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思品课活跃起来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特级教师王宁主张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要关注儿童
  正在行进中的社会生活。思品课程标准中增加了环保意识和消
  费意识的培养,更是思品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导航灯。教
  学中,到底如何丰富思品课堂,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更好的落
  实课程标准思想呢?
  辩论就是思品课上常常会用的一种形式。当可能出现不同
  意见时,辩论可以促使学生仔细研究课文,活跃思维,加强思维
  的逻辑性,并养成反驳和论证的习惯。但辩论首先需要激情,若
  在对这种形式习以为常的情况下而失去辩论的激情,则会出现死
  气沉沉,甚至冷场,大煞风景。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教师的参与
  是点燃学生激情一个有效手段。一般情况下,教师习惯做旁观
  者,或是一个“自由人”,需要时两边都可以加入,而学生常常
  会无条件听从老师的,一被老师反驳就“偃旗息鼓”,没有驳回
  老师意见的习惯,但若老师加入辩论,完全支持某一方,情况则
  会不同。对一方是一种鼓励,信心大增;而对另一方则是一种
  “刺激”,斗志大增。学生更会感受到一种平等而兴致盎然,辩
  论就会更有“激情”,以下是一个案例。
  例如:现在的独生子女的身上或有着我们中国人身上所共有的没有
  足够自信的个性,或有着独生子女加富裕家庭所特有的自高、自傲的个
  性。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在教学《谦虚是美德》
  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园丁在早晨到花园去的时候,发现
  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凋谢了。整个花园都死气沉沉。他就问园门口的一棵橡
  树:“究竟出了什么岔子?”橡树告诉他,说因为自己不如松树那么高大
  俊秀,所以觉得烦闷,不想再活下去了。松树又怨自己不像葡萄那样多结
  果子。葡萄藤也因为终日匍匐于地,不能直立,又不能像桃树开出美丽的
  花朵,所以也想死去。天竺葵也自叹没有紫丁香那么芬芳而闷病起来。所
  有的植物都在唉哼叹息,埋怨自己不如人,只有小的心安草仍在喷香吐
  艳。园丁十分高兴地对小草说:“心安草啊,我真喜欢!别的花草都悲
  观厌世,只有你仍然勇敢地生活。你没有一点儿的沮丧吧?”“没有。我
  丝毫也不灰心,更不绝望。我虽然算不得什么,但我知道你要我作一条细
  小的心安草,所以我就安心乐意,努力做一条小小的心安草。”
  讲完故事,我让学生们分为两组,一组为自信组,一组为
  谦虚组,展开辩论,同学们据理雄辩,班级内热闹非凡。
  生1:我懂得了骄傲自满的人是不受别人重视的,过分自卑也不会
  受别人重视。
  生2:我觉得榆叶梅、玫瑰等是美的,因为它们都对自己有信心。
  生3:我觉得一个人要相信自己,时时对自己说“我能行”。
  生4:从它们的身上,我想到人不是十全十美的,既要看到别人的
  长处和短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样,你才不会过分骄傲或
  过分悲观了。
  生5:我觉得我们不能太骄傲,也不能太自卑,毕竟人没有十全十美
  的。我们要像心安草一样自信且开心地活着,为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生6:我觉得做人不能不自信,但也不能过分;做人不能不谦虚,
  但也不能自卑。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自己,也要全面地看待别人。
  生7:我认为花和人一样,学习成绩好的人不要骄傲,否则,会适得
  其反。是啊,谦虚是美,自信也是美;默默无闻是美,惊天动地也是美。
  只可惜除了二月兰和心安草外,他们都没有准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也沒
  有准确地认识和看待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优点或自己的
  缺点,以致自信蔓延成了自高、自傲,自谦蔓延成了自卑、自弃。
  在辩论中,学生们认识到了:在生活中要正确认识和看待
  自己,相信自己;也要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别人,会发现别人的
  美,并承认和欣赏别人的美。要心平气和地正视现实,并在属于
  自己的时间领域里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展示自己独特的美。自
  信而不自高,自谦而不自卑,这才是我们一个人所应该追求的目
  标。经过辩论,学生们学会了辩证地去思考问题,思考人生。
  最后,学生总结出: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默默
  无闻、任劳任怨也历来为我们所称道。辩论带给我们更多的是
  对人生、对世界的一种思考。
  至此,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在针锋相对的辩论和掌声笑声
  中完成了。而教师的参与,起到了“活化剂”的作用,某些情
  况下甚至还有“掌舵”的作用:通过辩论,不仅让学生明白了
  在这件事中双方的观点,而且还暗示他们从情感上联系自己的
  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做一个自信又谦虚的人。
  (作者单位:云南施甸县示范小学)
  (责任编校:蓉莞)
其他文献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一个复杂的人际交往的过程。语文教师在  教学中如果能够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来  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心理  学研究表明: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对于个体的认知过程极其重  要,有着激励或丧失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  影响和改变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学中情
期刊
语文是充满活力和灵性的学科,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语文教学应该把握语言形式背后活跃的主体生命与灵魂。叶澜  教授认为课堂应呈现生命态,是开展生成的,具有创生性。在  师生的多向互动中,进行智慧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从而衍生  出丰富的新的教学资源,即课堂动态资源。由于动态资源是即  兴的,灵动的,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因而利用生成资源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我们的课堂便会勃发生机,有效地促进教学质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  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  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它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  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  养。我认为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就要让学  生“动”起来。  一、扮一名小演员  小学生具有爱表现,好奇
期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是学生努力学习获  取真知的一个窗口和平台。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学习语  文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互动的  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  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否有  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作为教师
期刊
“让学生乐于写作”是语文学科实话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  重要内容,它顺应儿童习作的心理特征,注重教学中的情感方  面的改革,应该重“文”,更应该重“主体对象”——学生。  作文,作为学生主体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  复杂的心理过程,势必受到学生的心理愿望和表达方法这两个  方面的制约。我觉得,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取决于教师传授的  知识系统的多少,而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习作 
期刊
勤俭节约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能源资源浪费也成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因此,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校园是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對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资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  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  者往往重视研究教法,而忽视研究学法,以致教师的主导作用得  不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针对  这一情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构建小学语文“探究式”  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以下谈几点体
期刊
《狼》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宠儿”,素来是语文教师案  几之上的“重点关注对象”。的确,从文言知识着眼,蒲松龄  的《狼》,无疑是集聚词类活用、句读、一词多义的典范之  作。然而,就文章内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强,“狼”与“屠  户”的争斗很切合学生的阅读趣味,能唤醒学生强烈的阅读热  情,这对于改善素来“低温”的语文课堂大有裨益;另外,从  寓言的寓意提高学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与智谋,也是以  《
期刊
[策划人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止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如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且正成为—种风尚,成为更多人的实际行动。  教育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掌握阅读方法和扩大  阅读量的基础。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内让他们快乐地感受阅读的兴趣,课外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  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标准》指  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  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既点明了阅读对于一个人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