪电、闷雷相互对话。不知不觉中,时间将它的过去深埋在了箱底,岁月充当了抚平伤口的良药。
一轮晖阳的照射下,沉睡中的查拉斯图拉突然明白,爬上山崖绝顶后的下一步,必是面向大地的飞翔——梦中苏醒后,他觉得已是下山的时刻了。于是,查拉斯图拉如同一个婴孩,背上了包裹,走向沙漠。
在查拉斯图拉下山时,一位哲学界的伟人也诞生了。尼采以其独到的见解,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他曾自豪地说:“我的幸福公式:一个‘是’,一个‘否’,一条直线,一个目标……”他是如此忠贞于自己的信念,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对待是非观念上的鲜明立场,绝无妥协。这正是一个哲人,不,是哲学家理所当然应具备的素养啊!但回眸过去,除了尼采,又有几个能做到这点?
有什么能比与智者对话更让人感到愉悦?尽管我们阅历肤浅。我喜欢尼采对人生的极度热情,也崇拜他的超人学说。有人说尼采只是疯子。的确,世俗对他的抨击实在太过偏激。他是被逼疯的,被人们毫无理由的唾骂和无法从沉睡中醒来给逼疯的。是的,他偏激,但那是深邃思想的个性的张扬,不是肤浅!他的作品虽然有些生涩,但对于有个性,有激情的人来说,绝不比苦咖啡更令人产生哲思!
尼采是医生,他的作品无一不是医治人类心灵的疾病的。日常生活的尘埃,每天都在有效地覆盖着过失,足以使你忘记它们的存在,只有读到尼采,才能想起文字的基本功能是唤起一些人类的记忆,才能多少医治一点自己的过失遗忘症,才会迫使自己贴着地面而行,不敢在云端舞蹈。
与尼采对话,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名人点击: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长期以来,由于他狂放不羁的秉性及作品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使他成为一位最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对20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尼采”条目,对这位哲学家作了这样的定评:“他对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和道德,尤其对基督教、盲从主义、民族主义作了激烈的批判。几乎所有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以及最伟大的德国诗人、小说家和心理学家都曾深深地受惠于他。同样,在其他国家,尤其在法国,他被列为自康德和黑格尔以来最有影响的哲学家”。
尼采是西方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代表性人物。生活在资本主义鼎盛时期,他看到现实世界的社会生活中宗教理性与现实人生的矛盾,对于当时受希腊理性主义思潮和摹督教传统及人道主义精神所主宰的西方文明、现代文化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向世人发出“上帝死了”的呼号,其学术思想由悲剧世界观发展为崇尚通过个人意志与力量的自我完善以拯救人生,提倡“超人”哲学,标志着西方传统哲学的危机。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哲学各流派大都受尼采哲学的启迪与滋养。
在艺术上,尼采认为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家即是强烈的自我扩张和自我表现的人。他有关悲剧文化、艺术美学方面的学说在欧洲产生广泛影响,对于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文艺创作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尼采诞生于德国萨克森州(Sachsen)的洛肯镇(Lutzen),在塞尔河畔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青年时代他曾先后就读于普夫达学校、波恩大学与莱比锡大学,专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在莱比锡大学求学期间,他开始阅读到前辈哲学家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世界》等著作,这对于日后的尼采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69年,当时年仅25岁的尼采应聘出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副教授,并荣获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更改了自己的国籍,从此,由一个普鲁士人变成了瑞士人。在巴塞尔大学,尼采边授课边从事学术研究,以后因病他辞去了教授职务,专职于精神的创作。在长期的学者生涯中,尼采先后完成了《悲剧的诞生》、《上帝之死》、《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十多种著作和不少诗作。直到1900年因精神分裂症病逝于魏玛前夕,他始终未曾停笔。
对于尼采哲学思想的发展,学术界通常将它分为前期和后期或第一期、第二期两个时期。前期自1870年至1882年,这12年间的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1872)、《不合时宜的考察》(1876)、《人性的,太人性的》(1876~1878)、《曙光》(1881)、《快乐的科学》(1882)。后期自1882年至1889年,主要著作有《查拉斯图拉如是说》(1883~1885)、《善恶的彼岸》(1886)、《论道德的谱系》(1887)、《偶像的黄昏》(1889)、《权力意志》(1885~1900)。
片段阅读:
查拉斯图拉之序篇
一
查拉斯图拉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故乡和故乡之湖,而去住在山上。他在那里保真养晦,毫不厌倦地过了十年。——可是,最后,他的内心到底有了转变。一天早晨,他黎明时起身,面坚着太阳说:
“咽,你,伟大的星球啊!假若你没有被你照耀的人们,你的幸福何在呢?
十年来,你每天向我的山洞走来:假若没有我,和我的鹰与蛇,你会厌倦于你自己的光明和这条旧路罢!
但是,每天早晨,我们等候着你,我们取得了你的多余的光明,因此我们祝福你。
看啊!我像积蜜太多的蜂儿一样,对于我的智慧已经厌倦;我需伸出来领受这智慧的手。
我愿意赠送与布散我的智慧,直到聪明的人们会再因为自己的疯狂而喜欢,穷困的人们会再因为自己的财富而欢喜。
因此,我应当降到最深处去:好像夜间你走到海后边,把光明送到下面的世界去一样。咽,恩惠无边的星球咧!
