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语文教学而言,所谓差生或后进生,一般表现为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低下,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习惯欠佳,学习过程困难较多。优秀生则与之相反。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则为中等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差生;指导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欠佳表现,尤其是常拖班级考试成绩的后腿,故常惹老师生气,让老师感到厌烦,甚至恼怒。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教师的这些负面情绪往往作用于教学行为,表现为对中差生的歧视、薄待冷落。据调査,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局来审视教师如何对待中差生的问题,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中差生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还在于他们的境遇和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学校是否实质性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所谓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其主要标志是:教师由面向少数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教的所有学生,无一例外地热心关注所教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成长过程,平等地为所有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教师教学的总体设计应以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参照,教学难度应充分考虑中差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进度要保证中差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所需的时间。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都达到了规定的学习目标。
那么,教学的现状如何呢?在实际的语文课中,教师当主角,少数优秀生当配角,多数中差生跑龙套或当听众和看客。这种以语文教师和少数优秀生一唱一和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基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遍及城乡。
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由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发展提高的过程,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应包含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学生发展提高的幅度,即上课伊始学生的原有水平线和经过40分钟教学活动后所达到的新的水平线之间的距离;二是学生受益面的广度,即要看是少数、多数还是全体学生都实际进入了学习过程并得到训练和提高。這两个“度”是必须联系起来考查的。就语文课而言,前者是指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要求的程度;后者是指全班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这样的要求。
我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让想了一会儿才举手的中差生回答。学生虽然开始讲得不好甚至讲错了,但在我的多方引导下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当学生既不懂也不会的时候,我指导他们弄懂了、学会了,我指导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中差生发展提高的过程,更能反映教师精湛的教艺和循循善诱的功力。教师对中差生应当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善待。我们要扩大师爱的范围,调整在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中差生也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和优秀生一样幸福的校园生活。我们期盼学生们都富有奋发进取的精神,有足够强度的学习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校园学习生活充满喜爱和向往之情。
学生的积极主动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毛主席有句名言:“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这是带有规律性的概括,因为它指出了“学好语言”与“下苦功”之间的必然联系。
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和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良好氛围。就中差生而言,尤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摆脱语文学习的低差状态。一个人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离不开语文能力,这是一种使用最广泛、最经常,几乎伴随人的一生的力。如果一个学生语文没学好,势必严重影响和妨碍他的全面发展。说得重一点,如果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发展都困难重重的话,全面发展很可能成为奢谈。在语文课堂上当中差生读不好、答不对时,这正是教师引导帮助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契机。
要让中差生在不断成为成功者的愉快体验中获得自尊和自信。这样他们潜在的活力就会充分焕发,他们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实现。中差生也是人,与优秀生同样有获得良好教育的权利,都有可能成为优秀学生。在小学阶段表现平平的学生,长大成人后却大有作为的例子并非个别。
当他们回校看望昔日的老师时,往往让老师十分意外又感慨万千:当初为什么没有发现他身上闪光的东西呢?事实说明,许多优秀老师把一个个连父母都拿他没办法、都失去信心的差生转化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其意义就不仅仅在于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更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于把社会的潜在危险品转化为正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不是功德无量吗?让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共同努力吧,为中差生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赵献武. 浅谈语文教学中差生的转化[J]. 神州,2012,000(012):P.116-117.
[2]庞善凤. 小学语文教学中差生转化途径初探[J]. 中华少年,2018(10).
[3]孟庆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差生的转化[J]. 小作家选刊,2016(24).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差生;指导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欠佳表现,尤其是常拖班级考试成绩的后腿,故常惹老师生气,让老师感到厌烦,甚至恼怒。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教师的这些负面情绪往往作用于教学行为,表现为对中差生的歧视、薄待冷落。据调査,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局来审视教师如何对待中差生的问题,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中差生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还在于他们的境遇和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学校是否实质性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所谓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其主要标志是:教师由面向少数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由片面发展转向全面发展。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教的所有学生,无一例外地热心关注所教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成长过程,平等地为所有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教师教学的总体设计应以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参照,教学难度应充分考虑中差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进度要保证中差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所需的时间。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都达到了规定的学习目标。
那么,教学的现状如何呢?在实际的语文课中,教师当主角,少数优秀生当配角,多数中差生跑龙套或当听众和看客。这种以语文教师和少数优秀生一唱一和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基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遍及城乡。
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由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发展提高的过程,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应包含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学生发展提高的幅度,即上课伊始学生的原有水平线和经过40分钟教学活动后所达到的新的水平线之间的距离;二是学生受益面的广度,即要看是少数、多数还是全体学生都实际进入了学习过程并得到训练和提高。這两个“度”是必须联系起来考查的。就语文课而言,前者是指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学生在语文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要求的程度;后者是指全班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这样的要求。
我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让想了一会儿才举手的中差生回答。学生虽然开始讲得不好甚至讲错了,但在我的多方引导下终于找到了正确答案。当学生既不懂也不会的时候,我指导他们弄懂了、学会了,我指导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中差生发展提高的过程,更能反映教师精湛的教艺和循循善诱的功力。教师对中差生应当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善待。我们要扩大师爱的范围,调整在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中差生也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也过上和优秀生一样幸福的校园生活。我们期盼学生们都富有奋发进取的精神,有足够强度的学习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校园学习生活充满喜爱和向往之情。
学生的积极主动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毛主席有句名言:“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这是带有规律性的概括,因为它指出了“学好语言”与“下苦功”之间的必然联系。
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和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良好氛围。就中差生而言,尤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摆脱语文学习的低差状态。一个人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离不开语文能力,这是一种使用最广泛、最经常,几乎伴随人的一生的力。如果一个学生语文没学好,势必严重影响和妨碍他的全面发展。说得重一点,如果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发展都困难重重的话,全面发展很可能成为奢谈。在语文课堂上当中差生读不好、答不对时,这正是教师引导帮助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契机。
要让中差生在不断成为成功者的愉快体验中获得自尊和自信。这样他们潜在的活力就会充分焕发,他们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实现。中差生也是人,与优秀生同样有获得良好教育的权利,都有可能成为优秀学生。在小学阶段表现平平的学生,长大成人后却大有作为的例子并非个别。
当他们回校看望昔日的老师时,往往让老师十分意外又感慨万千:当初为什么没有发现他身上闪光的东西呢?事实说明,许多优秀老师把一个个连父母都拿他没办法、都失去信心的差生转化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其意义就不仅仅在于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更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于把社会的潜在危险品转化为正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不是功德无量吗?让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共同努力吧,为中差生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赵献武. 浅谈语文教学中差生的转化[J]. 神州,2012,000(012):P.116-117.
[2]庞善凤. 小学语文教学中差生转化途径初探[J]. 中华少年,2018(10).
[3]孟庆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差生的转化[J]. 小作家选刊,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