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哲学家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吸引力、在学习上产生兴趣,形成寻找问题答案的动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浅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催化剂”──用实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完成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实验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直观性和客观性。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处于变化的时期,形象思维在他们的认知心理中占有主要地位。创设实验情景,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用实验的方法创设问题的情境能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发地对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情境。
例如:《热是怎样传播》一课,课的伊始教师就说:“你们见过烧不死的金鱼吗?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看看。”然后,老师把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金鱼放入一个大试管中,把试管斜夹在铁架上,用酒精灯对着试管的上部烧,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而金鱼仍然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教师说:“看来这条金鱼果然是烧不死,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同学们看后都惊叹不已,对这个现象感到惊奇,纷纷提出了想探索的问题。如:为什么金鱼烧不死?用酒精灯在试管底部烧,金鱼也烧不死吗?等等。探求愿望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学生真想马上就得到问题的答案,从上课的开始就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逼真、生动、形象、有趣,学生会再去种生疑,疑中求知,在愉快的情趣中主动进入思维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鲜活”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催化剂”。
二、设置故事情境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科学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身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教《电流》时,结合课文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教《水的压力和浮力》时,讲阿基米德从浴桶水溢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的沉浮规律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
三、活跃气氛,引导探究──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游戏是儿童的天堂。
例如,在教授《水的压力》一课时,我是这样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的: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吹泡泡”的游戏,过去我们用嘴吃泡泡,今天看谁能用手“吹泡泡”。(学生很感兴趣,做起游戏)
师:下面我们再换一种吹泡泡的方法,不用嘴,也不用手吹,用水来吹泡泡,怎么吹呢?(师动作提示,学生实验)
师:为什么用水也能吹出泡泡?
生: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力。
生:因为水有压力,所以吹出泡泡来。
生:当橡皮膜放入水里的时候,水就对橡皮膜有压力。泡泡就吹出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水的压力的一些问题。(板书课题:《水的压力》)
再如,在教学《声音》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游戏的:
师:大家听好游戏规则,我请他们每个同学说:“我猜我是谁?”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游戏)
师:大家猜对了。奇怪!这几位同学躲在讲台后,你们看不见,凭什么才出了他们?
生:因为我们听见他们说话的声音了。
生:因为我们总在一起,知道他们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因为我们平常总听他们说话,所以能听得出是谁的声音。
生: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声音,每个人的声音都不同,我们听习惯了他们的声音,所以我们知道是谁的声音。
这样的游戏设计,不仅挖掘游戏本身的内在潜能,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然现象,学习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四、猜谜语、唱儿歌创设情境
猜谜语、唱儿歌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使学生百上不厌。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编成谜语或儿歌让学生学习,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空气》一课时,教师课前编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无颜色无味道,动植物一刻离不了。例如《蚂蚁》一课时,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看谁猜得准、快?大家踊跃竞赛猜谜语,好胜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而创设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途径很多,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设置各种教学情境,造成问题悬念,展现矛盾冲突,让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使学生获得学习科学的持久内在动力,激活和拓展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學质量的目的。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吸引力、在学习上产生兴趣,形成寻找问题答案的动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浅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催化剂”──用实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完成探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实验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直观性和客观性。小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处于变化的时期,形象思维在他们的认知心理中占有主要地位。创设实验情景,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用实验的方法创设问题的情境能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发地对科学现象的浓厚兴趣,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情境。
例如:《热是怎样传播》一课,课的伊始教师就说:“你们见过烧不死的金鱼吗?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看看。”然后,老师把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金鱼放入一个大试管中,把试管斜夹在铁架上,用酒精灯对着试管的上部烧,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而金鱼仍然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教师说:“看来这条金鱼果然是烧不死,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同学们看后都惊叹不已,对这个现象感到惊奇,纷纷提出了想探索的问题。如:为什么金鱼烧不死?用酒精灯在试管底部烧,金鱼也烧不死吗?等等。探求愿望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学生真想马上就得到问题的答案,从上课的开始就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逼真、生动、形象、有趣,学生会再去种生疑,疑中求知,在愉快的情趣中主动进入思维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鲜活”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催化剂”。
二、设置故事情境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科学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身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教《电流》时,结合课文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教《水的压力和浮力》时,讲阿基米德从浴桶水溢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的沉浮规律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
三、活跃气氛,引导探究──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游戏是儿童的天堂。
例如,在教授《水的压力》一课时,我是这样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的: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吹泡泡”的游戏,过去我们用嘴吃泡泡,今天看谁能用手“吹泡泡”。(学生很感兴趣,做起游戏)
师:下面我们再换一种吹泡泡的方法,不用嘴,也不用手吹,用水来吹泡泡,怎么吹呢?(师动作提示,学生实验)
师:为什么用水也能吹出泡泡?
生: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力。
生:因为水有压力,所以吹出泡泡来。
生:当橡皮膜放入水里的时候,水就对橡皮膜有压力。泡泡就吹出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水的压力的一些问题。(板书课题:《水的压力》)
再如,在教学《声音》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游戏的:
师:大家听好游戏规则,我请他们每个同学说:“我猜我是谁?”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游戏)
师:大家猜对了。奇怪!这几位同学躲在讲台后,你们看不见,凭什么才出了他们?
生:因为我们听见他们说话的声音了。
生:因为我们总在一起,知道他们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因为我们平常总听他们说话,所以能听得出是谁的声音。
生: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声音,每个人的声音都不同,我们听习惯了他们的声音,所以我们知道是谁的声音。
这样的游戏设计,不仅挖掘游戏本身的内在潜能,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然现象,学习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四、猜谜语、唱儿歌创设情境
猜谜语、唱儿歌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使学生百上不厌。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编成谜语或儿歌让学生学习,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空气》一课时,教师课前编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无颜色无味道,动植物一刻离不了。例如《蚂蚁》一课时,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看谁猜得准、快?大家踊跃竞赛猜谜语,好胜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而创设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途径很多,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设置各种教学情境,造成问题悬念,展现矛盾冲突,让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使学生获得学习科学的持久内在动力,激活和拓展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學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