我要像你一样地‘下山’去,我将要去的人间是这样称呼这件事的。
祝福我罢,你这平静的眼睛能够不妒忌一个无量的幸福!
祝福这将溢的杯儿罢!使这水呈金色流泛出来,把你的祝福的回光送到任何地方去罢!这杯儿又会变成空的,查拉斯图拉又会再做人了。”——查拉斯图拉之下山如是开始。
二
查拉斯图拉独自从山上下来,任何人都不会遇见他,可是当他走进森林里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老者站在他的前面,这老者是离开了他的神圣的茅舍,来到森林里寻找树根的。他向查拉斯图拉说:
“这个旅行者,我与他有一面之缘:很多年以前,他曾经过这里,他的名字是查拉斯图拉;但是他现在改变了。
那时候你把你的灰搬到山上去;现在你要把你的火带到谷里去吗?你不怕挨‘放火犯’的惩罚吗? 不错,我认出这是查拉斯图拉。他的眼睛是纯洁的,他的双唇不显露什么厌恶。他不是正像一个跳舞者似地前进着吗?
查拉斯图拉是改变了:他变成了一个孩子;查拉斯图拉已是一个醒觉者了:你现在要到睡着的人群里去做什么呢?
价钱生活在孤独里时,像在海里一样,海载着你。唉,你现在竟想登陆了吗?唉,你又想拖着你的躯壳这重负吗?”
查拉斯图拉答道:“我爱人类。”
“我为什么,”这圣哲说,“逃跑到这森林里与孤独里来了呢?不正是因为我曾太爱人类吗?
现在我爱上帝,我不爱人类。我觉得人是一个太不完全的物件。人类之爱很可以毁灭了我。”
查拉斯图拉答道:“我曾谈到爱吗!我想贡献人类一件礼物。”
“什么也不要给他们罢!”这圣哲说。“你毋宁取去他们一点负担,而替他们掮着——只要你高兴这样,他们自然是欢喜不过了。
即令你想赠与,别给他们多于赏给乞丐的布施;并且让他们向你请求罢。”
“不,”查拉斯图拉答道,“我不布施什么,我并不穷得如此。”
这圣哲开始笑查拉斯图拉了,他说:“那么,你尝试使他们接受你的宝物罢!他们不信任孤独者,也不信任我们是来赠予的。
在他们耳里,我们的走在街上的足音,响得太孤独了。好像他们夜间躺在床上,听到一个人在日出以前走路一样,他们自问着:这窃贼往哪里去呢?
不要到人群里去,留在森林里罢!毋宁回到兽群里去罢!熊归熊群,鸟归鸟群,——你为什么不愿意和我一样呢?”
“在森林里,圣哲干什么事呢?”查拉斯图拉问。
这圣哲答道:“我制作颂诗而歌唱它们。当我制曲时,我笑、我哭、我低吟:我这样赞美上帝。
我用歌唱、哭、笑和低吟,赞美我的上帝。可是你带了什么礼物给我们呢?”
查拉斯图拉听完了这些话,他向这圣哲行礼道:“我能够给你们什么礼物呢?请让我快点走罢,那么,我就不会拿去你什么东西了!”于是他俩——这圣哲和这旅行者,互相告别,笑得和两个孩子一样。
查拉斯图拉独自走着,他向自己的心说:“这难道可能吗?这老圣哲在他的森林里,还不曾听说上帝已经死了!”
阅读指导:
查拉斯图拉既真实又勇敢,在他身上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他聪明睿智,有深刻的洞察力,是“善良人的心理学家”;第二,他真挚过人,不虚伪、不矫饰;第三,他勇敢过人,敢于面对最可怕、最可疑的事物。他是一个具有真实、完整人格的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栩栩如生的形象。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有三个基本论题;强力意志、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永远循环的学说。所谓“强力意志”,就是指生命追求强大力量的意志,进而强化自己的支配力、统治力和影响力。在这里,强力本身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动力,强力存在于强力的释放之中,而强力在释放中不断强化自己力量的过程就是强力意志实现的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力和强力意志本身是统一的。但当人试图用强力支配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时,他发现过去所有的价值根本不适用,甚至是违背生命意志,于是我们就必须按照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标准重新评估以往所有的价值。无论是强力还是新价值,都不希望实现自己的目的,因为一旦他用强力实现了目的,强力的存在就不再必要,同样,一旦新价值得以实现,它们的存在已没有必要了。看来并没有什么最终的目的,也没有什么最终的价值和意义,一切都在永远循环。永远循环的思想是尼采在1881年8月,在瑞士的西尔瓦波拉纳湖畔散步时突然悟出来的,当时他在一张纸上匆匆写到:“距人和时间的彼岸6000尺”,这是一个深刻的隐喻,表明“永远循环”的发现者尼采,是站在奥林匹斯山腰上俯瞰人类的。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就是对这三个基本论题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