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阶段的整理课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主为主、合作为辅的学习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梳理反思、对学习策略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培养自觉、自主、自立的学习者为目的的课程。它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中十分必要,且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整理课 自主反思 必要可行
一、整理课的内涵
高中阶段的整理课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主为主、合作为辅的学习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梳理反思、对学习策略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培养自觉、自主、自立的学习者为目的的课程。
“以自主为主、合作为辅”,即要求高中生在整理课上必须以独立思考为主,学会自主梳理反思、归纳总结。在发现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选择生生合作,或者向老师寻求帮助。“自觉、自主、自立”,是指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懂得学习决策,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学习活动中,只知学习具体知识而不知变通。在高中阶段,整理课应该和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作文讲评课等一样,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有时间、有计划、有目标。
二、高中语文为什么开设整理课
在高中阶段开设整理课,这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新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课程特点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可见,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以生为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有学习的自主性,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先决条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突出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此外,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上对语文学习的能力要求也一直是六个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语文是一门语言应用学科,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活动和自主实践,所学的知识就只能停留在识记理解等简单的能力层面上,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可见,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构建符合现实需要、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模式。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整理课,其本质就是反思性整理,它注重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归纳学习策略和方法,旨在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系统,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
二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需要。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课堂上“注入式”教学局面并未根本改观。而这样的教学并不一定带来高效。比如在高二教授《史记选读》中一篇较长的文言文《高祖本纪》,若逐字逐句地讲,一周都讲不完,而最终结果是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效果可想而知。表面上老师把知识点都讲到了,但是学生能会多少,不会的又有多少,谁都说不清。事实上,高二学生经过多年的文言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不必耗时低效、面面俱到地讲。而是老师有侧重点地选讲,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如文言实词推断法,然后在整理课上,让他们利用所学方法去猜读文章,自主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点。在学生独立思考却不能解决时,再给予帮助,或生生交流,或老师见机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高中语文课堂绝不能因怕冷场而追求热闹,用轰轰烈烈的讨论取代安安安静的思考。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的文学史专家、文学美学家H.R.姚斯和W.伊泽尔提出的接受美学,核心思想就是从受众出发,一部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作品;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学习同样如此,老师“注入式”教,学生“被动式”学,只会培养一批批不懂得把所教所学内化为自己所得,不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机器。知识的学习在我们通常理解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的中间环节——知识的个人内化,知识学习的过程应该从传授到内化,再到接受。而整理课就是体现知识的个人内化,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能满足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
三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十根手指尚有长短,更何况每个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各有差异的鲜活的学生。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性。整理课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型不同,它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学,这样就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弥补不足。课堂“吃撑了”的有时间慢慢咀嚼消化,课堂上“没吃饱”的可以自我加餐。总之,整理课就是把真正的学习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承担真正的学习责任,去除教师急功近利的焦躁,为学生的差异发展提供空间,学会“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
三、高中语文怎么样开设整理课
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增长,对自我分析要求提高,这样有利于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索,是青少年的天性。此外,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策略,所以,在高中阶段开设自主整理课是完全可行的。
第一,要明确高中语文整理课不是放羊式的自习课,也不是重复新课学习习题的练习课,更不是解决课堂尾巴的扫尾课。它必须有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引导,必须有详实的整理课的安排计划,必须有整理课之后的针对性的反馈练习,只有这样,整理课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要明确上好整理课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是循序渐进。我们首先要逐步教会学生整理的方法,明白该整理什么,怎么整理,消除“伪整理”的现象。比如必修一到必修五有不同的教学专题,每个专题有不同的板块,每个板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专题的人文内涵,同时还提出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所以在指导学生整理时,就必须设计不同的整理目标,梳理反思不同的方法策略。其次,对学生整理方法的指导要遵循从扶到放的过程。如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复习散文句段作用这一考点时,我先示范整理了做过的散文习题中不同内容的开头段,如开头进行自然环境描写,开头引用名言歌谣等等,梳理了题干中不同的提问要点,强化审题意识,并且归纳了开头句段常见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结合已做习题自主分类整理散文中间段、结尾段、引用或插入段的作用,最后全班交流展示,效果很好。
第三,语文整理课的时间安排,不拘一格。比如每节课不必讲满45分钟,可以在最后5分钟留给学生自主整理消化,让课堂“留白”;比如每天最后一节课留下15分钟时间对一天的知识进行梳理,“问今天”;还可以实行周整理,月整理。但是不管如何安排,我们必须把整理的意识时刻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古至今,反思一直是增进学业、修养的重要手段。而整理课的核心手段恰恰是反思。如果高中语文仍旧把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而不去反思我们的教学习惯,不去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反思、总结归纳的能力,那么,语文将失去其本色,教育将失去其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整理课 自主反思 必要可行
