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使学生能够自主、主动地学习,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回味的余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太细、太死,如果你设计的问题富有启发性,给学生思考探索留下一个空问,学生就会自觉地学,主动地学,请教着学,合作着学。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兴趣;经验
[中图分类号]V448.13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8-0037-02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窒息人的思维和能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使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直接经验。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放松地学习、实践,自然地合作交流,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就会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这样就会有利于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讲得神采飞扬,而学生只能是正襟危坐,俯首贴耳,好像鸭子听雷。课堂俨然成为教师施展自己良好口才的“话剧舞台”。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滂《师授以方法,学生机械训练。单调、枯燥、乏味、缺乏灵性,令人窒息,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感兴趣,一个不感兴趣的事又如何能积极主动地去做呢?
教师应从主角的位置上退下来,让学生唱课堂的主角,自己甘当配角,做学生主动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激励者、合作者,做人才资源的识别者、开发者,充分拓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身价值的空间,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唤醒学生乐于求知、主动发展的潜在意识。让学生这个有感情的生命体在课堂上鲜活起来,灵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渲泄情感,放飞心情的乐土。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活动。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崇高的教师人格对于推动学生的心灵来说是无价的,乌申斯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中国有句俗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教师知识渊博,道德高尚,气质高雅,情感丰富,体魄健康,意志坚强,能力出众,就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崇拜感,它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就会从“亲其师”到“信其道”,就会下决心也做一个象老师那样的人,从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易中天、于丹教授,他们的学识可谓广矣,他们的言谈可谓雅矣,他们的智慧,可谓丰富矣,如此鸿儒,悄然惊现,天下人焉能不心生向往!所以教师要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坚定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索质,进而提升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在教育事业中永葆青春,给学生榜样的力量。
融洽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必要保证。愉悦、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发言踊跃,互相补充,教师时而点头微笑,时而伸出大拇指,时而用语言鼓励、表扬。这时学生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是快乐的,因而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胆子大起来。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才能得以实现。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一个可爱可信的人。
强调学生主动学,只有在课堂上体现“四性”。一是学生有读书、思考的积极性,二是学生提出问题训练语言文字的主动性,三是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错误的独立性;四是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以不同角度探究新途径的创造性。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读”的指导,教给学生用不同形式去朗读。(1)分角色读,(2)直接对话读,(3)表演读。“自己读课文”实际上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行为,这个环节做好了,养成了习惯,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语文的理解。
合作学习应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落实到课堂上。但不能简单化、机械化,不能一提合作学习就完全放弃接受式学习,而是说对学生的活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力求做到该让学生想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想,该让学生说得不能替学生说t该让学生做得不能替学生做。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教师要给予讲解。如在教学。简便计算”一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复习旧知识后,教师可以这样说:“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四人一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能做几题就做几题,能用简便算法的就用简便算法。”学生尝试解决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解法。此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将解决问题放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别人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动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疑学习,求异学习。因为有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而求异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如《西沙渔人》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西沙那一带,只有单独去捕杀过鲨鱼,才能称得上是勇敢的渔人。”一个同学这样问:“老师这句话不对,鲨鱼是国家的保护动物,怎能随意捕杀呢?”这个问题是带有批判性的,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书上某些内容的否定,又是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开始。实践证明,学生不是不会主动思考,主动求异,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启发引导,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有疑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要使学生能够自主,主动地学习,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回味的余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太细、太死,如果你设计的问题富有启发性,给学生思考探索留下一个空间,学生就会自觉地学,主动地学,请教着学,合作着学。可以这样设计“读课文你都学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谁学的好。这些要求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做什么,可是每个学生看了都觉得有好多事情来说,而且一定要做好。因为教师给他们留下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自由地飞翔,真正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艰辛,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进行这一环节时,切忌“四个不要”:不要经常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要重复学生的话;不要讽刺、挖苦说错话的同学;不要总是提问某几个同学。
教师要根据任务多少,学习强弱,给足时间。比如:学生独立学习时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相互间是否进行了补充、纠正、完善,是否形成了共识等。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兴趣;经验
[中图分类号]V448.13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8-0037-02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窒息人的思维和能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使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直接经验。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放松地学习、实践,自然地合作交流,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就会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这样就会有利于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讲得神采飞扬,而学生只能是正襟危坐,俯首贴耳,好像鸭子听雷。课堂俨然成为教师施展自己良好口才的“话剧舞台”。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滂《师授以方法,学生机械训练。单调、枯燥、乏味、缺乏灵性,令人窒息,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感兴趣,一个不感兴趣的事又如何能积极主动地去做呢?
