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君马者道旁儿?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on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骑着一匹快马外出,路边的小朋友看到了,纷纷喝彩赞扬。此人欣欣然而不能自已,马快频加鞭,奋蹄不能息,马终于力竭而衰,一仆不起。这是东汉泰安太守应劭所著《风俗通义》中所讲的一个故事。故事或为虚构,但“杀君马者道旁儿”的感悟,却一定是古贤真实的内心感慨。
   说是道旁观望的孩子们杀死了这匹快马,其实是冤枉也哉。他们既没有杀马的动机,也没有加之于马的任何暴力行为。然而,实实在在的,如果没有他们的喝彩与叫好,这马,还真的不至于因劳累而暴死。儿童和马之间本来没有的逻辑联系,通过驭马者而建立起来。孩子们的赞扬,使如魔鬼一样附着在驭马者身上的虚荣心,如种子浸水,迅速膨胀,以至把自己的马,看成了神力无限的永动机,而他自己,则是那个能够驾驭永动机的全能之神。于是,快意驱驰,博得风光无限。但马毕竟只是血肉之躯,短暂风光之后,剧情由喜剧向悲剧逆转。杀马者,驭马者之虚荣心也。
   我想起了法国文学大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小说里那个倒霉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满足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借朋友一根项链参加一次上流社会的聚会。这华彩四溢的项链,配以从家庭日常开支里挤出钱添置的漂亮礼服,使玛蒂尔德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她亦有如驾着一匹快马,赢来一片喝彩。只是这喝彩者,不是路边的孩子,而是参加晚会的男士。他们“都望着她出神,打听她的姓名,想和她一起跳舞”,“连部长都注意于她”。珠光宝气舞姿美,快马蹄欢任疾驰。然而,一不小心,不幸的事儿发生:她于神魂颠倒、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之际,竟弄丢了友人的项链。对于家境寒酸的她,这绝对比死了一匹快马更让她痛苦不堪。她和先生搜刮家底,债台高筑,费尽了心机,总算买到了一条和原物大体相当的项链,还给了朋友。他们备历艰辛,历时十年,才还清了债务。在故事的结尾,莫泊桑让马蒂尔德从借给她项链的朋友那里,得知曾带给她无限风光的项链,竟然是一个赝品。天,原来满足内心虚妄的荣耀,并不需要真金白银。这精彩的一笔,把虚荣之虚,刻画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一场风光,十年炼狱。虚荣之痛,痛如何哉!
   摇篮里的孩子啼哭,摇篮轻摇,啼哭便得以停息。哭,是因为孩子期求关注。摇动摇篮,孩子的期求被满足,获得了一种被关注的愉悦,于是安静。稍有懂事,便喜欢被表扬。嫌孩子吃饭慢,越嫌越慢,表扬孩子吃得快,果然吃得快了。喜欢被关注、受赞扬,是人的天性之一,本无可非议。但随着年龄增长与阅历的加深,人应该确立起自己的价值认知与评判系统,“是非明知于己,毁誉听之于人”。不为外物所牵,方可不为外物所累、所伤。小孩子一被表扬就把饭吃完,是一种可爱,成年人一被表扬就忘乎所以,是一种悲哀。
   来自儿童的表扬,清纯而不染尘埃。在社交场上受人瞩目,瞩目者亦多无恶意。而我们见过的太多的表扬,其实只是一种礼节性的恭维,或是带有功利性的“贴福字”。尤其是因为“成就卓著”或地位显赫而得到的关注或赞美,常常带有“奉献”者自己的欲望和盘算,表里不一,言不由衷。如果一不小心,这关注和赞扬触动了受主内心的虚荣之魔,鲁迅先生所言“捧殺”之不幸,就会成为在现实中的第N次演绎。
其他文献
王七徒儿:   为师近日耳根甚为不净,似有热议之音。瞑目捻算,影浮脑海,原来是王七徒儿掀出一朵浪花。徒儿致柳泉居士的信,师父看过了。柳泉居士欲回书于你,并询为师说些什么好,师父建议,多放些“针芒刺一刺”。不知信收倒否?记住,倘若有誉美之辞,切勿飘飘然,那是居士客气。   师父位列仙班数百年来,谨遵祖师教旨,无为无妄,清心寡欲,不闻人间烟火气久矣,几乎淡忘了你这个顽徒。你大约只做了为师两三个月的徒
期刊
形式主义似乎是一个道行极深、阴魂不散、令人头痛的“千年不死的妖精”。这么多年来,形式主义为什么反不掉,打不死?一位基层干部一语中的:“形式主义久治不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搞形式主义得甜头,有利可图。如果搞形式主义尝的尽是苦头,搞的人自会少起来。”这位干部工作在最基层,是形式主义的终极受害者,他的感慨,我认为是点到了“穴位”。形式主义绝非人们想象的那般简单无聊,像充气广告一样高高耸立,空空如也,
