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何待“意外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罢案例,很为文中的李欣同学而欢欣鼓舞.因为有了这次的“意外失火”,让他展示出了自己的过人之处,也让他获得了久违的老师、同学的关注与赏识。然而同时,我更为生活中许许多多像李欣一样的“脏、乱、差”,并仍然“让老师头疼得无计可施的学生”而深深地担忧,他们没有李欣那样的幸运,毕竟“失火”这样的意外可遇而不可求。为此,他们不得不还像以前的李欣一样苦苦地“寻找”、甚至“自我创造”让自己脱颖而出、引人注目的机会——“打架、骂人、撒谎、逃学……”。我们如何创设一个个合适的舞台让他们都能真正的一显身手呢?难道我们的赏识非得待到“意外”的时候吗?
  
  一、把学期活动计划发给学生
  
  校园本该是学生们的乐园,然而学校过于追求考试分数的单一评价标准,使得许许多多的同学像文中的李欣一样消极度日,同学的鄙视、老师的批评使校园成了让他们厌恶、恐惧的地方。能不能让这些同学对校园充满向往呢?
  在我校,我们提出的目标是,让所有的同学“每周有盼头,每月有快乐,每学期有收获”。“每周有盼头”.即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督查老师严格执行课表,让学生上得到自己喜爱的课;“每月有快乐”,即每月开展一项学生喜爱的文体活动;“每学期有收获”,即每学期为每一位同学至少创设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每学期都会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期的学生活动计划。我们的活动计划不是放在领导、老师那儿备查,而是在开学之初就发到每一位学生的手中,既便于学生了解学校的学期活动安排,也充分发挥每项活动的过程作用,更让李欣一样的“差生”能够充分准备,为自己赢得被别人赏识的机会。
  去年,我校计划在“六一儿童节”组织学生开展“多人绑足行走比赛”,学生们看到学期之初的计划后,三月份就行动起来,我班的几位“差生”更是成了这项活动积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他们不打架了,合不得耽误训练的时间去逃学了。比赛那天,他们战胜了一个个对手,闯进了决赛。跨过终点的那一刻,每位选手都掉下了眼泪,他们获得了亚军。泪水中他们更懂得了热爱集体、珍惜荣誉。也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让众多像李欣一样的“差生”对校园、对老师、对同学充满爱心,对成功充满渴望。
  
  二、为学生创设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李欣这样的同学成为“差生”,是因为一直没有给他们展示长处的机会,是因为我们一直在用唯一的考试分数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要不是意外失火,李欣还是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转化学生还得先从转化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开始。
  在学生的评优上,以前一学期才评选一两次优秀,现在我们根据学生自控力差,自制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半个月就评比一次,大大缩短了表彰、激励学生的周期。在评价标准上,我校开展了“学习之星、守纪之星、勤劳之星、进步之星……”等多项“星级学生”的评定,不同特长的学生可获得不同的星,特长越强星级越高。这样的评比,让“我能获得成功”的积极心理暗示引导、激励着学生不断改正不足,争取更大、更多的成功。
  
  三、为特别的学生设置特别的奖项
  
  学校管理中,倡导“因人设岗”,即根据教师的个人特长而专门设置一些岗位,那么,在教育学生中,我们是否也可以为少部分学生专门设置一些机会,让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获得赏识呢?
  两年前,我校开始实施“星级学生”的评定,操作一学期后,我们发现尽管学校设置的奖项已经很多了,但总有一部分学生的特长、优点不能获得相应的奖项。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能不能变“引导、发现和选拔适应奖项的学生”为“创设奖项顺应、促进每一个学生”呢?于是我们开始实施学校设奖与学生设奖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即学校公布的评比项目中没有的奖项,学生可以在开学之初向评审小组申报,由学生自己设置奖项并确定评审时间。上学期,我们正是在学生自己申报的基础上评定出了三个“养花之星”和五个“烹饪之星”。尽管开展这样的评定很费时、费力.甚至常常是评委比参评的学生还多,但看见学生们被评为“星级学生”时的自豪与满足,我们就觉得这样的付出很值。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中不妨预设更多的契机,使我们对学生的赏识由“偶然”变“必然”,由“部分”到“全体”,由“意料之外”变为“意料之中”。
  
