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开放式数学环境,促进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中,数学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阵地。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欲,培养其创造才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建立开放式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处于积极的思维意向中,有利于思维的创新。为营造此种创新的教学氛围,教师的思想首先应开放,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充分信任学生,用心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的开放式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尽量站在学生平等的位置,如朋友谈心一样,用热情、真诚和友善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充满信任的微笑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鼓励赞扬的话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结构,诱发创新意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要凭借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中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达到既有利于获得,又有利于探索和创新的目的。如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教学11-8、14-8的退位减法时,我让学生以四人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移一移,开展讨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找出规律,学生很快得出11减8等于3,14减8等于6。在表扬学生算得正确、快速的同时,我又追问:你还能用更巧妙的方法算出得数吗?这一催问,激起了学生想当聪明孩子的愿望,大家讨论得可热烈了。有位学生借助知识的迁移,利用凑十法来计算,先用10减8得2,再把2与被减数个位数相加,计算算理合理、快捷。经过相应算式的计算验证,大家一致认可这种方法。另一位学生的算法更富有创意,他这样计算,个位数减8不够减,用8反减个位数,再用10减去减出来的数。譬如11-8,用8减1得7,10再减7等于3,这种方法一出连我也根本没想到。和学生一一验证,确实对极了。与前一种方法相比,这一种方法更巧妙,如果说前一种计算时有加减易混之处,而这一种用单纯的两次减,学生易于掌握。我为学生有这一种创意而拍案叫绝。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诱导创新思维
  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人们由于习惯于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思维定势会严重地妨碍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突破定势,才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商的位数”一课时,常规教法是教给学生方法,再练习巩固。我打破传统教法,先出示5128964750÷893,问:商是几位数?不少学生迫不及待地算了起来。当他们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求出“商是7位数”后,一位学生指出疑问:能用试商方法帮助判断商的位数吗?此时,我放手让学生讨论,达成共识,总结出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这样,既突破定势,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深化了新知。
  四、设计开放式练习,激活创新思维
  开放式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可以赋予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独创性等可贵品质。它在创造思维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开放练习题,如“一空多填、一式多变、一题多词”等形式,从而训练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教学了第三册数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后,在学生掌握了运算方法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能力训练题,要求学生用“2、4、8”三个数字编出各种不同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式题,并自己请同学计算。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想出了许多式题:2×4×8、2×8÷4、2×4÷8、8÷2÷4、8÷4×2、8÷4÷2、8÷2×4,这种开放式题型的设计,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运用开放式评价,培养创新品质
  儿童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一些学龄前儿童常常会无所顾忌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真是天真无邪,敢说乐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校教育的某些消极影响下,孩子们的声音变低了,回答问题显得畏畏缩缩,主动探索的兴趣越来越弱,不要说创见了,就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够大胆,怕说错,挨批评,这都缘于老师的评价不当。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对答错的学生,要给予宽容、安慰,可以用“没关系、你再想想一定以答对”“听同学们说,然后你再来一次,行吗?”这样可激励学生用心去听,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按照教师讲的方法去做,做得正确的学生要予以肯定,而对解法极富创意、思维独特而巧妙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鼓励学生创新、寻找解答更绝妙的方法。对学生的评价要实行开放式评价,要发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创新意识,要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素质水平变化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开拓,敢于求新,在学生心中点燃起创新之花。课堂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开放式教学评价要重视结果,更应强调过程。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为人类知识的基础学科,对人类理性思维的形成有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衡量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能力的重要方面。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它情有独钟,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他们大都很想学好数学,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成绩总是不理想,几次考试过后兴趣全无,随后形成恶性循环。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在众多知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
期刊
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1、塑造优秀的讲台形象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永久魅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可敬可亲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自卑等负心理效应,而进
期刊
小学语文课本的示范作用主要在于“工具性”与“人文性”,而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本身。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语文教学的本质,抓住了这个本质就是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辨证统一平衡的支点。这就必须正本清源,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住课本中最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地方;上课时也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语文课本的这两个方面来学习。  有人可能会想,课本的语言形式、人文精神既然如此重要,那
期刊
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高中化学更是如此,因而很多在初中对化学怀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渐渐地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遵循中学化学教学法,研究化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采用设疑式教学,优化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设疑式教学,就是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并用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
期刊
阅读理解指的是阅读文字材料并理解其内容及含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新时期下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这几方面的尝试,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在阅读理解中培养阅读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也是大家所公认的方法是采用整体教学法。它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分割的理解字词上逐渐转移到从上下文整体上去理解全文的大意,
期刊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
期刊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及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日复一日耐心细致地引导和培养,我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了以下措施
期刊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探究意识    1、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
期刊
后进生一般都有他们的显著缺点,这往往是使他们落后的重要根源。做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就要针对他们的缺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艰苦的工作,才能获得成功。有的班主任和后进生谈话,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往往是在谈话时没有洞悉学生的心理障碍,没有掌握谈话的艺术与技巧。因此,我认为谈话时,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防御心理  后进生对自己做过的错事存有幻想,估计教师不清楚或甚至
期刊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或认识,无论什么学科,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有不同的效果。有的教师课上得生动感人,紧紧地吸引着学生,教学效果很出色;而有的教师课却上得平平淡淡,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音乐课与其它学科一样也存在着这些问题。原因何在呢?这与每个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思想、对教材教法的熟悉了解程度、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有直接关系外,还与音乐教学中的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调节
期刊