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哲学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写作而言,最崇拜小说家,手勤,洋洋洒洒几万言十几万言几十万言;最鄙视的是诗人,手懒,几个字几个字往外憋,舍不得多说一句,有的还不是人话。然而,最崇拜的又是诗人,他们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鄙视的是小说家,经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编一些着三不着两的滥故事。
  实际上,以上只是玩笑话,自己既写不成小说也写不了诗,还敢嘲弄诗人和小说家,不是胆子大,而是无聊。手勤的事干不了,连手懒的事也干不成,无聊到只能出去遛弯儿,以至儿子说,以后如果家里养条狗,就叫弯儿,这样遛得名副其实。
  还好,就怕儿子让我自己叫弯儿。
  一遛弯儿,便容易遛出些哲学意味。
  曾经在河边连同室内室外自由走动三万多步,折合成公里數有二十六、七公里。刨去手机微信计算误差,二十公里肯定有,这是从家到单位1.5倍的距离。如果让我花上两个小时从家走到单位去,我百分之百是不走的,恐怕也走不动。这不是体力问题,而是心力问题,包含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是车辆太多,心累吗?是因为上班的征程并非愉悦的征程吗?大概双重因素都有,因为在河边遛弯儿不用多次穿越马路看车来车往,又没有去做什么的强烈目的性。如果减肥也算目的的话,只能说是自愿的一种附产品。
  而实之又实的是,所谓减肥,也只是流行当下的时髦词汇,是个人都说要减肥,胖人说的是实话,而瘦人多少显得有些矫情,有些人无非愿意让别人多说上一句,你这么瘦了还减什么呀,从而获得一丝小满足。嘴上还得说,哪里,哪里,哈哈哈哈……
  当然,行走绝对有助于保持身材,这也是无需饶舌却值得去矫情一下满足一下的,哈哈哈哈……
  如果有人把目的性很强,或者功利性很强的行走认为是快乐的,而我却恰恰相反———没有目的行走才是快乐的行走。就像只要一回老家,就愿意到村边的庄稼地里走走一样,没有目的,只是想看看而已———想看看是一种目的性吗?这个还真难回答。
  但行走,正在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尤其是周末,或者傍晚,公园成为行走人的地盘。而且成群结队,喊着口号,放着音乐的行走队伍越来越多,也许健身是一方面,身心的放松才是意义所在吧。
  但毕竟还是太闹、太吵了。我喜欢一个人的行走,喜欢在大自然中行走的那份感觉。所以,让我穿行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便会心生畏惧。
  我也会经常想到那些行脚到五台山,行脚到西藏的人,还有那些匍匐前行的朝拜者,其行走中,大概是心里一片真诚,无一毫杂念吧,这种行走,最不像有目的性。
  所谓的修行,大都向往深山古刹、清静幽远之所。当然,喧嚣闹市中并非没有庙宇高僧,但我的理解,山高水远往往才符合佛道的修行追求,大概他们也最怕尘世扰动和世俗勾引吧,毕竟在高科技的喧嚣下还能不能保持内心之清静,谁知道呢。所以,佛教的最高处,仍在穷乡僻壤,需行脚才可得。
  关于行走的哲言也不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百里者半九十;五十步笑百步;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等等。
  庄子曰:道,行之而后成;鲁迅先生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行脚僧,行吟诗人,路上的奔波和流离就是他们的生活———朝圣礼佛悟道,或者叩问苍天大地,我将无我,天人合一;也有家国情怀和秋士易感,思想由此而闪光,生命由此而有意义。
  法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克·格鲁(Frédéric Gros)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行走,一堂哲学课》。他说,行走不是体育。“行走最重要的因素永远只有一个:天空的广度和风景的亮度。”在书中,他提到了多位思想大师:尼采、兰波、卢梭、康德、梭罗,等等,他们不仅都是卓越的思想者,而且也是不懈的行走者。尼采不断行走,以对抗剧烈头痛,直到再也无法挪步;兰波靠行走释放年轻的激情与灵感;内瓦尔则是为了抹去他的忧伤;卢梭只有在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梭罗喜欢走进大自然中去冥想……这些伟人因为行走变得更加伟大!
  无论悠闲漫步,还是沿计划好的道路健行,行走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困惑的灵魂获得平静———这是许多人从这本书中以及行走实践中所获得的启发和善果。
  怎么样?走不走?