  (淮安市新区实验学校小学部 高云刚)
其他文献
复习铺垫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运用已有经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为此。老师们致力于精心设计各种“复习铺垫”,以便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同化新知识,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    一、巧用“头脑风暴”式铺垫。造就知识生长点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创办于1902年的一所百年名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学校均被公认为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校风严谨笃实、学生全面发展、科研成果显著的学校。学校先后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学制改革试点学校、首批省级重点小学、首批省级实验小学,是全国百所名牌小学之一、全国文教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又获得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和南京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群体
从某种程度上理解,教育是中年人的事业。这么说,是因为我发现当前有些年轻教师对教育的最核心的或者说最基本的理解还有所欠缺,比如说今天说到的这个备课的案例。案例中的老师其实是对自己的职业本分缺少一种应有的认识。对教师备课的很多要求,应该说已经构成了一个教育的常规,这样一个常规实质上又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对于这样一个组成部分。你可以把它看成教师的本分。  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可回避的现
在我们的意识里,一所三百余名教职工、四千余名学生的学校,它的校长应该是刚柔并济、富有魄力的吧。王笑梅似乎不是这样的,她始终微笑着,柔婉温润,“谦谦君子”,从她的身上,很难感受一点刚性的气息,很难看到一点诸如当机立断、一锤定音的“魄力”。她的个性偏于文弱,凭着这样的个性,她却领导着学校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成就了学校发展的一番“大气象”。这犹如一个谜!  说是“谜”,其实并不“神秘”。作为一个管
之三:如何提高校本培训效率    校本培训常见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学校管理者在台前认真地读一份精选的培训材料,作为受训者的教师,有的在认真听,有的在批改作业,有的在看报纸……  镜头二:学校请专家、研究人员给教师进行培训,教师的表现并不主动。培训过程中,常常只听到培训者一个人的声音,受训者只是被动地听,缺少应有的“回应”,缺少“平等的对话”。  镜头三:问起受训教师对“培训”的看法,教师大都
1988年3月13日(俄历3月1日),马卡连柯出生在沙皇统治下乌克兰别洛波里城的一个工人家庭。1900年,他12岁时,全家随父亲所在的工厂迁到克列勉秋格城。在那里,马卡连柯进了一所四年制学校学习。凭借着聪慧与勤奋,马卡连柯以各门功课满分的优异成绩毕业。接着,他进入该校附设的一年制师资训练班。  人们常说才华需要机遇的结合。让我们设想一下:当时这所学校没有这样一个师资训练班,那么马卡连柯毕业了,也许
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厌写作文,也不会写作文。有人说学生书读得太少,也有人说教师辅导的不够。笔者认为,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习作困难不是源头没水,而是“水质”不优。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净化源头活水。让生活和习作之水不断优化。    一、让学生带着“怎么做”生活    虽然人们说,作文即生活,但是如果学生每天都是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没有遇到什么“新鲜”的事情,写起作文怎么能有话可说?作文需要的生活应
历经了15年的“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突出的成果之一是对“课型”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课型”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许多同仁早以各自的方式思考这个已渐成热点的问题。本文试图基于“新基础教育”的理念,对相关研究与实践的成果略作梳理和思考。期冀对课型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推动和发展有所助益。    一、“课型”的内涵及其构件    对“课型”概念的界定,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或学术问题,而是实践问题。我
溧阳市后六中学十分注重学校管理,胡建军校长把管理的要诀概括为:“把常规做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这是后六中学的经验,平实、质朴、好学、易行,看似简单,却是学校管理的秘诀,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密码。后六中学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宣告了一个素朴的哲理:创造性地实施常规管理可以成就一所学校。  的确,后六中学对常规管理有一种坚守。不过,他们又不是以往常规管理的简单重复,可贵之处在于:坚守中的深入与发展。一
摘要: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愿景,折射的是经济社会对学校办学的需求。“让每位学生成功、让每住家长满意、让每位教师发展”这一办学理念使教育实现了在三维向度上的发展,这也是确立学校办学理念的终极价值定位和追求。  关键词:办学理念 终极价值 定位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愿景,折射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办学的需求。对一所学校而言,办学理念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近年来,我们东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