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经济”:传统广播转向移动音频的运营分析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iud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媒介互联互通的当前,传统广播乘着“耳朵经济”的东风,将打造移动音频平台作为自身转型的有力抓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对“云听”APP进行剖析,从内容生产、运营策略、用户、类型、主流价值等多方面,探究传统广播转向移动音频的运营之路。
  [关键词]耳朵经济;移动音频;运营;广播
  一、“耳朵经济”:传统广播的多元化延伸
  据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他分析了人类的三种延伸,即身体器官、某种感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其中广播是人体器官耳朵的延伸[1]。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媒介融合常态化,人们的收听、收看已经不局限于场域自身,“耳朵”的延伸实现了信息内容及其场域的移动、时间自由、个性选择自主。因此,随时、随地、随听的,以耳朵的听力消费信息的“耳朵经济”应运而生。“耳朵经济”之于传统广播的多元化,体现在听觉场域移动化、内容生产职业化、用户选择自主化。
  (一)听觉场域移动化
  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认为,社会空间中有各种各样的场域,场域的多样化是社会分化的结果,这种分化的过程就是场域的自主化过程。人的一切行为都被行动发生的场域所影响[2]。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场域,正在重塑大众的生活空间和信息接收渠道,改变了大众接受和传播信息的行为。“耳朵经济”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网络移动音频的代名词,它囊括了有声读物、移动音频、移动电台、知识付费等多种大众所熟知的模式。比如,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移动音频平台早已搭乘“耳朵经济”的快车,在新媒体跑道上抢先领跑。
  当场域变换为网络空间,大众的听觉感观更趋于移动化。回溯传统广播的历程,其收听要依靠收音机作为介质,要把握特定的时间,调整对应的频率,甚至要在信号所覆盖的地区才能实现跨场域的听觉信息传播。而移动音频的出现,使受众变成用户,用户根据自身喜好订阅、选择、收听。同时,实时在线电台为传统广播开辟了全新通道,用户可回听、可互动。在这里,听觉场域跟随人移动,在睡前、车上、地铁上等,移动音频真正实现了听觉移动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移动音频“云听”,实现了“听广播+听电视”双通道。央广的文艺之声、新闻、交通广播,以及精品电视节目《朗读者》《致富经》等都可全部在线收听。只要打开手机,连接音频,受众即可走进声音的世界,打破场域边界,优质声音信息无处不在。
  (二)内容生产职业化
  在“耳朵经济”背景下,内容生产更趋于职业化。以“云听”为例,其内容生产可分为三个梯队。
  首先,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或团队以节目为依托,进行内容生产。如“云听”上的“文艺之声”,其以传统央广文艺之声团队作为主创,加以品牌节目和主持人为支撑,借助移动音频平台进行内容创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之声《李峙的不老歌》节目主持人李峙,创作了“云听”首档情景引导类助眠节目《晚安山寺》。节目运用虚拟音效,加上主播深厚的嗓音,用户可枕着星辰和声音入梦。
  其次,专业演播创作人的有声产品。“云听”平台开辟了听书频道,所有书籍的录制、后期制作都是由职业演播团队进行内容生产。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声书制作人、广播主持人李满超和中国内地青年配音演员杨婧演播的网络小说《斗罗大陆》在“云听”收听火爆,位列榜首。
  最后,草根主播团队的创意内容生产。在移动音频平台上,草根主播群体通过内容创作,走上了音频生产的职业化道路。例如,“云听”平台脱口秀《严之有道》,创作者是90后脱口秀演员、草台喜剧创始人严值高,其音频内容以古人的日常生活为着眼点,满足用户对历史的好奇,既有趣,又有料。
  由此,内容生产的职业化势不可挡,而“云听”作为传统媒体的新技术产物,其内容生产体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并始终秉持优质的品质,独一无二。
  (三)用户选择分众化
  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的广播发展为移动音频的窄播,用户有了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兴趣、关注点、年龄来订阅和收听内容。而移动音频平台会针对用户提供电台、听书、相声、儿童、健康、汽车、戏曲、田园等20种以上的可订阅和选择的内容与种类(如表1),全方位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收听需求。由此,移动音频频道订阅专区的用户会形成风格各异的社群,移动音频也就成为各类文化圈层交流和粉丝的聚集地,体现多样化特点。
  二、“云听”APP的价值内核
  (一)贴近民生与彰显主流意识
  民众最关心的内容就是最大的民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移动音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云听”为例,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防控,“云听”第一时间上线抗疫专区,动员全方位资源,实时推送疫情数据,对“同战疫情”相关广播节目和公益广告进行展播。“云听”还上线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有声书、中小学语文课文示范阅读独家优质声音版权节目,全部由专业的播音员进行播讲,以便于宅在家的学生进行“云”上学习。此外,2020年9月22日,“云聽”上的“田园频道”正式亮相,成为全国各类音频客户端中唯一的涉农声音平台。