其他文献
蒲松龄先生尊鉴:   我是王生(小名王七),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我。我就是您在《聊斋志异》里嘲讽的那个崂山道士。给您写信有两个目的:一是告诉您我改邪归正了;二是知道您正在为新书《僚斋志异》收集故事,特把我下山的几件趣事告诉您,为您提供一些素材。   在崂山上学会穿墙术之后,师父告诫了一句“归宜洁持,否则不验”,就把我打发下山了。下山路上,我屁颠屁颠、喜不自禁:“邻居大财主挥金如土、为富不仁,若能穿墙而
期刊
王七徒儿:   为师近日耳根甚为不净,似有热议之音。瞑目捻算,影浮脑海,原来是王七徒儿掀出一朵浪花。徒儿致柳泉居士的信,师父看过了。柳泉居士欲回书于你,并询为师说些什么好,师父建议,多放些“针芒刺一刺”。不知信收倒否?记住,倘若有誉美之辞,切勿飘飘然,那是居士客气。   师父位列仙班数百年来,谨遵祖师教旨,无为无妄,清心寡欲,不闻人间烟火气久矣,几乎淡忘了你这个顽徒。你大约只做了为师两三个月的徒
期刊
形式主义似乎是一个道行极深、阴魂不散、令人头痛的“千年不死的妖精”。这么多年来,形式主义为什么反不掉,打不死?一位基层干部一语中的:“形式主义久治不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搞形式主义得甜头,有利可图。如果搞形式主义尝的尽是苦头,搞的人自会少起来。”这位干部工作在最基层,是形式主义的终极受害者,他的感慨,我认为是点到了“穴位”。形式主义绝非人们想象的那般简单无聊,像充气广告一样高高耸立,空空如也,
期刊
举起高脚杯,青绿色、淡黄色、玫瑰色液体在杯中旋转荡漾,轻淡的香味长着翅膀飞舞;举起小酒盅,汤热了的老白干,把饮酒人的脸颊映得通红……   世界上的酒有很多种,喝酒用的酒杯更是有很多种。不同的杯有不同的用处,也展示出不同的文化与风格。有的精致,有的亮丽;有的豪华,有的实用。有的已经脱离了酒的圈子,成为一种工艺品。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刘伯温著有《郁离子》一书,其中就有一个关于酒杯的故事。说的是赵王得到
期刊
唐僧等人胜利到达目的地大雷音寺取得真经之后,大唐组织部门通过师徒四人的表现情况,论功行赏,量才使用。鉴于孙悟空一路打妖降魔,出力最多,功劳最大,遂破格提拔,到一重要部门担任要职。此部门常有妖精出没,腐败现象严重。组织部门任命孙悟空到此任职,自然是希望他发挥一技之长,尽快消除妖魔的影响,净化社会环境,使老百姓安居乐业。  悟空上任伊始,确实非常卖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反腐败,打妖精,一时风清气正,
期刊
我在县大院呆了多年,对一些小官的模仿秀至今仍有印象。   模仿秀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春节过后县里的第一个“重头戏”,就是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W局是一个小局,人员不足20人,很似戏词里唱的“拢共才有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这年我看到了该局下的1号文件:《XXX局长在全局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局长、股长、组长正好三级,若再加上组员,那就四级了,比县里还多一级。文件首页还赫然写着编者按:XXX
期刊
报刊的“稿约”大凡都有这样一句话:请勿一稿两投。其意很明白,一是告诫写稿人要自尊自重,二是宣示本报刊的严肃性。   一些寫稿者很不在意,经常看到同样一篇稿子在报刊上满天飞,有的甚至在三四家落户,本应一对一的情有独钟,却将自己闺女许了好几个婆家,“一稿多投”。多投可以赢得广泛的名,又可收取不菲的利。有的报刊接到举报,往往也听之任之,不了了之。其实,稿件首发便有了“著作权”意义,受法律保护。凡有一稿
期刊
公民的底线在哪里,写作的底线就在哪里;公民的边界在哪里,表达的边界就在哪里。遵守法律、恪守道德,尊重社会的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写作与表达的是非标准。公民的标准,比起“圣人”“接班人”之类的目标,要具体得多,要明晰得多,也可行得多。   自本世纪初实现由诗歌创作向杂文写作转型以来,我就痴迷上“公民写作”,且将之定位为从一而终的写作理念和价值追求。   我为什么痴迷“公民写作”?
期刊
如若要问世界上有什么主义最有生命力,我的答案是:形式主义。   几乎古往今来的任何统治者、古今中外的任何政党都反对形式主义,但形式主义仍然生生不息,其幽灵四处游荡,就如葳蕤于荒原的草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亦如蟑螂、老鼠和蚊蝇,愈为人类所厌恶,其繁殖力愈强。   形式主义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是因其演义性。演义本来是小说体裁之一。演义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
期刊
某雨神专司某地晴雨,虽是设定的职责,神颇认真履职。为确保水量充足,有备无患,雨神在天上建了一个水塘,以备时需。雨神的小庙所辖方圆百里之地,按常理,水应足够;奈何该雨神手下小鬼众多,且多不通人事,全凭喜好放水,常弄得旱涝颠倒,民怨沸腾。雨神竟然不知。   小庙乃村民筹资所建,逢元宵祈晴雨。元宵节至,村民依例来破庙祈神。外出经商的人祈晴,许诺奉一只猪头;耕作的人祈雨,许诺奉一只羊头。雨神照单全收而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