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历史教学中的“活动课”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chou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我国历史教育教学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否定了学生为主体活动给予素质教育发展的真正价值。课堂气氛沉闷,知识学习乏味枯燥,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而历史活动课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活动课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实践,引导学生在历史情景活动中去体验、去发展。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摸索、大胆尝试、课堂实践,在历史教学中活动课的灵活运用,它确实体现到了行之有效的课堂高效果。
  一、活动课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采用的是教师的讲授书本知识,而没有去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动。否认了学生的自主发现、探索、认知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必然使学生消极、课堂被动,最终本应有趣味的历史课陷入了枯燥、无聊的局面。而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以课堂为活动阵地,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进行创设和指导。在每一节课上,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提供相对自主的探究活动空间。如讲《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让学生们利用丰富的想象,展开联想的翅膀,想象原始人的生活,让学生们动手设计春秋战国时的一些画面。收集有关那一时期的图片、资料等,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果。又如讲《南京大屠杀》时,我让学生采集有关的图片、资料、视频、影片等;然后播放其片段,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讨论。这样迅速激起学生们对当时日本侵略者的愤慨;同时也体验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认识到了国耻难忘。通过学生自身的自主的参与历史课堂活动,可以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这样历史教学真正地体现出了其教育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活动课教学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体。
  活动课,教育教学专家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地逼近客体本身的反映过程。”实践对于人类的认识发展来说,是具有基础性的动力因素。只有经历必要的感性阶段,积累相应的直接经验,才能促成学生相应有效的思考,使知识的掌握富于意义,最终上升为学习的理性认识,促进知识的有效构建和思维的发展。历史课活动形式多样:具有趣味性、主体性、实践性等特点。采取让学生搜集、阅读、调查、动手等生活化、社会化的活动。可以为学生创设动脑、口、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综合性实践能力,这样历史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化。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首先我让同学们搜集帝国主义抢劫、火烧圆明园的一些图片、资料、视频等。然后展示“圆明园遗址”挂图,接着展示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的一些资料和图片,最后播放一段视频:当年被英、法等国掠夺的圆明园十二生肖文物中的“虎首”、“牛首”已被中国通过竟拍的方式收回国内。这样,古今相连、图文并茂,增强了真实感和现实感,使学生们对当时的历史了解,再现了真实的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理性认识的学习,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活动课是历史课堂内外结合的纽带。
  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过去,历史课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辛苦、疲惫、劳累,到最后考试还是模棱两可,效果很差。而活动课充分利用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它如同一座桥梁、一条纽带把课堂内外的知识进行转换,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授课形式,把单一沉闷的课堂模式变成让学生自主参加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师生在一片活跃的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检测、相互提高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历史课堂效果,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四、活动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保持独特持续的探究兴趣是一个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的重要前提。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电子是怎样传入中国的?(2)如果停电一个月或者没有电,试想我们的生活将如何?”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如讲《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通过引导设问(1)当时西方的冒险家为什么要进行远洋航行?(2)提出:他们为什么能够完成冒险之旅?(3)当时具备了哪些远航条件?同学们积极探讨、踊跃发言、大胆质疑,然后通过师生的共同设问—思考—分析—探究—结论。这样本课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标新立异,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活动课在一定程度上创设历史情境,再现历史。
  学生不喜欢历史的重要原因是:历史课所讲事情与他们相距太远,他们无法感受到当时的情境。因此,教师要通过历史活动课堂创设恰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们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讲《抗日战争》时通过创设:(1)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在冰天雪地的东北抗日将领杨靖宇在寒冷、缺粮、缺衣、缺弹药的情境下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伟大历史壮举。(2)配上一些悲壮凄美的音乐,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去聆听、去用心感受当时杨靖宇将军的伟大,同时激励和鼓舞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愤然抗战的爱国之心。
  总之,历史活动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新鲜有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实现自我领悟和自我教育。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把被动的课堂教学转变成了主动的课堂学习。在这个历史活动课过程中,通过学生们的大力参与、积极探究,师生之间的知识、情感和体验得到了交流,最终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养殖专业课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上好专业课。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兴趣:综合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动手操作培养兴趣、师生鉴赏增强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兴趣、创造实践机会发展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开阔知识视野,掌握技能,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支柱。  关键词:专业课 养殖 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
期刊
《四世同堂》是老舍后期创作的一个代表作品,是老舍小说艺术成熟的又一个中转站。《四世同堂》的创作倾注了老舍大量的精力,是他在抗日战争中谱写出的一曲歌颂中华民族以及中国人民坚韧性情的赞歌。《四世同堂》包含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对民族性问题的一些思考,在艺术特色方面也显出了一定的纯熟。  一、“京味儿”、幽默以及讽刺性的继续与深化  (一)、“京味儿”气息的继续升华  “京味儿”是老舍小说的一大特色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职校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采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老师培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和联系、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多种对策,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教师的
期刊
摘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关键词:历史 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是人的本质的特征,而创新的基础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创造性思维常常表现为思维的流畅性、奇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体现在思维活跃,点子多,观念新,扬弃旧的习惯性思维方法,
期刊
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结合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通过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充满好奇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我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中生烟”等奇景,激发
期刊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主持人汪涵,素有“策神”封号,至今在湖南台中“一哥”地位无人能撼。他主持的节目诙谐幽默、亲切自然、积极向上,深受全国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纵观汪涵的主持特点和过程,与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授课有诸多相似之处,我们不妨学学他的主持艺术,借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教出语文的个性。  一、紧扣主题,个性导入  在多数的时候,都是汪涵带出主持的话题,每期节目主题不同,其开场白也各
期刊
有时候,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对于一个学生,更是如此。星期五上午,我有一节品德课。按照平时的习惯,我想上语文,这样既可以复习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又可以为期中考试做准备。走进教室,我发现学生在座位上东倒西歪,没有一点儿生机。忽然,我听到一个学生小声说:“品德课又不上了,哎……”,听到这句话,心想:“学生有这么爱上品德课吗?”我顺水推舟,顺便也想做个尝试。当我宣布要上品
期刊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师应着眼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层次教育意义,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一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激发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的方法、
期刊
新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的一系列精辟的论述,昭示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然而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
期刊
摘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应是地理课堂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关键词:地理 教师 角色转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