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的姿态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锡人为自己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设计了三条基本道路:
  之一:走科学发展之路。无锡人的设计理由是: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在上个世纪推进学校、乡镇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启动的。与学校、乡镇教育现代化相比,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涉及的面更广范围更大,面临的情况也更为复杂。为此,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
  之二:走内涵发展之路。无锡人的设计理由是:上个世纪的学校和乡镇教育现代化建设,更多的是量的扩张。为了不断开拓其深度,当前,应该全面实现从主要抓外延扩张向主要抓内涵建设的转变,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数量、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之三:走科研强教之路。无锡人的设计理由是:从上个世纪以来,苏南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基本上还属于传统型、经验型。在当前形势下,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应该努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以不断优化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品质,提高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高度。
  条条大道通罗马。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无锡人并没有囿于上述三条基本道路,而是根据不同县(市、区)域、不同工作内容灵活选取科学的推进道路。他们一切从有利、有效出发,走出了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具有各县(市、区)特色的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之路。
  (原文作者:张俊平)
  
  [策划人语]
  1989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江苏经济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科技兴省”战略;1992年9月,在《关于加快教育发展和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科技兴省,教育为本”的方针;1994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宣布将“科技兴省”充实为“科教兴省”战略,从而进一步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观念和教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的观念,真正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提出和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后,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优先发展和超前发展有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江苏省也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初步实施。
  20世纪90年代初,苏南地区部分县(市)已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的呼声很高。在“普九”以后,江苏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如何确定?用什么来统率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93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省教委发出了《关于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此后,根据省委和省政府要求,省教委把“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和教育促小康工程”作为“九五”期间江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主题。教育现代化的提出,是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面对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必然选择。
  1995年,江苏省制定了乡镇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标准及其评估办法,1996-1998年,全省评出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141个。2005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2006年11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到2010年全省全面实现小康的时候,教育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教育成为全省各行各业中唯一要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领域。2007年5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教育厅制定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正式启动县(市、区)教育现代化评估。无锡、苏州两个大市所辖所有县区及常州、南通的部分县(市、区)参加了2007年10月份江苏省评估院组织的首批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
  推进教育现代化,江苏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展开工作。一是教育思想现代化,二是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三是教学体系现代化,四是办学条件现代化,五是师资队伍建设现代化,六是教育管理现代化。
其他文献
历经了15年的“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突出的成果之一是对“课型”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课型”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许多同仁早以各自的方式思考这个已渐成热点的问题。本文试图基于“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对相关研究与实践的成果略作梳理和思考。期冀对课型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动和发展有所助益。    一、“课型”的内涵及其构件    对“课型”概念的界定,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或学术问题,而是实践问题。我
溧阳市后六中学十分注重学校管理,胡建军校长把管理的要诀概括为:“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这是后六中学的经验,平实、质朴、好学、易行,看似简单,却是学校管理的秘诀,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密码。后六中学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宣告了一个素朴的哲理:创造性地实施常规管理可以成就一所学校。  的确,后六中学对常规管理有一种坚守。不过,他们又不是以往常规管理的简单重复,可贵之处在于:坚守中的深入与发展。一
摘要: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愿景,折射的是经济社会对学校办学的需求。“让每位学生成功、让每住家长满意、让每位教师发展”这一办学理念使教育实现了在三维向度上的发展,这也是确立学校办学理念的终极价值定位和追求。  关键词:办学理念 终极价值 定位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愿景,折射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办学的需求。对一所学校而言,办学理念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近年来,我们东台市
读罢案例,很为文中的李欣同学而欢欣鼓舞.因为有了这次的“意外失火”,让他展示出了自己的过人之处,也让他获得了久违的老师、同学的关注与赏识。然而同时,我更为生活中许许多多像李欣一样的“脏、乱、差”,并仍然“让老师头疼得无计可施的学生”而深深地担忧,他们没有李欣那样的幸运,毕竟“失火”这样的意外可遇而不可求。为此,他们不得不还像以前的李欣一样苦苦地“寻找”、甚至“自我创造”让自己脱颖而出、引人注目的机
在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是主要的教学手段。但是仅有示范是木够的,它必须经过相关的演示来引导,帮助学生去理解技术的内涵,让他们对技术动作的理解达到更深层次。所谓演示就是把教师、学生和相关媒介等资源進行整合,来解决技术难点和要点所做的相关展示活动。它的目标是把简单的模仿练习向内化思维驱动练习转变,让学生不仅学会技术动作,还能对技术动作有一个全面而又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技术动作的教学不再单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本调查报告针对小学高年级、初中年龄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试图通过对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初探,让我们更多地接近孩子、了解孩子,从而正确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从学生自身发展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生活范围开始由家庭向学校、社会过渡。中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对学校
学校的教育哲学是设置校本课程方案的首要基础。明晰教育哲学的过程,是学校不断明晰自己要培养的是什么类型的人的过程,也是不断用它来指导校本课程的目标和框架的构建的过程。在上世纪90年代“做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教育哲学基础上,锡山高中进一步吸纳时代精神,反复推敲,最大限度谋求校内、校外不同群体的共识,最终确定了当下学校的教育哲学:谦恭厚重,大气恢宏。在它的指导下,新一轮的校本课程建设,在锡山高中扬帆起航
学科和世界一样。理应是一体的。从来就没有一种属于纯学科的事物存在,更别说有一个纯学科的世界了。学科的割裂只是人类的发明而已,或者说是为了教学的方便。随着人类经验的剧烈扩张,学科课程面临着两个严峻挑战。一是现代科技文化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学科交叉的产物,传统学科课程的学科边界正在走向崩溃和重组。二是由于人类经验以“摩尔定律”所描述的更新周期迅猛膨胀,传统学科课程的分科制度,加上课
语文是富含灵气的学科,老师要带着学生一起去充分领略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所承载的丰富和厚重,更要善于经营生机勃勃的课堂,以自己的聪颖伴着学生徜徉在语文的海洋中,汲取语文之灵气,自由翱翔灵动的思维。通州实验小学王笑梅老师以自己独特的语文素养和机智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气。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出版后记,这篇后记以纯真朴实的笔调、如诗如梦的语言,把人们带进了美妙的童年世界。
走过百年风雨,创立于1904年的百年老校——木渎实小,正以新的雄姿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而学校的德育工作正是这百年基业的奠基石。近几年来,学校除了注意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之外,更在德育创新上做起了文章。  ——创新构建德育网络。  学校组建了德育领导小组,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成立了由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  ——创新德育考评制度。  学校先后出台了《月岗位工作考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