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情感因素作用的激发,且使情感的认知双因素和谐共生、共进,使学生身心组织获得整体和协调发展,以内在的情感力量作为智力发展的背景、源泉和动力来增进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健康快速发展。
一、情感和谐的课堂气氛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于个体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生发生了认知性和情感性的交往,也就是学生既进行着运动技能的学习,也进行着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过程。”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实质就是认知信息加工过程,其中包含着大量的认知因素,如思维、记忆、观察、问题解决等因素。我们可以把运动技能学习称为“正式课程”,它是一个显性过程,而情感学习则为隐性过程,它是一个情感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而得以实现的。因此体育教育不仅仅要重视学生“三基”的掌握,还应该重视学生心灵的感受,情感的体验。
情感对认知行为具有调节性作用,它不仅表现在对认知行为的增力和减力上,还表现在改变行为的趋向上。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表情,一个会意的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尝到体育教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促进学生职业性情感、社会性情感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教育事业、对社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可通过“迁移性”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关心学生,这是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体育教育成功的奥秘。一切最好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艺术,都产生于对学生无比热爱的心灵之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应该冷漠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是要用满腔热情来教学,用自己对体育事业的热情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情感,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情感与其他教学因素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作为教学中的客体因素,把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因素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教学双边交往的中间环节,于是教学活动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而蕴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子,便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联系的精神纽带。教学中的情感与反馈,无疑是围绕着教学内容在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中的情感资源对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刺激作用。
人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前设计上教师注意学生认识发展特点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接受水平,这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关键,也就是说课程的设计应反映学生的情感需要,而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又能加深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体育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变化丰富而又强烈,尽管教师在课前进行了情感设计,但在实践中情感发展往往会出现偏差,对于这些偏差能在苗头出现前或刚一开始时即予以调控,往往事半功倍。如果一种倾向形成为一种气候后再想去改变,不仅难度较大,而且造成的损失也难以弥补。
随着教学手段趋于现代化和技术化,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也愈加明显,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体进入课堂,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官上的刺激,同样教学环境的美化,如场地的布置、器材的多样,也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愉悦,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指向学习内容,学习效率更能够得到提高。同时教学环境的美化也能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三、情感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构成一个复杂的体育教学情感网络。如何合理利用它,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认为,依据情感教学的特点,教师上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要把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情感和良好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石。
(2)教师要充满爱心,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理解和关心,善于凭借自己的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运用热情洋溢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兴奋情绪和生气勃勃的精神,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3)体育教师课堂上要热情饱满,精神振作,不能没精打采、态度漠然,不能把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来,而应该用积极、健康的情绪感染学生。
(4)要发挥教学民主,不断改善课堂人际关系,认真采取措施,营造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
(5)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创立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气氛,课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提出质疑,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
(6)要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练习的兴趣。
(7)教师要经常利用表情和优美的示范动作以情传意,鼓舞学生的情绪,树立其信心。教师亲切的神情、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富有情感的完美示范,一经变为学生相应的动力,学生就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8)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善于从学生的眼神、姿态、动作和表情等细微变化中推测其内部心态,以此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参考文献:
[1]李娅琴.体育习惯的形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2]祝六平.浅谈高校体育中教师指导方式的选择[J].教育探索,2008(2).
[3]戴福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3(9).
[4]王广明.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4).
(乐清市虹桥镇一小)
一、情感和谐的课堂气氛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于个体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生发生了认知性和情感性的交往,也就是学生既进行着运动技能的学习,也进行着情感性的学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过程。”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实质就是认知信息加工过程,其中包含着大量的认知因素,如思维、记忆、观察、问题解决等因素。我们可以把运动技能学习称为“正式课程”,它是一个显性过程,而情感学习则为隐性过程,它是一个情感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而得以实现的。因此体育教育不仅仅要重视学生“三基”的掌握,还应该重视学生心灵的感受,情感的体验。
情感对认知行为具有调节性作用,它不仅表现在对认知行为的增力和减力上,还表现在改变行为的趋向上。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表情,一个会意的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尝到体育教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后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促进学生职业性情感、社会性情感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教育事业、对社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可通过“迁移性”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关心学生,这是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体育教育成功的奥秘。一切最好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艺术,都产生于对学生无比热爱的心灵之中。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应该冷漠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是要用满腔热情来教学,用自己对体育事业的热情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情感,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情感与其他教学因素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作为教学中的客体因素,把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因素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教学双边交往的中间环节,于是教学活动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而蕴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子,便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联系的精神纽带。教学中的情感与反馈,无疑是围绕着教学内容在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中的情感资源对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刺激作用。
人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前设计上教师注意学生认识发展特点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接受水平,这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关键,也就是说课程的设计应反映学生的情感需要,而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又能加深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体育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变化丰富而又强烈,尽管教师在课前进行了情感设计,但在实践中情感发展往往会出现偏差,对于这些偏差能在苗头出现前或刚一开始时即予以调控,往往事半功倍。如果一种倾向形成为一种气候后再想去改变,不仅难度较大,而且造成的损失也难以弥补。
随着教学手段趋于现代化和技术化,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也愈加明显,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体进入课堂,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官上的刺激,同样教学环境的美化,如场地的布置、器材的多样,也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愉悦,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指向学习内容,学习效率更能够得到提高。同时教学环境的美化也能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三、情感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构成一个复杂的体育教学情感网络。如何合理利用它,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认为,依据情感教学的特点,教师上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要把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情感和良好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石。
(2)教师要充满爱心,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理解和关心,善于凭借自己的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运用热情洋溢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兴奋情绪和生气勃勃的精神,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3)体育教师课堂上要热情饱满,精神振作,不能没精打采、态度漠然,不能把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来,而应该用积极、健康的情绪感染学生。
(4)要发挥教学民主,不断改善课堂人际关系,认真采取措施,营造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
(5)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创立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气氛,课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提出质疑,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
(6)要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练习的兴趣。
(7)教师要经常利用表情和优美的示范动作以情传意,鼓舞学生的情绪,树立其信心。教师亲切的神情、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富有情感的完美示范,一经变为学生相应的动力,学生就会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8)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善于从学生的眼神、姿态、动作和表情等细微变化中推测其内部心态,以此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参考文献:
[1]李娅琴.体育习惯的形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2]祝六平.浅谈高校体育中教师指导方式的选择[J].教育探索,2008(2).
[3]戴福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3(9).
[4]王广明.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4).
(乐清市虹桥镇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