  (二)银铃频道:强化老年群体数字体验
  关于定位,杰克·特劳特给出了核心解读:“定位是如何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即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对产品进行定位。”[3]在新媒体时代,移动音频若将目标用户群体锁定为中青年人,那么,随着新媒体产品的普及和移动音频的发展,这只会逐渐加大老年群体与数字时代的鸿沟。
  而“云听”开设银铃频道,将经典有声书、国粹戏剧、美食烹饪、疫情科普、健康养生等内容集结成专区,为老年群体提供了多元的移动音频收听选择。这既满足了老年群体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收听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群体个性化的知识信息需求,同时,缩小了老年群体与数字时代的鸿沟。
  (三)聚合优质版权,构建独家声音IP   新媒体时代IP指构建在人格、信任、思想之上的个人符合,它是自带流量、传播有价值的内容、可形成有认可度的用户聚集体,并可以裂变式传播[4]。
  “云听”聚合了列入国家梯队的主流主持人的声音IP,如金话筒、名嘴、名记者、名编辑等,其打造的听广播+听精品+听电视三大经典板块,联合全国广播联盟形成合力,为用户生产播讲专业、有深度、高质量的音频内容,如敬一丹的音频专辑《敬一丹说二十四节气》、总台文艺之声主持人大铭的《百家争“铭”》《大铭脱口秀》、朱迅的《我的艺术清单》等原创音频。此外,“云听”还引进知识名家、头部大咖、影视明星等,联合生产优质IP节目,主打儿童、文化、财经、情感、生活等方向,吸纳了多维度粉丝群体,增强了用户黏性。
  三、传统广播转向移动音频的策略
  (一)云端音频:AI虚拟声音播报知化(Cognifying)
  凯文·凯利在其《必然》一书中提到“知化”(Cognifying),意为赋予对象认知能力[5]。作为新技术手段,AI的出现为传统媒介生态发展赋能,智能语音技术、AI主播、AI播报等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音频平台。
  用户可以运用各种算法投入虚拟的音频世界,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会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内容播报,并帮助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内容生产,实现变声等技术玩法。传统广播可以通过掌握AI技术,进行音频内容的策划、创意編辑,完成移动音频内容的AI处理。目前,喜马拉雅、学习强国等平台都有机器人播报内容,机器人声音经过“知化”技术处理,认知能力、可听性、用户接受度都明显提升。传统广播未来可以从用户角度出发,运用虚拟技术模仿用户喜爱的主持人声音,进行音频内容生产。
  (二)痛点运营,精准突围
  “大众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众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般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能支配人们的行为。”[6]这是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的魔弹效果论观点,与痛点运营的核心思想十分契合。
  痛点运营就像整个定位环节的医生,解决用户所不满意、抱怨、甚至感到痛苦的体验。这种“痛”是被大多数体验者所熟悉、反馈的,要在初期定位数据分析时引起重视。
  传统广播转向移动音频的运营路上,首要的就是确立用户思维,从音频生产、内容分区、主播标签等进行细节划分,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直击痛点,精准运营。“云听”平台精准分析用户痛点,设置银铃频道,发挥了主流传统广播的优势,满足老年群体移动音频的收听需要。
  (三)长尾理论:聚沙成塔,创造蓝海
  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了“长尾效应”: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长尾理论的核心就是聚沙成塔,创造蓝海。这为传统广播打造移动音频,提供了有益启示。
  传统广播节目往往从频道的定位出发,围绕频道核心设置内容板块,且固定时间、固定主持人,节目创新性、操作性不强。在转向移动音频后,随着市场容量增大,面对用户群体增多,其内容类型应多种多样,在传播渠道、价值输出上实现长尾效应。
  在众多移动音频平台中,“云听”平台具有其独一无二的特质,即专业、多元、权威。董卿的《朗读者》、海阳的《海阳现场秀》、白岩松的《新闻1+1》、播客公社的《日谈公园》等既有主流媒体的长尾价值体现,又拓展广播传播渠道,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耳朵”服务,开辟了市场蓝海。
  四、结语
  “耳朵经济”赋予了传统广播以新的发展契机,传统广播要具备用户思维,完善移动音频运营和用户留存机制,进一步增强用户引流,扩大品牌影响力。在智能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亟待创新变革,未来的传统广播要立足自身主流媒体优势,运用新技术,结合新媒体,进行优势互补,推出更符合融媒体时代的产品,进一步推进传统广播向移动音频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卢文博.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J].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110-112.