一、整理课的内涵
高中阶段的整理课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主为主、合作为辅的学习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梳理反思、对学习策略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培养自觉、自主、自立的学习者为目的的课程。
“以自主为主、合作为辅”,即要求高中生在整理课上必须以独立思考为主,学会自主梳理反思、归纳总结。在发现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选择生生合作,或者向老师寻求帮助。“自觉、自主、自立”,是指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懂得学习决策,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学习活动中,只知学习具体知识而不知变通。在高中阶段,整理课应该和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作文讲评课等一样,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有时间、有计划、有目标。
二、高中语文为什么开设整理课
在高中阶段开设整理课,这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新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课程特点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可见,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以生为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有学习的自主性,它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先决条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突出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此外,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上对语文学习的能力要求也一直是六个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语文是一门语言应用学科,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也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活动和自主实践,所学的知识就只能停留在识记理解等简单的能力层面上,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可见,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构建符合现实需要、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模式。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整理课,其本质就是反思性整理,它注重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归纳学习策略和方法,旨在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系统,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
二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需要。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课堂上“注入式”教学局面并未根本改观。而这样的教学并不一定带来高效。比如在高二教授《史记选读》中一篇较长的文言文《高祖本纪》,若逐字逐句地讲,一周都讲不完,而最终结果是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烦,效果可想而知。表面上老师把知识点都讲到了,但是学生能会多少,不会的又有多少,谁都说不清。事实上,高二学生经过多年的文言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不必耗时低效、面面俱到地讲。而是老师有侧重点地选讲,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如文言实词推断法,然后在整理课上,让他们利用所学方法去猜读文章,自主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点。在学生独立思考却不能解决时,再给予帮助,或生生交流,或老师见机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高中语文课堂绝不能因怕冷场而追求热闹,用轰轰烈烈的讨论取代安安安静的思考。只有这样,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的文学史专家、文学美学家H.R.姚斯和W.伊泽尔提出的接受美学,核心思想就是从受众出发,一部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作品;艺术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学习同样如此,老师“注入式”教,学生“被动式”学,只会培养一批批不懂得把所教所学内化为自己所得,不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机器。知识的学习在我们通常理解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的中间环节——知识的个人内化,知识学习的过程应该从传授到内化,再到接受。而整理课就是体现知识的个人内化,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能满足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
三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十根手指尚有长短,更何况每个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各有差异的鲜活的学生。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性。整理课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型不同,它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学,这样就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弥补不足。课堂“吃撑了”的有时间慢慢咀嚼消化,课堂上“没吃饱”的可以自我加餐。总之,整理课就是把真正的学习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承担真正的学习责任,去除教师急功近利的焦躁,为学生的差异发展提供空间,学会“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
三、高中语文怎么样开设整理课
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增长,对自我分析要求提高,这样有利于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索,是青少年的天性。此外,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策略,所以,在高中阶段开设自主整理课是完全可行的。
第一,要明确高中语文整理课不是放羊式的自习课,也不是重复新课学习习题的练习课,更不是解决课堂尾巴的扫尾课。它必须有教师的精心设计,组织引导,必须有详实的整理课的安排计划,必须有整理课之后的针对性的反馈练习,只有这样,整理课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要明确上好整理课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是循序渐进。我们首先要逐步教会学生整理的方法,明白该整理什么,怎么整理,消除“伪整理”的现象。比如必修一到必修五有不同的教学专题,每个专题有不同的板块,每个板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专题的人文内涵,同时还提出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所以在指导学生整理时,就必须设计不同的整理目标,梳理反思不同的方法策略。其次,对学生整理方法的指导要遵循从扶到放的过程。如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复习散文句段作用这一考点时,我先示范整理了做过的散文习题中不同内容的开头段,如开头进行自然环境描写,开头引用名言歌谣等等,梳理了题干中不同的提问要点,强化审题意识,并且归纳了开头句段常见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结合已做习题自主分类整理散文中间段、结尾段、引用或插入段的作用,最后全班交流展示,效果很好。
第三,语文整理课的时间安排,不拘一格。比如每节课不必讲满45分钟,可以在最后5分钟留给学生自主整理消化,让课堂“留白”;比如每天最后一节课留下15分钟时间对一天的知识进行梳理,“问今天”;还可以实行周整理,月整理。但是不管如何安排,我们必须把整理的意识时刻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古至今,反思一直是增进学业、修养的重要手段。而整理课的核心手段恰恰是反思。如果高中语文仍旧把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而不去反思我们的教学习惯,不去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反思、总结归纳的能力,那么,语文将失去其本色,教育将失去其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