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以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有待改进。本文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在思想、竞争机制、考核工作、培训质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新时期事业单位应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领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人力资源是一种经济性资源,并且是个人、社会、单位共同投资形成的资源,除个人的努力外,社会给予的支持和培育、单位提供的培训和指导,都将从不同角度实现人力资源价值增值。对事业单位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涵盖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内涵。宏观层面是指国家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具体表现为相关制度、政策的制定,管理权限的设定等。微观层面是指事业单位自身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依法对本单位人员的招聘、录用、培训、考核等工作。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按照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事业单位应大力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也在通过规划和统筹安排,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从总体来看,事业单位正在积极从事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从原先单纯的人员管理转向人才开发为主,逐步建立起新的人才观,在人员聘用、薪酬制定、工作考评等方面尝试新的管理方法,旨在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激发员工积极性,实现员工与单位的协同发展。但同时应当看到,事业单位有其特殊性,加之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事业单位必须深入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加快对专业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注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不足
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明显不足。企业将人力资源价值开发作为资本增值的途径之一,人才资本是企业无形资本的组成部分,因而从新员工的招聘选拔,到员工入职后的培训、考核、晋升,都有相应的管理举措与之对应,以确保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有效开发。而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缺乏行业竞争带来的危机感,日常管理循规蹈矩,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所倡导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机制并未给予应有重视,其管理观念依然比较陈旧。不少事业单位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只是着重于员工薪酬分配、职位晋升、岗位培训等工作,对人力资源潜能开发、单位与员工的协同发展问题,都缺乏应有的认识。
2、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维持正常运转,因而员工普遍比较安逸,缺乏竞争意识。相比之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系统的考评指标,进而带动综合效益的上升。而事业单位在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对考评工作的认识还有待提升。不少事业单位的考评机制尚不健全,考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对员工的评分仅凭上级领导的印象,考评过程有应付的成分,考评的结果对薪酬福利、岗位晋升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其原因在于事业单位并没有深刻领会绩效考评的重要意义,日常工作中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业务层面,考评与奖惩之间没有充分结合起来。
3、培训工作落后
事业单位比较注重人才选拔和录用,但对于员工培训工作则重视有限。例如,新进入事业单位的员工主要是跟随部门其他员工进行业务实践,了解岗位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此后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方面更多依靠员工自身的学习,相应的培训较少。另外在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单位需要积极进行服务改进和管理创新,这些都离不开培训的配合与支持。但很多时候事业单位仅仅是把员工的培训当作应有的开支,并不是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视为经营手段,这就导致单位对人力资源的价值开发不足。
4、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落后
事业单位依照国家政策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还是原有的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色彩依然浓重。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学历背景,缺乏对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学习,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同时管理方式也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管理者虽然被赋予人力资源管理的头衔,但对员工选拔招聘、薪酬体系设计、绩效考评、培训管理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还未能有效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等开拓性工作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高、效益不强的重要原因。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人力资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关系着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事业单位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进程中,上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宣传教育,组织事业单位领导参加相应的培训,使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单位领导应在本单位开展全员教育,向各部门员工传达改革精神,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单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单位领导还应增加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投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营造出适宜单位员工成长的工作氛围,发展激励、保障、服务以及培训等具有引导和开发的管理功能。
2、加强绩效考评机制建设 健全的考评机制有助于实现对员工公正、客观的评价,进而为员工加薪、晋升、培训提供参考标准。所以绩效考评不仅可以挖掘员工的个人潜能,也能为事业单位带来增值。尽管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但同样可以应用绩效考评方法,对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员工进行考评,鼓励员工发挥个人潜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铺平道路。因此,事业单位应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将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结合起来,其目的是促进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量化指标考评服务于单位经济效益的创造,这既是稳定人才队伍的必要条件,也是单位正常运转的需求所在。而非量化指标考评将更多地体现为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价,如团队合作、社会服务质量、创新能力等考评,既是对员工的激励,也是事业单位创造社会效益的源泉。同时单位还要创新考评方式,将静态的工作职责与动态的工作目标相结合,将日常考核、跟踪督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灵活运用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360度考核、SWOT分析等工具进行绩效考评,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与薪酬福利、职位晋升、员工培训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3、健全培训制度
继续教育不仅是单位对员工价值提升的投资,也是单位人才资本积累的过程。所以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健全培训制度,设计专业培训内容,切实将培训与单位发展关联起来。新员工入职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安排专人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员工在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应继续接受岗位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积极进取的员工,单位应组织员工接受深造;另外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单位还应结合自身所处行业,开展有关政策、制度、行业动态变化及职业道德的培训,促进员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为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4、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最终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者实现,配备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才能加速改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针对当前管理者业务素质方面的问题,事业单位应积极吸纳具备专业学历背景、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到事业单位的改革中来。一方面,专业人才可以推动本单位员工招聘、薪酬设计、绩效考评、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的深入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专业人才的加入也有助于对原有管理者的培训与引导,使原有的管理者改善知识结构,学习专业的管理方法,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爱英.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田园.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人民论坛,2013(20).
[3]郭爱玲.非营利视角下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甘肃理论学刊,2014,(2).
[4]李瑞昌.事业单位改革新空间: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4(01).
[5]李柱福.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6]朱红利.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4(01).
