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关键词:历史 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是人的本质的特征,而创新的基础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创造性思维常常表现为思维的流畅性、奇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体现在思维活跃,点子多,观念新,扬弃旧的习惯性思维方法,使思维过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和思考问题。中学历史课教学就是要通过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的悲壮事迹和成功的历史经验来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充分认识历史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的重要作用
中学历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传承祖国几千年的优秀历史和灿烂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学历史课教学就是通过借古比今、以史为鉴的精神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着中华之振兴而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提出的观点或问题,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一)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观点。
(三)不讽刺嘲笑,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积极质疑,勇于创新,才会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
(二)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行创新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在挖掘教材设置新情境、拓宽新思路、引导学生求异等方面下功夫,使其智力活动丰富化多样化。
(三)突破课本束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考强调不拘泥于课本表述,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课本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材,把教材中重点知识讲清楚,又不能拘泥于课本的表述,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形成历史知识网络并总结概括出历史阶段特征,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四)突破课堂限制,关注现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课,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在的考试灵活性极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拓宽思维空间,运用知识构建良好的思维风格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通过布置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课后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考虑到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练习题应少而精,要以开放性试题为主,给学生留有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这既点燃了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又切实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诱导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历史学科能力包括知识观点、智能、方法、技能和技巧,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需有一系列的方法。探求和总结符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并有实效的方法,就是一种自我创新,就在走向成功了。
五、突破学科的封闭性,加强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加强政史地教师的合作。文科综合试题强调学科间渗透、交叉与综合。学科教师要相互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的体系、重点、难点和基本内容,把握其他学科知识在近年高考中命题特点、难点及发展趋势,还可以深入课堂听其他学科的课,参与其教研活动。
(二)加强政史地学科间的理论渗透教学。要树立“大学科”观念,学科间渗透、交叉与综合的教学,可揭示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
(三)加强综合题的研究和综合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或练习中引导学生运用政史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形成多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立体化,养成运用多学科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严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坚持创新、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它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顽强的毅力和能够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不拔的顽强性。历史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模式,积极推行教学,还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除此以外,让学生阅读历史小说、看课外读物、参观革命遗址和爱国主义基地,听专家的学术讲座,看图书馆藏资料、图片等通过参观学习,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需要教师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中来,只有学生真正热爱历史学科,让中学历史课教学的气氛活跃,学生人人勤于钻研,善于探究,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达到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目的。
关键词:历史 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是人的本质的特征,而创新的基础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创造性思维常常表现为思维的流畅性、奇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体现在思维活跃,点子多,观念新,扬弃旧的习惯性思维方法,使思维过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和思考问题。中学历史课教学就是要通过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的悲壮事迹和成功的历史经验来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充分认识历史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的重要作用
中学历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传承祖国几千年的优秀历史和灿烂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学历史课教学就是通过借古比今、以史为鉴的精神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着中华之振兴而刻苦学习、努力奋斗。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质疑、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同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提出的观点或问题,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一)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观点。
(三)不讽刺嘲笑,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积极质疑,勇于创新,才会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
(二)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行创新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在挖掘教材设置新情境、拓宽新思路、引导学生求异等方面下功夫,使其智力活动丰富化多样化。
(三)突破课本束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考强调不拘泥于课本表述,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课本教学中既要重视教材,把教材中重点知识讲清楚,又不能拘泥于课本的表述,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形成历史知识网络并总结概括出历史阶段特征,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四)突破课堂限制,关注现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课,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在的考试灵活性极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拓宽思维空间,运用知识构建良好的思维风格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通过布置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课后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考虑到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练习题应少而精,要以开放性试题为主,给学生留有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这既点燃了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又切实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诱导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历史学科能力包括知识观点、智能、方法、技能和技巧,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需有一系列的方法。探求和总结符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并有实效的方法,就是一种自我创新,就在走向成功了。
五、突破学科的封闭性,加强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加强政史地教师的合作。文科综合试题强调学科间渗透、交叉与综合。学科教师要相互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的体系、重点、难点和基本内容,把握其他学科知识在近年高考中命题特点、难点及发展趋势,还可以深入课堂听其他学科的课,参与其教研活动。
(二)加强政史地学科间的理论渗透教学。要树立“大学科”观念,学科间渗透、交叉与综合的教学,可揭示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较强的学科综合能力。
(三)加强综合题的研究和综合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或练习中引导学生运用政史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形成多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立体化,养成运用多学科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严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坚持创新、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它主要包括:创新责任感、使命感,顽强的毅力和能够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不拔的顽强性。历史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模式,积极推行教学,还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除此以外,让学生阅读历史小说、看课外读物、参观革命遗址和爱国主义基地,听专家的学术讲座,看图书馆藏资料、图片等通过参观学习,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需要教师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中来,只有学生真正热爱历史学科,让中学历史课教学的气氛活跃,学生人人勤于钻研,善于探究,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达到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