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群体。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所以,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于班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经过这几年的工作,我深刻意识到,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心,要有对学生的挚爱之情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并且在班级管理中要恰当处理好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即严与宽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记得几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我就担任了班主任。那时年轻气盛,总认为“严师出高徒”,无严无以成班,所以在管理班级时一味地要求严。然而,结果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班级非但没有“风平浪静”,反而出现了几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后来我渐渐明白,自己过分的严使得一部分学生压抑了个性,而其中的一小部分更是产生了逆反心理,对要求反而不去认可和接受了,成了“问题学生”。我认识到:一味地严并不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还需要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两者应该是密切结合、有机统一的。在班级管理中,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贯彻体现这一点呢?就此,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班级管理中要突出“严”。
“教不严,师之惰”道出了“严”的重要性。我认为“严”要解决的问题是班级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为了保证所有力量集中于此,不可避免地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当然,所谓“严”要有“格”的限制,这种“严”要求以能鼓舞人、激励人进取为目的,要严中有情、严中有信、严中有章、严中有爱。
1、制定严密的班级管理计划。
班级管理计划是指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和谋划。内容可以明确教育目标的要求,可以分析学生情况,可以构思班级活动计划的框架。计划的制定要符合学校和班级管理的实际、科学、合理、严密的班级管理计划,可以成为班级活动的指南针。
2、班级纪律要严明。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主任针对学生特点,在班级中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我在班级中从课堂纪律、宿舍纪律、卫生等多方面按照学校的制度进行了规定,并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了班委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了量化管理,奖优罚劣,培养学生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意识,使学生自觉地规范约束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管理在此方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为其它方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违纪学生要严肃处理。
教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置若罔闻,不及时批评指正的话,会使学生丧失真善美、假恶丑的标准。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一种心理上的刺激和震动,是对其不良意识和错误行为的冲撞,能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促使自己反思既往、中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效的成功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将一个人引向成功,使他一生受益。学生从班主任的批评声中,如果能领悟出严中有爱,知道批评自己是为自己好,他也就从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能力。
4、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
“言教不如身教”,班主任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作用可以说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格力量的引导。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惟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我们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更重要的应是管理的尺度和标杆。所以,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过严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做到严中有宽。
其次,如果说“严”以奖惩制度为手段,那么“宽”则是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手段
要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完成班级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宽”,要把对学生的爱护和宽容放在核心地位。
1、营造宽松的班级管理氛围。
严明的班级纪律,不应该使班级成为一潭死水。学生在管理活动中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既是被改造的对象,又是改造者。如果没有一点自主权,没有一个发表自己见地的机会和场所,那么他们就会有丧失自由的感觉,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在班级内,可以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比如班会时间,我会让学生对班级里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既使学生的意志和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可谓“一举数得”。
2、宽容地对待学生,尤其是违纪学生。
十五六岁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其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学生动辄得咎、处处受罚,他的情绪一定会大受挫折,信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殆尽。一旦整个人在精神上萎靡不振,就算有高超的智慧、才能,也将难以发挥。反之,如果用欣赏的眼光来看他,他将因受到尊重而振奋,甚至能够挖掘出他特有的潜能。对待学生,尤其是违纪学生,我们班主任要宽容、爱护,帮助他们分析违纪原因,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鼓励他们重新开始。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单纯处罚要好得多。
3、给予学生宽宏的活动、思维空间。
如果班主任将学生的活动、思维时空仅仅局限于教室和宿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作业,没有一个宽宏的展现自我的舞台,班级管理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给予学生宽宏的活动、思维空间,让他们自我发展、主动发展,多方面培养兴趣,通过书本和各种实践活动猎取知识,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与麻烦,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能力,但必须有“严”做为前提,才不致于使学生放任自流,不致于使班级管理进入一盘散沙的危险境地。
严与宽作为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它们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包含,是对立统一的。只严不宽,很难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只宽不严,则谈不上及时有效地制止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良现象的发生。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严中有宽,宽中有严,优势互补,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而能使二者有效结合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的一颗爱心。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有一种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母爱、父爱相比,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更深刻的道德意义,它是教师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父母对子女之爱,因为教师对学生不仅仅表现为关心或怜悯,或迁就与放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心,出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与热爱,不但自觉而且有明确的原则性。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唤醒的将是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爱”不仅是教育的“润滑剂”,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对于学生来说,班集体是他们成长的一块田;对班集体来说,学生则是在集体这块田中成长的一颗颗苗。苗要茁壮成长,离不开具备爱心的辛勤园丁;要使一个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做人、成才,离不开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爱的滋润。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师生之间息息相通,才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也只有想学生所想,爱学生所爱,急学生所急,做学生所求,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会自觉地、主动地投身到班级活动中去。“爱”是一条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永恒主线,更是一条提高管理质量的生命线。“爱”要贯穿渗透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没有了爱,教育将不复存在。
