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经·大雅·大明》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大意是:在广阔的牧野,檀木兵车气势雄壮……辅佐武王讨伐殷商,到黎明之时,肃清寰宇。
诗中描绘的正是历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战,但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学者都不知道它究竟具体发生在何年,直到一件青铜器的出现,才解开了这个谜题。
这件青铜器就是西周利簋(guǐ),于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出土。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上半部为圆形鼓腹,腹内铸有铭文,两侧均有兽形耳,兽形耳上还有垂珥;下半部为方形底座,造型庄重沉稳。利簋的腹部以商周青铜器中常见的兽面纹(又称饕餮纹)装饰,兽面巨睛凝视,森严恐怖。
那什么是簋呢?簋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战国时期,是盛装食物的器皿,同时还是进行祭祀的重要礼器,如果发生国家大事,古人还会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青铜器上,作为永世流传的宝器,这件利簋上面的铭文,就与商王朝的灭亡有关。
关于商王朝灭亡的时间,《史记》有载:“甲子日,纣兵败。”《韩非子》中也记载:“战,一日而破纣之国。”人们把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战争称为“武王伐纣”,因为战争发生在牧野,史称“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后的第八天,周武王犒赏参战将士,他把一些铜料赏赐给手下的一个小官——利,利得到赏赐后感到非常荣耀,便铸造了一件铜簋,作为永世纪念的宝器,由于它是利所铸造,所以人们就称之为“利簋”。
在利簋的底部有32字的铭文,其中写道:“武王征商,隹(惟)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意思是说,周武王征伐商朝时,在一个吉利的甲子日清晨,出现木星上中天的天象,于是,武王战胜纣王……在利簋出土前,很多学者认为,纣的国力强大,不会是一日之内兵败的,因此《史记》中的记载不准确。利簋出土以后,铭文中清楚地记载了“甲子”日,武王征商,并在一日内取得了胜利的史实,与《史记》的记载相吻合,证实了《史记》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利簋的铸造者也是牧野之战的参与者,因此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利簋铭文提到的“甲子”日正是牧野之战的时间,专家们也通过对天文学的推算,终于把武王克商的年代锁定在了公元前1046年,破解了牧野之战的时间之谜。
西周利簋不仅见证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成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实物见证。2002年,利簋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诗中描绘的正是历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战,但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学者都不知道它究竟具体发生在何年,直到一件青铜器的出现,才解开了这个谜题。
这件青铜器就是西周利簋(guǐ),于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出土。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上半部为圆形鼓腹,腹内铸有铭文,两侧均有兽形耳,兽形耳上还有垂珥;下半部为方形底座,造型庄重沉稳。利簋的腹部以商周青铜器中常见的兽面纹(又称饕餮纹)装饰,兽面巨睛凝视,森严恐怖。
那什么是簋呢?簋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战国时期,是盛装食物的器皿,同时还是进行祭祀的重要礼器,如果发生国家大事,古人还会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在青铜器上,作为永世流传的宝器,这件利簋上面的铭文,就与商王朝的灭亡有关。
关于商王朝灭亡的时间,《史记》有载:“甲子日,纣兵败。”《韩非子》中也记载:“战,一日而破纣之国。”人们把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战争称为“武王伐纣”,因为战争发生在牧野,史称“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后的第八天,周武王犒赏参战将士,他把一些铜料赏赐给手下的一个小官——利,利得到赏赐后感到非常荣耀,便铸造了一件铜簋,作为永世纪念的宝器,由于它是利所铸造,所以人们就称之为“利簋”。
在利簋的底部有32字的铭文,其中写道:“武王征商,隹(惟)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意思是说,周武王征伐商朝时,在一个吉利的甲子日清晨,出现木星上中天的天象,于是,武王战胜纣王……在利簋出土前,很多学者认为,纣的国力强大,不会是一日之内兵败的,因此《史记》中的记载不准确。利簋出土以后,铭文中清楚地记载了“甲子”日,武王征商,并在一日内取得了胜利的史实,与《史记》的记载相吻合,证实了《史记》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利簋的铸造者也是牧野之战的参与者,因此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利簋铭文提到的“甲子”日正是牧野之战的时间,专家们也通过对天文学的推算,终于把武王克商的年代锁定在了公元前1046年,破解了牧野之战的时间之谜。
西周利簋不仅见证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也成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实物见证。2002年,利簋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