作者简介:
郭燕娟(1975-),女,河南洛阳人,经济师。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新时期事业单位应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领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人力资源是一种经济性资源,并且是个人、社会、单位共同投资形成的资源,除个人的努力外,社会给予的支持和培育、单位提供的培训和指导,都将从不同角度实现人力资源价值增值。对事业单位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涵盖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内涵。宏观层面是指国家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具体表现为相关制度、政策的制定,管理权限的设定等。微观层面是指事业单位自身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依法对本单位人员的招聘、录用、培训、考核等工作。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按照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事业单位应大力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也在通过规划和统筹安排,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从总体来看,事业单位正在积极从事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从原先单纯的人员管理转向人才开发为主,逐步建立起新的人才观,在人员聘用、薪酬制定、工作考评等方面尝试新的管理方法,旨在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激发员工积极性,实现员工与单位的协同发展。但同时应当看到,事业单位有其特殊性,加之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事业单位必须深入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加快对专业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注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不足
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明显不足。企业将人力资源价值开发作为资本增值的途径之一,人才资本是企业无形资本的组成部分,因而从新员工的招聘选拔,到员工入职后的培训、考核、晋升,都有相应的管理举措与之对应,以确保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有效开发。而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缺乏行业竞争带来的危机感,日常管理循规蹈矩,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所倡导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机制并未给予应有重视,其管理观念依然比较陈旧。不少事业单位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只是着重于员工薪酬分配、职位晋升、岗位培训等工作,对人力资源潜能开发、单位与员工的协同发展问题,都缺乏应有的认识。
2、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资金维持正常运转,因而员工普遍比较安逸,缺乏竞争意识。相比之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系统的考评指标,进而带动综合效益的上升。而事业单位在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对考评工作的认识还有待提升。不少事业单位的考评机制尚不健全,考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对员工的评分仅凭上级领导的印象,考评过程有应付的成分,考评的结果对薪酬福利、岗位晋升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其原因在于事业单位并没有深刻领会绩效考评的重要意义,日常工作中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业务层面,考评与奖惩之间没有充分结合起来。
3、培训工作落后
事业单位比较注重人才选拔和录用,但对于员工培训工作则重视有限。例如,新进入事业单位的员工主要是跟随部门其他员工进行业务实践,了解岗位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此后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方面更多依靠员工自身的学习,相应的培训较少。另外在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单位需要积极进行服务改进和管理创新,这些都离不开培训的配合与支持。但很多时候事业单位仅仅是把员工的培训当作应有的开支,并不是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视为经营手段,这就导致单位对人力资源的价值开发不足。
4、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落后
事业单位依照国家政策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还是原有的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色彩依然浓重。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学历背景,缺乏对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学习,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同时管理方式也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管理者虽然被赋予人力资源管理的头衔,但对员工选拔招聘、薪酬体系设计、绩效考评、培训管理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还未能有效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等开拓性工作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高、效益不强的重要原因。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人力资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关系着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事业单位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进程中,上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宣传教育,组织事业单位领导参加相应的培训,使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单位领导应在本单位开展全员教育,向各部门员工传达改革精神,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单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单位领导还应增加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投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营造出适宜单位员工成长的工作氛围,发展激励、保障、服务以及培训等具有引导和开发的管理功能。
2、加强绩效考评机制建设 健全的考评机制有助于实现对员工公正、客观的评价,进而为员工加薪、晋升、培训提供参考标准。所以绩效考评不仅可以挖掘员工的个人潜能,也能为事业单位带来增值。尽管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但同样可以应用绩效考评方法,对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员工进行考评,鼓励员工发挥个人潜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铺平道路。因此,事业单位应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将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结合起来,其目的是促进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量化指标考评服务于单位经济效益的创造,这既是稳定人才队伍的必要条件,也是单位正常运转的需求所在。而非量化指标考评将更多地体现为社会效益方面的评价,如团队合作、社会服务质量、创新能力等考评,既是对员工的激励,也是事业单位创造社会效益的源泉。同时单位还要创新考评方式,将静态的工作职责与动态的工作目标相结合,将日常考核、跟踪督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灵活运用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360度考核、SWOT分析等工具进行绩效考评,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与薪酬福利、职位晋升、员工培训等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3、健全培训制度
继续教育不仅是单位对员工价值提升的投资,也是单位人才资本积累的过程。所以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健全培训制度,设计专业培训内容,切实将培训与单位发展关联起来。新员工入职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安排专人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员工在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应继续接受岗位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积极进取的员工,单位应组织员工接受深造;另外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单位还应结合自身所处行业,开展有关政策、制度、行业动态变化及职业道德的培训,促进员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为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4、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最终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者实现,配备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才能加速改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针对当前管理者业务素质方面的问题,事业单位应积极吸纳具备专业学历背景、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到事业单位的改革中来。一方面,专业人才可以推动本单位员工招聘、薪酬设计、绩效考评、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的深入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专业人才的加入也有助于对原有管理者的培训与引导,使原有的管理者改善知识结构,学习专业的管理方法,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爱英.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田园.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人民论坛,2013(20).
[3]郭爱玲.非营利视角下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甘肃理论学刊,2014,(2).
[4]李瑞昌.事业单位改革新空间: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4(01).
[5]李柱福.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6]朱红利.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时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4(01).
作者简介:
郭燕娟(1975-),女,河南洛阳人,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