记得几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我就担任了班主任。那时年轻气盛,总认为“严师出高徒”,无严无以成班,所以在管理班级时一味地要求严。然而,结果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班级非但没有“风平浪静”,反而出现了几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后来我渐渐明白,自己过分的严使得一部分学生压抑了个性,而其中的一小部分更是产生了逆反心理,对要求反而不去认可和接受了,成了“问题学生”。我认识到:一味地严并不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还需要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两者应该是密切结合、有机统一的。在班级管理中,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贯彻体现这一点呢?就此,我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班级管理中要突出“严”。
“教不严,师之惰”道出了“严”的重要性。我认为“严”要解决的问题是班级最基本最主要的问题,为了保证所有力量集中于此,不可避免地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当然,所谓“严”要有“格”的限制,这种“严”要求以能鼓舞人、激励人进取为目的,要严中有情、严中有信、严中有章、严中有爱。
1、制定严密的班级管理计划。
班级管理计划是指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和谋划。内容可以明确教育目标的要求,可以分析学生情况,可以构思班级活动计划的框架。计划的制定要符合学校和班级管理的实际、科学、合理、严密的班级管理计划,可以成为班级活动的指南针。
2、班级纪律要严明。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主任针对学生特点,在班级中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我在班级中从课堂纪律、宿舍纪律、卫生等多方面按照学校的制度进行了规定,并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了班委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了量化管理,奖优罚劣,培养学生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意识,使学生自觉地规范约束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管理在此方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为其它方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违纪学生要严肃处理。
教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置若罔闻,不及时批评指正的话,会使学生丧失真善美、假恶丑的标准。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一种心理上的刺激和震动,是对其不良意识和错误行为的冲撞,能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促使自己反思既往、中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效的成功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将一个人引向成功,使他一生受益。学生从班主任的批评声中,如果能领悟出严中有爱,知道批评自己是为自己好,他也就从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能力。
4、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
“言教不如身教”,班主任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作用可以说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格力量的引导。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惟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班主任对每一种现象的态度,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我们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更重要的应是管理的尺度和标杆。所以,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不是严厉、严酷。过严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做到严中有宽。
其次,如果说“严”以奖惩制度为手段,那么“宽”则是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手段
要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完成班级所规定的各项目标。“宽”,要把对学生的爱护和宽容放在核心地位。
1、营造宽松的班级管理氛围。
严明的班级纪律,不应该使班级成为一潭死水。学生在管理活动中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既是被改造的对象,又是改造者。如果没有一点自主权,没有一个发表自己见地的机会和场所,那么他们就会有丧失自由的感觉,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在班级内,可以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比如班会时间,我会让学生对班级里出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既使学生的意志和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可谓“一举数得”。
2、宽容地对待学生,尤其是违纪学生。
十五六岁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其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学生动辄得咎、处处受罚,他的情绪一定会大受挫折,信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殆尽。一旦整个人在精神上萎靡不振,就算有高超的智慧、才能,也将难以发挥。反之,如果用欣赏的眼光来看他,他将因受到尊重而振奋,甚至能够挖掘出他特有的潜能。对待学生,尤其是违纪学生,我们班主任要宽容、爱护,帮助他们分析违纪原因,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鼓励他们重新开始。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单纯处罚要好得多。
3、给予学生宽宏的活动、思维空间。
如果班主任将学生的活动、思维时空仅仅局限于教室和宿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作业,没有一个宽宏的展现自我的舞台,班级管理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给予学生宽宏的活动、思维空间,让他们自我发展、主动发展,多方面培养兴趣,通过书本和各种实践活动猎取知识,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与麻烦,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能力,但必须有“严”做为前提,才不致于使学生放任自流,不致于使班级管理进入一盘散沙的危险境地。
严与宽作为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它们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包含,是对立统一的。只严不宽,很难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只宽不严,则谈不上及时有效地制止各种不良行为和不良现象的发生。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严中有宽,宽中有严,优势互补,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而能使二者有效结合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的一颗爱心。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有一种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母爱、父爱相比,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更深刻的道德意义,它是教师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父母对子女之爱,因为教师对学生不仅仅表现为关心或怜悯,或迁就与放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心,出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与热爱,不但自觉而且有明确的原则性。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对学生诚挚的爱,唤醒的将是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爱”不仅是教育的“润滑剂”,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对于学生来说,班集体是他们成长的一块田;对班集体来说,学生则是在集体这块田中成长的一颗颗苗。苗要茁壮成长,离不开具备爱心的辛勤园丁;要使一个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做人、成才,离不开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爱的滋润。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师生之间息息相通,才能把工作做到点子上,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也只有想学生所想,爱学生所爱,急学生所急,做学生所求,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会自觉地、主动地投身到班级活动中去。“爱”是一条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永恒主线,更是一条提高管理质量的生命线。“爱”要贯穿渗透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没有了爱,教育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