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营造“读书”环境
人是社会的人,学校、班级何尝不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利用人的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是很重要的。学校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开设读书廊、文化厅、阅览室,张挂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在教室里为每一个孩子开设小“书柜”,把自己喜欢的书、报刊装进书柜,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资源可独享,更提倡共享。另外,班级适当订些“少年报”、“语文报”等多种读物供学生选择阅读,布置了“读书园地”“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读书心得都在“读书园地里”、“展示平台上”展现,以便互相交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能不受感染吗?
二、保证“读书”时间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低下,加上贪玩好动,除个别天生的读书迷外,大部分学生对读书的“需要”还须老师的循循善导,适时地“加温”。虽说是课外的阅读,也要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对课内的文章,主张长文短讲,短文精讲,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甚至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两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形式不拘一格,有时空间不求统一,可到阅览室、可在教室、可到操场的树阴下。
三、教给“读书”方法
数量固然重要,但只一味追求数量不求质量,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有的老师硬性规定学生学生一定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这种只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只会扼杀课外阅读的兴趣,摧残阅读的个性,课外阅读还成了学生课外负担。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不能只局限在数量上和广度上,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概括地讲,可以指导学生分三个阶段来阅读。第一阶段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出来。第二阶段细读,运用灵活的方式,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一些方法。阅读时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主要情节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并适当地记一些读后感。第三阶段熟读,要求记忆、背诵精彩片断和好词佳句,并进行仿写。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要求学生每看一本书都做到,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书刊、不同的年段、不同的阅读基础来提出某一阶段的要求。总之,要严格要求,教给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养成习惯,培养能力,训练技能
1.先“放”再“收”。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很高,把课外阅读处理得像课堂教学一样,有要求,有目标,规定读什么书,读完以后要么背诵名段佳句,要么写心得笔记,要么摘抄警言妙句,让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去读书,这样的读书有何乐可谈?其实,课外阅读是自由阅读,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是学生心之所至,自我怡乐。因此,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2.开展读书活动。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读”的意识,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书目,引领学生跨进浩瀚的书海,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如:①阅读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赏、与同学交流;②阅读表演课,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达出来。③古诗阅读竞赛,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寻找相关资料阅读,而后交流展现。“书香校园活动”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孩子喜欢的一种形式。
五、感悟内化,充实心灵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那么,什么是“语感”?洪镇涛说:“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要教会学生读书的艺术:(1)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2)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
语文课外阅读拓展了语文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实验小学)
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营造“读书”环境
人是社会的人,学校、班级何尝不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利用人的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是很重要的。学校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开设读书廊、文化厅、阅览室,张挂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在教室里为每一个孩子开设小“书柜”,把自己喜欢的书、报刊装进书柜,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资源可独享,更提倡共享。另外,班级适当订些“少年报”、“语文报”等多种读物供学生选择阅读,布置了“读书园地”“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读书心得都在“读书园地里”、“展示平台上”展现,以便互相交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能不受感染吗?
二、保证“读书”时间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低下,加上贪玩好动,除个别天生的读书迷外,大部分学生对读书的“需要”还须老师的循循善导,适时地“加温”。虽说是课外的阅读,也要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对课内的文章,主张长文短讲,短文精讲,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甚至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开设两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自由阅读,自由笔记,形式不拘一格,有时空间不求统一,可到阅览室、可在教室、可到操场的树阴下。
三、教给“读书”方法
数量固然重要,但只一味追求数量不求质量,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有的老师硬性规定学生学生一定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这种只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只会扼杀课外阅读的兴趣,摧残阅读的个性,课外阅读还成了学生课外负担。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不能只局限在数量上和广度上,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概括地讲,可以指导学生分三个阶段来阅读。第一阶段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出来。第二阶段细读,运用灵活的方式,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一些方法。阅读时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主要情节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并适当地记一些读后感。第三阶段熟读,要求记忆、背诵精彩片断和好词佳句,并进行仿写。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要求学生每看一本书都做到,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书刊、不同的年段、不同的阅读基础来提出某一阶段的要求。总之,要严格要求,教给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养成习惯,培养能力,训练技能
1.先“放”再“收”。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把课外阅读目标定位很高,把课外阅读处理得像课堂教学一样,有要求,有目标,规定读什么书,读完以后要么背诵名段佳句,要么写心得笔记,要么摘抄警言妙句,让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去读书,这样的读书有何乐可谈?其实,课外阅读是自由阅读,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是学生心之所至,自我怡乐。因此,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2.开展读书活动。要进一步强化学生“读”的意识,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书目,引领学生跨进浩瀚的书海,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如:①阅读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赏、与同学交流;②阅读表演课,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达出来。③古诗阅读竞赛,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寻找相关资料阅读,而后交流展现。“书香校园活动”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孩子喜欢的一种形式。
五、感悟内化,充实心灵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那么,什么是“语感”?洪镇涛说:“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要教会学生读书的艺术:(1)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2)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
语文课外阅读拓展了语文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