教师应从主角的位置上退下来,让学生唱课堂的主角,自己甘当配角,做学生主动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激励者、合作者,做人才资源的识别者、开发者,充分拓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身价值的空间,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唤醒学生乐于求知、主动发展的潜在意识。让学生这个有感情的生命体在课堂上鲜活起来,灵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渲泄情感,放飞心情的乐土。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活动。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崇高的教师人格对于推动学生的心灵来说是无价的,乌申斯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中国有句俗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教师知识渊博,道德高尚,气质高雅,情感丰富,体魄健康,意志坚强,能力出众,就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崇拜感,它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就会从“亲其师”到“信其道”,就会下决心也做一个象老师那样的人,从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易中天、于丹教授,他们的学识可谓广矣,他们的言谈可谓雅矣,他们的智慧,可谓丰富矣,如此鸿儒,悄然惊现,天下人焉能不心生向往!所以教师要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坚定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索质,进而提升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在教育事业中永葆青春,给学生榜样的力量。
融洽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必要保证。愉悦、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发言踊跃,互相补充,教师时而点头微笑,时而伸出大拇指,时而用语言鼓励、表扬。这时学生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是快乐的,因而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胆子大起来。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才能得以实现。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一个可爱可信的人。
强调学生主动学,只有在课堂上体现“四性”。一是学生有读书、思考的积极性,二是学生提出问题训练语言文字的主动性,三是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错误的独立性;四是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以不同角度探究新途径的创造性。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读”的指导,教给学生用不同形式去朗读。(1)分角色读,(2)直接对话读,(3)表演读。“自己读课文”实际上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行为,这个环节做好了,养成了习惯,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语文的理解。
合作学习应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落实到课堂上。但不能简单化、机械化,不能一提合作学习就完全放弃接受式学习,而是说对学生的活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力求做到该让学生想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想,该让学生说得不能替学生说t该让学生做得不能替学生做。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教师要给予讲解。如在教学。简便计算”一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复习旧知识后,教师可以这样说:“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四人一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能做几题就做几题,能用简便算法的就用简便算法。”学生尝试解决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解法。此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将解决问题放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别人意见,从而培养其互动合作交流的意识。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疑学习,求异学习。因为有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而求异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如《西沙渔人》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西沙那一带,只有单独去捕杀过鲨鱼,才能称得上是勇敢的渔人。”一个同学这样问:“老师这句话不对,鲨鱼是国家的保护动物,怎能随意捕杀呢?”这个问题是带有批判性的,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书上某些内容的否定,又是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开始。实践证明,学生不是不会主动思考,主动求异,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启发引导,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有疑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要使学生能够自主,主动地学习,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回味的余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太细、太死,如果你设计的问题富有启发性,给学生思考探索留下一个空间,学生就会自觉地学,主动地学,请教着学,合作着学。可以这样设计“读课文你都学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谁学的好。这些要求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做什么,可是每个学生看了都觉得有好多事情来说,而且一定要做好。因为教师给他们留下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自由地飞翔,真正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艰辛,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进行这一环节时,切忌“四个不要”:不要经常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要重复学生的话;不要讽刺、挖苦说错话的同学;不要总是提问某几个同学。
教师要根据任务多少,学习强弱,给足时间。比如:学生独立学习时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相互间是否进行了补充、纠正、完善,是否形成了共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