  [2]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杰克·特劳特,艾·里斯.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经典重译版)[M].邓德隆,火华强,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4]黄涛.引爆超级个人IP:互联网时代,爆款案例的成功法则[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5]凯文·凯利.必然[M].周峰,董理,金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6]向上.短视频营销全攻略[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将纸质图书作为审美对象,从美学角度对书籍设计进行思索和探讨。书卷审美可以分为内部的动态内容美与外部的静态形式美两个层面,文章重点以后者为论述对象,提出注重整体设计、加强认识并合理运用色彩、认真构思版式设计和运用美的形式法则四个方面,以此作为提升图书美学价值的路径。  [关键词]审美;书籍设计;色彩;美的法则  书籍不仅是人类精神文化内容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在人们获取文化知识
期刊
一点点变好,就挺好。  何况还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消息!  中国广电获192号段,中国广电获5G牌照,  中国广电获700M黄金频段……  这些都在激励中国广电发展成第四大运营商!  广电正立足视音频,赋能全新视听。  叠加沉浸体验,用AI刺激观感  只为呈现最完美的视觉  产业升级、技术创新,  8K+5G+AR/VR新应用,不足为奇,  融媒体、智慧广电,新业态新服务层出不穷,  只为洗净铅华,沉
期刊
[摘要]随着图书出版规模的不断扩增,出现了以策划见长的策划编辑与以文字为优势的文字编辑的分离。在这种分离模式的背后,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出现了不能协同合作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出版社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出版社管理者要规范编校加工流程,优化管理模式,改善绩效考核机制,为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有效互动、协同合作,保障图书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策划编辑;文字编辑;问题探究;路径探索  编辑工作是整
期刊
[摘要]最新修订的《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评奖条件发生了变化,对优秀编辑出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界应根据这些变化调整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更多适合新形势下出版业发展的高质量复合型专业人才,打造稳定的高质量出版人才队伍。  [关键词]出版政府奖;规则变化;编辑出版;人才培养  2021年2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章程》(简称《评奖章程》),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期刊
[摘要]点播影院作为影视产业下游的一片蓝海,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价值。面对流媒体播放平台普及对传统影院观影方式的极大冲击,点播影院通过自身的互联网属性、社交属性和泛娱乐实体经济的不可取代性,有效开辟了电影二级市场的中间业态。同时,5G、人工智能、云储存和大数据等技术革新也为点播影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启示与机遇。  [关键词]点播影院;新媒体;发展策略  点播影院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期刊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编辑出版领域也开始借助现代化技术来提高编辑出版工作的开展效率,减轻编辑出版人员承担的工作压力。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能够充分满足新时期行业领域发展的需求,提高组稿、校对和排版等工作开展的规范性。本文主要立足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探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信息化建设,旨在为编辑出版领域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信息化建设
期刊
[摘要] 《声临其境》自播出后凭借其独特的主题与节目风格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率的双丰收,彰显了隐藏于屏幕背后的配音艺术的魅力,展现了演员们的专业精神与工匠精神。到第三季时,节目为了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对其模式进行了改革,进一步迎合了流量时代的营销模式。在泛娱乐时代下,面对创新困境,只有守住节目的初心,真正展现配音艺术的魅力,实现《声临其境》的突破式发展,才能真正守住艺术自信。  [关键词]声临其境;电视
期刊
[摘要]近年来,网络综艺节目在互联网上兴起。本文从共情传播视角对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第七季进行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场景共情、身份共情和圈层互动的共情传播对受众的情感路径进行解读,试图探究受众与节目由物及我、由我及物和情感与认知驱动下互动式共情的情感链接,以期为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奇葩说》;共情;受众;圈层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百态呈现为景象的堆积,一切生活的景象
期刊
[摘要]虽然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不断成熟,为数字出版领域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出版物数字化转型仍存在诸多问题,数字出版领域陷入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数字出版物交易领域,各参与方存在信任危机、版权数据信息不对称、版权维权困境,从而导致数字出版物交易领域乱象纷杂。而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数字出版物交易领域的实践,为摆脱困境,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
期刊
[摘要]科技论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写作,有助于信息传播和交流,也是科技期刊编辑初审环节的首要工作。为了解目前地方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论文存在的格式问题,本文将《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为研究样本,随机抽取该刊自由来稿的40篇科技论文,对这些论文写作格式进行审查,发现40%的稿件格式缺失,100%的稿件存在格式书写不规范问题,并分析了这些稿件格式问题的表现形式和产生原因。针对科技期刊编辑初审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