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荣辱观,是指人们对于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荣辱观念,古已有之。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就有“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诗句,意思就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脸皮,做人岂能没有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仪,还不如去死掉?古人非常看重“礼仪廉耻”,所谓“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格言警句,说明了古代仁人志士已经把荣辱放到了与人格、生命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青少年学生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
  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育青少年学生要讲诚信、知荣辱,明辨是非。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知耻而后勇。”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家大耻。”可见,是否讲诚信、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学生个人的成长,关系到良好社会风气的建立,也关系到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青少年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可塑性极强,而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尚未形成,再加上自控能力差,因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很容易对他们产生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孩子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时,一方面要从小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社会、学校、家长要搞好配合,合理分工,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让学生们知荣明耻,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能够明辨是非,懂得感恩,懂得爱护大自然,懂得珍惜大人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要从“细节”抓起,透过一个细节说荣辱,围绕一句话语辨美丑,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爱护一草一木,保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创造良好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做到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才会让他们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作为青少年学生,要做到明辨是非知荣辱,就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要有集体意识,反对个人主义。对别人,对社会,要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在生活中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见荣而为、遇耻而拒的良好社会风尚,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对自己,要能说到做到,从我做起,让知和行实现统一。从我做起,一定要自觉,不仅是“要我做”,更是“我要做”,要严于律己,知道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哪些做到了,哪些还没做到;应该怎样去做,如何达到完善。那些只讲不做,或者只要求别人做而自己不去实行,或者被动应付的想法和做法,都与“八荣八耻”相违背的,是符合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期望的要求,而且对自己的成长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前嘱托儿子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至今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关系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青少年学生,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道德建设无小事。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取什么,舍什么,能否做到知荣耻,明是非,分美丑,辨善恶,可以反映在一些大事上,更多时候却是体现在细节问题上。见微知著,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也是常常从生活小事上看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能认为是小错而原谅和放纵,小错会酿成大害,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更不能因为好事太小而不愿做,小德可积累成大德。只要是涉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哪怕再小,也必须重视。该为则必为,不该为则切勿为之,要告别不良的行为习惯,把文明意识融入到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只要是涉及到个人品格修养问题,就绝对不会是小事,也不可能是小事。
  对于青少年学生的“荣辱观”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一时,也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做做表面文章,它应该是影响一个人一生一世的一个终身教育命题。学校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一个关键之处,也是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是否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形成长效机制。而能否对青少年学生的荣辱做到持之以恒,让它成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和指南,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荣辱观教育最终能不能够一直影响好几代的人,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要让荣辱观的教育要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生命本能,要让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让学生知道,作为学生要多是勤奋学习、热爱科学;要多是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要多是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要多是团结友爱、关心集体;要多就是遵守校纪、孝敬父母。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觉悟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的努力奋斗,我们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栋梁人才。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关于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期盼更多优秀的建设者;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离不开奋发有为的年轻一代。这就要求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深入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成为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推动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作为青年学生,应当肩负起历史的责任,通过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早日成为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杜桥中学)
其他文献
初中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当前各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篇目编排来看,文言文篇目(包括古诗词)所占比重普遍都在百分之四十以上。从中考题型设计来看,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文言文相关试题分值均在三十分以上,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对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初中文言教学的实效性。那么,该如何做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去尝试。  一、要注重文言基础知识学习的实效性  初中阶段,课程标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每一堂语文课,都是作文教学的好素材,都能及时引导学生丰富写作题材,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抓住契机,巧妙引导。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
“读写结合”是我国写作教学中的一条规律,长期以来,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家遵从的如何呢?目前的现状是,我们强调“读写结合”,其实,并未在强调两者的“结合”,而仅仅是强调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乃至于唯一意义,而且往往是不至前提地加以强调,也就是说,“读写结合”在很多情况下只停留于观念,而在写作过程的实际指导中,未真正地找准两者的结合点,结果导致读写分离。  我们通过梳理发现,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但一直以来,因为诗歌的艰深晦涩、枯燥无味,常常是学生的“心头大患”。而多数教师认为诗歌阅读的能力培养是项“长期工程”,往往忽略了教学过程中许多环节。因此,诗歌阅读教学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诗歌是一种精华的语言艺术。它以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和语言来传述自己的心灵语言。那沉浸在诗文中的古人情怀,和着已然支离的音韵,蹒跚着穿越时空的长桥,拨动着今人的心弦。诗歌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多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它是以教材文本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因为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经典之作。每一篇都饱含着作者炽烈的情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坚贞不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紧扣语文学科思想性、人文性、德育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文从“以语文课堂为‘主渠’,以课内各个教学环节为‘切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强化德育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老师都关注的热点。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用热情去挖掘,学生们总能热情洋溢,求知欲极强。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帮助学生突破困难,激发他们的潜力,真正做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呢?以下谈谈我自己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充分的课前备课  
成也数学,败也数学。数学确实是很多考生一大心病,如何搞好数学复习,提高数学成绩,变劣势为优势,成为2015年新高三考生关注的焦点。下面是笔者自己的一点感受,提出来和大家共勉。  一、研究《考试说明》,熟悉考试内容及形式  很多同学、家长认为《考试说明》是老师需要精心研究的,学生只要认真听课,把课上老师讲的内容掌握好就可以应对考试。这种思路有失偏颇,因为《考试说明》是解决考什么、怎么考、难度系数多大
【内容摘要】初中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人叙事的基础,初中阶段的任务是把这种基础打得更牢固,并且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生活,多方面地思考生活,比较完善地表现生活,为初中作文打下基础。本文以“系统性”及“实效性”作为切入口,关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弊端,把研究重点放在实效性的达成途径上,对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作文教学 现状 策略  一、编写作文教材,制定
【内容摘要】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其意义和价值日显突出。为了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听力理解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听力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策略,以提高其听力能力。  【关键词】听力理解 制约因素 教学策略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社会对外语人才(尤其是英语人才)的需要急剧上升。能听会说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