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出发,对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重视字词的理解,忽视文章的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由于跟生活的距离较大,学生往往感到格外生疏,特别是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常会出现问题。因此,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把大把的时间放在字、词、句的解释上,而忽略了学生课文朗诵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受到直接的影响,注重字词的死记硬背,忽略了课文的朗诵。
2.重视课文的分析,忽视情感的领悟。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按照原有的方法,先对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分析,然后按照课文的段落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对字词进行详细分析,但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被拆解得零零散散,文章整体体现的人文因素也就不复存在,学生根本无法走进文章,也无法从中学习到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更无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重视老师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自学。
长期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以老师课堂灌输为主,而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抵触文言文的情绪。本来初中生就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畏难心理,如果老师不能够采取必要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简单地按照灌输的思维进行教学,只能使得学生变得越来越被动,长此以往,就会远离文言文教学的最初目的。
4.重视课内的知识,忽视课外的积累。
一些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对课本中的文章相当重视,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这些文章的讲解上,各种练习也具有针对性,想要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但是,仅仅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是根本无法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当遇到一篇新的文章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平时文言文的课外积累不够,无法做到灵活应用知识。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1.“会鉴赏”。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对于相关的字词意思的准确把握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和重点,因此,字词的理解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仅仅注重这一点就大错特错了。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具备一定的文学性的文章,比如《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散文;《曹刿论战》、《出师表》等文章虽然源自史书,但其文学性较强,教材也是因其文学性而选取这些文章的;《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更是被后世广为传诵的文学作品,其他的一些诗词就更不必多说。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就不能简单地从字、词、句的层面进行讲解,将整体优美的文章分解成各种文言文知识点的集合。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对文言文进行赏析和评价,从而体会文章的整体美感,体会作者的情感、文章中的优美景致,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让学生通过对作者人生态度、价值观及审美观等的赏析、评价,从中学习其整体的文学艺术,从而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及文化修养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2.“授逸”。
文言文和现代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生可以利用已学知识快速地理解现代文的主题,但是文言文,如果不了解相应的文言文句法和词法,根本无法对文章作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理解作者的深刻思想,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相关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一,教学内容不能一味求多,而是要将重点放在一些常见词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特定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的教学上。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分类学习,积累常见字词,掌握常用文言文词法、句法的相关规律,最后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文章的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该有所侧重,从而做到因文施教。
第二,讲究必要的方式方法,做到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比如说在进行词类活用,判断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常见句式的教学时,可以采取差异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各种句式的不同特点、语法差异、词义差异等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不同句式的特点;还可以采用归纳整理的办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各种文言文知识的整理和分类归纳,进而使得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和方式掌握相关知识,并根据整理的知识做必要的联想学习,不断提升自学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经常进行文言文优秀词句、段落的摘录学习,“不动笔墨不看书”就是这个原理。摘录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言文知识,如常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进行分类总结摘录,对一些常见的成语、警句、名段名句等,在基本了解大意的前提下,经常进行诵读,不断加深印象,不仅能丰富基本文言文知识,还能从侧面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
3.“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诵读诗文。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确大有裨益。诵读应该以了解内容为前提,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思路背诵。背诵的方法很多。记叙性文字可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抓住时间词语来背诵;说明性文字可按内外远近上下左右由主(次)到次(主)等说明层次记忆;议论性文字可按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分承句来记忆,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指导学生理清“文脉”(《桃花源记》),抓警句(《岳阳楼记》),抓关键词语来背诵。为增加学生的积淀,我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具体要求如下:(1)学期之初。先向学生提供50篇古诗文的推荐篇目,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自己去悟,除点拨关键字词外,绝不用字词句语法去破坏其整体的和谐性。(2)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只规定下限——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20篇,多多益善。(3)学期结束前进行班级之间的诵读大赛。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热情空前高涨,随时随地可看到有学生在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一学期下来,80%以上的学生超额完成了任务。
总之,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方法到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只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就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由“怕学”变得“乐学”。
参考文献:
[1]马坤景.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魅力中国,2011,(9).
[2]刘燕鹏.转变观念,焕发生机——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文教资料,2009,(15).