期刊
举起高脚杯,青绿色、淡黄色、玫瑰色液体在杯中旋转荡漾,轻淡的香味长着翅膀飞舞;举起小酒盅,汤热了的老白干,把饮酒人的脸颊映得通红……   世界上的酒有很多种,喝酒用的酒杯更是有很多种。不同的杯有不同的用处,也展示出不同的文化与风格。有的精致,有的亮丽;有的豪华,有的实用。有的已经脱离了酒的圈子,成为一种工艺品。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刘伯温著有《郁离子》一书,其中就有一个关于酒杯的故事。说的是赵王得到
期刊
唐僧等人胜利到达目的地大雷音寺取得真经之后,大唐组织部门通过师徒四人的表现情况,论功行赏,量才使用。鉴于孙悟空一路打妖降魔,出力最多,功劳最大,遂破格提拔,到一重要部门担任要职。此部门常有妖精出没,腐败现象严重。组织部门任命孙悟空到此任职,自然是希望他发挥一技之长,尽快消除妖魔的影响,净化社会环境,使老百姓安居乐业。  悟空上任伊始,确实非常卖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反腐败,打妖精,一时风清气正,
期刊
我在县大院呆了多年,对一些小官的模仿秀至今仍有印象。   模仿秀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春节过后县里的第一个“重头戏”,就是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W局是一个小局,人员不足20人,很似戏词里唱的“拢共才有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这年我看到了该局下的1号文件:《XXX局长在全局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局长、股长、组长正好三级,若再加上组员,那就四级了,比县里还多一级。文件首页还赫然写着编者按:XXX
期刊
报刊的“稿约”大凡都有这样一句话:请勿一稿两投。其意很明白,一是告诫写稿人要自尊自重,二是宣示本报刊的严肃性。   一些寫稿者很不在意,经常看到同样一篇稿子在报刊上满天飞,有的甚至在三四家落户,本应一对一的情有独钟,却将自己闺女许了好几个婆家,“一稿多投”。多投可以赢得广泛的名,又可收取不菲的利。有的报刊接到举报,往往也听之任之,不了了之。其实,稿件首发便有了“著作权”意义,受法律保护。凡有一稿
期刊
公民的底线在哪里,写作的底线就在哪里;公民的边界在哪里,表达的边界就在哪里。遵守法律、恪守道德,尊重社会的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写作与表达的是非标准。公民的标准,比起“圣人”“接班人”之类的目标,要具体得多,要明晰得多,也可行得多。   自本世纪初实现由诗歌创作向杂文写作转型以来,我就痴迷上“公民写作”,且将之定位为从一而终的写作理念和价值追求。   我为什么痴迷“公民写作”?
期刊
如若要问世界上有什么主义最有生命力,我的答案是:形式主义。   几乎古往今来的任何统治者、古今中外的任何政党都反对形式主义,但形式主义仍然生生不息,其幽灵四处游荡,就如葳蕤于荒原的草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亦如蟑螂、老鼠和蚊蝇,愈为人类所厌恶,其繁殖力愈强。   形式主义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是因其演义性。演义本来是小说体裁之一。演义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
期刊
某雨神专司某地晴雨,虽是设定的职责,神颇认真履职。为确保水量充足,有备无患,雨神在天上建了一个水塘,以备时需。雨神的小庙所辖方圆百里之地,按常理,水应足够;奈何该雨神手下小鬼众多,且多不通人事,全凭喜好放水,常弄得旱涝颠倒,民怨沸腾。雨神竟然不知。   小庙乃村民筹资所建,逢元宵祈晴雨。元宵节至,村民依例来破庙祈神。外出经商的人祈晴,许诺奉一只猪头;耕作的人祈雨,许诺奉一只羊头。雨神照单全收而已
期刊
于写作而言,最崇拜小说家,手勤,洋洋洒洒几万言十几万言几十万言;最鄙视的是诗人,手懒,几个字几个字往外憋,舍不得多说一句,有的还不是人话。然而,最崇拜的又是诗人,他们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鄙视的是小说家,经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编一些着三不着两的滥故事。  实际上,以上只是玩笑话,自己既写不成小说也写不了诗,还敢嘲弄诗人和小说家,不是胆子大,而是无聊。手勤的事干不了,连手懒的事也干不成,无聊到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