[3]吴连芝.文言课堂也精彩——例谈初中文言文教学.考试周刊,2011,(73).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重视字词的理解,忽视文章的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由于跟生活的距离较大,学生往往感到格外生疏,特别是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常会出现问题。因此,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把大把的时间放在字、词、句的解释上,而忽略了学生课文朗诵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受到直接的影响,注重字词的死记硬背,忽略了课文的朗诵。
2.重视课文的分析,忽视情感的领悟。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按照原有的方法,先对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分析,然后按照课文的段落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对字词进行详细分析,但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被拆解得零零散散,文章整体体现的人文因素也就不复存在,学生根本无法走进文章,也无法从中学习到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更无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重视老师的灌输,忽视学生的自学。
长期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以老师课堂灌输为主,而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抵触文言文的情绪。本来初中生就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畏难心理,如果老师不能够采取必要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简单地按照灌输的思维进行教学,只能使得学生变得越来越被动,长此以往,就会远离文言文教学的最初目的。
4.重视课内的知识,忽视课外的积累。
一些老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对课本中的文章相当重视,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这些文章的讲解上,各种练习也具有针对性,想要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但是,仅仅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是根本无法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的,当遇到一篇新的文章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平时文言文的课外积累不够,无法做到灵活应用知识。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1.“会鉴赏”。
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对于相关的字词意思的准确把握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和重点,因此,字词的理解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仅仅注重这一点就大错特错了。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具备一定的文学性的文章,比如《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散文;《曹刿论战》、《出师表》等文章虽然源自史书,但其文学性较强,教材也是因其文学性而选取这些文章的;《愚公移山》、《陋室铭》、《爱莲说》更是被后世广为传诵的文学作品,其他的一些诗词就更不必多说。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就不能简单地从字、词、句的层面进行讲解,将整体优美的文章分解成各种文言文知识点的集合。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对文言文进行赏析和评价,从而体会文章的整体美感,体会作者的情感、文章中的优美景致,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让学生通过对作者人生态度、价值观及审美观等的赏析、评价,从中学习其整体的文学艺术,从而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及文化修养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2.“授逸”。
文言文和现代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生可以利用已学知识快速地理解现代文的主题,但是文言文,如果不了解相应的文言文句法和词法,根本无法对文章作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理解作者的深刻思想,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相关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一,教学内容不能一味求多,而是要将重点放在一些常见词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特定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的教学上。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分类学习,积累常见字词,掌握常用文言文词法、句法的相关规律,最后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文章的教学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该有所侧重,从而做到因文施教。
第二,讲究必要的方式方法,做到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比如说在进行词类活用,判断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常见句式的教学时,可以采取差异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各种句式的不同特点、语法差异、词义差异等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不同句式的特点;还可以采用归纳整理的办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各种文言文知识的整理和分类归纳,进而使得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和方式掌握相关知识,并根据整理的知识做必要的联想学习,不断提升自学能力。
第三,鼓励学生经常进行文言文优秀词句、段落的摘录学习,“不动笔墨不看书”就是这个原理。摘录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文言文知识,如常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进行分类总结摘录,对一些常见的成语、警句、名段名句等,在基本了解大意的前提下,经常进行诵读,不断加深印象,不仅能丰富基本文言文知识,还能从侧面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
3.“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诵读诗文。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确大有裨益。诵读应该以了解内容为前提,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思路背诵。背诵的方法很多。记叙性文字可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抓住时间词语来背诵;说明性文字可按内外远近上下左右由主(次)到次(主)等说明层次记忆;议论性文字可按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分承句来记忆,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指导学生理清“文脉”(《桃花源记》),抓警句(《岳阳楼记》),抓关键词语来背诵。为增加学生的积淀,我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具体要求如下:(1)学期之初。先向学生提供50篇古诗文的推荐篇目,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自己去悟,除点拨关键字词外,绝不用字词句语法去破坏其整体的和谐性。(2)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只规定下限——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20篇,多多益善。(3)学期结束前进行班级之间的诵读大赛。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热情空前高涨,随时随地可看到有学生在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一学期下来,80%以上的学生超额完成了任务。
总之,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方法到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只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就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由“怕学”变得“乐学”。
参考文献:
[1]马坤景.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魅力中国,2011,(9).
[2]刘燕鹏.转变观念,焕发生机——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文教资料,2009,(15).
[3]吴连芝.文言课堂也精彩——例谈初中文言文教学.考试周刊,2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